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 浅谈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浅谈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11-27

浅谈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237-02

  建构主义始于皮亚杰、维果斯基和布鲁纳等心理学家。随着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逐渐普及而发展起来的,它为信息技术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而信息技术又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它们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根据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出发,笔者着重探讨一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1.主动建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通过老师的组织、指导和帮助,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投入学习。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中,利用学习资源或外界帮助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环境就是鼓励和促进学生的学习,促进有效学习的发生。建构性学习环境的创设,要求学生从中发现问题,以问题为导向,融入到真实的运用该知识的社会和自然情境之中。在教师和同伴的指导、协作下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建构出自己的主意,生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学习情境的创设实施很重要。

  例如,在WORD的海报策划教学中,主要内容是图片、剪贴画、艺术字、自选图形组合、图示、文本框和文本的设置及组合,我们上课时先展示一份自己设置好的的海报,直接向学生展示本节课的主题,要求他们也设置一份个性化有创新有创意的海报,并且要评选出若干份优秀海报,从而使学生马上了解本堂课的知识和技能目标,并且产生积极的态度倾向,自觉地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思考,把学习当作一次创作和展现自我技能的过程。这样的创作,刺激学生不断地进行思考、探究,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2.主动发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建构主义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学生的学习是"主动地发现,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授人以鱼,只供一饭所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而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课本是学生主要的学习资源,教师讲的就是"金口",课本写的就是"玉言",对错与否学生不选择,跟着学就是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锻炼和培养。省教育资源公共平台信息资源的建立,使学生能突破课堂与书本的限制,在信息技术提供的良好的学习环境及其大量的学习资源中,去寻找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和利用信息,并可以利用网络跟同学、老师进行信息交流、沟通、协作,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各个方向去解决问题,还要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防止思维的绝对化和僵硬化。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产生大量疑问、不受固定模式约束的能力,还应积极鼓励学生学会大胆猜想、判断,并将猜想作为逻辑推理的一种形式和发展学生创造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同时,培养能力,领会思想方法重在"渗透"和"潜移默化",不能把方法当作知识向学生灌输。因此,教学中让学生完成的"任务",要注重讲清思路,理清来龙去脉,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方法后,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开阔思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尽可能多地产生学习迁移。

  同时,大多数学生喜欢独立地获取知识,建构主义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余地,以培养学生用探索式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例如,学习《制作电子板报》时,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创新,利用各种资源,通过不同渠道、方法收集各种板报的素材,然后再用不同的工具软件(如Word、PowerPoint等)制作出具有个性特色的板报作品。这样,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操作性"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从而提高了学习能力。

  3.建构实践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最好的学习方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感受、去体验,而不仅仅要聆听别人的介绍和方法。建构主义理论在信息技术中的运用关键是构建信息环境,让学生在良好信息环境下利用原有知识来构建新知识,能激发学生的潜能,通过自己的探索,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例如,《网页设计》这课,学生往往对计算机中的各种网页程序比较生疏,我们可以构建良好的信息环境来使学生理解、自动地去解决,学生可以先浏览网页,了解书本以外更广泛的信息,触及到课堂以外更丰富的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锻炼学生的质疑、问难、想象、发散等各种思维。这种开放的学习环境,自主探索式的学习活动,拓展了学生知识面和学习资源,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技能的掌握与熟练只能靠实践。应提倡探索式的学习,许多知识和经验可以通过自己上机实践获取,这样做不仅知识掌握得牢固,而且可以培养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很多知识和技能必须通过多次上机才能学会。"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增长知识提高创新能力。

  总之,建构性教学和传统教学截然不同,他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搜集,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主动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以学生为中心,努力促使学生学习方式实现三个转变,即: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建构转变,由接受学习向探索学习转变,由个体学习向合作建构转变。教师在学生积极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和实践机会,充分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协作者和参与者的角色,与学生共同建构,共同成长。

浅谈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论文搜索
关键字:主义 理论 指导 小学 教学 技术
最新基础教育论文
试论辅导员加强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策
探究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财政投入新模式
浅析人工智能背景下幼儿园国学教育
基于家校共育的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策略
浅析信息时代家校共育新模式
小学高年段学生家校共育的思考与建议
家校共育在小学德育中的新思路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的基本形式
热门基础教育论文
论学校日常生活的道德教育功能
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语文与生活双赢
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中小学教育
小学数学课改论文
班主任工作点滴谈
关于小学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
论幼儿道德教育现代性及其基础
培养学生情商,树立健全人格
生活中的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