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 金融研究论文 >> 金融生态环境对金融业的影响论文

金融生态环境对金融业的影响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8-17

金融生态环境对金融业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F83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1-0130-02

  当今时代,金融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与此同时,金融生态环境得到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金融业处于我国经济的核心地位,然而,要想使金融能够有效地发挥它的核心作用,其关键不仅在于要加强金融业的自身改革,更重要的是要建设金融业外部的生态环境

  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金融生态环境进行过研究,针对金融业中存在的不良现象,提出不同的看法。徐诺金(2005)认为,在各种环境要素的影响下,金融生态主体也会面临不同的环境约束和选择空间[1],进而会随着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行为调整,所以,金融生态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金融生态主体的行为及其运行情况。金融生态环境评价课题组(2005)对我国30个省份的金融生态环境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我国不同区域的金融生态环境发展不平衡。具体来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金融生态环境明显好于内陆,而西部地区的情况最为恶劣,中部与东北部地区金融生态环境一般,因此,要想金融业可以和谐稳健发展,还需要合理权衡与分配金融资源。

  国内外金融研究所以及学者,如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2009)、李扬(2008)、Martin Raiser(2008),都通过建立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来对金融生态环境进行研究。具体来说,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主要分为五个方面的内容: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行为、社会中介、诚信法制环境以及社会保障等。

  将中国30个省份进行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所得出的结果绘制在图中。

  从上述结果我们可以判断出,东部地区不良贷款率最低,且其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分最高;中部、东北部和西部彼此之间综合评分差距很小,但是仔细比较起来,西部金融生态环境要更差一些。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西部综合评分的简单平均值最低;而从图1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内部各省市之间差距较大,比如,东部地区的上海市综合评分为0.92,山东省为0.572,而海南省则为0.327;西部地区的重庆市综合评分为0.56,云南省为0.322,青海省则为0.116,这都表现出极大的发展不平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有了很大发展,金融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善[2]。在发展最快的最近的几年,金融改革发展的速度明显加快,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农村信用社都顺利进行了改革,提高了金融业风险的处置能力。然而,如果与金融生态平衡的基本要求相对比的话,我国的金融生态环境还没有达到良好的平衡状态。

  (一)自我调节机制失灵

  自我调节机制不仅存在于生物圈中,在金融生态系统中同样也存在着,只是在金融生态系统中调节能力比较有限。金融生态系统在外力的过度干涉下就可能会失衡,比如说,对利率和汇率进行过度管制会导致金融资源的非有效配置,对金融生态系统进行失当的管理、人为地阻碍或维护某种金融产业的发展都会使金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波动[3],使其缺乏最基本的竞争力。

  (二)发展不平衡

  在我国金融生态环境发展进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发展不均衡状况[4],其中包括地区间金融生态环境发展不平衡和城乡间金融生态环境发展不平衡等。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民间借贷活跃、金融市场参与率比较低和无存款比例高等,这些问题都导致了农村金融市场的风险大、效率低且成本高的特点。由于定期存款的风险较低,农村家庭大多数会选择定期存款,其总数占到金融资产的54%。又有报告指出,2013年,农村家庭金融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明显比城市家庭的低,仅为5%,而城市家庭为9%。农村金融市场的不发达,使得农村家庭更多只能选择民间借贷进行融资。

  (三)法律制度不健全

  从根本上说,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以法律作为支撑。在我国,金融法律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增加了金融业的风险,因此,健全金融法律制度对改善我国金融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5]。法律限制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出资参与设立金融机构,把重点放在公有制金融主体,非公有制的金融主体则遭到歧视,阻碍了金融生态主体的多元化形成。由于缺乏法律基础作为依据,一些政策性金融机构就模糊了对管理层的目标,久而久之便丧失了设立之初的宗旨。

  (四)外部环境恶化

  金融生态外部环境恶化,其中表现为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完善、不良的诚信环境、政府过度干预等。诚信机制的不健全会使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便会产生逆向选择的现象,金融机构便不能正确判断出哪些企业比较适合自己进行投资。如果只是凭借金融机构来对借款人进行筛选和监督,其高效性并不能得到保证,甚至会失败[6],金融资源也不能得到有效配置。

  结合我国金融生态环境现状,针对存在问题,对其进行了相应的对策分析,以更好地发挥金融生态环境对金融业的促进作用[7]。

  (一)建立与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金融业也迅速发展起来,维护金融业的稳定也便成为当务之急[8]。要加速推进多层次保险市场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使得众多的商业性、专业性及政策性保险能够实现协调共存,为我国证券期货、信托公司、金融租赁等行业的蓬勃发展提供全面丰富的资金融通等相关服务支持。政府要采取相应措施使各类各级银行与农村信用社在融资机构及股权结构等各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二)完善法律体系,提高执法效率

  法律环境对于金融生态环境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把它定位成金融生态环境运行发展中的一个非常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因素。构建高效有序的法治环境是实现金融生态稳定发展的首要的基础性工作。在经济与金融长远发展的航道上,法律的“保驾护航”一刻都不能缺少[9],对法制环境净化与不断完善为金融业实现其长久健康发展提供了必要保障。

  (三)倡导诚信文化理念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另一重要内容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政府协同金融机构和企业,相互协调合作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为众多面临着融资难题的中小企业提供有力帮助。推动经济金融信息收集与发布共享机制、社会监督与惩罚机制的建立与完善,这一举措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当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大大促进融资成本的降低和贷款风险识别与防范能力的提高。

  (四)增强金融部门的独立性,合理减少政府干预

  减少政府在行政过程中对市场的干预甚至主导[10],可以视作我国当前所进行的金融改革的核心,为真正达到改革预期目标,政府应当在进程中做出相关努力:(1)在实际工作中,加速政府职能的转变,严格界定职责与权力范围,避免用政府行政手段取代市场作用对经济进行调节;正确处理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之间的关系,真正发挥政府在促进金融生态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地方政府要切实发挥在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帮助其进行沟通的桥梁作用,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加强彼此间的了解与信任、降低风险,使各方利益得到更好的实现与保护。

  金融业作为当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其良好运转关系着整个经济的发展趋势与前景。为了使其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不仅要着力推进金融业的自身改革进程,还要重视对金融业外部环境的构建。当我们着眼于我国当前的金融发展状况时,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金融生态环境恶化、金融生态系统失衡等问题,这也正是金融生态环境理论研究的主要背景,如若这样的不良状况不能得到及时的改善与扭转,势必会对我国金融业的稳定与发展造成难以预期的打击。针对中国出现的诸多问题,我国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在经济制度、法律制度、政府行为以及社会信用等方面都要进行改进与完善,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我国金融业又好又快发展。

金融生态环境对金融业的影响

论文搜索
关键字:金融 金融业 生态环境 生态 影响 环境
最新金融研究论文
试论国际金融研究的新方向
基于社会网络关系的农村普惠金融思考
浅析互联网金融模式存在的安全隐患
新冠肺炎疫情下绿色债券发展
浅析影子银行的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的大数据应用模式及价值研究
数字货币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问题研究
民间金融公司风险传导机制研究
AMCs金融科技研发模式探索
热门金融研究论文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汇率对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若干启示
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几点看法
金融危机是中国的心腹大患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及战略研究
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利弊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发展中间业务 提升综合实力
金融发展理论与我国金融体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