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浅论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论文

浅论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5-06

浅论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一新的提法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凸显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丰富与新发展。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二者的关系,坚持育人为本原则,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保障。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价值统一性

  1、理论基础相同

  首先,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理论基础都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主义以现实的个人为起点,肯定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强调关注人的生存状况,追求人类的解放与自由,关怀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其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坚持“人始终是主体”原则,尊重和满足人的需要,塑造人的政治性和社会性,培养人的一切社会属性,使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是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终极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是人的自身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一切素质与能力都能全面发展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紧密结合现实中的人,贯彻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与发展理念,尊重人的主体地位,提升人的道德情感、使人的个性不断提升。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毛泽东提倡人的个性自由发展,强调要为广大人民在的自由发展提供最大的保障。毛泽东还非常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邓小平主张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他重视人的素质全面提高,还将深厚的人文底蕴赋予思想政治工作中,坚持实行疏导的方针,强调人格尊严和主体地位,对待学生要鼓励其自己发展,尊重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性,最大限度地解决一切可能解决的困难。科学发展观保障和促进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彰显人文关怀意蕴。科学发展观为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提供了理论支撑,提高了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

  2、实践准则一致

  实施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要着重考虑受教育者的接受程度,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接受能力。需要是人类心理结构中最根本的东西,是激发人富有创造性地从事社会实践的内在动力。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人有许多需要,将需要划分为三个基本层次。需要由低级到高级地依次递进。随着人的生产活动的发展和交往活动的扩大,人的层次性与多样性的需要决定了教育者要善于发现,依据受教育者的需求不同,满足受教育者的正当需要,从而取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效果。人的主体地位是指人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所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人的主体性的生成与发展,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会出现不同的主体性,是具体的。[1]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是主体与客体,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要对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予以尊重,启发和激发受教育者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发挥教育的影响。

  3、价值追求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旨在培养全面和谐发展自我实现的受教育者。借助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引导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三观”,消除人的异化和畸形发展,激发大学生寻求精神寄托,引领大学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唤醒大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促进个性发展,实现自我身心和谐发展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有机统一。

  此外,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人的个性本质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尊重关心人的精神需要、丰富人的心灵世界、提升人的精神品位、唤醒人的主体意识、培养人的伦理情操、塑造人的独立人格、完善人的道德境界、引导人的终极关怀。[2] 使受教育者全面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统摄心理疏导

  1、人文关怀树立心理疏导“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价值取向就是人文关怀,在这种价值取向的影响下,心理疏导应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以发展的视角关注全体受教育者,积极主动地为受教育者提供疏导服务,注重受教育者的个性独特发展,凸显心理疏导的人性化和个性化。

  2、人文关怀确定心理疏导“助人自助”的目标诉求

  心理疏导是要以教育者为主导,从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发展要求出发,引导大学生寻找深层次原因,使受教育者正确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要培养受教育者自主的思考能力,激发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减少对教育者的心理依赖性。心理疏导致力于培养有积极心态、人格健全的“心理人”。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规定了心理疏导“助人自助”的发展方向。[3]心理疏导的最终目的是协助受教育者成为能够自我实现的人。在实施心理疏导的过程中,要平等对待受教育者,反思自我、发展自我,使自身不断趋向成熟。

  三、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彰显人文关怀

  1、心理疏导体现人文关怀的内在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其目的是推动社会的进步。心理疏导要以个体为着眼点,遵循个体的规律,影响个体的行为等,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调整个体的心理状态。心理疏导侧重于心理健康层面。人的思想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关注的问题,人的心理惠及人的整个精神面貌。[4]人的心理既为思想品德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由于人的需要引发内在动机,推动着思想品德的不断发展。积极而健康的个性心理才能帮助个体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由此,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必须要体现人文关怀的内在需要。

  2、心理疏导是实现人文关怀的有效手段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发生的巨大变化,人们的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对人们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影响个体的心理和谐。市场经济互联网蓬勃发展,使人们心理负荷过重,极度沉迷虚拟世界,进而诱发过激行为,极大威胁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心理疏导是自我革新,引导思想政治教育转移到关注人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层面上,心理疏导提高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调整人们的心理状态,及时疏通和化解误会、隔阂和矛盾,提高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塑造受教育者健全的人格,促进受教育者自我塑造和自我超越。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协调个体全面发展,是对受教育者人格的塑造、人性的提升,为受教育者提供价值引导与心灵关怀,更加彰显教育中人文关怀的内在价值。

浅论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论文搜索
关键字:思想政治 中人 关怀 思想 政治 心理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