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电视电影论文 >> 戈尔·维宾斯基电影中的视觉空间理论论文

戈尔·维宾斯基电影中的视觉空间理论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1-23

戈尔·维宾斯基电影中的视觉空间理论

   戈尔?维宾斯基(Gore Verbinski,1964― )自幼便立志成为电影导演。在经历过广告界的打拼之后维宾斯基“转行”成功。他并不以奥斯卡为自己的最终目标,而只想用电影作品来诠释自己心中喜欢的故事。自2003年开始,维宾斯基以画面唯美、情节惊险刺激的《加勒比海盗》三部曲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缔造出一个令人赞叹的海盗梦。在此之前,他的《捕鼠记》《危险情人》尽管不算失败,但却没能成为海盗系列这样的经典之作。可以说,维宾斯基在海盗电影中寻找到释放自己才华的方式,这便是配合一流的特效与配乐,全方位地营造出一个独特的视觉空间。本文结合电影中的视觉空间理论,分析了维宾斯基电影视觉空间的营造特点与挖掘方向。

  一、视觉空间理论简述

   早在古希腊时期,赫西阿德(Hesiods)和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先贤就提出了“空间”的概念。柏拉图认为,空间指物质世界万物产生、运动、变化的场所。马克思则指出,空间与时间是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可见空间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人类的主观意识而存在。在谈论空间的概念时必须联系到具体的物质对象。早在电影出现之前,艺术家们就在绘画、雕塑等艺术门类中探讨视觉空间中美感的营造,著名的黄金分割就很早地被造型艺术奉为  圭臬。

   电影通过银幕来向观众叙述故事,传达信息,在一部电影中存在三重空间,首先是银幕本身的空间,这是一个二维的画面;其次是影片中所表现的故事的实际空间,这是一个包含长、宽、高的三维空间;第三则是观众感受到的心理空间,这便是与时间有关的四维空间。前两者可以称为视觉空间,而第三点则深受前两者的影响。一个优秀的导演,势必既要考虑到画面中地点、物体的物理空间是否最佳化,同时还要考虑到画面能否契合观众的     心理。

   以海盗电影为例。“海盗电影”不能算是好莱坞电影的一个独立的门类,它往往被归类于“寻宝电影”中,与《古墓丽影》《天脉传奇》《星银岛》等并称。只是由于影片中各方势力为宝藏角逐的过程十分精彩曲折,令观众在观看这类影片时感到十分过瘾,才成为一个经久不衰的电影题材。但另一方面,关于海盗电影的影评研究却还存在着不足,人们在分析海盗片的艺术特色时难免显得浮光掠影,或是就电影论电影,而鲜少有人思考海盗电影中的空间建构与影片整体审美的关系。《加勒比海盗》更是因为在票房上的成功而长期仅被视作一个商业片系列。

   事实上,海盗电影区别于盗墓电影、西部电影的独特性恰恰就在于它呈现给观众的视觉空间,仅仅从蒙太奇镜头的运用、剪辑的流畅以及配乐的激动人心上来分析《加勒比海盗》系列无疑是视野狭窄的,也是无法概括出海盗影片的特质的。尽管名为“加勒比海盗”,故事的背景放在了传说中海盗猖獗的加勒比海域,但影片显然不能拍成历史中加勒比地区的风土人情的真实反映与历史文化的客观考察。罗亚尔港小镇只是一个故事的模糊入口,由此生发的故事并没有特定的、坐标明确的地理方位,大部分是导演与编剧个人天才的创造性发挥,一部分则是17世纪大航海时代个体与群体、地区与世界的种种复杂交错关系在电影中的符号凝结。

  二、维宾斯基电影的空间营造特点

   事实上,维宾斯基选择拍摄《加勒比海盗》承担了巨大的风险,上一次的海盗热是在遥远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中,警匪片、恐怖片、西部片等类型片纷纷崛起,好莱坞也在时刻调整自己的类型片拍摄策略,海盗片能否成功是一个巨大的未知数,更何况在1995年,米高梅公司曾经推出一部《割喉岛》,这部无论是场面抑或是情节都无可指摘的电影竟名列好莱坞史上最赔钱电影之一,从此导演们均对海盗题材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尽管近年来电影制作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海洋题材影片依然存在成本高的问题,而且在空间营造与情节的结合上极难驾驭,即使是后来大获成功的《泰坦尼克号》,在筹拍之际也一度让人心存疑虑。在这种情况下,维宾斯基敢于拍摄海盗题材的电影,无疑有着迎难而上的气魄。而维宾斯基之所以能取得《加勒比海盗》系列的成功,除却精彩的故事线和约翰尼?德普等人精湛的表演以外,与维宾斯基营造的视觉空间的成功是分不开的。

   (一)场景的设计

   一部影片的场景显然有内外景之分,在海盗题材的影片中,外景多为海洋与小岛,内景则多为船舱内部而非房屋内部。就外景而言,加勒比系列一直选取不同的故事背景,设计出其余写实的海洋题材电影中难以出现的场景。如在月光下,摆满众多骷髅的昏暗的洞穴,满是食人族的孤岛,等等。为了带回黑珍珠号,威尔要根据世界地图去到世界尽头,而世界地图又在中国的海盗王手上,这样一来就延伸了叙事的空间。而杰克孤身一人在世界尽头生活,这里的空间特色是荒无人烟的,但是导演安排杰克幻想出了无数个自己,其中每一个杰克都代表了杰克本人的某方面特征,一则是充分体现了杰克船长古灵精怪的、多重的性格,二则也是对这一叙事空间的拓展。

   在内景的拍摄上,船舱具有昏暗、狭小的特征,且会随着波涛微微晃动倾泻。人物之间的冲突也可以显得更为尖锐。如前所述,黄金分割率是空间设计的不二法则,根据外注意中心的原理,人物单独出现在画面中时,最强势的位置并不是正中,而是略微偏离画幅的中心线,那里有一条黄金分割的垂直线,也是整个屏幕的黄金视点。在《加勒比海盗:世界的尽头》中,当威尔与章鱼船长对峙时,两人就分别处于一左一右两个黄金分割线上,衬托出人物的针锋相对。    (二)镜头语言的运用

   在故事片中,运动镜头的数量要远远多于固定镜头,这便涉及了机位的推、拉、摇、移。在《加勒比海盗3:世界的尽头》中,由于贝克特得到了大卫?琼斯的心脏,控制了整个海洋,于是对海盗开始无情地镇压,不光是海盗本人,英军对凡是与海盗有牵连的人都处以绞刑,其中包括一个小男孩。此时伴随着小男孩凄凉的歌声,推镜头让小男孩逐渐占据画面的主要部分,景别由近景变成特写,小男孩脸上的悲哀神情和伤痕清晰可见,体现了英军的残忍。拉镜头则与推镜头相反。摇镜头则是在镜头的景深和焦距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让镜头摇动。在杰克船长被关入监狱之时,他听到有人在自己身后说话,回头一看发现是另一个杰克船长,紧接着又有一个人说话,于是镜头以杰克船长本人的视野从一个杰克移动到另一个杰克,使观众能够感受到“本体”的视角和疑惑的心理。移镜头也叫移摄,移摄的对象是运动的物体,而镜头也以近乎同样的速度与之一同运动,使得对象相对静止,而四周的景物则掠过画面。在《加勒比海盗》中,有多个镜头采用移摄,或是在天空中追随不断移动的大船,使观众能够感受到大海的茫茫无垠以及浮冰的面积之大,或是在水平面下跟随船只的螺旋桨,让鬼斧神工的海底风光尽收观众的眼底。

   (三)台词与意象的结合

   纵观约翰尼?德普所选择过的角色――《剪刀手爱德华》中的爱德华、《查理的巧克力工厂》中的威利?旺卡等,无不是古怪边缘的人物。在谈及为什么会选择杰克船长这一角色时,德普提过在一本关于法国水手的书中,当被问及为什么要选择做一直漂泊的水手时,水手的回答是:“因为地平线一直在那。”影片中,杰克船长的最后一句台词是:“现在朝那地平线出发。”此时的“地平线”便是一个重要的空间概念,地平线是视觉可及的地方,对于杰克船长(以及那个水手)来说,是遥不可及而又难以放弃的东西――自由的象征。用地平线来表达人物对自由的向往和执著,深深地震撼了难有出海经历,但是一样珍视自由的观众,堪称点睛之笔。声称向地平线出发的船长实际上是为自由起锚。看过电影的人都知道,杰克船长一生追求的其实正是这份在波涛中充满刺激的自由自在。而他周围许多人则为了其他东西放弃了对自由的追寻,有的人是为了金银珠宝,有的人则是为了爱情,如电影中爱情至上的威尔?特纳和伊丽莎白?斯万,在影片《加勒比海盗3:世界的尽头》的最后,伊丽莎白没有选择登上“荷兰人号”,而是留在小岛上守护特纳的心,期待着十年一次的下一次相会。事实上,伊丽莎白的血液中也流淌着对海盗生活的向往,她曾经率领着海盗大军迎战英军,而杰克也喜欢伊丽莎白,但是与前者不同的是,他显然不会让这份感情束缚自己,他拒绝了伊丽莎白的吻,说“一次已经足够了”(one is enough)。

  三、维宾斯基电影的空间挖掘方向

   尽管《加勒比海盗》系列为维宾斯基赢得了巨大的声望,但是真正为他赢得奥斯卡奖的却是2011年的动画片《兰戈》。镜头从对准加勒比的茫茫大海变换到了美国西部的浩浩黄沙,不难看出维宾斯基转型的野心。

   维宾斯基拒绝了继续担任《加勒比海盗》的导演,停止了对海洋空间的贩卖,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其难以再对海洋空间进行新一步的挖掘。维宾斯基的三部海盗电影中,海盗航迹跨越了东西半球,极大地满足了西方期待视野中对加勒比地区、东南亚地区以及太平洋深处的想象,对于西方观众来说,这些是相对陌生的,充满异国情调的地区,就17世纪的背景而言,也是尚未接受“文明开化”的贫瘠荒蛮之地。但是随着电影一部又一部地推出,观众的这种“陌生感”迟早会被消耗殆尽。毫无疑问,对于维宾斯基来说,西方的,尤其是美国的观众是他在选择题材时预设的观看对象。于是维宾斯基索性选择了美国人容易理解的,有清晰印象的西部作为故事空间。

   与之相对应的,作为奇幻电影,海盗系列中形形色色的奇人异事在叙事上也已经难以超越了,海洋能提供的娱乐、惊险趣味毕竟是有限的,如巨型章鱼、大漩涡等元素,新作要么就是沦为对前作的模仿和重复,要么不小心便有可能转变为《怒海争锋》《泰坦尼克号》中大气磅礴的现实主义路线,这便很容易影响整个系列的基调。而西部电影中的空间往往是荒漠角落,带着某种被现代遗忘的气息,何况《兰戈》的主角不是人类,更不是传统迪斯尼动画中光鲜亮丽、前呼后拥的王子,只是一只干瘦的小蜥蜴,尽管他也有胆小、虚荣的一面,但是心底里深藏的勇敢与善良还是会在特殊的空间中得以爆发。

   西部特有的空间本就对应着某种个人英雄主义的色彩(这一点无论中美电影都惊人地相似),画面又能营造出一种苍凉与孤独之感,这也就符合了兰戈在倍感无聊时在头脑中幻想自己成为英雄的心境。而西部小镇在美国人的集体潜意识中更是破败的代名词。影片中这个小镇便直接名为黄沙(Dirt),这对于兰戈是一个陌生的空间。也正因如此,作为一个外来者的他通过击败猎鹰意外地成为小镇上众多昆虫动物膜拜的英雄。这种“小人物变英雄”,“阴错阳差的命运召唤”的主题也是放在西部这一空间更为合适。为了更进一步地营造西部情怀,影片中充斥着大量的夕阳、枪战戏,尤其是当兰戈失意于公路时,出现了酷似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牛仔,使得整个西部空间更加“原汁原味”。

   综上所述,优秀的电影无不能在方寸之间表现大千世界。戈尔?维宾斯基善于把握剧本中的空间元素,在画面上给观众呈现出奇幻、广阔的内外空间,不仅能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且能调动观众的情感,在海盗系列电影情节并不复杂,甚至有点落入俗套的情况下,还能让观众凭借着视觉上受到的震撼,久久地沉浸在“海盗梦”中。

戈尔·维宾斯基电影中的视觉空间理论

论文搜索
关键字:戈尔 宾斯基 宾斯 视觉 理论 电影
最新电视电影论文
浅谈降低电影院运营成本的途径
浅谈融媒体时代下影视作品的发展之路
电影《疯狂的外星人》的影像符号和象征意义
论印度当代电影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觉醒和成长
试论电视剧《欢乐颂》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基于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IP产业链开发实
新媒体环境下华语电影的纪录片营销策略分析
胶片上的中国足球——国产足球电影发展简史
福贵形象的电影美学价值
论郭敬明作品中的电影化想象
热门电视电影论文
中国民族电影业现状鸟瞰
全球化、好莱坞与民族电影
论21世纪电视传媒的责任与品格
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
电影剧作模式论
视觉文化研究
国际化语境中的中国大陆电影(上)
类型人物论
面向21世纪:国内电影美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生命的凝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