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经济学理论论文 >> “是”与“包括”的对立——生产力概念的内在危机论文

“是”与“包括”的对立——生产力概念的内在危机

作者:潘志新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06-06-06

    生产力是今天人们使用很广泛的一个概念,自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之后,人们又根据时代的发展相继提出管理是生产力,思维创新是生产力,资源环境是生产力,安全生产是生产力等多种不同的生产力用法。这越来越多的用法使生产力越来越远离它的“家”,让人们忘记了其“本真的存在”。
 
    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的一个基本范畴。我无法考证生产力一词是怎样发明出来的,但是,这个范畴决不是马克思的独创,在马克思之前人们就很早使用了。亚当·斯密在他的著名的《国富论》中,第一篇使用的标题就是《论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并论劳动生产物自然而然地分配给各阶级人民的顺序》;大卫·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也多次使用生产力概念,比如他说:“地租是为了使用土地的原有和不可摧毁的生产力而付给地主的那一部分土地产品。”[i] “以上所讨论的都是土地生产力不同的国家中财富与人口的自然发展对于地租所发生的影响。我们也已经看到:每当我们有必要在土地上追加一份生产报酬较少的资本时,地租就会增加。根据同样的原理可以推论出:社会上任何条件如果使我们无需在土地上使用这份资本,从而使最后使用的一份资本生产力更大时,就会使地租减低。”[ii] 象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资本论》第二卷第358-360页,马克思引用了威廉·汤普逊《财富分配原理的研究》一书中的两千多字的内容,在这两千多字中,威廉·汤普逊使用生产力一词竟达15次之多。这些简单的事实说明,在马克思之前,生产力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概念。
 
    正因为生产力概念是如此地普遍,所以人们对生产力一词的理解也是多种多样的。在马克思那儿,生产力就有两个定义,第一个定义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由此可见,一定的生产方式或一定的工业阶段始终是与一定的共同活动的方式或一定的社会阶段联系着的,而这种共同活动方式本身就是‘生产力’;……”[iii] 在此,马克思把“一定的生产方式或一定的工业阶段”相结合的“共同活动方式本身”定义为“生产力”,这个生产力是指生产的能力,还是指生产的方式、生产的工具、劳动的对象或劳动者呢?我们推论不出它的内涵具体指什么;第二个定义是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劳动生产力,即由于生产条件发展程度不同,等量的劳动在同样时间内会提供较多或较少的产品量。”[iv] 这个生产力是指生产的效率还是指生产的产品量,我们也是不太明白。这两个定义并不能使人们清楚生产力到底是指什么,因为马克思在其他地方的用法中有多种不同的含义。
 
    在此,我就不重复马克思关于生产力一词的五种不同用法了[v] ,只想指出一点就是,在马克思的这些用法中,有一个根本的对立的两类用法。一类用法是:生产力就是指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劳动者、科学技术等东西,例如,马克思说:
 
    “组织共同家庭经济的前提是发展机器,利用自然力和许多其他的生产力,例如自来水、煤气照明、暖气装置等,以及消灭城乡之间的[对立]。没有这些条件,共同经济本身是不会成为新生产力的,它将没有任何物质基础,它将建立在纯粹的理论上面,就是说,将纯粹是一种怪想,只能导致寺院经济。”[vi]
 
    “无产者只有废除自己的现存的占有方式,从而废除全部现存的占有方式,才能取得社会生产力。”[vii]
“在一切生产工具中,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革命因素之组成为阶级,是以旧社会的怀抱中所能产生的全部生产力的存在为前提的。” [viii]
 
    “革命阶级本身”就是指无产阶级、劳动者,所以这里的生产力就是指劳动者。
 
    另一类用法是生产力包括上述因素,实际上是指一种能力。例如:

 [1] [2] [3] [4] [5] 下一页

论文搜索
关键字:生产力 概念 内在危机
最新经济学理论论文
东北振兴的中国经济学视角及其产业选择研究
浅谈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经济学理论
新时代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学理论的完善与创新
试论有限理性假设与西方经济学的发展
浅析有限理性假设与西方经济学的发展
中华老字号企业发展前景探析
香港经济转型和香港港的发展
农民工权益保障的公共经济学分析
微小型企业产品价格管理战略研究
自然资源产品价格市场化改革研究
热门经济学理论论文
平等与效率的关系浅谈
腐败的经济学分析
模仿创新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内
理性思考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经济学发展简史
解读循环经济
中国经济增长的现状、短期前景及长期趋势
人的发展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
经济关系总论
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