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 论社会主义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论文

论社会主义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作者:李志凯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07-01-02
【内容提要】社会主义是一个劳动力的私有制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的历史性的世界性的协调发展的二重性的社会。是既区别于资本主义(二者都是私有制),又区别于共产主义(二者都是公有制)的特殊的过渡的形态。用马克思的社会“五形态”论来衡量,它就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承上(私)启下(公)的社会形态。我们要从一个完整的社会形态的总体考虑中来设计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战略
【摘 要 题】理论探讨
【关 键 词】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社会形态
【 正 文】
  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特别是近30年来,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就一直争论不休,分歧的症结就在于没有为社会主义定好位,并从这个“位”出发再谈什么是社会主义。
  要解决“为社会主义定位”的问题,就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理论和两种生产理论为指导,联系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国情进行综合性的比较研究,在“人类历史”的横坐标和“世界历史”的纵坐标的交汇处,确定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方位。

  一、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确定“理论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
  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的理论有一个不断充实和完善的过程。在早期(19世纪40年代中期至末期),他以所有制不同形式初步奠定了五种社会形态的雏型:“部落所有制”、“古代公社所有制”、“封建所有制”、“资产阶级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并从理论上指出社会形态是人的发展与物的发展相一致的结果。(《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年版,第1卷,第68至70页)在中期(19世纪40年代末至70年代末),他进一步完善了“五形态”论;从人的发展角度提出了“三形态”论: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性关系、个人全面发展基础上的自由个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104页)还提出了人类社会的“二个时期”或“二个王国”论:“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止。恩格斯称之为“人在一定意义才最终脱离动物界”的时期)和“真正的人”的时期,这也就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23页)在晚期(19世纪70年代末至1895年),他从人类学的高度完善了他们以前对人类原始社会的“粗糙的描绘”,(《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32页)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时代”——蒙昧时代、野蛮时代、文明时代、后文明时代;谨慎地探讨并回答了俄国“农业公社”“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可能性及条件的问题。这时期的研究弥补了两个时期对原始社会知之不多的窘况,从而完成了他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图画。
  所有制是社会形态的基础,人的存在则是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通过对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系统研究,我们发现,马克思虽然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形态有不同的表述,但其中有两条重要的平行线。一条是所有制形式,以“五形态”论为主,其中包括一系列“否定之否定”三段式,例如分工的三段式:自然分工→自发分工(即奴隶般的社会分工)→自觉分工(即消灭分工)。另一条是个人的发展状况,以“三形态”论为主,其中包括在《起源》中揭示的婚姻家庭形式。
  为了简明和直观一点,我们不妨列出坐标图以示之。这个坐标图以马克思的“五形态”论和“三形态”论这两条重要线索为基本内容,也就是说,以所有制发展形式为纵坐标,以人的发展阶段为横坐标,画列出理论社会主义在人类历史发展坐标图上的方位(见第9页图)。
  二、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确定“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
  理论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找到以后,我们再以“三形态”论为基础,并借重与此理论相关和相联的马克思的“国家与社会”之关系理论、两种生产中的婚姻家庭理论,多角度、多层次地论证现实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然后再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坐标图上找出现实社会主义的方位。
  首先,从“三形态”理论的角度来看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十月革命前,列宁对当时俄国的国情的认识在总体上看是拔高了,总是将俄国与英美法等国相提并论。认为同处在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但在实践面前,列宁不得不承认:“我们错了”。决然指出,俄国之所以不能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问题就在于我们直到今天还没有摆脱半亚细亚的不文明状态”。(《列宁全集》第43卷,第35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并提出“利用资本主义”为俄国服务的一系列方针和策略。
  中国是以苏联为师走上社会主义的。虽然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想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在经济上、政治上和文化上都有一定的“实验”,理论上也有一定的创新,但总归还没有从根本上脱离苏联模式的影响,加上我们自己对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的误解,也走了不少弯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十四大以后,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些切合实际的理论,对认识现实社会主义的国情,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党的十三大报告和十五大报告对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有相当深刻的揭示:“十亿多人口,八亿农民,基本上还是用手工工具搞饭吃”,“文盲半文盲还占人口近四分之一”,“商品经济和国内市场很不发达,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占相当比重”,“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的影响”,这就是说,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起点比苏俄还低,比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更低(但这并不否定中国走上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1] [2] 下一页

论文搜索
关键字:社会主义 社会形态
最新马克思主义论文
试论党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浅谈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
浅谈信息化技术在思政课程中的应用
探索马克思恩格斯贫困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刍议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的内涵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实践活动的历史形态当代价值
容错纠错机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邓初民政党思想浅析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马克思人学基础
热门马克思主义论文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衰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
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特征
从新的角度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
浅谈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走向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