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 金融研究论文 >> 金融支持辽宁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论文

金融支持辽宁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7-26

金融支持辽宁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9-0162-02

  一、辽宁农村地区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金融惠民政策

  首先,辽宁省向来是工业大省,农业现代化发展处于刚起步阶段,农村金融在历史发展中处于弱势地位,金融服务发展模式尚未成熟,再加上农户收入来源受气候因素影响较大,导致还贷资金来源具有不稳定性,所以农村金融机构出于防范风险的考虑,会加强贷款审查制度,提高农民贷款难度。其次,由于农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每个环节具体为各类别和品种,都需要农业补贴金额,因此各环节最后获得的补贴金额并不能满足农畜产品在实际运营中花费的金额。最后,辽宁省绝大多数农县区域的基础设施需要进一步改善,尤其公路建设、农田灌溉和畜牧养殖等方面普遍需要提高,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依靠财政部门拨款,但拨款额度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因此当前拨款的小覆盖范围与财政力度投入不足是阻碍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因素。

  (二)支持手段较为单一

  目前,农民的主要需求主要包括生活需求和生产需求。生活需求包括为房屋建设、生儿育女、子女教育等。而在生产需求方面,农民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周转问题。由于传统商业银行向农业贷款的可能性较低,再加上农民自身抵押物的稀缺,导致融资存在一定困难。其次,而在面向农村的金融服务供给制度安排中,农业发展基金运行还存在着一些缺陷。一方面是农发基金组织机构不完善;另一方面是对农发基金的重视度不足,没有积极的鼓励和引导政策。最后,在辽宁省农业实际发展中,缺少对网络的运用及指导。由于思想封闭,农民本身文化素质有限以及受传统体制的影响,农户们的信息意识相当薄弱,无法正确地接受并正确筛选利用信息。

  (三)服务体系相对滞后

  首先,农村金融服务起步较晚,运行模式尚未成熟。虽然近年来辽宁省大力发展农村金融机构,但是各家农村商业银行及村镇银行在贫困地区分布的服务网点不均匀,同时出于控制风险的考虑,贷款准入门槛高、贷款审批环节多、时间长,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增长。其次,由于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规模具有有限性,为了使经营成本达到最小化,大部分新建机构设施服务存在缺陷,内部规章制度不健全,整体运行机制混乱,出现大量内部关系人员借贷款现象,从而增加了金融机构出现呆账坏账的金融风险。最后,辽宁省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规模小,农业效益偏低,导致农业经营粗放,农业集约化和规模化程度偏低,农业生产活动并不能给农民带来可观的利润收入,农村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没有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仍需要进一步改善。

  二、金融支持辽宁农业现代化发展对策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1.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为了改善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趋势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各金融机构应该随时关注农民信贷的状况需求,根据农民需求变化对支农的范围和重点做出相应调整。一是农村城镇实行差额化贷款利率政策,调整信贷投放渠道,根据客户对象制定不同的利率政策,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积极培育各类优秀企业,促进城镇建设与农业产业化发展有机结合;二是要培育发展村镇银行,多渠道多方面筹集资金,对“三农”的信贷投入只增不减,对符合要求的农村银行可采取适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优惠政策,对现代农业重点领域加大信贷支持;三是及时调整期限结构与农业发展相适应,发挥信贷政策的传导机制,使得市场引导农村金融机构、养殖业和加工增值协调快速发展。

  2.加大农业补贴力度。首先,政府应该根据地区差异均衡投资范围,分析各地区经济发展特点,根据程度大小实行不同的农村金融政策,比如在落后地区对支持农村金融的商业银行给予适当的政策鼓励,对愿意到银行贷款的农村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等,这样在供需平衡方面更好地促进了农村金融平台的进一步均衡发展。其次,实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政策,积极开展农民合作社信用合作试点,提升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管理体制,提升金融组织防范风险的效率。最后,规范农业补贴,提升农业部的职能效率,设立专门的监督小组,定期追踪财政补贴资金去向,提高农业补贴的切实作用。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首先,为了增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基金的规范使用,政府部门应该担当起主要担保人的角色,由中央或地方财政拨款出资。这些资金可以作为前期投入对基础设施建设起到一定推动作用,也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其次,从各种方面及渠道筹集资金。通过发行农村公益建设债券等渠道,根据各地在农田水利、电网改造、公路建设等方面的缺陷,分重点运用于不同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最后,创新金融机构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方法是:增加金融机构风险保障,加强针对项目进行直接补贴和银行投标时实行补偿两种优惠方式的综合运用,激发越来越多的农村金融机构加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

  (二)完善金融支持手段

  1.关注农户金融需求。首先,金融机构要重视农民群体,实现金融机构和农业的互补发展。金融机构要把农民当做重要客户群,金融机构要从根源上重视农民,为农民量身打造各类金融产品。其次,不断推进金融产品创新,从广大农民切身利益角度切入,提供更为完善的金融服务。结合人民银行个人数据库,对外出务工者提供外出务工贷款等小额贷款业务。金融机构要对农村外出人员建立完善的信息档案,便于跟踪管理相应的贷款业务,减少金融风险。最后,要加强农村金融知识在网络方面的宣传教育,不断扩大宣传和人群范围。建立辖区农村金融知识宣传网络体系,加大金融政策、征信知识、普及反假币知识及ATM实用技术知识,为农户解决金融方面的疑难点。   2.建立农业科研基金。第一,政府要在相对发达的地区集中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扩大农业生产经营市场,提高农业生产和农业技术应用效率,减轻农业技术普及的难度。第二,在科技成果市场化、产业化主体缺乏的情况下,根据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合作共赢的原则建立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新模式,加快向企业、市场推广成熟的农业成果。第三,资金是农业技术研究及成果运用推广的有力保障,资金补贴是农业科技发展的根本保证,政府要加强对农业的科技投入,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吸引人才参与农业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3.有效利用网络平台。首先,要增加银行网点,增加银行网络自助平台,使得农民不用亲自到银行排队就能办理自己所需的银行业务。其次,各农县加强农业科技网络硬件设施建设,满足基层农技人员日常工作需要,农民及时获取相关信息。最后,要善于运用微博微信等公众号平台,利用其操作简单、信息发布便捷、成本低和覆盖面广等优势帮助农户进行农产品销售或宣传,加快农产品销售速度。

  (三)建立科学服务体系

  1.扩大支农服务范围。银行金融机构应该扩大支农覆盖面,逐步形成全方位支农体系。一是金融机构为粮食、蔬菜等农产品加工生产行业提供更多的服务项目,以支持龙头企业为抓手,鼓励地方特产加工,拉动区域经济增长;二是支持农村物流配送、连锁超市建设,完善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整体的流通体系,形成系统的生产格局,带动农村岗位需求;三是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和县域城镇建设,加大对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的资金投入,推出希望工程助学贷款和农村青年自主诚信创业,支持贫困子女入学,增加农村知识分子输入,提升农业现代化综合实力。

  2.提供多重风险保障。首先,要完善农民日常生产中可能出现的生产和生活为主的灾害救济制度。发动社会公众参与到农业自然灾害的救助中来,通过动员民间的力量参与重特大农业灾害的救助行动,弥补民政部门救灾人员短缺导致的效率低下情况。其次,完善减少农民损失的救助补偿机制。为了降低农民购买保险的成本,政府可以提供适当的保费补贴,扩大农民对农业保险的市场需求,同时政府可以增加对保险公司的管理费补贴来减轻保险公司经营成本。最后,要积极拓宽农村保险市场,构建农村基层风险保障网络体系。增加保险机构在落后地区设立基层服务网点的数量,有效加深农村地区保险体系的密度。鼓励发展与农村特点相匹配的农业保险,扩大农民的受益面。

  3.构建规模经营模式。构建规模经营模式,一是政府应该加快培养和完善土地、农业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市场以及产品市场,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尤其是信息基础设施的投资,加强农民对专业农业技能知识的培训,努力培养具备专业素质人员。二是要加快培养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加快构建适应农民需求、拉动农业产业增长、带动农村龙头企业发展的全方位农业服务体系。三是提高农业经营者素质,积极引导知识分子回流农村。政府可以通过免费培训、科技下乡以及远程教育等形式,向农业经营者教授现代科技知识以及各种农业机械的操作技能,提高经营者的管理能力。

金融支持辽宁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辽宁 现代化 支持 农业 金融 现代
最新金融研究论文
试论国际金融研究的新方向
基于社会网络关系的农村普惠金融思考
浅析互联网金融模式存在的安全隐患
新冠肺炎疫情下绿色债券发展
浅析影子银行的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的大数据应用模式及价值研究
数字货币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问题研究
民间金融公司风险传导机制研究
AMCs金融科技研发模式探索
热门金融研究论文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汇率对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若干启示
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几点看法
金融危机是中国的心腹大患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及战略研究
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利弊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发展中间业务 提升综合实力
金融发展理论与我国金融体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