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公共管理论文 >> 公共政策论文 >> 新常态经济环境下安徽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相关政策分析论文

新常态经济环境下安徽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相关政策分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4-20

新常态经济环境下安徽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相关政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3.1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1-000-02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区域间经济差距不断扩大,我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主要是经济结构发生全面深刻变化,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我国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标志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和中部崛起战略的重大举措。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国务院于2010年1月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简称《规划》),皖江城市带的发展正式纳入国家重大战略规划。《规划》确立了以马鞍山、芜湖、安庆等为“发展轴”、合肥和芜湖为“双核”、滁州和宣城为“两翼”的“一轴双核两翼”产业空间布局,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原材料产业、纺织产业、现代服务业及现代农业,重点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构建符合区域经济特色的、环境友好的、有较强发展潜力的现代产业结构,使示范区真正起到示范的作用。

  二、皖江示范区现状分析

  (一)优势条件

  1.区位优势

  皖江城市带位于长三角腹地,承东启西,连南接北,与长三角无缝对接,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最靠近长三角的区域。皖江城市带作为泛长三角区域的一部分,其在长三角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占据十分有利的区位条件。皖江地区水、陆、空各方面交通设施越来越完善,与长三角快速高效衔接的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已初步形成,已然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

  2.产业优势

  皖江城市带工业门类齐全,一些行业产业集群效应显现,是国家级汽车生产和出口基地、国内重要的铜基材料精深加工基地和优质铸管生产基地、国内重要的内河船舶及家电等装备制造业基地、世界级水泥生产基地和国内重要的非金属矿及制品生产基地。同时,现代农业水平不断提高,物流服务更加高效快捷,金融行业配套设施更加完善。

  3.人力资源与科技优势

  作为劳务输出主要省份,安徽省不仅拥有大量的劳动力资源而且价格优势十分明显。同时,安徽省高校众多,科教资源丰富,教育环境优越,劳动力素质较高,并且皖江地区现已培育一大批成熟的技术工人。这些人才和科技优势都能够促进皖江城市带更加有效地承接产业转移、实现产业优化升级。

  (二)存在的问题

  (1)投资环境有待改善

  皖江城市带与东部沿海城市相比在投资环境上有以下劣势:一是政策同质化严重,示范区各地政策基本相同,没有突出地方特色。二是融资难,皖江城市带金融业发展严重滞后,特别是地方性商业银行规模小,缺少地方性上市银行。三是政府服务水平较低,并且“官本位”思想仍然普遍存在,导致地方政府的服务意识有所缺失。

  (2)开发区的产业雷同现象

  皖江城市带几乎每个县都有自己的经济开发区,相互之间产业结构雷同,协同程度较低,并且彼此之间竞争激烈。有的开发区为了争取一个项目不断降低准入门槛,不断提高优惠政策,造成引进企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并且导致环境审核标准下降。

  三、现有政策

  为确保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目标的实现,安徽省和各地市政府也从产业发展、税收优惠、土地供给、负面清单等方面颁布了一系列促进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

  1.产业技术创新政策

  技术创新可以发挥后发优势,通过技术创新来提升产业结构层次,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例如皖江示范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以上创新性企业各项行政性收费的省、市留成部分实行免征;高新技术企业及省级以上创新性企业因上市补交的企业所得税、土地出让税费的省、市留成部分全额奖励企业等一系列优惠。

  2.财政税收政策优惠

  安徽省在资金政策方面更多的并非直接资金支持,而是提供借款和贴息担保,“抛砖引玉”,有选择的减少市县上解基数、增加税收返还等措施增加市县财力。运用税收优惠政策,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此外,在财政金融方面,对承接来的企业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和企业所得税等,鼓励金融机构在示范区设立分支机构,给予资金补贴,奖励房产税给企业新构建自用办公房产;鼓励企业发行股票、短期融资券、企业债券等。

  3.土地供给政策优惠

  省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预留15%用于示范区重大项目专项建设,投资额1亿美元或5亿元以上的可另行安排,建设用地置换指标可有偿调剂,将集体建设用地纳入统一市场。

  4.负面清单政策

  为提高产业结构,不盲目承接,安徽省政府及各地市为高能耗、高污染等不能可持续发展的企业设置了负面清单。在提高投资门槛的同时,各地市否决各类涉及投资300多亿元,芜湖市否决了一个投资60亿元的钴产业基地项目。

  四、政策效果分析

  随着各级政府大力政策支持,皖江示范区经济总量不断增大,产业总体规模迅速增长。2014年1-11月,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7493亿元,同比增长23%,比规上工业增速高11.1个百分点,占全部规上工业比重达到22.3%,对全部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为39.1%。

  以皖江发展“双核”为例,合肥市主要承接了家用电器、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汽车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房地产业,有广东格力、广东美的、浙江娃哈哈等企业入驻。芜湖市承接了家用电器、装备制造业、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业、材料制造业等,有美的集团、锦江集团、日立家用电器等公司入驻。可以看出,安徽省通过政策扶持,引进了一批优质企业,主要集中在我省有比较优势的制造业。据统计,在皖江城市带利用外资总量中,制造业占80%左右,其中,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电子信息、化工、资源深加工等产业是省外资金投资重点,其占制造业的比重在70%以上。政策的有效扶持使得承接的产业由之前的劳动密集型转变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大项目,而且全省各地市产业特色分明,各有侧重,各具特色,有力地吸引国内外产业向皖江城市带有序转移。   五、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相关政策有力的推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范了产业转移的路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未能通过政策予以解决,例如产业同构、区域竞争等,为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提供足够的政策制度保障,各地方政府应从如下几点制定和完善政策,抢抓机遇:

  1.构建特色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产业基地的建设,产业基地的建设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基础。皖江城市带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应当重点围绕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业、公共安全等建设。

  2.优化皖江各城市产业结构。目前各地市普遍存在重复现象,应由省政府编制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避免重复建设,防止各地竞相降低转入门槛,提供过度的优惠政策,导致各地区产业同质化,土地闲置。

  3.重视人才培养和自主创新能力。

  进一步落实对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开展股权和分红激励的各项政策,研究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实施期权、技术入股、股权奖励、分红权等多种形式的激励,以此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各地政府应出台政策,鼓励转移企业连同技术的研发和设计环节一起转移;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和研发投入力度,对有重大创新的企业予以资金上的奖励和税收的优惠;研发成果要转化为先进生产力,真正做到推进企业科技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新常态经济环境下安徽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相关政策分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皖江 城市带 安徽省 政策分析 示范区 安徽
最新公共政策论文
公共政策视角下城市口袋公园建设构想
试论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分析及对策
公共管理中的公共政策执行方法研究
试论以公共政策视角探索乡村振兴之路
政务新媒体平台蹭热点的探讨
浅析行政法视野下公共政策的实践
以女性视角看全面二孩政策效果
西安市共有产权住房政策探析
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中的劳动力要素困境及政
我国版权产业集群发展的特征和政策路径
热门公共政策论文
论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形象建设
论区域公共管理的制度创新
公共管理职业活动的伦理基础
现阶段中国城市社区管理组织路径的选择与思
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背景和特征
浅谈教育产业化
试析加入WTO对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影响
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及对策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误及其矫正探析
公共行政的民主和责任取向析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