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社会主义论文 >>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宏观调控功能论文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宏观调控功能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7-26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宏观调控功能

  中图分类号:F12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12-0017-02

  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国家为了实现社会化大生产,在经济规律的指导下,通过各种手段对经济总量和结构进行调整、控制和引导,从而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平稳运行,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为了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经济体系,必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新理论的提出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是党的先进性的体现。新形势下为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国家宏观调控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一、国家宏观调控

  (一)宏观调控的含义

  宏观调控是以国家为主体,以实现经济总量平衡和结构协调为基本目标,通过经济、政治和法律等手段,调整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速度和占比等内容,从而实现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健康发展。基本目标中的经济总量平衡不是“绝对平衡”而是“相对平衡”或者“暂时平衡”,因为从长期的实践中发现社会总供给总是略大于或者略小于社会总需求。因此考察经济总量时,不能过分要求二者必须相等,而是应该考虑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二者的差距浮动较小,没有出现生产过剩或者资料不足等危害到社会经济运行的问题,基本就可看作经济总量相对平衡。暂时平衡是由于经济总量总是从不平衡过渡到平衡,再从平衡过渡到不平衡,处在不断循环中。因此宏观调控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外,由于历史原因及各国发展实情的差异,经济制度的制定和宏观调控的措施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例如,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而西方国家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在经济失衡的状态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普遍出现供小于求的状况,容易引发社会混乱。而西方国家正好相反常常表现为总供给大于总需求,造成生产过剩、资源浪费。因此根据经济总量失衡的原因,不同时期国家的宏观调控应该对症下药,找准干预的重点,合理施加调整力度,最终保证经济平稳运行,社会安定和谐。

  (二)宏观调控的目标

  1.推动经济增长是指在当前经济基础上合理提高增长速度。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因此,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只有促进经济增长才能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才能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才能改善人民生活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一但速度超出了国民经济的承担能力,必然导致经济失调、经济生活紊乱,最终影响社会治安和人民财产安全。

  2.增加就业是指降低社会失业率。提高就业率,保证每个劳动者都能享有平等就业的权利,因此,国家必须大力发展经济,扶持新兴产业,提供多种就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此外,有关部门必须建立健全劳动保障制度,并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完善创新该制度,从而确保劳动者就业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失业和待就业人员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为在岗员工提供强有力的后盾支持。

  3.稳定物价。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应该是保持物价总体水平稳定,控制物价的波动在经济平稳运行所允许的范围内,减少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等危害经济发展的状况发生。

  4.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这主要涉及到我国进出口平衡和国际资本流入流出平衡。因此,宏观调控应当把握好国内的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控制好国际收支的规模和结构,最终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三)国家宏观调控的实现形式

  国民经济的运行不能仅仅依靠政府或者单个经济主体,必须发挥无数个微观经济单位的作用,因此国家宏观调控的目的和实现结果必须直接或者间接地落实到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去。从国家经济的发展历史和经济调控的实践活动来看,国家宏观调控的实现形式有两种:直接宏观调控和间接宏观调控。

  当国家采取直接宏观调控形式时,主要施加对象是重点国有企业,通过政府行政命令的层层传递直接给企业下达相应的指令性计划指标,国家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活动中。直接调控的形式只能作用与隶属于与国家和政府的企业,这些企业不是采用市场机制而是完全的计划经济模式。企业在这种控制下完全没有主导权,成为国家和政府机关的附属产品,不但使企业丧失了大量的市场机遇而且不利于企业的转型和改革。总之,国家的直接宏观调控,离不开企业的附属地位,两者互为条件,互相适应,是计划经济体制中主要的构成部分。

  而间接调控与直接调控是相反的,该形式更强调企业的独立自主。间接调控根据市场运行的规律和机制,通过经济手段对市场进行调整,经过市场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到活跃在市场中的企业经营者,通过利益诱导机制引导企业纠正不良的市场行为或者以正确高效的方式参与市场经济活动,最终达成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间接调控的过程可以概括为,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企业配合市场。国家间接调控的手段分为两种:一是通过经济参数。经济参数主要指能够影响社会经济总量变动的因子,比如货币流通量、财政税收量、外汇储备等,通过调整经济参数可以影响市场的供求变化,当企业接收到市场信号后就能适时做出相应调整,根据国家调控的指标,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二是通过规定和调节各种市场信号,例如价格、汇率、利率等,引导企业改变生产经营活动和投资方向。

  国家宏观调控的这两种形式不存在绝对的利与弊,关键是要考察在宏观调控过后,有没有取得相应的效果,就目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而言,间接调节中的参数调节更加符合现代市场的要求,更能够体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实践经验。   (四)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1.经济手段。经济手段主要根据价值规律和市场规律,运用一系列经济杠杆来调节经济行为,从而引导经济活动的主体改善经营,减损盈亏。

  2.行政手段。行政手段的实施主体是国家的行政机构,通过下达强制性命令对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管理和调整,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权威性的特点。该手段在一定时期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企业来说这种手段伤害性比较大,因而宏观调控时应该尽量避免采用行政手段。

  3.计划手段。计划手段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市场进行一个大方向的调整,制定指导性的计划目标,具有前瞻性、宏观性、战略性和政策性的特点。

  4.法律手段。法律手段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司法、执法等措施来制裁企业的违法经济活动,规范行政人员的监督权力,从而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二、国家宏观调控的功能和作用

  (一)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增长与协调发展

  首先要转变宏观调控的对象,将传统宏观调控的对象企业单位转变为市场,借助市场调节来引导企业调整经营活动,充分发挥经济主体的作用。其次要转变宏观调控的目标。传统体制下,国家片面强调了经济的发展速度,忽视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实情,导致了领导层决策错误,容易引发经济发展不平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将宏观调控的目标放在减少经济波动,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上,保持总需求和总供给收支平衡,放缓高速增长的步伐;然后要转变宏观调控的重点。新形势下,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不再是控制总量而应该转向调整经济结构,减少重复建设的次数,促进国民经济结构合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最后要转变宏观调控的手段,在计划经济和国有企业比例众多的情况下,国家采用指令性的计划手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新形势下,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将国家宏观调控作为辅助手段,通过调节经济参数引导企业的经营活动,保持国民经济的平稳增长与协调发展。

  (二)平衡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

  国民经济的稳定需要平衡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这是宏观调控需要实现的目标之一。从四十多年的经济运行轨迹可以看出,我国主要引发经济波动的行为是通货膨胀,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国家通过宏观调控必须协调好总供给的四个方面:财政、信贷、物资和外汇的平衡。第一,平衡财政收支,减少财政结余和财政赤字的出现。第二,平衡金融信贷,适度贷款和发行货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银行准备金率,保证信贷规模与经济建设的目标相一致。第三,平衡物资储备,主要包括投资品、消费品以及进出口物资之间的供求平衡。第四,平衡外汇收支。虽然大量吸引外资是有效促进国内经济增长的手段,但是过度依赖外资将会造成贸易逆差,对国内经济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吸收国外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偿债率、负债率和借债率等。

  (三)同步产业结构和市场需求

  在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当下,促进经济发展,必须通过国家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保证产业结构与市场需求相协调,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优化产业结构。一方面要保证能源、农业等第一产业的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第二产业,大力推动第三产业的兴起。另一方面要推动产业结构现代化,调整传统守旧落后的产业结构,从而实现企业的长久发展;其次要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技术上要引进新兴科技,带动传统企业转型。在经济上要调整资产存量结构和增加非国有经济的比重,形成多元开放的经济新秩序。

  (四)协调社会各方面的经济利益

  目前,由于产权主体多元化的兴起,国家宏观调控必须重点解决社会各界因为分配不公而导致的经济利益问题,保证社会和谐,减少社会摩擦,促进社会进步。最关键的是要处理好三对矛盾:一是生产经营社会化与经济成分多样化的矛盾;二是社会共同利益与经济主体自身利益的矛盾;三是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矛盾。

  三、结束语

  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我国经济市场化的程度不高而且宏观形式比较复杂,因此国家宏观调控干预市场的措施将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政府和相关部门必须通力合作,统一思想认识,全面推进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国家必须制定相关法规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功能,从而弥补市场失灵的损失,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宏观调控功能

论文搜索
关键字:宏观调控 市场经济 调控 宏观 社会主义 主义
最新社会主义论文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平等的内涵及其当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短视频平台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策略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加强大学生诚信学风教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途
浅析“红色影视”对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浅析
社会主义古巴发展道路与“中心—外围”论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
热门社会主义论文
学习十七大精神论文
学习十七大论文
学习党的十七大论文
学习十七大报告体会
学习十七大精神征文范文
高举旗帜、坚定不移地信仰中国共产党(十七大
简论“亚洲四小龙”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浅析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简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