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工学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土地资源构成元素对土地资源特征及利用的影响论文

土地资源构成元素对土地资源特征及利用的影响

作者:lanegg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04-08-25
土地资源一般指能供养生物的陆地表层,包括内陆水域,但不包括海域。土地除非农业用地外,还有一部分是难于利用或基本不能利用的沙质荒漠、戈壁、沙漠化土地、永久积雪和冰川、寒漠、石骨裸露山地、沼泽等。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有些难于利用的土地正在变得可以逐步用于农业生产。就我国的土地资源与国外相比较,存在以下特点:
1.   土地资源的绝对量大,按人平均占有的相对量少。根据统计资料,全国土地总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土地总面积的7.3%,仅次于苏联和加拿大而居世界第 3位。耕地面积按沿用习惯亩统计数字为14.9亿亩(注:较实际面积可能偏低),约为世界耕地总面积的7%,次于苏联、美国、印度而居第4位。林地面积17.3亿亩,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3%,次于苏联、巴西、加拿大、美国而居第5位。草原面积47.9亿亩,其中可利用的面积约33.7亿亩,仅次于澳大利亚、苏联而居第3位,另有草山草坡约7.2亿亩。淡水水面2.5亿亩,其中可供养殖面积约7500万亩;海涂面积约2997万亩,水深200米以内的大陆架约23亿亩,为发展淡水及海洋渔业提供了较好的资源条件。
2.   中国按人平均占有的各类土地资源数量显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山地多、平地少,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和高原占国土的25%。此外还有约19%难于利用的土地和 3.5%为城市、工矿、交通用地。人均耕地面积仅约1.5 亩,为世界平均数4.5亩的1/3,是人均占有耕地最少的国家之一。人均林地面积约 1.8亩,森林覆盖率为12.7%,而世界平均分别为13.6亩和31.3%。人均草地面积5亩多,也只及世界平均数10.4亩的一半。
3.   河川径流总量大,但水土配合不协调。按耕地每亩平均占有径流量也只有1819立方米,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数2400立方米的2/3略多。此外,地下水资源中参加短期水量循环(一年或几年)的浅层水概算每年平均综合补给量(天然资源)约为7718亿立方米。扣除地下水和地表水之间的重复计算部分,全国水资源平均年总量约为27362亿立方米,比河川径流量约增加3%。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耕地只占全国总耕地的37.8%,拥有的径流量却占全国的82.5%;黄淮海三大流域径流量只占全国的6.6%,而耕地却占全国的38.4%。长江流域每亩耕地平均占有水量达2800万立方米左右,黄河流域为260万立方米,海河流域仅为 160万立方米。水量在时程分配上也极不平衡,年际间变幅很大。如海河流域1963年径流量达 533亿立方米,1972年仅只99亿立方米,相差5.4倍。全国有相当大的地区,易受洪、涝、旱、渍等自然灾害的侵扰。
4.   土地资源的绝对量大,按人平均占有的相对量少。根据统计资料,全国土地总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土地总面积的7.3%,仅次于苏联和加拿大而居世界第 3位。耕地面积按沿用习惯亩统计数字为14.9亿亩(注:较实际面积可能偏低),约为世界耕地总面积的7%,次于苏联、美国、印度而居第4位。林地面积17.3亿亩,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3%,次于苏联、巴西、加拿大、美国而居第5位。草原面积47.9亿亩,其中可利用的面积约33.7亿亩,仅次于澳大利亚、苏联而居第3位,另有草山草坡约7.2亿亩。淡水水面2.5亿亩,其中可供养殖面积约7500万亩;海涂面积约2997万亩,水深200米以内的大陆架约23亿亩,为发展淡水及海洋渔业提供了较好的资源条件。
5.   中国按人平均占有的各类土地资源数量显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山地多、平地少,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和高原占国土的25%。此外还有约19%难于利用的土地和 3.5%为城市、工矿、交通用地。人均耕地面积仅约1.5 亩,为世界平均数4.5亩的1/3,是人均占有耕地最少的国家之一。人均林地面积约 1.8亩,森林覆盖率为12.7%,而世界平均分别为13.6亩和31.3%。人均草地面积5亩多,也只及世界平均数10.4亩的一半。
6.   河川径流总量大,但水土配合不协调。按耕地每亩平均占有径流量也只有1819立方米,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数2400立方米的2/3略多。此外,地下水资源中参加短期水量循环(一年或几年)的浅层水概算每年平均综合补给量(天然资源)约为7718亿立方米。扣除地下水和地表水之间的重复计算部分,全国水资源平均年总量约为27362亿立方米,比河川径流量约增加3%。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耕地只占全国总耕地的37.8%,拥有的径流量却占全国的82.5%;黄淮海三大流域径流量只占全国的6.6%,而耕地却占全国的38.4%。长江流域每亩耕地平均占有水量达2800万立方米左右,黄河流域为260万立方米,海河流域仅为 160万立方米。水量在时程分配上也极不平衡,年际间变幅很大。如海河流域1963年径流量达 533亿立方米,1972年仅只99亿立方米,相差5.4倍。全国有相当大的地区,易受洪、涝、旱、渍等自然灾害的侵扰。
具体而言,我们从中国地理界线的范围来看,中国土地资源又具有以下特点:
(1) 构成中国地貌轮廓的三级阶梯的界线,基本控制了中国土地类型结构与土地利用格局的空间分异[。按高度的明显变化,中国地势自西向东可分出三级台阶:第一级为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 4000m 以上,高原上山岭宽谷相间,湖泊众多,气候寒冷,难利用地面积大,以高寒草地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有林地集中分布在藏东南—横断山地区;由青藏高原向北跨越昆仑山、祁连山,向西跨越横断山,即进入第二级,大致为海拔 2000~1000m 高原、盆地,土地利用类型复杂多样;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至雪峰山一线以东则是第三级,大多是海拔 1000m 以下的丘陵和 200m 以下的平原,是中国工农业发达地区。
(2) 东部季风强烈影响的西部界线,大致北起大兴安岭西坡,南沿内蒙古高原东南部边缘,向西南沿黄土高原西部边缘直接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相接,与年降水量 400mm 等值线相吻合,也是半湿润的森林草原与半干旱草原的分界线,构成了中国农区与半农半牧区、牧区的地域分异,形成了中国土地利用最明显的东西差异。东南部地区光热水土匹配较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城镇密集,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全国近 90% 的耕地和非农用地、80% 的林地和 85% 的有林地集中在此,是我国工农业用地集中地区;土地利用以农林为主,除去东北区外已基本无后备土地资源。西北部地区或气候干燥、或热量不足,光热水土匹配欠缺,大部分是少数民族为主的地区;这里人口稀少,草原辽阔、畜牧业比重大,绿洲和河谷农业发达,后备土地资源丰富;土地利用以牧业为主,未利用土地占全国的 80%,牧草地占全国的 90%,发展农牧业尚有很大潜力。
(3) 在东南部地区,秦淮线相当于 800mm 等降水线,是降水和蒸发基本平衡的界线。它作为中国南北方的分界线,直接决定了中国土地利用的南北地域差异和土地现实生产力和生产潜力的突变。秦淮线以北蒸发多于降水,旱地占绝对优势,水田只占耕地面积的 5.5%,水浇地占 24.6%,除华北平原可以一年两熟外,东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多为一年一熟至两年三熟。秦淮线以南降水大于蒸发,以水田为耕地的基本形态,旱地约占 1/3,农作物可以稳定地一年两熟至一年三熟,亚热带代表性的经济林如柑桔、茶叶、油桐、油茶等普遍分布。  
(4) 西北部地区,沿青藏高原北部边缘,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为界,可明显分出青藏高原高寒区域和西北干旱区域[12、1]。西北干旱区域气候干燥,降水稀少,除局部地区为外流区外,大部为内流区域,水资源极度缺乏。土地利用以草地畜牧业为主,未利用地面积较大,一般是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其中,年降水量 250mm 的等值线是干旱与半干旱区的分界,在我国农业生产上是旱作农业的西界,在许多地区表现为半农半牧区与纯牧区的分异。青藏高寒区域地势高亢、气候寒冷,多数地区热量欠缺。土地利用以高寒草地畜牧业为主,未利用地超过 1/3,农林牧用地相对集中分布。青藏高原区是青藏高寒区域的主体部分,未利用地占 2/5,主要是戈壁、寒漠;天然草地占 1/2,高寒草地畜牧业是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农业仅见于藏南、青东湖盆和谷地;藏东南—横断山区可以看作是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土地利用是以林地为主、牧草地为辅的林牧结构,既有别于四川盆地的农林结构,又有别于云贵高原的林农结构,远不同于青藏高原的高寒牧业类型,从进一步分区更可看出其过渡特征。
从一定意义上讲,上述几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大体控制了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的大尺度分异规律,作为分区的基本界线,在各级区划中都应有所反映。此外,还要注意区位因素与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这主要体现在自东向西的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内陆地带和西部边远地区三大经济地带的分异以及长江、黄河、珠江流域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别上。沿海、沿江、沿线、沿边以及大城市经济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程度最大的区位差异和经济发展的相对水平。
综上所述,首先可以按照全国土地资源利用分异大势将全国划分为北方、南方、西北和青藏 4 大块。在东南半壁,位于秦淮线以北的北方地区,可以分为东北、华北和黄土高原 3 个区;秦淮线以南的南方地区可以分为川陕盆地、长江中下游、云贵高原、江南丘陵山地和东南沿海 5 个区。在西北半壁,北部可以分为东部内蒙古草原区和西北干旱区;南部则可分为青藏高原区和藏东南—横断山区。这样,便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划分出 12 个土地资源利用区,最终各土地利用区的主要指标及其在全国的地位如表 1、表 2 所示。
表 1 各土地利用区的人地关系状况指标
Table 1 Index of man-land relationship in the land use regions
 
分区
项目
人口
密度
(人/
km
2
乡村
人口
比重
(%)
经济
密度
(10
4
元/
km
2
农地
产值
(10
4
元/
km
2
耕地
产值
(10
4
元/
km
2
农业
产值
比重
(%)
农林牧
渔业产
值之比
(%)
人经
密度
(人/
10
4 元)
人均
耕地
(hm
2)
人均
粮食
(kg)
播面
单产
(t/
hm
2)
耕地
单产
(t/
hm
2)
粮作
播面
比重
(%)
复种
指数
(%)
东北区
106.1
50.5
117.31
0.25
0.50
17.3
59∶2∶33∶6
0.9
0.226
580
4.5
3.4
86.5
0.88
华北区
527.9
74.7
480.57
1.63
1.33
22.2
62∶2∶30∶6
1.1
0.093
405.7
4.31
5.06
74.8
1.57
黄土高原区
184.7
71.3
112.44
0.24
0.39
15.9
67∶4∶28∶1
1.7
0.164
267.5
2.51
2.33
80.9
1.15
长江中下游区
534.7
64.3
873.02
1.53
1.41
11
57∶2∶28∶13
0.6
0.073
426.4
5.3
7.83
66.6
2.21
川陕盆地区
288
78.5
159.68
0.46
0.83
22.8
58∶4∶35∶3
1.8
0.089
390.6
4.31
6.7
78.2
1.99
江南丘陵山地区
221.6
77.1
137.68
0.43
1.32
26
55∶9∶31∶5
1.6
0.067
387
4.86
7.67
67.1
2.35
云贵高原区
145.1
80.0
54.43
0.21
0.51
30.1
63∶6∶29∶2
2.7
0.138
262.5
3.16
4.19
70.5
1.88
东南沿海区
390
73.4
438.5
1.03
1.84
18.3
49∶5∶24∶22
0.9
0.055
278.3
4.89
7.99
68.8
2.37
内蒙古高原区
31.1
59.4
19.6
0.05
0.26
23.1
60∶3∶35∶2
1.6
0.332
473.1
2.91
2.23
79.0
0.97
西北干旱区
9.9
54.3
6.51
0.05
0.58
27.5
73∶1∶24∶2
1.5
0.226
392.2
4.46
2.89
60.5
1.07
青藏高原区
2.1
80.2
0.68
0.01
0.34
47.5
39∶1∶59∶1
3.1
0.176
233.4
3.25
1.8
75.6
0.73
藏东南横断山区
19.7
82.6
6.03
0.03
0.50
40
61∶7∶30∶2
3.3
0.149
318.5
3.15
3.77
81.0
1.48
全国
127.5
71.0
118.15
0.30
1.25
18.1
58∶4∶30∶8
1.1
0.111
385.3
4.26
4.91
73.9
1.56
 
注:黑体数据为在全国名列前茅的区际指标
表 2 各土地利用区的主要指标及其在全国的地位
Table 2 Main indexes of the land use regions and its role in China
 
指标
分区
东北
华北
黄土高
原区
内蒙古
高原区
西北干
旱区
川陕盆
地区
长江中
下游区
云贵高
原区
江南丘陵
山地区
东南沿
海区
青藏高
原区
藏东南横
断山区
耕地
指标
2282
2606
1534
777
474
1163
1552
1329
770
677
65
157
(104hm2)
比例
17.0
19.5
11.5
5.8
3.5
8.7
11.6
9.9
5.8
5.1
0.5
1.2
灌溉水田
指标
213
137
5
14
8
320
996
286
495
414
0
40
(104hm2)
比例
7.3
4.7
0.2
0.5
0.3
10.9
34.0
9.8
16.9
14.2
0.0
1.4
旱地
指标
2037
1261
1256
588
44
695
380
924
155
212
31
106
(104hm2)
比例
26.5
16.4
16.3
7.6
0.6
9.0
4.9
12.0
2.0
2.8
0.4
1.4
园地
指标
61.4
162.4
43.1
5.2
15.8
77.1
92.5
67.3
105.4
183.8
0.1
11.0
(104hm2)
比例
7.4
19.7
5.2
0.6
1.9
9.4
11.2
8.2
12.8
22.3
0.0
1.3
林地
指标
4965
638
1103
556
804
2182
850
3324
3357
1588
476
2666
(104hm2)
比例
22.1
2.8
4.9
2.5
3.6
9.7
3.8
14.8
14.9
7.1
2.1
12.0
有林地
指标
4359
379
628
325
259
1577
642
2107
2648
1084
168
1745
(104hm2)
比例
27.4
2.4
3.9
2.0
1.6
9.9
4.0
13.2
16.6
6.8
1.1
11.0
牧草地
指标
573
56
1057
5557
6854
138
10
369
34
17
9343
1567
(104hm2)
比例
2.2
0.2
4.1
21.7
26.8
0.5
0.0
1.4
0.1
0.1
36.5
6.1
居民工矿地
指标
297
549
187
89
113
187
328
117
155
159
19
16
(104hm2)
比例
13.4
24.8
8.4
4.0
5.1
8.5
14.8
5.3
7.0
7.2
0.9
0.7
交通用地
指标
90
125
41
26
28
36
60
37
28
20
8
8
(104hm2)
比例
17.8
24.7
8.1
5.1
5.5
7.0
11.8
7.2
5.6
4.0
1.6
1.6
水域
指标
449
490
99
147
502
149
811
104
216
240
725
132
(104hm2)
比例
11.0
12.1
2.4
3.6
12.4
3.7
19.9
2.5
5.3
5.9
17.8
3.3
未利用地
指标
803
679
937
372
12449
594
289
1288
508
269
6921
799
(104hm2)
比例
3.0
2.6
3.6
1.4
48.1
2.3
1.1
5.0
2.0
1.0
26.7
3.1
荒草地
指标
393
373
438
57
1138
178
134
572
261
190
1610
206
(104hm2)
比例
7.1
6.7
7.9
1.0
20.5
3.2
2.4
10.3
4.7
3.4
29.0
3.7
总人口
指标
10096
28009
9371
2343
2095
13036
21348
9628
11467
12299
372
1056
(104 人)
比例
8.3
23.1
7.7
1.9
1.7
10.8
17.6
7.9
9.5
10.2
0.3
0.9
总播面积
指标
1506
3520
1233
483
304
1511
2575
1132
1361
1017
35
132
(104hm2)
比例
10.2
23.8
8.3
3.3
2.1
10.2
17.4
7.6
9.2
6.9
0.2
0.9
粮食面积
指标
1302
2634
998
381
184
1182
1716
799
913
700
27
107
(104hm2)
比例
11.9
24.1
9.1
3.5
1.7
10.8
15.7
7.3
8.3
6.4
0.2
1.0
粮食总产
指标
5856
11363
2507
1108
822
5092
9103
2527
4438
3423
87
336
(104t)
比例
12.6
24.4
5.4
2.4
1.8
10.9
19.5
5.4
9.5
7.3
0.2
0.7
工农业总产值
指标
11170
25499
5622
1476
1383
7227
34853
3611
7124
13828
119
323
(104 元)
比例
10.0
22.7
5.0
1.3
1.2
6.4
31.1
3.2
6.3
12.3
0.1
0.3
农业总产值
指标
1934
5649
893
340
380
1649
3836
1088
1853
2531
57
129
(104 元)
比例
9.5
27.8
4.4
1.7
1.9
8.1
18.9
5.3
9.1
12.4
0.3
0.6
种植业产值
指标
1141
3471
595
204
276
963
2195
683
1014
1243
22
79
(104 元)
比例
9.6
29.2
5.0
1.7
2.3
8.1
18.5
5.7
8.5
10.5
0.2
0.7
 
注:黑体数据为在全国名列前茅的区际指标。
 
根据不同国家、地区的具体条件和资源的不同特点,制订符合国民经济全局利益和各种资源宏观经济效益的资源开发利用战略,是合理利用和保护农业自然资源的首要前提。不同的国家,由于人均占有可耕地面积和土地后备资源多少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农业集约化程度和集约经营方式;由于自然资源的性质和组合特点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农业生产结构和农业生产布局。为了有利于资源的不断更新和永续利用,需要在采取各项开发、利用措施的同时,充分考虑到对资源系统所起的长远影响和整体影响,包括农业自然资源各构成因素之间、农业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之间以及局部地区与全国以至世界范围的资源利用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只顾眼前利益的掠夺性经营,诸如种植业中的盲目开荒、林业中的过度采伐、草原牧业中的超载放牧、渔业中的过度捕捞等,对于农业生产力以及生态环境所带来的严重恶果已为历史事实所证明。为此需要通过各种经济、技术手段和法律手段,包括制订和实施保护农业自然资源的法规,如土地法、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和水资源法等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对于有大量动植物种质资源集中蕴藏的地区,则要建立自然保护区加以保护。
再是,目前世界上一方面存在着人口不断增长与资源不足的矛盾,另一方面又有相当多的一部分自然资源由于各种原因而未被开发利用或处于开发利用上的落后状态。因此,人类在继续利用已被利用的资源的同时,需要依靠现代科学技术,采取各种综合措施,不断增强改造自然的能力,以便挖掘迄未很好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的生产潜力。据测算,如现在栽培植物的光能利用率全世界平均不到0.1%,而最高产的地块接近5%,在实验室中可达10~12%。此外,遗传工程、生物固氮等现代生物学研究的进展,电子技术、核技术等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等,也已为农业自然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带来新的前景。

论文搜索
关键字:土地资源 构成元素
最新环境工程论文
基于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思政教育的思考
浅谈环境工程建设中固体废物的治理
养殖尾水循环渠中底泥微囊藻毒素含量与水化
五里湖水环境治理经验对“十二五”治理的启
含毒有机废水生物处理前的预处理
面积•值置•效率城市绿地生态效
解读园林城市---城市.山水城市.园林城市
城市LMAS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实现
城市园林建设改造植物配置原则
因地制宜,建设节约型园林
热门环境工程论文
含毒有机废水生物处理前的预处理
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与政府政策
浅谈城市园林绿化
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问题
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与绿色建筑
我国北方的土地利用与沙漠化
节水技术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形式和风格
土地资源构成元素对土地资源特征及利用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