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学论文 >> 城市融入之推手:新生代农民工的网络媒介素养‘论文

城市融入之推手:新生代农民工的网络媒介素养‘

作者:杨英新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2-10-30
  【摘要】新生代农民工的网络媒介素养是其城市融人的推手之一。以河北省石家庄市为例。考察新生代农民工的网络生活景观,从中可以发现问题,提出针对这一群体的网络媒介素养提升对策,以引导其有效利用网络,推动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人力度。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网络媒介素养。
  
  一、网络媒介与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
  
  根据全国总工会的界定。“新生代农民工”
  
  是指出生于1980年以后,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具备新的特点和观念,他们教育水平较高、社会阅历少、乡土认同弱,对成为。城里人“的梦想更加执着。新生代农民工能否发挥自身价值,最终实现城市融入是政府和社会各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新生代农民工成长的同时,中国的网络媒体时代已经到来。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已跃居世界第一。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网民的发展除了向各年龄层扩散外,也加速了向低学历人群和低收人人群的渗透,中国信息社会已呈现出向中下阶层扩散的趋势。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农民工,便是近年来新增网民中的重要一群。但是,与城里年轻人相比,网络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有着更为深刻的含义,网络的有效利用,可以获得新知,开阔视野,促进自身发展,培养入的现代意识,因此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人有着特殊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当下新生代农民工的网络媒介素养如何?存在哪些问题?怎样借助网络更好地融入城市,促进身份转型?我们以河北省石家庄市新生代农民工为样本,通过调查和访谈试图来回答这些问题。此次研究发放问卷200份,共回收196份,回收率为98%,有效问卷191份,占回收问卷的97.4%,其中男性为63.9%,女性为36.1%,对其中的20人进行了访谈。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网络媒介素养现状。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获取、分析、评价和传播各种媒介信息的能力,以及使用各种媒介信息为工作和生活服务的能力。媒介素养的高低,决定了受众能否主动利用、选择媒介内容,并作出评价和批判,而不是盲目受媒介的影响。与传统媒介相比。网络的开放性、信息海量以及自主参与的特点给媒介素养带来新的挑战。我们从网络媒介使用、网络媒介认知、网络媒介参与和网络媒介批判四个方面,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网络媒介素养主要呈现如下情形。
  
  (一)网络媒介使用。
  
  1.网络使用活跃。手机上网率较高。
  
  由于农村互联网的普及率不高,很多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前很少使用网络,对他们来说,网络是真正意义上的新媒体。而进入城市后,他们对网络的接触频率显著增加,与城市青年一样,网络媒体已成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生活的重要内容。究其原因,一是城市文化的影响使之产生了使用网络的意识;二是使用网络的场所较容易找到。在调查中,有76%的新生代农民工接触网络,其中每周上网5小时以上的占59。7%,每周上网10小时以上的占29.8%。在上网地点方面,网吧占57.6%,宿舍占18.3%,工作场所占9%。值得注意的是,手机因为携带方便,成为他们非常喜爱的上网工具,51.8%的新生代农民工使用过手机上网。可见,网络已经构成新生代农民工十分重要的信息环境
  
  2.网络娱乐:城市生活压力的缓解与释放。
  
  曾经的乡村生活,缓慢的原始节奏,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的快节奏面前,毫无疑问的增加了心理焦虑。网络的作用如同减压阀,能够修复和改善情绪状态,带来暂时的放松感。在调查中,玩游戏(80.6%)、听音乐(78.5%)、看电影(74.3%)、看社会八卦(69.1%)、看娱乐视频(62.8%)是新生代农民工非常主要的上网内容,也是他们排遣寂寞的经常选择。
  
  3.网络即时通讯:社会关系的维系与重建。
  
  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城市的同时,还伴随着社会关系的调整,原有的社会关系选择性维系,新社会关系逐渐建立,在这一过程中,网络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调查中,新生代农民工网民经常使用网络即时通讯的比例为89.5%,许多新生代农民工在工作间隙,手机还挂着QQ,随时看看动向。从他们的聊天对象可以看出,借助网络,新生代农民工原有的以血缘、亲缘、地缘为纽带的社会网络得以巩固。这是对漂?自感的抵抗。对心理安全感的探寻,同时也是对身为新生活创造者的自信感的构筑。研究还发现,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基于业缘、趣缘在网络上结识了一些城市人,甚至包括一些大学生。这些新结识的城市网友可以给他们带来很多新信息,甚至还会交流未来的发展计划。由此可见,虽然初级关系网仍是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网络中的强纽带,但他们已经注意到一些全新的社会元素在生活中不同寻常的意义。初级的社会关系更像农民工进入城市的一个跳板或平台,要想进一步发展,和城市人”接轨“,就必须突破传统的圈子,扩大交往范围,和城里人打交道¨』。可见,网络成为新生代农民工与城里人交流的平台之一,对于他们熟悉城市以及形成与市民的和谐关系有所帮助。
  
  4.网络新闻:故乡守望与他乡新生。
  
  如同候鸟一样的新生代农民工,脱离故乡的土地来到城市,但他们依旧通过网络,与自己的家乡保持着联络与关注,他们的原乡情结,应该说终生都不会改变。许多新生代农民工提到,他们经常看网络上的家乡新闻,上家乡人贴吧,对有关家乡的题材特别留意,甚至有时只在网上看看家乡地名和家乡人面孔,听听家乡话便觉十分亲切。网络已成为他们舒缓恋乡情结最为及时便捷的渠道。同时,随着异乡变得越来越熟悉,新生代农民工的视野也在不断扩大,对本地信息的关注度逐渐提升。这些显示出,在城市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这个特殊群体的身份认同有着极为复杂的体验。
  
  (二)网络媒介认知。
  
  媒介认知反映出使用者对媒介特点与功能的了解。在调查中,新生代农民工基本能认识到网络媒介的特点,比如,最广域的传播媒介、多媒体化信息传播、海量信息、时效性极强、互动性、低成本投入、一定的匿名性、传者和受众界限模糊等。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握网络媒介的功能,即首先是传递信息,其次是舆论监督,再次是宣传教育、娱乐及广告功能。另外,网络的赋权功能得到认同,即与传统媒体的不同,网络使用者主体性明显增强,可以获得属于自己的话语权。
  
  (三)网络媒介参与。
  
  如果说媒介使用意味着被动、单向的信息接收过程,媒介参与则更进一步,受众还要参与信息的生产。无论是新闻信息的提供,还是观点表达、单纯报料、个体维权、公益服务,甚至是带有消遣性的娱乐投票,都是通过个人参与,超越简单的”使用者“角色,完成对媒介更积极的利用,并对之施加某种程度的影响旧1。实际上,相比传统媒体,网络媒介的互动性和低门槛为使用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媒介参与平台。但在调查中,新生代农民工网络参与行为的比例不高,很多人认为自己的知识水平有限,不知表达什么,也不知该如何表达,更多时候只是作为旁观者看看别人的帖子,很少留言,他们拥有博客和微博的比例分别为9%和5.8%。他们仅有的参与更多局限为转帖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和话题,原创比例很小。
  
  (四)网络媒介批判。
  
  媒介批判是指使用者对媒介信息的质疑能力。在调查中,60.7%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网络信息的可信性低于传统媒体,58.6%的人担心网络安全问题。同时他们还认识到网络媒体存在虚假新闻、瞒报新闻、广告过多、信息过量造成选择困难、与自身相关的内容不够丰富等问题。
  
  另外,一些人认为网络媒体对农民工的部分报道存在偏见,希望网络媒体能更多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闪光点,维护农民工利益,替农民工说话。
  
  三、新生代农民工网络媒介素养的问题。
  
  与上一代不同,新生代农民工对网络媒体的接触逐渐与城市青年趋同化,但他们利用网络媒体,改善自身生存状况的能力却还远远不够。
  
  (一)网络使用工具化缺失。
  
  新生代农民工对互联网的使用多是娱乐化,而非工具化。对他们而言,网络提供了最简单纯粹的娱乐,而网络媒介的信息功能、教育功能却严重缺失。他们上网主要是聊天,玩游戏和看影视剧,甚至由于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生活的意义,自我认同感缺失,从而到英雄不论出身的网络世界里寻找一种”虚假平等“,最终导致网游成瘾。
  
  在调查中,新生代农民工能利用网络寻求和发布求职信息,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但参加网络教育的人并不多,运用电子商务为生活提供方便的人更是少之又少。由此可见,当实现了与网络的亲密接触,新生代农民工利用信息的意识和欣赏信息的水平却还有待提高。
  
  (二)网络参与能力不强。
  
  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没能有效利用网络媒体所赋予的话语权,表达个人对公共事务的关心,参与社会进程,以促进自身社会地位的提升。这可能是因为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专业技能不高,而且虽然这个群体人数众多,但缺少维护自身利益的组织,再加上他们很多来自偏远农村,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顺从和附庸意识的影响较深,这些都牵制了他们的表达意识和表达能力,造成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网络表达失声。
  
  处于旁观和孤立的状态。
  
  (三)网络信息识别表浅盲目。
  
  虽然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具备对网络信息的质疑精神,但往往缺少更进一步的辨别能力。随之而来的后果往往是,让虚假信息顺利过关,却又对有益信息防范过度,损失了网络中大量有价值的内容。对网络信息所抱持的迷茫态度,可能也是很多新生代农民工把网络作为娱乐手段,而非信息工具的原因之一。
  
  四、新生代农民工网络媒介素养的提升路径。
  
  新生代农民工不仅是网络媒介的活跃使用者,还是农民中的精英、农民工群体的希望,更是中国青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顺应网络时代的发展,提高这个群体的网络媒介素养,使他们成为自由自觉的网络受众,积极主动的网络传播者,参与网络公共议程建构,实现传媒接近权,成为媒介化社会的优质公民,利用网络引导推动身份转型,需要政府、用工单位、新媒体企业、社会组织和学界的共同努力。
  
  (一)加强公共网络设施供给。
  
  虽然网络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吸引力在不断增强,但他们出于经济考虑也会有所顾虑。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社区、居委会和有条件的用工单位,可以在新生代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区域提供免费上网场所,提供给农民工更多接触网络的机会。
  
  (二)开展网络技能培训,提升利用网络发展自我的能力。
  
  在调查中,仍有20.9%的新生代农民工不懂电脑和网络。因此,仍需要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对电脑和网络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普及,如网络登陆、搜索引擎运用、邮箱使用、网络发言等。
  
  在此基础上,更要培养新生代农民工利用网络发展自我的能力,而非盲目追求感官刺激,在享乐低俗中迷失自我。可以向他们推荐优秀的数字图书/期刊网站,并提供有价值的书目。应鼓励新生代农民工参加网络远程教育,这种学习方式打破了时空限制,学员与教师即使相隔万里也可以开展教学活动,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对于工作繁忙、学习时间不固定的新生代农民工而言非常方便。要鼓励新生代农民工学习音视频剪辑、图片图表的制作、DV等技术,培养生活情趣,构筑自我价值观。
  
  (三)培养对网络信息的筛选与辨别能力。
  
  面对纷繁的网络,庞杂的信息是需要筛选的。在这种鉴别与选择之间,如果说受众在最初的工业时代,需要做信息的加法,进入网络信息时代,则不可否认地需要做减法,因为网络信息虽然丰富,但于扰信息众多,一方面分散了受众注意力、降低上网效率,同时还会在受众不自知的情况下,造成控制感缺失,累积负面情绪。新生代农民工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应该具备明确意识,筛选自己真正需要的信息。在内容选择上,要能够区分哪些网站会给予受众正确的引导,哪些网站更加权威可靠。比如,正规的传统媒体网站、各大门户网站把关相对严格,政府官方网站发布的新闻信息,以及一些商业网站转载的主流媒体的深度报道与评论等,应成为网络信息获得的重要渠道。
  
  此外,面对网络的开放性与低把关门槛,虚假信息与片面观点可乘虚而入。如果受众没有良好的辨别能力,很容易失去理性和独立判断能力。只有树立强烈的辨别是非能力,以及对社会弊端的批判意识,保持头脑冷静,不去做网络跟风的”哄客“或”网络暴民“,规范自身传播行为,做负责任的传播者,网络之于新生代农民工才会产生完善其成长的意义。
  
  还需让新生代农民工认识到媒介现实与社会现实的区别。媒介所塑造的现实,只是一种”拟态环境“,是对现实的再建构,但却经常左右着人们对现实的感知。在网络传播环境下,数字技术飞速发展,媒介语言愈发生动,媒介影像愈发逼真,如果缺乏一定解读媒介信息能力,很容易误认为媒介现实就是完全真实的社会现实,作为受众,有必要具备清醒的认识。
  
  (四)用网络营造新生代农民工的截益表达空间。
  
  网络媒介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较为公平的话语权语境,任何人都可以在这个虚拟的公共空间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进行平等对话,而这正是新生代农民工在现实生活中所缺少的。其实,他们完全可以通过博客、微博、播客、发帖、留言、甚至电子杂志等参与话题讨论,表达自身利益诉求,运用网络进行合理合法的维权行动。网络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了难得的政治参与机遇,比如,一些政府网站提供给公民留言和讨论的空间,新生代农民工可以浏览网站并交流意见,为一些政策的制定提供现实反馈,实现自身的政治诉求;政府在制定有关民生政策前,也经常在网络上组织公民投票,考察民意。积极参与这些活动,能够使新生代农民工通过媒介发出自己的声音,加深他们对公民角色的理解,实践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
  
  (五)丰富与新生代农民工需求对位的网络资源。
  
  反观当下的网络媒体现状,可以发现,网络媒体提供的信息,与新生代农民工的实际需求之间仍旧存在很大差距。从网络媒体的新闻内容、报道思维到商业广告的诉求等,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庞大的受众群体,得到的重视还远远不够。不可否认,新生代农民工融于青年群体之中,但我们依然不可忽视的是,他们除了具备这个年龄的共同需求之外,还有着自身独特的实际需求,以新生代农民工为受众的网络信息供给还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比如,进入城市后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就业信息、待遇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相关政策法律咨询、留守儿童、进入城市后的心理调适等。虽然,目前已出现少量针对农民工群体开设的网站,如”民工网“、”中国农民工维权网“、”打工者之家“等,但知晓度不高,这类网站应该在农民工群体中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应该打造一批权威可信的农民工招聘网站,在打工者和用人单位之间架起桥梁,并可以利用博客和QQ等工具,使双方直接进行互动。
  
  (六)建构新生代农民工的健康网络形象。
  
  纵观当下与新生代农民工相关的网络媒体报道,新生代农民工经常被妖魔化为负面行为者,单一个体的具体问题往往被污名化为整个群体的共同问题,礼仪失当、行为怪异、道德弱化成为扭曲农民工媒介形象的三大”特征州“。嘲讽、歧视、批判、否定成为某些网站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惯有态度。其结果是,经过媒体的放大作用,.这个群体的社会身份不能得到正确认知,对城市人而言,型塑了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负面刻板印象;对新生代农民工自身而言,或造成自我歧视,或激发对城市人的不满,更可能形成对网络的排斥。实际上,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关注,不能过于”问题化“,要有冷静的心和善待的心,更要有平等的心。网络传媒应重新审视新生代农民工的媒介建构,发掘他们众多面向中的积极因子。
  
  [参考文献】
  
  [I]王学梦,荣梅。电子网络: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新路径[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2]周葆华。吕舒宁。上海市新生代农民工新媒体使用与评价的实证研究[J].新闻大学,2011。(2)。
  
  [3]董宽。传媒歧视遮蔽利益诉求——透视中邑农民工群体的媒介表达[J】。新闻三味,2006.(12)。

论文搜索
关键字:网络媒介
最新新闻传播学论文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业现状
新闻传播政策与法规“课程思政”案例教学研
试论红色文化融入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的实践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理念与路径研
浅析混合式教学在新闻传播学中的常态化应用
试论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新闻传播类专业实践
基于新闻传播研究理论与实践融合发展的思考
国有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创新应用研究
国有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创新应用
抗战时期《新华日报》的工人报道分析
热门新闻传播学论文
娱乐新闻和新闻的娱乐化
广告中女性形象的思考
论电视新闻编辑学
广告与欲望修辞学
大众传播·民主政治·公共空间
新闻传播学论文写作的规范化问题
传媒业发展回顾及展望
中国社会变革与新媒体使用
中美传媒网站比较
网络广播的今天与明天——对中国国际广播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