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人口问题论文 >> 我国流动人口统计研究论文

我国流动人口统计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4-16

我国流动人口统计研究

  流动人口的调查是了解国家基本情况的前提,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对于国家制定相应的人口教育、就业政策、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规划、城镇规划建设,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经济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在新时期,社会现象越来越复杂,人口流动规模和范围越来越大,这无疑加大了流动人口的统计难度。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应积极探析新时期背景下的流动人口统计工作,找到统计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争取采取有效的措施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高效的流动人口调查和统计工作。

  一、基本概念

  关于流动人口的界定,要界定流动人口的口径,首先需要对流动人口进行定义。国际上一般只有“人口迁移”、“迁移人口”概念,而没有“人口流动”、“流动人口”的概念。人口流动是我国独特的现象,流动人口也是我国独特的人口群体。为此,在定义流动人口之前,有必要先考察一下迁移人口。国际上一般把人口迁移定义为人口在空间上的位置变动。根据国际人口科学联盟主持编写的《多种语言人口学辞典》,人口迁移就是“在一个地区单位同另一个地区单位之间进行的地区移动或者空间移动的一种形式,通常它包括了从原住地或迁出地迁到目的地或迁入地的永久性住地变动”。发生人口迁移活动的人则是迁移人口。这个概念强调了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时间”因素,定义里的“永久性”并非指一旦一次人口迁移发生以后就不能够有第二次人口迁移,而是指人口迁移活动应该有“足够长”的时间;二是“空间”因素,即人们要在两个相距“足够远”的空间位置之间发生位置移动。我国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大家常常把人们的地区移动或者空间移动区分为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两种,发生迁移和流动行为的人则分别称为迁移人口和流动人口。人口迁移和迁移人口伴随有户口的相应变动,人口流动和流动人口则没有户口的相应变动。

  人口流动:一般指为工作、求学、旅游、探亲和从军等原因离家外出但未改变定居地的人口移动。我国流动人口包含的内容相当广泛,它不仅指那些因公出差、旅游、探亲等短期流动的人员,也包括在流入地经商、务工、居住而又无本地常住户口的人口。目前,急剧增加的人口流动实际上包含两种主要类型:一类是伴随经济发展而增加的城市功能型流动人口,他们在城市滞留的时间一般较短,这类流动人口的流向由城市功能、城市辐射范围所决定,时间和空间分布相对平衡;另一类就是进入城市寻找工作机会的劳动力,这类“流动人口”规模大,在城市滞留时间长,且流向相对集中,因而产生的社会震荡也更大。后者通常依其户口登记状况被称之为“暂住人口”或“外来人口”,又被理论界戏称为“中国特色的流动人口”。

  所以,不论定义迁移人口还是流动人口,都应选择明确的“时间”和“空间”标准。换句话说,并不是所有的空间位置变动都被当成人口迁移或人口流动,只有超过“一定”时间限度、跨越“一定”空间范围的位置变动才被视为人口迁移或人口流动;发生这种行为的人才能被视为迁移人口或流动人口。原则上讲,这种时间和空间范围不能太大,太大则会使许多位置变动不能恰当地被纳入人口迁移和流动的视野之中;也不能太小,太小则事无巨细,甚至连人们由楼房的一层到另一层、甚至连由一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的移动都被当作人口迁移或流动了。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准确反映人口迁移或流动的状况。所以,应选择“合适的”时间和空间标准。

  二、我国流动人口统计

  自1982 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我国历次人口普查和1%抽样调查的数据都可以用于关流动人口的分析研究。这些普查和调查有关流动人口的数据收集方式时有变化,依据每次普查和调查数据得到的流动人口统计口径也相应地有所变化。

  1982 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将“常住人口的户口登记状况”区分为以下五种类型:常住本地(指本县、市、区,下同),户口在本地;常住本地一年以上,户口在外地;人住本地不满一年,离开户口登记地一年以上;人住本地,户口待定;原住本地,现在国外工作或学习,暂无户口。根据此种划分方法,一个地区的第二种和第三种人口可视为该地的流入人口。这两种人口在“空间”上跨越了本县(市、区)的范围、在时间上则是离开户口所在县(市、区)一年以上、同时也没有发生相应的户口变动,因而符合前述关于人口流动的定义。简而言之,依据1982 年普查数据得到的流动人口是“跨县”、“一年以上”的流动人口。

  1990 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将“户口状况和性质”分为五类:常住本县、市,户口在本县、市;常住本县、市一年以上,户口在外县、市;人在本县、市不满一年,离开户口登记地一年以上;人住本县、市,户口待定;原住本县、市,现在国外工作或学习,暂无户口。调查结果表明,“已在本县、市常住一年以上,常住户口在外地的有19829712 人,占总人口的1 .75 %;在本县、市居住不满一年,但已离开常住户口登记地一年以上的1523911 人,占总人口的0 .14 %”。将上述两类人口之和作为1990 年人口普查时我国的流动人口,则1990年年中我国的流动人口为21353623 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 .89 %。和1982 年人口普查的口径一样,前述1990 年流动人口也是“跨县”、“一年以上”的流动人口。

  1995 年全国1 %人口抽样调查将“调查对象状况”分为与1982 年“常住人口的户口登记状况”及1990 年“户口状况和性质”相似的五类,但划分的时间和空间标准则作了较大调整。时间标准由一年缩短为半年,而空间标准则由县(市、区)缩小为乡(镇、街道)。调查结果表明,1995 年的流动人口即“常住本乡、镇、街道半年以上户口在外乡、镇、街道”和“在本乡、镇、街道居住不满半年、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合计达7073 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近6 %。   2000 年人口普查将“户口登记状况”分为五类:居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以下简称第一款人);居住本乡(镇、街道)半年以上,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简称第二款人);在本乡(镇、街道)居住不满半年,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简称第三款人);居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待定(简称第四款人);原住本乡(镇、街道),现在国外工作学习,暂无户口(简称第五款人)。对于第二款人和第三款人,2000 年人口普查进一步收集了他们的户口登记地信息,包括:本县(市)其他乡;本县(市)其他镇;本县(市)其他街道;本市区其他乡;本市区其他镇;本市区其他街道;本省其他县(市)、市区;省外。

  三、流动人口统计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由于我国流动人口研究与统计中关于流动人口的概念界定模糊,外延口径不统一,各级各类政府部门为满足自身统计资料的需要,制定出了不同的流动人口统计口径。以至于我国关于流动人口的统计相当混乱,没有可比性,准确度较低。主要表现在:

  国内有关流动人口研究和统计的资料文献中出现了与流动人口相似的许多术语,如非户籍迁移人口、暂住人口、外来人口、盲流、民工潮等。统计时有的部门用暂住人口,有的部门用流动人口,有的部门用外来人口。每种称谓都是从某个角度来定义一类发生移动的人口。它们之间存在互相交叉甚至混淆的情况。但它们之间又存在一些差异。如外来人口和流动人口之间显然有交叉现象,但外来人口中有一些人的户籍可能迁移,也就是说它们之间又有不一致的情况。再如流动人口与民工潮,我国流动人口中很大一部分是民工,因此它们之间是一种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国际上,对构成“流动”行为的时间限定为离开原居住地半年以上,而国内关于时间的限定较为混乱。目前,公安部门的暂时人口统计,划分为居住三天以上一个月以下、一年以下和一年以上三项。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对流动人口的统计基本上把三个月确定为最低时间标准。国家人口普查对时间的限定更是不确定。

  我国流动人口统计对跨越行政区的大小界定也不一致。从全国性的几次人口普查统计来看:对流动人口来源地的调查,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均细化到县、市、区一级,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对于本县、市、区以内的流动可以细化到乡镇街道一级;对于现居住地的调查同样存在一定的不一致性,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对现居住地的调查是细化到县、市、区一级,而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对现居住地的调查细化到乡、镇、街道一级。

  公安部的流动人口统计指标体系、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流动人口和全国人口普查的流动人口统计指标体系均不统一。各类政府部门往往根据自身对统计资料的需要,制定不同的统计指标体系。如计划生育委员会统计指标中包含有详细的生育情况,而公安部的流动人口统计指标体系中就不包含此指标。

  由于界定上的混乱,导致调查和统计工作的困难。一方面取得了一部分有关人口流动的深入细致的资料,另一方面却连最基本的总量指标至今都无法确定。虽然有关部门发布了一些统计数据,但这些数据的质量不一、口径不一,往往不具有可比性。从国际对比来看,尽管国外流动人口的定义也未得到完全的统一,但至少他们的人口流动不受户籍制度及其配套的一系列制度的约束,概念界定可以更简单直接,相应的统计口径就较容易确定。因此,许多国家定义的流动人口的外延比较明确。因此我国有关流动人口的统计资料与其他国家有关统计资料可比性很差,有必要对我国流动人口统计指标体系进行统一改进。

我国流动人口统计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流动人口 流动 人口 统计 我国 研究
最新人口问题论文
浅谈中国古代人口思想与西方历史上人口理论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促进卫生健康委员会人才发
流动人口在城镇的居留意愿及其决定因素
关于流动人口的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文献综述
浅论马克思相对过剩人口理论与我国当前失业
基于ARIMA模型的中国人口预测与可持续发展战
《所罗门之歌》对黑人口头传统的活用
人口结构变迁对社会保障制度影响综述
关于公交流动人口监控系统的构想
热门人口问题论文
中国人口迁移与城市化问题研究
论我国人口问题与教育的关系
中国人口素质问题研究(一)
中国人口与经济关系问题研究
中国人口老化问题研究综述
中国人口素质问题研究(三)
论中国的人口素质现状及其提高
中国的人口转变:历程、特点和成因 (一)
中国人口素质问题研究(二)
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研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