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工学结合模式下中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工学结合模式下中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5-17

工学结合模式下中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所谓工学结合,简单来讲就是要求学生把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促使学生工学相长,成为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中职院校学生就业普遍面向操作岗位,而国际贸易实务作为中职学校商贸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基于外贸业务流程、工学交替紧密结合的“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对实际业务的操作能力,这门课程开发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业能力和发展潜能的提高。中国加入WTO以后,外贸经营权逐步放开,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亟需不同层次的外贸人才,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迫在眉睫,我们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重点突出中职教育的技能性。

  一、中职学生的特点

  (一)文化基础较薄弱

  现在随着高考扩招的逐步推进,考上大学不再是难事,而家长又多数有能力负担孩子的大学读书费用,所以,成绩稍微好一点的孩子,宁愿进普通高中,也不会到中职学校读书,因此,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普遍比较差,基本上都是一些考不上高中的毕业生,或是不愿意读高中的问题学生。他们的自制能力较差,在教室里坐不住,不少学生甚至有厌学情绪,对他们来说,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很难的事,如果教师再不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就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目标不明确

  进入校门,不是为了学习,更不知道要怎样学习,这种情况在当今的中职学生中普遍存在。大部分学生来到中职学校,是因为家里人不希望他太早走进社会,或者是觉得自己在家里不好玩,在学校人多比较热闹。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不了解自己的专业,更不知道自己将来能干什么。

  (三)自我认识不得当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有过失败的学习经历,他们缺乏自信,对前景十分悲观。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不少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很多学生之所以来到中职学校,并不是因为热爱这个专业,而是被家长逼着来学校的。所以,他们干脆就破罐子乱摔,整天抱着混日子的心态。

  以上这几种情况都是很常见的。当然,中职学生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们也有自己的优点,比如动手能力比较强,思维比较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等。因此,中职学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在工学结合模式下,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

  二、中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手段单一化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课程,课堂教学应与实际的贸易工作相结合。但是,不少教师由于缺乏外贸工作经验,在讲课时仍然以理论为中心,只注重书本知识的讲解,教学手段过于单一,教学过程不够生动,互动性差。由于中职学生本身基础较差,加上课堂讲授枯燥无味,许多学生对于国际贸易术语的基本概念、进出口贸易的各个环节、各项交易条件以及有关的国际贸易惯例和法律规则等都难以深入理解,更谈不上灵活应用。虽然现在不少中职学校都有多媒体和视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但是很多教师也只是单纯地把书本上的内容照搬到幻灯片上,形式单调无趣,仅仅节省了板书时间,而缺乏对情境模拟、角色扮演、案例研讨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导致整个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

  (二)考核方式书本化

  很多中职院校还是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的方式来进行考核。比如考核一些书本上的概念、贸易术语、以及不同贸易术语下的价格换算,当然也涉及到一些简单的案例分析。这种过于书本化的考核方式,导致学生出现重分数轻能力、重背诵轻创新的倾向。学生平时学习不认真,只要期末考试前“抱抱佛脚”,最后考试照样能考个好分数,而一考完就全忘记。这种考核方式下的学生虽然可能考出很高的分数,但以后参加工作时,实际操作能力却较低,职业能力很难与其考分相匹配,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这样的考核方式完全忽略了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实践强性的特点,过于强调书本上的知识,达不到考核学生实际业务能力的目的。

  (三)教师队伍学者化

  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对任课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熟练的实操技能,同时还要有较高的专业外语水平。中职院校的教师不少都是一毕业就从教的年轻人,他们虽然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较高的外语水平,但由于没有从事过实际的外贸工作,也没有使用过各种外贸单证,因此在讲授实践环节时显得力不从心。虽然现在有些教师已经意识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也穿插了不少案例分析,但是这些案例都是从网上或者书本上找来的,并不是他们亲身经历过的,因此他们的分析也只是帮助学生把书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案例中,而不可能把真实的外贸业务环节操作过程传授给学生,所以学生学到的还是书本知识。这种纸上谈兵式的讲授,培养出的学生也和他们一样,理论功底深厚,但很难适应外贸实战的需要。

  三、工学结合模式下中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

  (一)教学模式的改革

  中职院校应改变目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可采用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项目导向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克里斯?哥伦布?朗戴尔教授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首创于19世纪70年代。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学生进行研究分析,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及执行业务的能力。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自己对案例进行分析或集体讨论。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中的重难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讲到交易磋商的程序的时候,其中关于发盘撤回和撤销的规定是:“一项发盘,即使是不可撤销的,也可撤回,如果撤回的通知在发盘到达受盘人之前或同时到达受盘人,可以撤回或修改。”对于这个规定,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不明白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规定,所以,在讲授该知识点的过程中,可以引入这样一个案例:“中国A公司的业务员李某于11月1日上午以特快专递向日本B公司发出实盘,限11月10日复到有效。快递刚一发出,A公司就收到总公司紧急通知:该商品自11月1日起提高价格20%。李某当即以电传通知对方撤回原发盘。2日上午A公司收到对方发来的电传通知,表示无条件接受11月1日发盘。试分析:根据国际惯例,A公司是否要以原发盘条件与B公司达成交易?”问题一提出,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有些同学还会主动纠正他人的错误。由此可见案例比纯理论的描述来得更为直观、形象,通过案例分析,学生不但掌握了发盘的撤回和撤销这个知识点,还调动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了他们处理实际业务的能力。

  2.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通过模拟真实的外贸场景,让学生扮演实际业务中的角色,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化课堂所学的知识,以达到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目的。例如:在讲到交易磋商之前,可先找两位同学来表演生意场上的较量,其中一人扮演卖方,一人扮演买方,模拟整个交易磋商的场景。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自己就可以讨论出交易磋商的内容,以及整个交易磋商的流程,最后教师再加以归纳总结,讲解相应的知识点,这样学生自然会印象深刻,学过以后也不会那么容易忘记。又如,在讲授“货款的支付”时,可以指导学生分组,5~6人一组,各成员分别担任买方、卖方、银行等角色,模拟汇付、托收以及信用证等的业务流程。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各种支付方式的运用。笔者发现,在课堂上运用角色扮演法,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本来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也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环境里学到了更多的技能。

  3.项目导向法。项目导向法是一种以实践为前提,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媒介,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系统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完成教师精心设计的项目,来提高操作技能,最终实现零距离上岗。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货款的支付为例,可以通过设置项目让学生完成支付方式的选择。学生可分别扮演进口商和出口商,选择几种主要的货款结算方式,如信用证、电汇、票汇、D/P、D/A等。全班学生可分成几个小组,每组选择一种结算方式,完成相关的业务流程,并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如修改信用证、撤销信用证等。最后,老师可根据每组的表现打分,点评各组表现好的地方和需改进的地方,这将大大激励学生,增加他们的成就感,这样他们就在边玩边学的过程中掌握了相关的技能。

  当然项目教学法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可以采用,相配套的实训室、实训设备以及实训软件是项目顺利完成的前提条件,这就要求学校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完善相关的设施设备。此外校外实习基地也是不错的选择,学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来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和设备,另一方面学生也能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找到乐趣。如果企业能同时参与学校的课程改革,把企业的技术骨干聘为学校的兼职教师,那就能实现学校企业的双赢。

  (二)考核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考核评价模式通常是闭卷考试,以分数定命运,以成绩论英雄,这种评价机制只能考核书本知识,反映不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甚至还会误导学生。现在也有不少中职院校采用“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这种考核方式,综合考虑三者的比重,最后得出总评成绩,这种方法改变了单一的考核方式,但是仍然没有突破传统的书本知识的考核,缺乏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考核。因此,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可建立以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为基础,以综合运用能力为重点,并参照学习态度的综合考核体系。还要注意考核方式的多元化,以实操能力的考核为主,理论知识的考核为辅。当然,可以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考核学生的业务操作能力,每个项目的业务流程都要完成。到期末学习结束时,则综合考虑学生平时的实训表现和理论考试的成绩作为最后的总评成绩。比如平时成绩以学生作业、课堂答问、出勤情况等为主,占总成绩的20%,传统的卷面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对每个模块的操作与完成情况占总成绩的40%,最后的综合模拟实训考核占总成绩的10%。总之,改革后的考核方式将降低期末卷面成绩的比重,增加实际技能的考核,不再以死记硬背为主,要更体现出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三)师资队伍的改革

  中职学校的教师不仅要拥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有很强的实操技能,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只有实践能力强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技能高超的学生。因此,中职院校的教师队伍不能光有高的学历,教师的专业操作技能更为重要,因此,要注重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此,中职院校可从以下两方面采取措施:一方面鼓励一线教师到本地的外贸公司进行企业实践,或者外出进修、参加培训,这样一来,教师的整体素质可以得到提高,同时也能积累相关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积极引进人才,从企业聘请一些专业能力强、理论知识丰富的外贸从业人员来担任兼职教师,或者请他们定期来学校举行业务专题讲座。通过采用这种“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最终建立起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队伍。

工学结合模式下中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论文搜索
关键字:中职 教学改革 工学 实务 国际贸易 模式
最新国际贸易论文
浅谈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传媒产业价值链的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思政路径探讨
试论新形势下我国国际贸易发展对策
试论自由贸易协定中的环境义务及其应对
浅谈中国加入RCEP对辽宁省对外贸易的影响
试论我国苹果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对策
互联网环境下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现状研究
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结构的优化研究
浅谈上海自贸区贸易便利化的经验及对黑龙江
浅谈我国国际贸易类公司业务流程模式再造研
热门国际贸易论文
人民币升值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和对策
经济全球化与贸易保护
浅析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与对策浅
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的关联性
国际贸易政策保护性研究及中国的对策
贸易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及我国的
也谈国际贸易中的恶意绿色壁垒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与中国的对策(B)
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