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文化论文 >> 文化研究论文 >> “韩流”与“汉流”的内涵解读论文

“韩流”与“汉流”的内涵解读

作者:孙逊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08-02-28
  时下上海和中国各地,到处都劲吹着滚滚“韩流”,加上媒体的宣传,这股与“寒流”谐音而其实是一股“暖流”的文化现象正引起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其实,任何文化交流都是双向的,“韩流”在中国的劲吹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在今天的韩国也到处涌动着滔滔“汉流”,韩国学者或称之为“汉风”、“华流”、“中国热”。不久前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的上海-汉城都市文化比较国际学术讨论会上,韩国外国语大学朴宰雨教授介绍,在韩国,2005年的大专中文专业有56个,本科中文专业有123个,加上放送通信大学1个,总共有180个本专科中文专业,比起上世纪五十年代的3个,七十年代的20个,真可谓是天壤之别。不仅大学,中小学也一样,韩国现有260多所高中开设了中文课程,有不少小学也开设了“中文特别班”,可见汉语热的程度。此外,由中国政府主办的“汉语水平考试”(HSK),2004年韩国应试者达到2万2千余人,占海外考生的百分之六十九,可见海外的“汉语热”中,韩国是主要的推动者。
    
    仔细分析一下“韩流”和“汉流”的不同内涵,也许颇有意思。按照中韩学者的说法,“韩流”一般分为“韩国电视剧”、“韩国音乐”、“韩国电影”、“韩国游戏及其他”四类,“其他”中则又包括美容、足球、手机、现代汽车等;也有分为五类,把“游戏”换成“文学”,另单列“其他”一类,“游戏”也包括在“其他”类里。其实不管是分几类,核心的部分是电视剧,它是在中国受众面最广,也是影响面最大的。而“汉流”的主要组成部分,虽没有人做过具体分类,但其核心部分无疑首推汉语。
    
    内涵的不同,反映了中韩两国人民时下关注的热点不同。韩国人学习汉语热,是因为拥有十三亿人口的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使韩国企业家和一般国民对中国的期待和关注大为提高。据朴宰雨教授介绍,韩国有这样的俗话:“中国有十三亿人口,卖牙签也可以卖到十三亿个,可以赚大钱。”所以父母和孩子本人都愿意学汉语。某杂志2002年曾对韩国“汉语热”作过调查,称韩国人学汉语是为了“过上好日子”,甚至说是为了“望子成龙”和“盼女成凤”。以致在汉城的书店上,很容易看到取名为《贤惠的父母早点把孩子送到中国去》这类的书。可见韩国人学习汉语热,主要是考虑将来的前途,是一种基于实际利益的考量。
    
    中国人爱看韩剧,则似乎没有韩国人“汉流”的功利性目的,而主要是一种审美的接受和欣赏。《大长今》和《加油,金顺》为什么吸引国人的眼球?恐怕没有一个人会想到看了它可以有什么实际利益,而主要是欣赏影片的人物和故事,为主人公的高尚品德和坎坷命运所打动,为家庭的亲情和平凡人的爱情所感染;其间没有实际利益的考量,而只有审美层面的愉悦、情感层面的共鸣。而两国间的这种不同,都是符合各自的国情的,它们具有一种互补性和相容性。

 [1] [2] 下一页

论文搜索
关键字:韩流 汉流 韩国 中国
最新文化研究论文
表情符号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研究
从中西医形成的理论基础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考
绿色经济下黑龙江省有机食品出口贸易发展研
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略论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现状及发展优势
动漫文化发展中的思考
动漫文化发展中的思考
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建构原则
浅谈藏族丧葬文化
热门文化研究论文
毛泽东的大跃进与当代中国
鲁迅与中国诙谐文化传统中的愚人主题
极具争议的人物--尼采及其学说
中国城市语言研究的若干思考
德国统一时期的俾斯麦外交:从战略到策略
毛泽东政治权威的思考与启示
鲁迅的“生命”与“鬼”(上)
鲁迅的“生命”与“鬼”(下)
殖民地鲁迅和仇恨政治学的崛起
对两次苏东剧变的不同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