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社会主义论文 >> 农民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困境与消解路径论文

农民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困境与消解路径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8-13

农民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困境与消解路径

  作者简介:王敏,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06.072

  党的十八大明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向着更“实”的方向推进,农民价值观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展开,但是农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相对滞后,因此,它是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当前价值观多元态势下发挥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的现实需要,也是当前农村社会结构快速转型期强化政治整合力的重要举措。

  一、农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迫切性

  (一)外在环境导致价值观冲突

  当前的中国,正处在重大战略转型时期,经济的转型对农村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表现得尤为突出。“礼失而求诸野”,当前农村社会同样出现了价值观危机,已经没有那样一个“野”可以求了,与整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危机相暗合的是,当前的中国农村社会正经历着一次新的转型之痛,即从治理性危机到价值观危机的转换。

  1.一元与多元的价值冲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后,利益主体趋于多元,不同利益群体突现出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特性,会使多元利益主体产生多元价值观念,尤其市场经济的自我生存和自由竞争,都趋使人们赶超着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村民的价值观不再是传统的、内向的,而逐渐的趋向于外化与多元化。另一部分农民则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滋生了不思进取的思想,吃饱穿暖就是他们的生活目标。

  要成功化解农村思想领域和实际生活中的诸多矛盾和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关键在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引领、统摄、整合多样化的社会价值观,从而弱化多元价值态势对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合作用。

  2.道德与利益的价值冲突:市场经济条件下,泛道德主义传统与现代多元价值取向的冲突不断升级。原因是村民对见利忘义等消极因素的包容,使得消极价值观通过累积、认同、共享、不断发展并被逐渐合理化。近年些来,村庄里出现了孝亲文化危机,很多人外出挣钱而不管不顾家中老人,但是并没有受到村民们的谴责。这其中,人们的廉耻观也发生很大的变化,人们很少以道德为标准去评判他人,而更多的是以金钱的拥有量去评判。

  市场经济体制导致了村民价值观的多元,价值观多元的背后又导致了各种价值观间的冲突,因此,在农村急需一种核心价值观去整合多元化的价值观,去调解各种价值观间的冲突。多元态势需要主流价值统领,以上状况反映出,现阶段我国广大农村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态势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逆反性和无序性,成为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内生氛围导致核心价值观瓦解

  农村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通过公共性的文化活动得以维系和再生产的,村庄的公共性文化活动有两类:一是庙会和各种节庆仪式;二是现代国家权力建构的公共性文化活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1990年代中期以来,电视普遍进入中国农村家庭,现在中国农民基本上都是在自己家里看电视,以前在村庄里的戏台也不见了。随着网络电脑进入农村,村民更是宅在家里。另外一些村民整日靠“打麻将”来消遣时光。

  总之,一方面,在当今的中国乡村社会,节庆仪式,宗族祭祀以及国家权力所主导的公共性文化生活迅速蔓延,这就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失去了载体;另一方面,地下六合彩,独自看电视为主导的消遣方式加剧了农村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瓦解和崩塌。

  二、农民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困境

  (一)理论的高度概括与农民理解水平低下的矛盾

  党的十八大曾首次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来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涵着对国家、社会以及个人层面的具体要求,这众多的内容凝聚在这24个字中,可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另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存在一定的抽象性,这种高度的凝练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抽象。

  在农村,农民受教育程度偏低,文化程度低,特别是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较短,精神贫困阻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另据《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指出:城市人均受教育年限是10.20年,而农村劳动农民的文化水平直接影响着对事物的理解水平。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中很多的中年人称“已经跟不上时代了”,更别提六旬以上的老人了,在农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导致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之间存在巨大差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凝练性和概括性与农民的理解力水平不相适应,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整体素质的偏低成为农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瓶颈。

  (二)理论的宏观性与农民的实用性的隔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理论成果,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具有深远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之大、地位之重要,其包容性、指导性都要求该理论具有客观性和长远性。

  而农民由于文化程度低,常常简单的以“是否有用”作为对事物好坏的评判标准。在农民的口语体系中,“有用”、“没用”、“有没有用”,属于几个出现频率非常高的关键词。“有没有用”、“有什么用”,已经成为内化到农民深处的观念。而这种“有用”、“无用”往往与自己的利益相连。一个理论能否切实的解决人民的实际生活问题,是该理论能否深入人心的关键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农民是否有用,农民还未对其有较高的领悟,因此,如何消除理论的宏观性与农民实用主义之间的隔阂是农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困境。   (三)村级组织在对农民教育中存在偏差

  村级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组织者、实践者和最终落实者。村干部必须带头积极按照上级的指示精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做到令行禁止、步调一致。然而在实际的村级组织中,村干的主力主要是60后,不符合“老、中、青”搭配的用人原则,致使村干部“老龄化”,60后的干部,有的可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什么都不太清楚,更别说领会其中什么精神了。据了解,村级组织中除了大学生考入的“村官”外,很少有年轻人任职,这一现象就使上级传达下来的政策精神不能高效的、及时地传达给村民。在传达教育村民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偏差。在农村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只是简单的打个横幅,刷个墙而已,村干部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中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三、农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一)加强农民教育

  邓小平同志曾说:“教育决定一个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当前要以加强农民文化教育为重点,广泛开展宣传教育,让农民懂得接受文化教育的重要性,重视文化教育的培养。落实好九年义务教育,减少辍学率,防止增加新的文盲和半文盲,进一步强化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支持农村教育的职责和投入力度,对于中老年人,在课上多讲些革命年代的故事,继承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

  现在一般来说,受教育水平普遍处于高中以上,农民教育水平低主要是上一辈人在当时的条件下,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因此应该多加强成人的教育,按照成人学习的特点,把课堂教学和现场培训等多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采取文化补习班、讲座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使农民真正做到参加教育培训和不参加教育培训在社会待遇和权益保障等方面大不一样。

  (二)改变宣传方式

  很多人都讲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大力的宣传教育,但采用什么样的宣传方式,地区与地区之间还需不同,因此在农村的宣传方式要与城市有所区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仅是一个概念,一个口号,不应只是政府的事,更是老百姓的大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需要一个通俗易懂的解释,实现理论表达由官方术语向农民话语的转换,与农民的理解力水平相适应,因此,各个地方应采取易理解的方式。如“讲故事”宣传,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讲好故事,事半功倍”,开展“中国梦――百姓故事”的巡回演讲,让广大百姓走上讲台和舞台。“志愿者”宣传,培养一批有素质的“基层理论宣讲志愿者”,这个高素质并不是理论很深,而是能够与农民打成一片,通过有趣的方式向农民普及理论知识。

  (三)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俗话说:“皮之不存,毛之焉附。”首先,搞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及,必须找到一个能够维系和再生产文化的载体。应该充分地利用好庙会和各种节庆仪式,可以村里规定一个节日作为整个村庄里每年必隆重庆祝的节日,班会有班日,村会也应该有村日,在一年的某一天,全村的人都会聚集在一起,作为村庄集体里的一份子聚在一起谋事情,融感情。其次,农村应举办公益文化事业,力求做到有文化站、图书室等,也可充分利用村民现下跳广场舞的热情,为村民选个好地方,既可以作为广场舞基地,也可以作为村民聚集的文化场地,应时代进步满足村民要求,加强村民的集体荣誉感和幸福感。

  (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农民的日常生活

  农民的实用主义倾向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真正深入人心,其前提在于是否真的为人们所需要。在基层实践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能否变被动教育为“自我教育”,把对农民的被动的说教转化为农民自觉的需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客观要求转化为农民自觉的需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客观要求转化为农民主观发展的意愿是很关键的一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直面农民问题,针对农民普遍关注的上学问题、农业问题、医疗问题等,“既能讲清,又能说明”,只有让农民认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利于自身问题的解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得到农民的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农民的日常生活中,通过日常生活事件,将它外化于行。用日常事件去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村里开展“微文明”活动,通过一件件小事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慢慢渗透到农民的日常生活中。

农民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困境与消解路径

论文搜索
关键字:消解 价值观 路径 困境 社会主义 核心
最新社会主义论文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平等的内涵及其当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短视频平台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策略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加强大学生诚信学风教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途
浅析“红色影视”对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浅析
社会主义古巴发展道路与“中心—外围”论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
热门社会主义论文
学习十七大精神论文
学习十七大论文
学习党的十七大论文
学习十七大报告体会
学习十七大精神征文范文
高举旗帜、坚定不移地信仰中国共产党(十七大
简论“亚洲四小龙”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浅析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简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