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人文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一体两翼”模式构建论文

人文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一体两翼”模式构建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5-08

人文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一体两翼”模式构建

  一、“人文”的有关涵义

  1、人文内涵的分析

  从中国文化上来看,“人文”与“天文”相对而言。汉语言中所谈“人文”一词的最早出现,见于《易经》中贲卦的彖辞:“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1]宋程颐其所书《伊川易传》其卷二有释:“天文,观其运行,以察四时之速改;人文,人理之伦序,以教化天下,成其礼俗。”[2]可以看出,前人对“天文”的解释与认知,指的是天道自然,自然就是原始的;而“人文”则指伦理规矩,规矩就是人化的。从广义上来讲,人文就是人类自己所创造出来缤纷多彩、多种多样的文化,即“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值得关注的是,这不是一个单向度进行的过程,以人之所造文化而化人在历史长河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优秀、积极的传统文化数百年来对人们自身的思想道德品格等方面的养成产生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同样,将“以文化人”的思想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也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从西方文化上来看,“人文”与“神文”相对而言。14-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为了打破封建统治的枷锁,冲击宗教神学的桎梏,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将人道主义的旗帜举起。人道主义反对中世纪以来的宗教蒙昧主义对人性的戕害,倡导个性自由,思想解放,蔑视神教,主张人是目的,并标榜以“理性”取代“神启”,肯定人性的价值、意义和人的主体性,肯定“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要求人的思想表现寓于文学,人的感情表达寓于艺术,人的福利谋求寓于科技,人的个性发展寓于教育,由此开始对人有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例如,但丁(Dante)做为文艺复兴的先驱,以《神曲》为作,批判并揭露了中世纪宗教统治的腐败和愚蠢,他认为人性最完善的时代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中世纪压制人性是违背自然的;列奥纳多?迪?瑟?皮耶罗?达?芬奇(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则把对人的科学探索融入艺术创作之中,《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都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从现代文化上来看,“人文”与“科文”相对而言。人文主义以肯定人的权利、独立、价值与意义,强调以人的尊严为主旨;而科学主义则推行科学万能论,过分强调科学方法的功效,乃至认为社会与人生中存在的全部问题都能由科学技术解决。著名教育家杨叔子曾讲到:“人文中含有科学的基础与珍璞,科学中蕴藏人文的精神与内涵。科学与人文密不可分,相异互补。”[3]可是在信息高速传递、科技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人们在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便利时,渐渐忽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成为了由人所创造出来的高科技机器的奴隶。科技解放生产力,并不意味着人的作用的削弱,科技产生于人也服务于人,人依然具有主体性,人有温度,是区别于冰冷机器的显著标志。

  2、人文内容的延伸

  人文主义,也被译为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以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维护人的权利、尊重人的平等、憧憬人的自由为主旨。人文主义源起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的箴言:“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也就使得人越来越意识到了自身的价值,由此开始了以满足自身需要为内在尺度,以客观规律的存在为外在尺度的人文思潮的激起,具体的表现在人本主义彰显的人文精神与科学主义彰显的科学精神两个层面。受未来主义思潮的影响,对于二者关系的探讨从未停息,孰轻孰重的争论辨明二者缺一不可,相互融通,人文精神可以解决精神生活问题,但不能解决物质生活问题,科学技术可以解决物质生活问题,但不能解决精神生活问题。真正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是统一在求真、至善、臻美的过程之中。

  人文科学,则是相对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而言的。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表现为所包含的学科类别与研究对象的不同。人文科学所包含文、史、哲、语言、心理、艺术、宗教、考古等科目,研究对象为以人的主观精神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为依托所表现出来成为文化的客观精神;社会科学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管理、行政等研究社会组织结构、社会群体利益、社会关系分析的科目。而提到人文科学,就不得不提人文学科,“即关于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的人文主义的学科。”[4]中世纪大学教育关注人的“开化”、“觉悟”,阻止商业、机械制造业和农业等学科进入大学,大学强调文科与科学,注重学习物理、希腊语和数学,认为这些才是通向心灵的训练就是对这一观点最好的佐证。人文学科对心灵产生的震撼经久不息,对人的批判精神的形成影响甚远,对人性的提升则最为直接,对人格的塑造提供方向引领。因此,人文学科的研究对象、领域、范畴、方法、途径都较为独特,它以一种较之特殊的知识结构对关于人类价值和精神的表现进行研究而形成学问。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人文学科之列,是众多学科交叉而成的一门具有应用性、意识形态指导性的学科,它的理论基础和学科体系一部分来源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社会学、德育学、伦理学等学科的借鉴和移植。

  3、人文内涵的界定

  人文内涵界定的坐标,是相对天文、神文、科文而言的。词义分析上看,何谓“人文”?“文”,古代通“纹”,纹理、文饰。引此而喻,“人文”即人之深处、内部之纹理,是人的本质、根基所在,亦是一种价值赋予。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形成意识,便有了主体与自然实存的异化,“人”会思物,也会思己,抽象反思中赋予特定的行为意义和判断价值,使包括内在肉体,外在动作、言谈、气质等都能体现出“我”的精神痕迹。那么,界定人文内涵,暂且粗略表述为人性的教养、精神的孕育、融通的文化、得失的取舍。个人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如果不懂人文,则容易失去底线,漠视法律道德,甚至灭绝人性。人文精神的养成与熏陶应是每个人的必修课,而人文精神也并不是高高在上,不可触摸,望而却步好似悬在天上的星星,人文精神说之写之,就是人文知识,人文知识体之行之,才是人文精神。所以,培养人文精神必须通过学习人文知识,勤于思考,关注人生,自我反省,博爱世人,才能够攀上人文境界的巅峰。   二、人文教育与人文关怀

  1、人文教育

  “即促进受教育者提升人性境界、塑造理想人格、实现个人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教育。”[5]归纳成四个字,就是“使人‘成人’”,懂人性,知人文,有涵养。现实中,使人“成人”的教育不可能统一标准、立竿见影、一蹴而就,而是立足现实,有不同的层次:最基本的是使人成为人,即具备人所生活需要的基本条件,重物质;较高层次讲究全面、均衡、协同的发展,重精神;最高层次是达到完美,当然,这是一种虽不能至却心向往之的理想化追求。

  人文教育的根本目的包括三个方面:提升受教育者人性境界;塑造理想人格;实现个人价值。人文教育的类型较常见的有三种:一是人文主义教育,二是人文学科教育,三是关于“成人”的教育,这三种类型的人文教育内容上相互交叉,形式上互相借鉴,虽可融会贯通,但也有明显区别,不能混为一谈。

  2、人文关怀

  所谓人文关怀,关注的焦点是人的生存状况,要对人的尊严给予尊重而不分贵贱,对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一视同仁,对追求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给予憧憬;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理想和命运,独立人格与个性及生活的意义,体现出的平等、关心、爱护、尊重、友善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反映出人类自觉、主动意识的提高,也是关爱他人,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内容。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播撒人文精神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警惕“变异”的人文关怀,即物质施舍在现象上属于人文关怀,缺乏人文精神的物质施舍与人文关怀是格格不入的,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屡见不鲜。例如,当我们施舍乞讨人员时,更多的是带有鄙夷与不屑,甚至是自我优越感使然,而不是发自内心的关怀与爱护,这恰恰丢失了人文关怀的基本要素,难以给予温暖。

  3、人文教育与人文关怀的关系

  人文教育与人文关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两者之间既有同一又有区别,但最终将归于统一。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体两翼”构建

  1、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人文范畴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上看,虽然必须依赖于智慧和知识体系结构的建立为基础,但对人的影响、渗透和内化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对人格、人性和人品的考量。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是人,终点也是人,教育过程时时刻刻围绕“人”这一主题,围绕“思想”这一主体,围绕“价值”这一主旨,围绕“主旋律”这一主要内容开展工作,引导人们进行价值追问与价值决断,时刻辨明方向,帮助人们对人生的意义、生存的目的、未来的探索进行深入思考与解读。

  从人文和思想教育的内容上看,人文文化所涵盖的知识、思维、方法、精神与人文教育是相对应的。同样,人的思想品质结构由低到高也可分为人格、法纪观念、政治思想三个层次。在内容上,思想教育与人文具有互通性,人都是最基本的单位,在人之所以称之为“人”的基础上才能有知识的汲取,方式方法的运用,思维的理解与精神的塑造。人文需要人来创造,且越往高级发展,精神层面所起到的作用就越明显,并且对于人实际的行动有能动的反作用,即厚德方可载物。

  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定义上看,“思想政治教育学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客体,是研究人们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6]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从八十年代建立起,历经数次改革,始终紧紧围绕“人”这一核心,改革方案中也时刻紧扣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规律,这也是人文涵养、人文素质培育的最大前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与进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遵循“人”的发展规律,在人文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链结中不断发掘、探索,才能在个人与社会之间、思想与行为之间、内化与外化之间合理转化、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2、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人文关怀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取向上看,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人、关键是人、出发点是满足人、归宿点是发展人,过程中要完善人。人文关怀的存在可以让教育者意识到只有立足于人,换位思考,结合实际,从现实的人出发,从人的现实需要出发,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预期效果,才能顺利、有效的进行理论灌输、事例说服、思想影响、精神重塑、人格改造等工作。

  从人文关怀的效用上看,不仅使得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过程得以有效控制,也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7]可见人文关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的效用好比是收放自如的“调控棒”,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情感连接、思想互通的纽带。思想政治教育是有难度、有广度、有深度的一项工作,思想政治教育者就需要有高度、有厚度、有温度,应尽力做到“不知不觉,随风潜入夜;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可以称师生,也可成朋友,倘若没有人文关怀,受教育者就不可能真正从内心与思想上进行主动接受,只能是被动填鸭,盲听说教,不去思考,效果可想而知。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上看,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人文关怀易使其在生活上、实际上、人生上产生脱离。最明显的表现为在大学生群体中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排斥、知而不信、懂而不用。我们虽不能过于夸大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价值引领作用,但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人文关怀而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所引发的大学生在思想层面、道德层面、时事政治层面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不容忽视。当今世界形势瞬息万变,各种思潮相互激荡,互联网上错误信息的传播亦是无孔不入,错综复杂的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人文关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诉求、现实需要、创新基点。

  3、既要注重教育又要加强关怀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注重教育,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依然要把握好“十个结合”。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是一个教育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的目的、方法、原则、内容、环境、艺术、管理等相关的一系列对教育效果有影响的因素,坚持教育为本,教育为先,教育为人,不断探讨、摸索、开拓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效果的新途径、新手段。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加强人文关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以人为本,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真正做到关怀人之生命、人之生活、人之情感,提高生命之重量、提升生活之幸福、提挈情感之满足,使人闪耀出人性的光辉,不断完善人格素质、激发创造力与激情,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增加亲和力, 富有感染力, 凝聚向心力。

  表6:思想政治教育一体两翼模式构建示意图

  思想政治一体两翼教育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

  ↑

  ↓

  人文教育←--------→人文关怀

  【注 释】

  [1] 薛德钧.易经与孙子兵法[M].济南:济南出版社,2011(7)29-45.

  [2] 张志顺 王鹤岩.文化哲学视域下科学与人文的整合[J].学术交流,2012(4)45-48.

  [3] 杨叔子.育人:人格高尚第一位[J].科技文萃,2002(2)134-137.

  [4] 文辅相.我对人文教育的理解[J].中国大学教学,2004(9)21-23.

  [5] 彭国昌 郭君.课程文化视野下初等教育本科专业的人文教育研究[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3(1)46-48.

  [6] 教育部社政司组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7)6.

  [7] 王滨 宋劲松.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思路[J].思想教育研究,2008(2)13-15.

人文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一体两翼”模式构建

论文搜索
关键字:视阈 两翼 思想政治 人文 一体 思想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