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电视电影论文 >> 跨文化与本土化:泰国电影的叙事策略探究论文

跨文化与本土化:泰国电影的叙事策略探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4-25

跨文化与本土化:泰国电影的叙事策略探究

  当亚洲电影领头羊日本电影星光逐渐黯淡之时,1997年以后崛起的泰国电影,以一种懵懂的、妖艳的、张狂的姿态突然走向世界电影舞台。这波来势汹汹的“泰流”文化,一下子抓住所有人的目光,似乎全世界的电影人和受众都看到了亚洲电影的另一张面孔,感觉到来自东南亚的一抹惊艳。在我国,泰国电影互联网视频点击率、泰国电影的影院上座率、泰国影视明星参与综艺节目的次数以及众多泰星粉丝的出现都证明“泰流”正在横扫亚洲市场,并有力压“日韩”流行的趋势。但令人难以想象的是,2000年泰国本土电影产量只有9部,经过几年转型期的发展,2007年迅速达到了44部,这个东南亚岛国的电影发展,可以用“奇迹”来形容,国际上也将这次崛起称为泰国电影的“新浪潮”。分析泰国电影崛起原因不难发现,1997年重兴的泰国电影,在叙事策略上搭乘了现代化转型的顺风车,将本土化与跨文化完美对接,并在商业化诉求的推动下大胆尝试,让泰国电影勇攀高峰,被世界影坛刮目相看。

  对泰国电影发展历史进行梳理后发现,尽管西方现代化思想在20世纪80年代传入泰国,但当时的泰国本土电影仍然沿袭旧有的低成本创作模式,影片类型以动作片和爱情片为主,肥皂剧式的一贯剧情让泰国受众对本土电影失去了兴趣。20世纪80年代末又正逢好莱坞电影进入泰国市场,受众对国外新事物的追捧使墨守成规的泰国电影产业遭受重创,本土电影公司陆续破产,使一些思想超前的电影人被迫选择出国深造或者争取外商投资。危机中孕育生机,90年代,在政府的带领支持下,泰国电影大张旗鼓寻求变革,实现了电影产业从慢慢恢复到重现辉煌的全新转折。此时,一批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电影制作者回到泰国,传统的肥皂剧模式被海外精英带回的新现实主义题材替代,电影生产开始注重艺术创新和本土化改造。伴随着电影体系的不断完善,泰国电影类型也趋于多样化,恐怖片、青春电影、动作片、民族史诗片等类型片出现,正式宣告泰国电影新时期的到来。

  从内外因的角度看泰国电影的叙事策略,我们可以从国外机制借鉴、国内市场支持、本土化电影类型和好莱坞叙事模式几个方面,分析泰国电影的成功之处。

  一、借鉴国外机制重塑电影产业

  1.吸收先进电影技术进行产业机制调整 1997年泰国电影《喋血青春》给星光黯淡的泰国电影送来生机,从此泰国电影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殊不知,这场“新浪潮”的领导者,却是受到八九十年代泰国电影萧条影响对电影具有浓厚兴趣的一批影视界的西学青年。泰国电影衰败之时,这些有志青年选择到西方高等学府学习先进的电影制作技术,学成后将具有西方特色的视听语言和叙事风格带回泰国。他们通过影片拍摄,将好莱坞的商业电影经验带入泰国本土电影中,开启了泰国电影走向辉煌的历程。这股新势力对于已经熟悉好莱坞套路的国内观众来说,算是应运而生。最值得一提的是,导演们将充满异域风情的泰国本土化元素填补到电影中,给往日一成不变的泰国电影补充了新鲜血液。不论是泰国本土受众,还是已经习惯好莱坞风格的世界观众,对这次变革都是喜闻乐见的,受众为口碑“点赞”的同时,也推动了泰国电影票房的增长。90年代,泰国政府对电影事业的发展极为重视,相继出台了许多促进电影发展的优惠政策,其中包括支持泰国举办国际电影节,并希望借此吸引国外电影投资商对泰国电影业的注意和重视,政策的实施对泰国电影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电影节的举办,让大量外国电影商注意到这片风水宝地,带领摄制组进入泰国取景拍摄,泰国利用本国优越的地理优势成功吸引了海外资金。《007系列之明日帝国》《亚历山大大帝》等享誉世界的影片都是在此拍摄完成的。海外电影团队在泰国取景拍摄的同时,也提升了泰国电影设备的更新换代和拍摄水平,许多泰国本土导演通过参与国外团队拍摄掌握了先进知识、积累了实践经验。这种符合市场需求的电影互惠政策,让泰国电影制作者学习了知识,积累了经验,促进了泰国电影实力的提升。

  2.好莱坞叙事模式树立亚洲影片强国地位 任何国家的商业电影都以票房为核心,赢得票房的关键是打动观众,让情节发展处于观众的心理感知范围之内。新时期的泰国电影采用好莱坞编剧们善于运用的故事叙述结构框架,即开场、发展、高潮、解决问题、尾声。看似简单的框架被精彩的故事叙述填充,开场部分习惯以连续发生的情节动作来吸引受众,通过矛盾冲突介绍主人公及他的对手。情节发展相对漫长,受众往往在观看情节发展过程的同时,根据故事进展主动进行下一步推测。纠葛的故事发展为情绪激烈的高潮做铺垫,进而解决开场时留下的矛盾冲突。结尾部分的一句富有哲学意义的结束语,总会道破一些人生百态。

  泰国电影《黑虎的眼泪》由泰国著名导演韦西?沙赞那庭执导,影片用西方视角诠释了一段爱恨纠缠的故事。这种西方视角下的叙事方式,是影片能够享誉世界的原因之一,也使这部作品获得了欧洲与美国影坛的一致好评与肯定,并斩获2000年温哥华电影节“龙虎奖”。导演韦西?沙赞那庭并非泰国“海归派”导演,但他凭借着和曾经留美的泰国电影导演彭力?云旦拿域安在同一家制片厂共事的机会,把西方电影技术融入到自己的影片之中。影片将后现代主义的波普颜色与电影糅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觉享受。除了波普效果的运用,韦西?沙赞那庭还极力在画面中渲染自然之美,绿水、青莲、红花、妙亭,这些大自然的朴素之美在影片中呈现得美轮美奂。除此之外,具有美国西部片特色的牛仔打扮、左轮手枪也出现在华丽的色彩布景中,美景与富有东方色彩的人物故事搭配在一起,成功展示了东西方不同文化元素的交融。

  二、商业市场意识促进电影产业崛起   由于80年代末泰国电影产量下降,电影放映厅数量减少了许多,好莱坞电影“入侵”后,随之而来的是为了配合观影需要兴建的许多电影放映厅,海外影片带来的吸引力,把已经厌倦了肥皂剧情节的泰国观众吸引到影院观影。2006年泰国广告界的报告显示,广告投入成长最快的就是电影院,共达373亿泰铢,增幅高达61.26%。广告投入的迅速增长,为泰国本土电影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富有市场敏感度和商业手段的泰国电视广告界人才是一支推动泰国电影大众娱乐化的生力军。1997年泰国电影制作环境逐渐好转后,曾经从事商业广告拍摄的新生代广告人才成为第一批泰国商业电影的制作者。著名影片《鬼妻》的导演朗斯?尼美毕达是广告导演出身,他的影片大量借鉴西方电影观念,广告导演出身的商业性让他能够敏锐地抓住受众心理,懂得受众的意图。影片讲述了一个在泰国家喻户晓的传说,泰国海边的帕卡南小镇住着一对年轻夫妇麦克和娜娜,妻子娜娜身怀六甲时,却逢丈夫麦克被征兵去曼谷,两人就此分离,娜娜在海边伤心地看着麦克的船远去。日复一日,娜娜在海边等待丈夫归来,而麦克则身负重伤,被送去佛寺修养。伤势好转之后,麦克迫不及待地赶回家乡,见到妻子和可爱的孩子,一家人终于可以幸福生活在一起。但是好景不长,邻居见到麦克时,告诉他娜娜已经在等待的过程中死去了。听到真相,麦克原本不信,而多嘴的邻居却被杀死了,让他开始怀疑他的枕边人到底是谁……影片凭借导演朗斯?尼美毕达的准确市场定位,叙事部分抓住了受众心理,节奏紧凑、步步逼近的剧情符合受众的观影口味。与此同时,电影好莱坞式的细致拍摄,剪辑中嵌入泰国当地传统,满足了电影大众化和娱乐化的气氛。

  三、本土化的电影包装突出民族特色

  民族特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遗产。用现代化的电影制作技术拍摄本土化、民族化的泰国故事,是泰国电影“新浪潮”的一个明显特点。泰国本土化特色影片中体现的泰国民族存在感,这对于国内观众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同时,具有民族特色的影片也能够满足国外观众对亚洲多元文化知识产生的好奇心。在泰国,最能体现本土化特色的电影题材是历史片,这类型影片重在重新演绎波澜壮阔的泰国历史。2001年,由泰国知名导演崔查勒姆导演的民族史诗巨作《苏丽尤泰》问世,影片以16世纪阿龙塔亚国王王后苏丽尤泰的一生为中心,生动地表现了泰国皇室英勇抗击缅甸入侵的故事。影片通过完整的叙事,讴歌了泰国人民勇敢抵抗外敌的民族意识和牺牲精神。2008年的电影《兰卡苏卡女王》斥资两亿元泰铢,有明显的欧美大片风范。这部民族史诗片场景宏大、布景华丽,表达了泰国人民强烈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大有泰国电影即将享誉世界的意味。

  泰国电影在商业化的电影手段簇拥下悄然崛起,主要得益于泰国电影对海外文化的借鉴,吸收了独特的本土文化叙事策略。通过审视当代泰国电影的崛起之路,对于我国国产电影的发展,应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跨文化与本土化:泰国电影的叙事策略探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本土化 本土 叙事 探究 泰国 电影
最新电视电影论文
浅谈降低电影院运营成本的途径
浅谈融媒体时代下影视作品的发展之路
电影《疯狂的外星人》的影像符号和象征意义
论印度当代电影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觉醒和成长
试论电视剧《欢乐颂》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基于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IP产业链开发实
新媒体环境下华语电影的纪录片营销策略分析
胶片上的中国足球——国产足球电影发展简史
福贵形象的电影美学价值
论郭敬明作品中的电影化想象
热门电视电影论文
中国民族电影业现状鸟瞰
全球化、好莱坞与民族电影
论21世纪电视传媒的责任与品格
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
电影剧作模式论
视觉文化研究
国际化语境中的中国大陆电影(上)
类型人物论
面向21世纪:国内电影美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生命的凝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