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工商管理论文 >> 电子商务论文 >> 基于涉外电子商务岗位能力导向的英语翻译能力培养探析论文

基于涉外电子商务岗位能力导向的英语翻译能力培养探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4-12-13

基于涉外电子商务岗位能力导向的英语翻译能力培养探析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17-0050-03

  收稿日期:2014-05-07

  作者简介:王锦(1971- ),女,陕西西安人,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浙江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学研究2013年课题《产业升级背景下涉外电子商务高职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编号:L2013A032),主持人:王锦。

  实践能力是高职生就业上岗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以就业能力为基础的教育可以保证教育的实践性,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奥佛顿(C. Overtoon)认为,就业能力不是一种特定的工作能力,而是在横切面上与所有行业相关,在纵向上与所有职位相关的能力[1]。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使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拓展国际市场,企业英文网站的建设与产品推广需要大批既有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又具备一定英语水平的专业人才,这要求高职院校相关专业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核心,加强学生英语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涉外电子商务岗位英语翻译能力分析

  (一)基本知识与技能

  企业需要翻译人员不仅掌握一定的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还要具备一定的外贸基本知识和电子商务知识,了解商务领域的语言知识与背景知识。现在很多企业都应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来推广企业和产品,这些平台的产品展示模板中需要企业填写价格条款、付款方式等信息,翻译人员必须了解常用的外贸术语、付款方式等外贸专业词汇,以便准确地将产品信息传递给海外买家。因此,掌握基本的翻译技能与外贸专业词汇是成为企业合格翻译人员的前提。

  (二)专业知识与技能

  由于各企业特色各异,经营项目多元化,企业需要翻译人才具备一定的与企业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翻译人员必须深入了解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特色,对企业的生产流程、生产工艺、储运流程、销售市场、企业产品功能和使用说明等比较熟悉。以阿里巴巴国际站为例,该平台要求国内出口企业在产品推广时,填写详细的产品描述,目的是让海外买家对企业产品、企业生产水平和加工能力等有更加直观和深入的了解,从而提高企业产品推广效果。因此,翻译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国际市场拓展成效。

  (三)拓展知识与技能

  企业需求的人才是一专多能型人才,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的商务英语、科技信息、国际贸易、公关礼仪等知识,在工作中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管理协调能力、创新能力、自我提升能力等都是企业所看重的素质。因此,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就业上岗的综合能力,通过第二课堂、社团、社会实践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拓展知识与技能。

  二、涉外电子商务岗位英语翻译能力培养途径

  (一)整合优质资源,构建职业化的课程体系

  职业化课程体系设计。以培养“应用性职业型”复合人才为指导方针,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构建体现涉外电子商务岗位核心能力的职业化课程体系。课程设计参考企业资深人士、专业指导委员会以及职业领域专家的建议与意见,体现企业需求为导向的特色。课程内容应紧密结合岗位需求,涵盖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语言文化及翻译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二是与职业领域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既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翻译理论与技巧,具备一定的语言转化与表达能力,又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知识与技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融会贯通。在课时安排上,注重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并将学生的实习与就业上岗相结合,充分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特色。

  整合优质课程资源。借鉴国家精品课程和相关优质课程资源完善课程体系。国家精品课程是具有特色的示范性课程,是由德艺双馨的高水平教师讲授的课程[2]。国家精品课等优质课程资源可以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资料,为学生提供自学的平台。引入企业培训资源,将企业员工培训体系与高校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丰富学校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就业上岗技能。

  师资队伍多元化。教师的职业化素养决定了职业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多元化的师资队伍能优化实践教学效果。学校应与企业融合,主动打破校企界限,探索形成“互融共生”的长效机制[3]。高职院校应加大企业人才引进力度,引进企业外贸人员和不同岗位的业务操作人员。聘请企业资深员工作为职业指导师,定期到学校开展讲座、培训,给专业教师和学生提供面对面的指导。

  (二)改进教学方法,加强翻译实践教学环节

  案例分析法。教师选用企业真实的翻译文本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通过对不同企业产品翻译、国际市场推广、英文网站建设等外宣资料的比对、分析,总结翻译规律与技巧,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翻译能力。案例分析法的优点在于可以使学生熟悉企业不同的翻译文本格式,了解从事企业翻译的基本程序与步骤,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翻译实践经验。在进行案例教学时,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予学生,避免出现“一言堂”的现象。

  项目模拟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职业情境,采用电子商务项目模拟演练法,使学生了解企业翻译应遵循的步骤与策略。以企业产品翻译为例来说明使用互联网工具进行企业产品翻译的技巧。首先,借助翻译软件。使用百度翻译、Google在线翻译、有道翻译等翻译软件,对几种软件的翻译结果进行认真比对,选出表述相对准确的一种,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其次,利用搜索引擎图片功能做翻译验证。通过搜索引擎查看每个词的使用数量,选择使用频率高、翻译准确的词语作为产品名将有助于产品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推广。最后,运用国外网站进行同行分析。从搜索引擎查到国外同行的产品图片,通过该产品图片链接进入国外网站进行分析比对,最终实现产品的准确翻译。   实战演练法。将课堂教学与学生课程综合实践、暑期社会实践等项目相结合,充分利用职业导师制的优势,承接企业翻译业务。教师根据翻译任务将学生分组,明确其角色与分工,学生合作完成翻译资料的加工处理、润色校对等工作。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间的沟通协调与分工合作有助于提高翻译质量和工作效率。

  课证融通法。职业资格证书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最直观体现。在教学中,注重“课证融通”,以技能证书来促进教学。四六级英语证书、外销员资格证、翻译证书、商务英语证书等都能体现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学校可以安排特定的教师负责管理学生职业资格证书的相关事宜。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明确企业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类型,组织安排各类证书的报名、培训等工作。选拔具有企业实践经验、操作能力强,熟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技巧的教师组成培训团队,并为培训教师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

  网络微课程教学法。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微课程的学习成为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借助互联网手段,教师精选课程内容,将课程内容细节化、具体化、视频化,以名师讲堂的形式开展网络微课程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效果。

  三、深化校企合作,提升学生就业上岗能力

  建立健全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是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校企合作可以采用“校中企”和“全对接”模式。

  “校中企”模式是指将企业请入学校,将企业的实战引进课堂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在项目操作过程中,企业派资深员工以工作室的模式将企业任务的一部分放入工作室,与学校教师、学生合作完成。例如,外向型企业可以将企业英文网站的各项翻译与产品推广工作放入工作室中完成。

  “全对接”模式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型校企合作模式,是指在电子商务发达的地区,学校与当地的网商协会合作,批量输送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网商协会选派企业资深员工对学生进行统一培训,经过培训考核合格的学生,协会直接推荐给会员企业。这样既降低了企业招聘人才的成本,解决企业“招聘难”的问题,又为学生的实习与就业提供了平台,实现了“双赢”。

基于涉外电子商务岗位能力导向的英语翻译能力培养探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能力 导向 培养 探析 电子 商务
最新电子商务论文
电商营销模式的新变化分析——以淘宝逛逛为
大数据时代拼多多盈利模式研究
裂变营销对用户购买意愿的影响—以拼多多砍
拼多多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创新发展
社会化电商拼多多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与优化
电商直播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构想
适应电子商务的福建省老年教育需求分析
农村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运营服务体系建设探
电子商务中的信息安全问题探讨
电子商务对文创产品发展的影响探析
热门电子商务论文
电子商务与物流的论文
浅谈电子商务中的安全问题
当今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广告策划书
市场营销中的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中的会计信息化
浅论电子商务中的客户关系管理
电子商务信息安全及对策研究
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