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 银行管理论文 >> 银行竞争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作用研究论文

银行竞争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作用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7-11

银行竞争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作用研究

  引言

  近几年,我国的商业银行伴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产权结构和市场结构的不断深化改革,银行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随着银行业资产的不断壮大,从业人员的不断增加,网点覆盖面不断扩大,银行业从原有的单一业务向多元化业务发展,一些民营银行、互联网金融的渗入等对原有的银行业市场结构产生冲击,打破了原有的垄断格局,逐步向具有竞争性格局进行演变,由于银行业的不断深化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指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和减少会影响到银行的资产变化,使银行的贷款供给增加或减少,从而影响到实际的经济水平。由于银行体系承担着组织资金融通的任务,所以在货币政策传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并不是一个新的命题,它一直是宏观经济学者和政策决策者们最为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直接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经济学家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探究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

  银行间的竞争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呢?本文首先阐释了我国的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主要分析了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再贴现政策、存款准备金等三项政策工具对银行信贷供给的影响;接着分析了银行竞争在银行信贷传导机制中的作用。

  一、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

  银行信贷在我国货币政策的发展过程中先后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其地位举足轻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通常指一国货币政策制定当局,一般为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从而最终影响实际经济变动的过程或者途径。完善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利于货币政策实施的效果。宏观经济学的分析结构首先由凯恩斯提出,学者们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出发,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得到一个统一的结论。由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重要性一直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点问题,学者们所处于在的经济环境以及研究的视角不同,使得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这一问题产生了不同的观点和学派,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得出了不同的渠道观,其中以利率渠道和贷款渠道的影响力较大,影响范围较广,由于本文研究银行竞争度对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影响研究,所以重点讨论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渠道,下文以货币政策信贷传达为重点进行研究。

  (一)“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对银行信贷供给的影响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与一般金融机构所从事的证券买卖不同,中央银行买卖证券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调节货币供应量。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当中央银行认为需要收缩银根时,便卖出证券,相应地收回一部分基础货币,减少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的数量;相反,当中央银行认为需要放松银根时,便买入证券,扩大基础货币供应,直接增加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的数量。其作用机制为: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入政府债券,银行准备金增加,信贷供给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相应增加;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银行准备金减少,信贷供给减少,市场货币供应量相应减少。

  (二)“再贴现政策”对银行信贷供给的影响

  再贴现政策,就是中央银行通过制订或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应和需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金融政策。再贴现政策对银行信贷的影响包括数量调整和价格调节两个方面。数量调整的作用机制是:中央银行增加再贴现限额,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贴现窗口借款的数量刺激增加,扩张了银行的信贷能力,增加了整个市场的货币供应量;而当中央银行减少再贴现限额,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贴现窗口借款的数量被迫减少,抑制了银行的信贷能力,减少了整个市场的货币供应量。而再贴现政策在发挥价格调节功能时的作用机制是: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获取流动性的成本增加,商业银行减少在中央银行贴现窗口借款的数量,进而减少对客户的信贷供给,市场货币供应量相应减少;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获取流动性的成本较少,商业银行增加在中央银行贴现窗口借款的数量,进而增加对客户的信贷供给,市场货币供应量相应增加。再贴现政策具有灵活性、微调的特点,不但能调节信贷数量,还能调节信贷结构。目前,我国再贴现政策逐步由数量控制过渡到价格调节。

  (三)“存款准备金”对银行信货供给的影响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其用途是应付客户提取存款或者资金清算的需要,其与存款总额的比例称为存款准备金率。准备金本来是为了保证支付的,但它却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副产品”,就是赋予了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职能,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现已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而影响商业银行信贷供给的机制为:中央银行紧缩银根,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减少超额储备数量,从而抑制银行信贷能力,银行信贷供给减少,社会货币供应量也随之减少;中央银行松动银根,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增加超额储备数量,从而扩张银行信贷能力,银行信贷供给增加,社会货币供应量也随之增加。

  法定准备金率通过信用创造乘数对货币供应量发挥巨大的作用。信用创造乘数是法定准备金率的减函数。

  二、银行竞争在银行信贷传导机制中的作用   (一)商业银行在货币政策信贷传导中的作用

  银行信贷传导机制认为,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资产负债结构的变化来调整抵消准备金的变动。如可以通过持有有价证券和发行银行票据来抵消准备金的变动。这种调整能力越大,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的作用将越小。如果被商业银行完全抵消,货币政策的效果将为零。资产负债表传导机制理论虽然不强调商业银行通过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来抵消准备金变动的能力的大小,但是商业银行作为信贷传导机制的中介,对其资产负债结构的分析也是十分必要的。

  从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可以看出,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金运用单一的特点相当明显,贷款在信贷资金运用方面仍占绝对比重。虽近年来有了一定的降低,有价证券和投资所占比重有所上升,但比重仍然较低。

  综合以上资产结构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通过发行证券获得资金的能力有限,但是可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大量存款资金,商业银行体系流动性供给丰富。同时,由于外汇占款已经成为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重要渠道,极大地提高了流动性供给。因此,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占主体的商业银行体系流动性不仅没有缺口,反而存在着持续的、不断积累的流动性过剩。

  商业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对信贷传导机制有重要影响。当中央银行调控意图需放松货币时,“松”的货币未必能流到中央银行调控意图中的行业和企业,反而增加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供给;当中央银行调控意图需要收紧货币时,商业银行体系充裕的流动性会抵消货币政策的紧缩作用,也未必能从中央银行调控意图中的行业和企业收回货币,这就造成了信贷传导机制作用的无效。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体系充裕的流动性使央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很难发挥作用,即便是采用存款准备金率这样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看来较为猛烈的政策工具也很难达到宏观调控的目的。

  (二)银行竞争减少银行“惜贷”行为,影响货币政策效果

  银行间日益激烈的竞争行为会减少银行“惜贷”行为,从而影晌货币政策效果。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由于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经营风险较大,银行为了自身控制风险的要求,很少对中小企业放贷,造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特别是具有垄断势力的银行对放贷更加慎重,大幅减少放贷额度。然而,由于银行市场结构在不断的改革中,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将一部分资金投放到中小企业,在这一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帮助,解决了大型商业银行未向中小企业放款的难题。货币政策的信贷途径受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垄断的银行市场结构下,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往往出现“惜贷”行为,其他金融微观主体进入银行业打破这一局面。适度竞争,一方面增强了银行的效率,加强银行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另一方面使得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更加市场化,效率提高,增加贷款市场上的资金量,对强化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的作用。

银行竞争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作用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货币政策 信贷 货币 渠道 作用 竞争
最新银行管理论文
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研讨
浅谈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试论城市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管理存在的问题及
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管理系统的建设研究
浅析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探讨
银行绩效管理体系的优化分析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研究
试论远程开立单位银行账户业务管理思路研究
城市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热门银行管理论文
我国网络银行业务发展对策研究
关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分析与思考
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与防范
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考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探析
银行改革――当前中国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
银行风险及金融监管
来州市工商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和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