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行业经济论文 >> 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人造板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探析论文

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人造板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探析

作者:金 波,冯 达,郭青俊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3-11-06

[摘 要]人造板既是原材料又是产品,发展人造板产业可以节约森林资源、促进木材资源综合利用。与国际人造板产业相比,中国人造板产业集中度低、生产工艺及技术装备水平差、产品应用领域窄等问题突出。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人造板产业必须实现低碳转型,通过加快产业整合、结构升级、推进“林板一体化”发展模式,以及提高人造板生产的环保标准等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从人造板生产大国向人造板制造强国的转变。

[关键词]低碳经济; 人造板产业; 机遇; 挑战; 对策。

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正成为全球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也将产业结构的低碳化纳入经济转型的重要路径之一。人造板是以木材或其他植物纤维为原料,通过专门的工艺加工,施加或不加胶黏剂,在一定条件下压制而成的板材或型材。人造板具有既是产品又是原材料的特点,人造板产业的发展对于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保护森林资源、扩大森林覆盖率、增加碳汇、减少碳排放与推动循环经济等具有突出贡献。低碳经济给人造板产业带来了难得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产业发展遭遇一系列严峻挑战。低碳发展是人造板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中国人造板产业必须转型为绿色、节能、环保的可持续发展产业。

一、低碳经济与人造板产业发展的新机遇。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已经取得切实的成效,低碳经济发展已涉及到能源、材料、制造等领域,为应对全球环境变化、推动环境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2011 年以来,我国陆续出台多项环保政策法规,并积极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具体到人造板生产相关行业,人造板生产、贸易方面的优惠政策、林板一体化基地建设的投融资政策、国家对林业的直接投入与财政补贴、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设探索、碳汇交易试点工作的启动、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提出以及全国林权改革的继续推进,都给人造板生产企业带来重大机遇。

( 一) 低碳经济推进人造板产业结构调整。

人造板产业的快速发展源于全球范围内森林资源短缺,木材供需矛盾突出。随着人造板生产技术不断革新,人造板产品性能不断提高,传统的三板种类( 胶合板、纤维板与刨花板) 已不断向以“三剩物”、非木质植物纤维及农林废弃物等为原料的产品种类延伸。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促使人造板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引导人造板产业大力发展替代资源,促进人造板生产企业科技创新,提升人造板企业的技术水平与竞争力。

( 二) 低碳经济促进人造板企业生产方式转变。

低碳经济的运行模式倡导生产方式低消耗和生活方式的绿色消费,全球范围内持续推进的森林认证,已逐渐成为人造板生产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人造板生产企业必须不断降低木材资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用生态理念指导人造板生产的全过程,低碳化的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制造工艺等正在促进人造板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变。

( 三) 低碳经济保障人造板产业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要求产业发展模式不仅要重视产业的数量扩张,更须注重产业发展的质量,对产业的绿色创新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未来产业新一轮国际竞争的焦点。人造板产业面临低碳经济机遇,根据自身的产业特点,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产业优先选择的战略方向,对于保障人造板产业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人造板产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造板生产技术不断革新,人造板产品性能不断提高,人造板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绩效不断提升。

( 一) 产业结构。

目前,中国是世界人造板生产与消费第一大国,且仍在保持产业高速发展势头。如图 1 所示,2011年中国人造板总产量已超过 2 亿 m3,占全球总产量的 50. 85%,产量同比增长 40. 36%。在中国传统“三板”中,胶合板产量为1. 18 亿 m3,占人造板总产量的50. 42% ; 纤维板的产量为4954万m3,比重为21. 08% ; 刨花板的产量为 1269. 8 万 m3,比重为5. 40% 。目前,胶合板仍然占据人造板产业结构,其比重将不断下降,纤维板和刨花板的比重不断提高。同时,在低碳理念指导下,麦秸、竹材等非木质原料人造板产量不断增加。

图片20131105162712.jpg

( 二) 产业布局。

我国人造板产业布局呈现较强的资源与市场导向,产业布局以山东、江苏、河南、河北、广东等东中部省份产业聚集区为主体( 如表 1 所示) 。2009 年以来,受劳动力价格上涨等成本因素影响,国内区域间产业转移加快,中、西部省份正在积极承接人造板生产企业的转移。

( 三) 市场绩效。

2011 年末,我国人造板产业生产企业达 4636家,行业总资产达 2360. 5 亿元,同比增长 23. 63%.2011 年,我国规模以上人造板制造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5486 亿元,同比增长 35. 41%; 实现利润总额 368. 57 亿元,同比增长 42. 71%( 详见表 2) 。

图片20131105162814.jpg

图片20131105162906.jpg

三、中国人造板产业的低碳发展挑战。

低碳经济要求又好又快地发展人造板产业,我们在理智面对低碳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要清晰其低碳发展的挑战。中国人造板产业低碳发展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 一) 人造板产业集中度低,企业竞争力不强。

中国人造板产业十多年的高速增长,至 2011 年人造板生产企业数量近万家,规模以上企业为 4636家,人造板产量 2. 35 亿立方米。人造板企业在数量和人造板供给量方面有了很大的增加,但产量不到1 万立方米的企业仍占企业总量的 90% 。从销售收入看,大型企业销售收入仅占全行业销售收入的4. 24% ,中型企业与小型企业所占比例分别为16. 13% 和 79. 63% 。人造板产业集中度偏低,人造板产业组织“小、散、乱、低”,加剧了企业间的竞争,难以形成共生式联盟,人造板企业整体竞争力不强,缺乏对国际人造板市场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 二) 人造板生产的环境与低碳发展背道而驰。

近年来,人造板品种不断创新,但各种人造板板种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均不可避免使用甲醛合成的胶黏剂,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另外,人造板生产过程中还可能存在诸如粉尘、噪声、废水和有机溶剂挥发等方面的环境问题,与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背道而驰。

( 三) 人造板生产工艺及技术装备水平差,产品质量偏低。

我国人造板产业的快速发展拉动了人造板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从仿制国外人造板生产线开始,我国小规模人造板生产线遍地开花,但目前我国在人造板技术装备的生产能力与人造板单线生产规模,均与世界差距较大,导致人造板产品质量普遍偏低。我国中密度纤维板合格率平均为 70%,胶合板、细木工板 60% 左右,刨花板的合格率只有50—60% 。

( 四) 人造板局限于传统应用领域,制约了产业发展。

随着人造板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及消费者低碳消费观念的转变,人造板的绿色需求不断扩大,世界人造板的应用趋势正向功能化、结构性方向发展,人造板应用范围日益广泛。而中国人造板的应用范围则主要为家具生产、建筑、包装和集装箱、地板等传统领域,附加值偏低,且这些行业的景气周期也制约了人造板产业的发展( 如图 2 所示) 。

图片20131105162950.jpg

四、中国人造板产业的低碳发展战略与对策。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人造板产业的低碳发展趋势,积极应对产业低碳发展的诸多挑战,完成人造板产业的低碳转型,加快我国从人造板生产大国向人造板制造强国转变。

( 一) 加快人造板产业整合,提升人造板产业集中度。

中国人造板产业集中度偏低的主要原因是产业进入壁垒低,企业数量过多,中小企业分流了本就不足的产业原料供给,导致了人造板生产企业的过度竞争,抑制了产业进一步发展。作为低碳材料制造业,规模经济效应同样存在于人造板产业,通过品牌、企业运营能力、技术实力等因素可使企业整体竞争力得以提升,但小型企业数目众多,偏低的产业集中度使大型企业尚不能形成规模效益。人造板产业必须改变高消耗、高投入、低附加值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转向低消耗、低投入、高附加值的集约型增长模式,从节能、环保的角度来调整产业发展,加快行业整合速度,通过技术设备升级改造,提高企业管理与资本运作水平、提升品牌意识等实现企业做大做强,逐步提升产业集中度,提升产业竞争力,抓住产业发展的低碳机遇。

( 二) 促进人造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扩大人造板应用领域。

中国人造板产业从无到有,不断满足经济快速发展中对人造板产品的量的需求。随着低碳经济的提出,消费者对人造板产品的环保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市场上对人造板已经不仅仅是量的需求,消费升级与低碳消费模式呼唤人造板质的提升,人造板产品要不断从产品结构、产品外观、个性化订制、售前售后服务等方面去满足消费升级的需要。另一方面,要不断升级产品性能,扩大人造板应用领域,把室外用人造板和结构用人造板作为人造板产业发展的新型应用领域,降低人造板厚度,减少甲醛类胶黏剂的使用,提高人造板的强度、防潮、保温等性能,加快人造板低碳板种的开发,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大空间。

( 三) 推进“林板一体化”发展模式,提高人造板产业进入壁垒。

作为资源依赖型产业,人造板生产企业对原材料的稳定供应依赖性较强,原材料的稳定供应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资源基础。我国木材供需缺口巨大,木材资源短缺严重制约了人造板产业的发展,产品趋同加之木质原料成本居高不下,使人造板产业利润稀薄,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形成“林板一体化”发展模式,推进人工林原料基地建设,可以有效延伸人造板产业链条,确保人造板企业原材料的持续稳定供给,有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确保人造板产业经济效益同时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从行业管理角度,人工林原料基地建设也可以有效提高人造板产业进入壁垒,改变企业无序竞争,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推进人造板生产企业产业链延伸,维护企业合作造林的积极性,必须从政策、法律层面确保投资造林的人造板企业如期获得生产原料的权益。

( 四) 利用产业梯度转移,形成人造板产业合理布局。

我国人造板产业布局具有一定市场导向特点,东强西弱格局明显。随着东部省份土地、劳动力价格与运输成本不断上涨,区域发展的环保要求不断提高,东部地区的一些人造板生产企业已经将制造环节陆续向成本较低的中西部地区转移,同时保留东部的研发、品牌运营、资本运作等。这种自发的梯度转移可以有效发挥中西部原料资源、土地、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降低人造板企业生产成本,同时带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实现双赢。中西部地区要作好承接产业转移的工作,如加快人工林原料基地的建设,给予人造板产业投资优惠等,有效运用国家扶持人工林基地建设政策、林木采伐政策、资源综合利用政策等相关政策,为东部人造板企业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利用东部企业的制造优势共同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 五) 调整人造板产业资源获取范围,实现“走出去”的资源优化配置。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开放的竞争,我们要鼓励人造板生产企业创造条件“走出去”,积极到国际市场融资,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实现跨国经营,扩大中国人造板产业资源获取的外部范围,实施“走出去”的资源优化配置。要加大开发海外人工林资源的力度,通过并购重组等多种方式,形成长期稳定的海外人工林原料基地,同时有效利用海外部分地区相对更为廉价的劳动力,规避中国人造板产业资源与成本劣势。通过各种补贴、优惠贷款等方式,对人造板企业“走出去”给予资金上支持。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人造板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使人造板企业在更大的市场空间上优化产业布局,最终实现人造板产业的低碳可持续发展。

( 六) 继续大力推行森林认证、清洁生产认证等工作,提高人造板生产的环保标准。

要提高人造板生产线验收的节能减排标准,鼓励再生材料使用,减少废弃物排放,突出人造板机械行业的节能减排方向。推行人造板生产企业清洁生产认证,使之成为人造板生产企业生存的重要门槛。

同时,也要对节能减排成效突出的人造板企业在资金、税收上给予相应优惠。为使中国人造板产业更好地与国际接轨,解决人造板产品的国际市场准入问题,必须加快推进中国森林认证工作,充分考虑国情、林情,积极与国际相关森林认证标准接轨。健全补贴制度,为积极进行森林认证的人造板生产企业提供补贴、减税、信贷支持等,提升人造板生产企业实施森林认证的动力。

[参考文献][1]臧 奇,缪东玲,宋维明。 金融危机对中国人造板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0( 1) : 97 -99.

[2]钱小瑜。 我国人造板行业的稳步发展及调整升级[J]。 木材工业,2012( 1) : 1 -6.

[3]张旭青,李 周,谢 晨。 中国人造板工业生产布局变动分析[J]。 世界林业研究,2010( 6) : 45 -49.

[4]廖才茂。 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构建核心竞争力[J]。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1( 4) : 70 -74.

[5]钱小瑜。 我国人造板行业发展现状、前景与挑战[J]。 木材工业,2010( 1) : 15 - 18.

[3]秦越存。 价值评价的本质[J]。 学术交流,2002( 3) .

[4]冯 平。 评价论[M]。 北京: 东方出版社,1995: 68,115,285,31.

[5]何 萍。 生存与评价[M]。 北京: 东方出版社,1995: 2,3,201.

[6]吴德勤。 评价论研究的本体论方向[J]。 上海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7( 7) .

[7]陈新汉。 主体需要评价标准及其选择[J]。 求索,1995( 1) .

[8]王良铭。 论价值评价及其标准[J]。 南京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6( 4) .

[9]李德顺。 价值论[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293.

[10]王 智。 评价的情感标准与理性标准[J]。 深圳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 3) .

[11]王玉樑。 价值哲学新探[M]。 西安: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298 - 304.

[12]李连科。 价值哲学引论[M]。 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1: 130.

[13]陈新汉。 社会评价论: 社会群体为主体的评价活动思考[M]。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 1 -4.

[14]晏 辉。 关于社会评价的几个问题[J]。 人文杂志,2001( 6) .

[15]陈新汉。 民众评价活动中的悖论及解决的思考[J]。 山东社会科学,2004( 2) .

[16]罗诗钿,李冬梅。 论网络时代的民众评价活动及其在现代政治文明中的价值[J]。 长白学刊,2011( 4) .

[17]张理海。 社会评价论[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22.

[18]陈新汉。 自我评价活动论纲[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7( 1) : 98 -106.

[19]陈新汉。 自我评价活动和自我意识的自觉[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5) .

[20]马俊峰。 评价活动论[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417.

[21]张理海。 论社会评价的合理性[J]。 哲学研究,1999( 8) .

[22]李德顺。 价值论[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325.

[23]李江凌。 论价值评价的路径[J]。 学术研究,2004( 8) .

[24]陈新汉。 论规范是评价活动中反映价值的思维形式[J]。 社会科学,1992( 6) .

[25]欧阳康,张明仓。 在观念激荡与现实变革之间: 马克思实践观的当代阐释[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77.

[26]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40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2: 289.

[27][捷]弗·布罗日克。 价值与评价[M]。 李志林,盛宗范,译。 上海: 知识出版社,1988: 6.

[28]旷三平。 评价尺度的本体论诠释: 抑或一个被“遮蔽”了的问题的“解蔽”[J]。 哲学研究,2003( 11) .

[29]陈新汉。 评价论研究的新进展[J]。 哲学动态,1999( 12) : 21 -23.

论文搜索
关键字:低碳经济 低碳 经济 中国 产业 可持续发展 发展 战略
最新行业经济论文
浅析低碳经济环境下纺织印染行业现状及发展
浅谈数智经济对财会行业的冲击及启示
浅析大数据背景下智能快递柜的发展策略
军工产业军民融合发展中的产融结合模式研究
长江三角洲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发展路径与运行
高新技术产业并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
我国共享制造现有实践案例研究
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新中式家具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论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与对策
热门行业经济论文
浅淡农家乐
试论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其培育
论房地产开发风险
住房保障问题完善研究
论我国当前的物流产业
加强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路径选择
中国纺织品对外贸易浅析
中国汽车业战略分析与思考
从消费者需求看现阶段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中国汽车及其附诸行业的简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