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高职生学校归属感的调查研究论文

高职生学校归属感的调查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2-07

高职生学校归属感的调查研究

  1943年,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人都有归属需要,即每个人都想成为团体的一员,并在其中获得某种认可。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因而也有对学校的归属需要。学校归属感是学生对自己所就读的学校在思想上、感情上和心理上的认同和投入,愿意承担作为学校一员的各项责任和义务及乐于参与学校活动[1]是学生感觉到自己是班级或学校中重要的一员、被他人认为有价值及与他人成为一个整体的一种情感。

  以往研究表明,学校性质、校园文化、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都会影响学生学校归属感。铜仁幼专各项设施正在完善,教师队伍正在扩大,管理制度正在成熟。部分学生因为不适应新环境、人际受挫等,容易产生不满、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这都阻碍学生对学校形成良好的归属感。如果学生对就读大学的归属感不高,就会产生各种问题行为,如辍学、厌学、暴力行为等。学生对就读大学的归属感越低就越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将降低学生学业动机、学业成就等。同样也不利于高校的自身发展,将影响高校的知名度和生源的质量数量。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高职生学校归属感的现状及特点,并针对其现状给出合理的解释。为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关心理学依据,同时为高职学校的发展和管理提供必要的参考信息。

  一、对象与方法

  1.被试

  整群抽取了铜仁幼专12个高职班级。共发放问卷550份,剔除无效问卷23份,回收有效问卷527份。

  2.研究工具

  采用中国学者Cheung和Hui(2003)翻译Goodenow等(1993)编制的学校归属感量表(Psychological Sense of School Membership Scale,PSSM)来测量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共18个项目,其中第3个、第6个、第9个、第12个、第16个项目均使用反向计分。每个项目都采用6点计分,“1”代表“完全不同意”,“2”代表“不同意”,“3”代表“基本不同意”,“4”代表“基本同意”,“5”代表“同意”,“6”代表“完全同意”。在本次研究中该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46。

  3.研究过程

  由经过培训的心理学教师担任主试,所有问卷采用集体施测的方式,当场回收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后,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分析

  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2.高职生学校归属感的整体状况

  高职生学校归属感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如表2所示。

  表2  高职生学校归属感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高职生学校归属感的得分在34-100之间,最小值34分,最大值100分,平均值为67.14分,略高于中等临界值63(18×3.5),说明高职生学校归属感处于中等水平。对数据进一步分析发现,学校归属感总分小于或等于临界值63分的人共193人,占总人数的36.7%,这表明近四成的学生学校归属感较低。

  3.高职生学校归属感的差异性比较

  (1)不同性别的高职生学校归属感的差异性比较

  表3  不同性别的高职生学校归属感的独立样本T检验

  (*表示p<.05)

  由表3可以看出,男生的学校归属感平均分为69.91,女生的学校归属感平均分为66.54。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得知男生和女生的学校归属感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学校归属感显著高于女生。

  (2)不同生源地的高职生学校归属感的差异性比较

  表4  不同生源地的高职生学校归属感的独立样本T检验

  (*表示p<.05)

  由表4得知,农村高职生的学校归属感平均分为67.43,城镇高职生的学校归属感平均分为63.60。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得知农村和城镇高职生的学校归属感存在显著差异,农村高职生的学校归属感显著高于城镇高职生。

  (3)是否学生干部高职生的学校归属感差异性比较

  表5  是否学生干部的高职生学校归属感的独立样本T检验

  (*表示p<.05)

  由表5得知,担任学生干部的高职生学校归属感平均分为69.47,没担任学生干部的高职生学校归属感平均分为65.73。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得知担任学生干部和没担任学生干部的高职生的学校归属感存在显著差异,担任学生干部的高职生学校归属感显著高于没有担任学生干部的高职生。

  (4)不同年级的高职生学校归属感的差异性比较

  表6  不同年级的高职生学校归属感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由表6得知,大一高职生的学校归属感平均分为65.40,大二高职生的学校归属感平均分为68.40,大三高职生的学校归属感的平均分为68.44。经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得知,大一、大二、大三高职生的学校归属感存在差异。经过LSD事后比较,得知大一高职生学校归属感得分显著低于大二、大三高职生,大二和大三高职生学校归属感不存在显著差异。

  三、讨  论

  (一)对铜仁幼专高职生学校归属感的现状分析   对527份问卷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表明,铜仁幼专高职生的学校归属感处于中等水平。铜仁幼专是一所新建的大专院校,各项基础设施、教师队伍和管理制度都正在完善,这与部分学生对大学的期待不完全吻合。笔者认为,该校学生呈现出的学校归属感与该校的实际情况相符合。

  “这所学校大部分老师对我感兴趣”,“当我有困难时,在学校里至少有一个老师是我能向他倾诉的”,“这所学校的同学认真地采纳我的意见”,“这所学校的同学喜欢我做事的方式”等题项的平均值均低于临界值3.5分,这说明铜仁幼专高职生未能足够感受到学校和教师对其的关心,缺乏情感联结,同学之间缺少肯定和尊重。

  (二)铜仁幼专高职生学校归属感差异性的分析

  1.性别特点

  男生的学校归属感显著高于女生。这与李亚玲(2012年)调查结果一致。这一现象可能有以下原因:20岁左右的男生个性已经基本成熟,此时独立性强、个性稳定,与外部环境达成平衡。而20岁左右的女生心理和行为上还对家庭存在一定的依赖性,她们比男生更难于投入大学生活。加之中国传统文化对男性和女性有不同的角色期待,使得男生更愿意归属于学校,积极投入和参与到校园活动中,而女生更愿意归属家庭,对学校活动的投入和参与度不高。

  2.生源地特点

  农村高职生的学校归属感显著高于城镇高职生。这与迟萍萍(2012年)的研究结果一致。

  本次调查中铜仁幼专农村籍学生占到了87.3%,这说明了该校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自农村。对于来自农村的高职生来说,铜仁幼专的学习环境、住宿等方面达到了他们的期待。他们珍惜学习的机会,因而更踏实,更愿意学习,更愿意积极地投入到学校生活中。而来自城镇的学生更以自我为中心,对大学的各个方面的期待更高,倾向于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而不是积极投入和参与到学校活动中。

  3.年级特点

  大一高职生学校归属感得分显著低于大二、大三高职生,大二和大三高职生学校归属感不存在显著差异。

  对于大一新生来说,铜仁幼专是一个全新的环境。由于对新环境不熟悉,在适应新学校的过程中,部分大一学生采取观望的态度,较少地投入和参与到学校活动中。大二大三高职生已经完全适应铜仁幼专的学习生活,较多地投入和参与到学校活动中,对学校产生了情感联系。因而,大一高职生学校归属感得分显著低于大二、大三高职生。

  大三高职生虽然面临毕业、就业等问题,更多考虑自己的未来,更多投入自己的学习工作中。相对于大二高职生较少地投入和参与学校活动。但是已经形成的学校归属感并没有降低。和大二高职生的学校归属感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4.学生干部特点

  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学校归属感显著高于没有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这与迟萍萍(2012年)的研究结果一致。

  本次调查中,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有166人,占到了31.5%。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相对于没有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而言,能够更多地投入到学校或班级中,更多的参加学校活动,更多地接触教师和同学,有更多的机会去锻炼自己,更能体验到成员的归属感。因此,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学校归属感显著高于没有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

  四、结  论

  铜仁幼专高职生的学校归属感处于中等水平,有以下四个特点:男生学校归属感显著高于女生;农村高职生的学校归属感显著高于城镇高职生;担任学生干部的高职生学校归属感显著高于没有担任学生干部的高职生;大一高职生学校归属感得分显著低于大二、大三高职生,大二和大三高职生学校归属感不存在显著差异。

  五、对  策

  (一)提高学校对学生的关怀程度,做到“以学生为本”

  高校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在管理中贯彻“以学生为本”。许多学生表示,学校管理要“以学生为本”,要坚持民主化。首先,学校给予学生一定的学校事物参与权,使其产生主人翁意识。其次,提高学生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二)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结

  组织教师和学生一起参加一些活动,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系。建立和谐的班集体,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满足学生的归属需要。

  (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或班级的管理和集体活动

  本研究表明,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学校归属感显著高于没有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生会、班委的选举,参与学校或班级的管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在活动中锻炼能力,提升自我,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建立自我统一性

  高校应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选修课,建立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举办心理讲座等。提升在校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形成自我统一性。进而促进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提升。

  (五)重点关注学校归属感较低的学生群体

  本研究表明,女生的学校归属感显著低于男生;城镇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显著低于农村学生;大一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显著低于大二、大三学生。因此,应加强对女生、城镇学生及大一学生的学校归属感的培养。如组织更多适合女生参加的活动;促进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在大一新生入学时,开展适应性教育,使新生更快地适应新环境。

高职生学校归属感的调查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高职生 归属感 调查研究 高职 归属 调查
最新职业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
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困境与路径探略
新时代女性职业发展探究
浅析高职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的原则和方法
济南市体验式拓展培训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动力链视域下功能性训练方法与传统体能训练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幼教专业体育教学中的应
新时代体育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面临的机
热门职业教育论文
职教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来进行班级管理的初探
论职业教育的泛化
迈向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中学教师招生体验的个案研究
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
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
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
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职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