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北京市街道(乡镇)体育社会组织的现状??论文

北京市街道(乡镇)体育社会组织的现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5-09

北京市街道(乡镇)体育社会组织的现状??

  中图分类号: G 80051文章编号:1009783X(2016)04030403文献标志码: A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北京市大众体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大众健身活动日益普及,体育组织化程度大幅提高。2013年止,北京市级体育社团84个,区县级体育社团、俱乐部334个,区县覆盖率100%,各级各类全民健身团队达到6 645个[1],为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基层体育社会组织能够满足群众的归属感,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为了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促进基层体育组织更好地发展,提高体育公共服务效率,有效激发民众的健身热情,本研究针对北京市街道(乡镇)层级的体育社会组织进行调查, 掌握社区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的基本情况,了解社区体育社会组织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今后北京市体育社会组织管理与服务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支撑和决策依据。

  1研究内容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4个方面。首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现有街道(乡镇)层级的体育社会组织发展和管理的基本情况;第二,通过实地观察和访谈,进行个案研究,总结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的特点;第三,通过调查发现现阶段街道(乡镇)体育社会组织遇到的困难;第四,提出今后的改进建议。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运用现代信息科学技术手段,查阅体育社会组织相关研究成果,为本研究的调查和论证奠定基础。

  2.2问卷调查法

  运用特尔菲法确定街道(乡镇)体育社会组织基本情况调查问卷。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东城区等16个区县中随机抽取100个街道(乡镇),在北京市体育局群体处和区县体育局的配合下,对100个街道(乡镇)的管理者发放问卷进行调查。

  2.3逻辑分析法

  根据相关研究成果等文献资料,以及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逻辑分析,提出发展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的对策建议。

  3北京市街道(乡镇)体育社会组织现状

  3.1现有本级体育社会组织的基本情况

  街道(乡镇)层级的体育社会组织是我国最基层的民间组织,是群众体育发展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随着国家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战略的提出,体育部门也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公共体育服务构建战略。在构建多元化的体育服务体系过程中,基层社区各种类型的体育组织既是基层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者与发动者,同时还是多元化体育服务的生产者与提供者,基层社区各种类型的体育组织是多元化体育服务生产与提供的重要力量。北京市基层社区体育组织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之后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社区居民自发建立与行政主导建立的体育社会组织不断增加。通过问卷调查,被调查的100个街道(乡镇)中现有本级体育社会组织436个,每个街道(乡镇)体育社会组织的均数为4.4个。

  调查结果显示,街道(乡镇)现有体育社会组织名称不尽相同。主要是社区体育协会、全民健身协会、文体协会、社区老年人体育协会、乡镇农民体育协会、单项运动项目协会等。其中:单项运动协会最多;其次是街道、乡镇体育协会、农民体育协会、社区体育协会;第三是全民健身协会;第四是老年人体育协会;第五是文体协会。

  关于体育社会组织在街道(乡镇)备案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在100个街道(乡镇) 中,只有29个街道(乡镇)进行了备案,进行备案的街道(乡镇)不到1/3。没有备案的原因主要是街道(乡镇)所管辖的工作比较繁杂,负责体育工作的管理者缺乏,而且群体工作的管理者多是身兼数职。管理者对备案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另外,一些基层社区的体育健身团队,组织条件比较薄弱,活动时有时无,还没有形成稳定的组织。

  体育健身团队是组织基层群众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重要形式,也成为政府管理和服务大众体育健身的重要抓手;但由于健身团队活动时间、地点相对不固定,分布不集中,发展不稳定,管理部门在准确掌握团队信息上仍然存在一定困难。目前每个街道(乡镇)体育健身团队平均20.6个。

  研究表明,目前由于健身团队的活动项目和活动场地等环节的差异,健身团队规模不一。由于城区的活动场地较紧张,大多数的健身团队规模不大,其中20人以内及21~40人的团队所占比重最大,绝大部分健身团队都只有一个固定的活动地点,拥有3个活动地点以上的健身团队数量极少。在健身团队活动地点的类型上,大多数健身团队主要在广场、社区空地上开展健身活动,还有小部分在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的室内或室外场地开展健身活动。多数团队在活动项目安排上以健身操舞为主,健身秧歌、太极拳、太极剑、气功也较为普及。此外,近年来,踢毽子、跳绳、健步走、跑步等活动的参与率也有所提高。从活动频率上来看,大多数健身团队每天都能坚持开展活动。健身团队活动开展的时间集中在早上9点以前,晚上7点以后,在上午和下午开展活动的健身团队数量较少。晚上开展最多的活动项目是健身操舞和健身秧歌[2]。   3.2街道(乡镇)体育社会组织的管理扶持情况

  基层体育社会组织无论是居民自发建立还是行政主导建立,都离不开街道(乡镇)体育工作者的宣传与扶持。发展体育社会组织也是街道(乡镇)作为政府派出机构的重要职责;但是,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街道(乡镇)的专职体育管理者数量少,100个街道乡镇中只有104人,兼职人员和外聘人员共有538人(见表1)。其中,没有专职体育工作人员的街道(乡镇)35个,占调查样本的1/3。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管理体制改革和精简机构,作为政府派出机构的街道(乡镇)办事处的人员编制有限,专职体育管理者少,需要兼职管理其他业务;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健身意识的提高,街道和社区大众健身活动开展得越来越频繁,比赛、表演等交流活动增加。如何满足大众越来越多元化的体育健身需求,基层大众体育组织和管理工作增加,造成管理者不足。

  对体育社会组织建设重要性认识的调查结果显示:街道(乡镇) 管理者对体育社会组织的重要性的认识基本一致,认为重要以上程度的占绝对多数(见表2、表3);但是,有37%的管理者认为,目前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的限制较多,制度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政策支持和管理是体育社会组织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9%的街道(乡镇)有体育社会组织的扶持与管理政策,而71%的街道(乡镇)没有。现有扶持与管理政策主要有6种类型(见表4)。

  调查结果显示,在扶持体育社会组织发展中,有57个街道(乡镇)每年有从3 000元到70万元金额不等的扶助资金,其中扶持金额每年在3 000元到10万元之间的最多,占75.4%。而43%的街道(乡镇)完全没有扶持资金。

  在街道(乡镇)体育社会组织扶持方式的调查结果显示,扶持方式排序见表5:资金支持占91.2%,提供办公场所占65.7%,提供固定活动场所占41.1%,提供优惠和支持政策占27.6%,提供培训机会占31.8%,协助各体育社会组织进行活动宣传占22.8%。

  对具体每一种扶持方式街道(乡镇)是否给予了具体扶持的调查结果显示:提供了资金的街道占57%,提供了办公场所的占35%,提供了固定活动场所的占73%;提供优惠政策支持的占29%,提供了培训机会的占66%,协助各体育社会组织进行活动宣传的占50%。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街道(乡镇)体育社会组织是反映基层群众体育健身需求,提供体育健身服务,贯彻政府群众体育发展方针,实现体育发展目标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基层街道(乡镇)体育社会组织还处于建设发展的初级阶段,街道(乡镇)层级的体育组织主要是单项体育项目协会、社区体育协会等。草根类体育健身团队是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的主力军。

  2)各街道(乡镇)的管理者对建设本级体育社会组织的重要性都有充分的认识,并对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发挥的作用给予肯定。在扶持方面,主要采取了资金支持、提供办公场所、提供固定活动场所、提供优惠政策、提供培训机会、协助各体育社会组织进行活动宣传等方式。其中,提供固定活动场所占第1位,提供培训机会占第2位,第3位是资金支持,第4位是协助各体育社会组织进行活动宣传。

  3)街道(乡镇) 层级体育社会组织在北京市全民健身活动开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组织管理相对松散,备案率不高;管理人员不足,各组织之间缺乏沟通;组织资源有限,政策支持不够是影响基层体育社会组织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4)街道(乡镇)体育社会组织发展中还存在着资金不足、缺乏场地设施、缺乏组织管理人员、规章制度建设不健全等,组织条件不足、管理松散等严重影响体育社会组织稳定发展。

  4.2建议

  1)逐步完善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网络体系建设, 建立由街道行政部门、街道社区体育协会、社区文体中心或社区体育俱乐部、健身团队形成四位一体的组织建设架构。

  2)注重体育场地建设和管理与体育组织建设之间的内在机制,将体育健身场地建设和管理与发展体育社会组织结合起来。

  3)通过税收减免与慈善捐赠扣除等手段支持非政府组织发展,制订优惠政策,为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拓展空间。

  4)推动体育资源整合,解决场地缺乏问题。提高学校等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程度,帮助社区与学校、单位之间实现资源互补,为广大的居民提供尽可能多的健身场地。

  5)加强基层体育社会组织自身能力建设,改善管理,提高组织成员的社会责任感和组织凝聚力。

北京市街道(乡镇)体育社会组织的现状??

论文搜索
关键字:北京市 北京 乡镇 街道 现状 社会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