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湖南民办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与措施研究论文

湖南民办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与措施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5-21

湖南民办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与措施研究

  一、湖南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分析

  湖南省地处中国中部、长江中游,综合实力在中部位列首位,经济总量进人全国十强。初步核算,2015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047.2亿元,同比增长8.6%,连续三个季度稳定在8.5%以上。湖南目前共辖13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湖南的区域进行不同的划分。区域经济是湖南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经过多年发展,区域经济产业结构逐步呈现出三类较为明显的区域特色:一类为经济发展较快的长株潭地区;二类为湘南(包括衡阳地区、郴州地区、永州地区)、洞庭湖地区(含岳阳、常德、益阳);三类为地处偏远,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大湘西地区(含邵阳、张家界、怀化、湘西、江永、江华)。从发展趋势看,1990年至2012年间,四大区域GDP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3.4%、11.2%、10.3%和11.2%,逐步呈现出长株潭地区总量大、增速快,湘南地区、洞庭湖地区平稳较快发展,大湘西地区占比小、增速相对缓慢的梯度发展格局。[1]

  不同的地域对于高等教育的人才需求也是不同的。作为核心增长极,长株潭地区无论产业布局、发展质量、发展效益等,均在全省市州中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新材料、工程机械、食品、电子信息均跻身千亿产业阵营;生物医药、高端轨道交通、新能源、海洋工程装备、精品钢材精深加工、军民融等特色产业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因此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学科建设布点、科学研究重点上都要与该区域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对应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办好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对应新兴学科新兴产业,设置与之要求相适应的新兴专业,培育新的增长点。[2]大湘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是典型的梯级过渡地带,毗邻广东、广西、江西3省。交通发达、资源禀赋深厚(丰富的农业资源、矿产品资源和旅游资源)、劳动力成本和土地使用成本相对较低。

  中共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把加快湘南地区开发开放作为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以支持承接产业转移为重点,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保护生态环境,把湘南地区建设成为珠三角区域经济中重要的有色金属深加工基地、出口加工基地、能源基地、优质农产品基地和旅游休闲基地。环洞庭湖地区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油、麻、蚕桑、水产基地,以保护第一、生态优先的原则构建科学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和生态社会体系。大湘西地区是承接东西部、联接长江和华南经济区的枢纽区,具有突出的区位特征和重要的战略地位。[3]是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大湘西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更多的体现在要大力培养交通、旅游、规划、教育、医药农林等方面专业人才。四大区域的经济发展,需要专业人才的大力支持,对民办高校来说,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特色应对区域经济发展人才的强烈需求,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作适当调整,研究区域对学校的真正需求,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发挥学以致用的最大效果,更好为地方经济服务,提高办学效益,实现与区域良性互动。[4]

  二、湖南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状况

  近30年来,湖南民办高等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国家相关法规连续出台,发展环境得到改善,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从教育部官网获悉,截至2015年5月,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845所。其中湖南共计31所民办高校(含本、专科):长沙14所,湘潭5所,衡阳4所,常德3所,岳阳、株洲、永州、娄底、张家界各1所。

  湖南民办高等教育由创始阶段的蜂拥而上进入了规范调整提升阶段。师资力量日益增强,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科建设开始起步,学校管理逐步规范。民办高校近年来不断鼓励和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训练及学科和技能竞赛,提升创新实践能力。湖南涉外经济学院2014年获得“中国少年作家杯”大赛一等奖,2015年获全国高校“流通大师”学科竞赛全国一等奖,第三届全国商务英语实践大赛华中区赛一等奖。长沙医学院2014年在临床技能大赛中获得湖南省特等奖,国家二等奖。湖南信息学院2015年获得“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湖南省一等奖、全国二等奖,第十六届“湖南之星”“中南星奖”设计艺术大赛中获最优设计奖。这些全省乃至全国奖项的获得大大提高了民办高校的影响力,在最新公布的2015湖南省民办大学排行榜中,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位居榜首,全国排名第8,入选2015中国五星级民办大学,跻身中国一流民办大学;长沙医学院名列第二,全国排名第18;湖南信息学院位居第三,全国排名第125。

  湖南民办高等教育在湖南高等教育发展和湖南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从总体上看,无论是发展速度、规模,还是结构、层次,质量和效益等与沿海一些经济发达省市和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较快的省市比较,湖南民办高等教育还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存在着较大提升空间。

  三、湖南民办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2015年11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出台《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要求地方本科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多数民办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取得共识,即人才培养战略应该是培育服务于本土区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4]例如,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按照服务地方经济和市场需求的思路进行学科专业布局,现有11个二级学院开设了44个本科专业,12个专科专业,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8个学科门类。长沙医学院坚持面向全国、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有32个本、专科专业,学科结构以医学为主,医学、文学工学理学各学科协调发展。湖南外国语职业技术学院将服务市场需求、服务学生成才、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形成了多语言平台上的商贸服务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特色,小语种专业已经成为我省高职教育的知名品牌。   湖南民办高等教育专业门类齐全、覆盖面广,但是从全局来看专业缺乏整体、科学、有力的规划和协调。同质化倾向严重,财经大类、电子信息大类、设计大类、制造大类通用性较强的专业设置比重过大,面向第一产业的专业设置过少,湖南是农业大省,但目前湖南民办高校中类型为农林的两所均为在长沙的独立学院,且开设的农林专业非常少。此外湖南民办高校地域相对集中,长株潭地区数量占总数2/3。而人口和面积均在湖南占很高比例的邵阳地区、区域较广的怀化地区、欠发达的湘西地区均没有民办高校。[5]湖南民办高校的建设与发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布局,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提供人才支撑。

  四、湖南民办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策略

  (一)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政府、企业、学校应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和办学情况,科学统筹区域资源,达到优势互补,共同协商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使其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培养服务于本土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区域经济支柱产业与战略新兴产业需要的人才。

  (二)优化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突出实践教学环节,适应区域经济结构的特点

  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打造王牌专业和特色课程,加强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完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6]做到专业和课程既有利于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又具有行业面向特点。

  (三)注重师资队伍建设,适应教学模式的改变

  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的应用型人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更全面的、更具体的要求。重视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要符合自己的办学定位,彰显办学特色,结构合理、整体素质高,保证教师队伍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充分利用民办高校灵活多样的办学机制,通过“内培外引”建设师资队伍,满足教学需求。

  (四)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监督体系

  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监督体系,制定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制度和考核标准。一方面,民办高校内部制定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制度和考核标准,例如建立教师互评、被评制度,学生参与教学评价制度。另一方面,加强政府监管、外部独立评估等外部监管保障建设。强化校外相关单位对人才培养过程的全方位监控。通过教学质量评价监督体系起到加强政府、企业、学校、教师、学生等各方教学参与者的相互联系的作用,促进办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五)建立资源共享信息平台,形成“政产学研”四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模式

  由政府、学校、企业代表共同组成管理机构,建立资源共享信息平台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形成“政产学研”四位一体的合作框架,切实推进与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国内外高校、校内其他部门之间的合作,实现多主体、多要素、多环节的协同,通过校内外教育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和深度合作,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构建“开放、集成、高效”的协同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产业发展要求的应用型人才。

  探索民办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与措施,不论是对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还是对区域经济的发展都具有互利双赢的效应。有利于民办高校转变观念,形成新的办学思想,探索新的办学方向。有利于提高对民办高等教育在发展区域经济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投入,提供政策支持,建立完善的机制,充分利用民办高等教育教育智力优势为本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湖南民办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与措施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民办高校 湖南 区域经济 路径 措施 区域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