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理学论文 >> 农林学论文 >> 甘肃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论文

甘肃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8-09

甘肃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基金项目:甘肃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西部欠发达地区农业规模经营制度、模式的创新与应用研究,编号:2014A-142。

  一、农业产业集群理论综述

  产业集群的概念与思想是由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于1990年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正式提出的,随后在经济界、学术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998年,迈克尔?波特在《集群与新经济学》一文中对产业集群作了进一步的解释,他说:“产业集群是特定产业中相互联系的公司或机构聚集在特定地理位置的一种现象……集群包括一连串上、中、下游产业以及其他企业或机构。”因此,产业集群是一个涉及产业、区域和企业的多维度复合体,是以业缘关系为纽带,大量产业关联密切的企业及相关机构在特定地域集聚的现象。结合农业的特点,学者们提出了农业产业集群的概念。宋玉兰,陈彤认为,农业产业集群是指在接近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一定区域范围内,同处或相关于某一特定农业产业领域的大量企业和关联支撑机构,由于具有共性或互补性而与农产品生产基地相对集中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群体。向慧娟、曹明宏则认为,农业产业集群是“以农业经济活动为中心,大量专业化的企业和支撑机构,由于共性和互补性在农村社区范围内柔性集聚,结成密集的合作网络,共同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尹成杰认为,农业产业集群通常是指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农户和农业流通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等龙头企业,按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的要求,发挥农业生产比较优势,在地域空间上形成的高度集聚的集合。李渝萍则认为,农业产业集群是特定的农业先天禀赋、农业产业“根植性”和“衍生性”、外部市场经济条件(外部规模经济溢出效应)等因素有机结合自生成演化形成的,是农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农业特色产业集群的现实表现,可以得出,农业特色产业集群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资源禀赋为依托,以特色农业为支点,大量与之相联系的企业、机构、服务组织等由其共生性、互补性在空间上集中在一起,按照分工协作原则,牵手合作,抱团发展,融合而成的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产业类聚现象。农业特色产业集群是自然、区位、技术、市场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网状产业链、地域根植性、共生互补性、效益叠加性的特征。

  二、甘肃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现状与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甘肃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条件,着力打造区域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按照全省战略性主导产业、区域性优势产业、地方性特色产品三个层次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断推动农业特色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现已初步形成以定西为主的马铃薯种薯及商品薯生产基地,以定西、陇南为主的中药材生产基地,以平凉、庆阳、天水、陇南为主的苹果生产基地和以庆阳为主的瓜籽、小杂粮生产基地,以河西走廊、沿黄灌区、泾河流域、渭河流域、徽成盆地为主的五大优势蔬菜产区以及以河西走廊为主的杂交玉米、瓜菜制种、酿造原料生产基地。2014年,全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面积达到2960多万亩,占整个农作物播种面积的54.6%;从事特色农产品种植、加工、营销的农户达到235万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48.5%;从事特色农产品加工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25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1000多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7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65家,农产品加工能力达1400多万吨,加工转化率达49.5%。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已基本覆盖全省特色优势产业。农业特色产业及产业集群的发展不仅改变了长期以来甘肃农业超小规模单体经营、低效重复、竞争乏力的状况,而且催生出许多从事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产业集群,为甘肃农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

  就甘肃农业产业集群运行的质量效益而言,普遍存在单体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弱,集群内不同经济主体关联度低,嵌入融合的深度、强度不够,利益联结机制不稳固等问题。多数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因自身缺陷或外部因素的制约普遍面临以下几点困境。

  1、没有建成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新型营运体系

  新型营运体系是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基础,是以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等为营运主体,集专业化、标准化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市场化运营,社会化、组织化服务为一体的农业营运体系。目前甘肃农业的营运格局,依旧是超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方式;农户各自为政,只从事初级农产品的简单粗放生产,农业组织化、标准化程度极低。尽管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大多规模小、实力弱,只从事产前的农资采购供应和产中的技术服务,缺乏产后环节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市场营销能力,加上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使得区域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很难按照专业化、社会化分工的要求,通过深度融合与集聚,形成全产业链经营的格局。

  2、没有建成覆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环节的科技服务体系

  一是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服务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对接的最后一公里尚未完全打通,基层农技服务网点力量薄弱,覆盖面窄,起点低,服务质量差。二是支撑区域农业特色产业提升发展的专业科研团队和技术研发中心普遍缺失,现有农业科研院所与农业特色产业集群的对接不够紧密,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不健全,科研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和涉农企业破解技术难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三是农业产业集群自身的科技创新与孵化能力严重不足。甘肃目前带动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龙头企业大多没有科技研发机构,投入科技创新、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的资金设备少,人员匮乏,导致产品的创新不足,科技含量低。   3、没有建成高效顺畅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

  目前,甘肃每年约有1000多万吨鲜活农产品、2200多万吨加工制成品销售到省外或国外市场,农产品市场交易规模急速增长,但连接农户与加工企业以及终端销售市场的农产品分销体系、物流配送体系却严重滞后,农产品产地市场的布局建设、仓储保鲜与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难以满足农业产业集群规模扩张与提质增效的要求。市场信息、物流信息收集、储存、传递的时效性差,不仅增大了农业产业集群的供应链成本、产品流通成本,而且影响产业价值链上不同经济主体捆绑融合、抱团发展的信心,进而影响到农业特色产业集群的经营绩效与稳定性。

  4、没有建成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土地制度和金融制度

  随着甘肃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农村青壮劳力异地转移或进入非农产业就业,这本应是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区域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有利时机,但因现阶段甘肃农村土地依旧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这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的承包经营方式使得土地难以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集中,无法实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阻碍了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结构的调整和区域化布局。此外,由于我国现行金融制度安排的非农化偏向和金融资本的逐利特点,使得农业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受资金制约,很难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进行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区域农业特色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5、没有建成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的风险防范机制

  农业特色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不仅需要产业集群组织注入大量资本,而且还要承担较大的经营风险(自然风险、价格波动风险等)。各种难以预测的风险时常给产业集群内的经营主体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这就需要建立农业保险制度和风险规避机制,以分散农业产业集群的经营风险。但目前甘肃农业保险的覆盖面还不到5%,农业保险业务在国内保险业务中的占比很低,农业保险费占全部保险费的比率不到2.0%。保险公司的农业保费收入低,赔付率高,从事农业保险业务的积极性不高,导致目前甘肃农业特色产业的集群化发展缺乏强有力的风险防范机制。

  三、促进甘肃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1、培育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夯实农业产业集群的组织基础

  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主体是以广大农户为基础,各类涉农经营主体相互关联、嵌入融合、分工协作的联合体。这意味着,集群内各类经营主体的状况,特别是引领产业集群发展的新型经营主体的状况对甘肃农业特色产业集群的提升发展影响巨大。因此,必须着眼农业产业集群组织体系建设,加大对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公司制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扶持力度,以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推动集群内不同经营主体深度合作,以降低集群内各经营主体的运营成本,提高农业特色产业集群的内动力。

  2、拓宽涉农企业的融资渠道,破解产业集群的资金瓶颈

  一是根据甘肃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落实好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政策,把财政支农资金真正用在甘肃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构建与产业集群培育的关键环节上。二是参照省上已成立的能源、交通投资公司的做法,由财政注资成立专门的农业信贷担保机构,通过与信用社、银行合作,推出更多适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担保贷款产品。三是以农业特色产业集群为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商资本等投资农业产业集群。四是围绕马铃薯、中药材、草食畜、果蔬等特色优势产业,选择扶持单体规模实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上市,使其在更宽领域内融资,以破解其资金瓶颈。

  3、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提高农业产业集群的科技转化能力

  一是以“十二五”期间省农牧厅确定的20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平台,组织专门的科研团队,明确首席专家,为区域优势显著的农业特色产业集群提供科技攻关与服务。二是建议省上将武威黄羊镇打造成我省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充分发挥省农垦集团的优势,整合人才、科研与土地资源,为河西绿洲农业区农业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三是鼓励支持产业集群内的重点龙头企业组建研发机构,促其与农业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协同创新与技术研发。四是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鼓励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普及推广农业新技术、新产品,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产业集群的科技创新与应用能力。

  4、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推动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建设

  一是围绕我省优势产业功能区划分,集中力量扶持建设3-5个规模较大、设施先进、功能完善、交易规范、特色显著的大型农产品物流园区,使其成为我省特色优势农产品的物流平台。二是鼓励支持特色农产品集中产区的政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到省外大中城市乃至境外设立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窗口,通过订单生产、产销直挂、连锁经营,实现与国内外市场的有效对接。三是在甘肃二、三线城市建立蔬菜、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在原有集散、交易、中转等功能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净菜加工配送、肉品、乳品产销对接等现代物流增值服务,以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

  5、完善农业风险防范机制,化解农业产业集群的经营风险

  农业作为一个高风险行业,如果没有良好的农业保险体系作支撑,就会阻碍投资机构的介入,进而制约农业科技投入、土地流转和产业集聚。因此,应在不断拓宽农业保险范围的基础上,建立完善政策性和商业性相结合的农业保险制度。政府应成立专门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来经营农业保险的再保险业务,以分散农业保险中的大宗农业经营风险,弱化原保险人的风险负担。同时,应设立省级政府主导的农业巨灾风险基金,对农业保险公司和遭遇巨灾的产业集群提供风险补贴,以增强新型经营主体和农业产业集群抵御风险的能力。

甘肃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论文搜索
关键字:特色产业 甘肃 集群 困境 对策 特色
最新农林学论文
新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下果树栽培学有效教学
浅谈林业生态保护与林业产业发展
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农业合作模式的对策及思考
从“农业现代化”到“乡村振兴战略”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
北方秋葵育苗技术
蔬菜病虫害防治农药减量增效的影响因素及改
甜玉米去留分蘖对产量及产值的影响
宁阳县蔬菜标准园区创建措施及成效
甜玉米新品种江甜088的选育经过及高产栽培技
热门农林学论文
关于规范园林设计行业的思考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浅谈园林绿地中的道路规划
中国农业科技园区简介
试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生态旅游农业开发模式的研究-珠海生态农业科
我国种业发展的现状和对策
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基本现状与对策措施
论农业产业化的理论基础
农业现代化转型进程中的土地制度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