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 银行管理论文 >> 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分析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分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8-11

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分析

  我国消费信贷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真正迅速发展,1997年底,我国消费信贷规模仅有172亿元,到2013年已达到8.89万亿元。在信贷规模扩大的同时,信贷结构也日益变化和完善,消费信贷品种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已经从最初的单纯消费信贷发展到10多个信贷品种,包括: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汽车贷款、助学贷款、旅游贷款、医疗贷款、大件耐用消费品贷款等。

  一、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消费信贷,又称信用消费,是指银行、其他金融机构或商业企业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主要用来购买劳务、房屋和各种耐用消费品的信贷。消费者能够通过消费信贷的方式预支远期的消费能力,提升即期消费水平。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的重要地位早已被认识到。随着经济发展和消费结构升级,消费信贷对消费的重要支持作用也日益显现。我国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消费信贷有利于促使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

  需求是指有购买欲望并且有购买能力的需要。现实中有许多购买欲望并没有购买能力支持,但这种需要是存在的,这便是潜在需求。消费信贷能够突破人们的即期收入约束,扩大可支配资金边界,使得没有购买能力的购买欲望得到满足,将潜在的消费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促进消费增长这是消费信贷最直接的作用。

  (二)消费信贷能够优化消费结构

  指定用途的消费信贷明确了信贷资金的投向,如支持住房消费的个人住房贷款、支持汽车消费的汽车贷款等。通过控制消费信贷的投向和结构,可以有重点的支持某些类型的消费,对消费结构的调整进行引导,从而达到优化消费结构的目的。

  (三)消费信贷可以帮助人们转变消费观念

  消费通常具有惯性,家境贫寒的人崇尚节俭的消费观,富家子弟习惯奢侈的生活,即使将来收入发生重大变化,人们的消费习惯也很难改变。“节俭”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提前透支消费是近些年才开始的。年轻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要促进消费增长,首先要让年轻人接受消费信贷,在同辈人群体中产生示范效应,促使整个年轻人群体消费观念的转变,进而影响至下一代甚至是上一代,加速代际间消费观念的自然转变。

  二、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存在的风险

  (一)个人信用制度尚未健全

  个人信用制度,是指在对个人信用信息的收集、利用、提供与维护管理活动中所必须遵循的规则和准则。它包括个人信用登记制度、个人信用评估制度等。首先,我国征信数据的使用机构覆盖面窄。只有为数不多的一些大型商业银行才能分享这些数据,外资银行、保险公司、村镇银行等许多金融机构目前仍无法参与数据库的共享,亦没有财力和权力建立与之相应的大型中央数据库。其次,个人信用内容不全面,数据更新不及时。目前征信系统中只涉及到极少数的信用内容,大多为银行资信记录以及一些最基本的个人资料,使得数据不能够全面有效地反映个人资信状况,加之数据更新比较缓慢,银行在授信时无法完全信任这些数据。另外,相应的法律法规滞后。无论是对于征信机构的准入机制或是规范,还是对于个人隐私的保护和个人违约的惩戒,法律法规的制定远远滞后于现实需求。

  (二)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和风险转移机制

  多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一直致力于加强制度建设,但是内部管理体系仍然存在着缺陷。缺乏有效的抵押品变现市场,信用担保制度不完善。商业银行在发放消费贷款时,要求借款人提供抵押品以降低银行受损时的损失程度,一旦消费贷款发生风险,银行会把贷款的抵押物作为第二还款来源。但由于我国拍卖市场、房地产等二级市场尚不完善,银行虽有最终处置权,却很难将其变现,贷款担保形同虚设。另外,消费信贷风险转移机制欠缺,借款者个人的健康状况和还款能力的变化,商业银行往往很难把握。一旦借款者出现无力还贷的情况且未有任何风险转移的机制,那么所有的风险都要由银行自身承担,这对于银行开展消费信贷业务十分不利。

  三、减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建议

  (一)建立个人信用制度

  1.建立权威的征信机构

  政府应建立权威的征信机构,这些机构由人民银行进行业务指导,并出具资信评级结果在各银行通用,适用于一切个人消费信贷领域。金融机构和个人查询征信情况的时候承担相应的查询费用,以保证征信机构的正常运转。该机构可以进行实时跟踪,一旦发现不良信用记录随时调整其个人资信等级,对近三年信用良好的个人,按操作规程调高其信用等级,为商业银行信贷提供充分的征信依据。

  2.个人信用实名制度

  商业银行应尽快在存款实名制的基础上建立个人财产申报制度,以此掌握还款人收入的真实情况和贷后还款能力,同时实行个人信用实码制和计算机连网查询。个人信用实码制就是将可证明、解释和查询的个人信用信息资料都存在改编码下,当个人需要向有关方面提供自己信用信息情况时可通过信息编码查询。在美国,个人信用资料是以个人的社会福利号为统一标识的。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以个人身份证来充当信用制度的统一标识是最为合适和可行的,考虑身份证号码是每个合法公民的唯一标识码,而且公安部已经决定将身份证制成IC卡,加强了唯一性和防伪性。再加上我国实行了储蓄存款实名制,税务部门,公安部门都可通过身份证查询到有关的信息,以供信息汇总之用,完善个人信用信息库。

  (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信用评级机构

  在建立社会个人信用制度的基础上,各个银行应该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和发展目标制定个人信用评级方案,以此作为放贷与否的基本标准,从源头上防范和杜绝信贷风险。商业银行一般通过对借款人的品格、资本与能力、环境、抵押品四个方面评估潜在的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对消费者贷款的信用分析通常采用信用积分制度,根据这种方法,商业银行先选择某些体现借款人信用风险的特征因素,如收入水平、居住情况、就业情况、年龄等,然后为每一特征因素配上相应的分数,最后根据借款人的特征累计其分数值,作出相应的贷款决策。目前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除了个人的资产信用状况外,还应该考虑个人的道德信用状况。

  (三)建立银行内部的消费信贷风险管理机制

  完善消费信贷的风险管理制度,逐步做到在线查询、分级审查审批,集中检查。通过输入客户身份证号码,一次性查询出借款人的消费信贷信用资料。自动更新银行行业协会定期反映的个人信贷黑名单,对借款人不能按时偿还本息情况,或者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列入“问题个人黑名单”加大追讨力度,并拒绝再度借款。只有充分完善银行内部的消费信贷风险管理机制,才能减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分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商业银行 信贷 风险 我国 银行 消费
最新银行管理论文
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研讨
浅谈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试论城市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管理存在的问题及
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管理系统的建设研究
浅析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探讨
银行绩效管理体系的优化分析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研究
试论远程开立单位银行账户业务管理思路研究
城市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热门银行管理论文
我国网络银行业务发展对策研究
关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分析与思考
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与防范
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考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探析
银行改革――当前中国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
银行风险及金融监管
来州市工商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和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