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 金融研究论文 >>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农村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论文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农村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8-18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农村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015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这一计划引领了各个行业发生变革,“互联网+高职教育”、“互联网+农村金融”也不例外。“三农”问题一直以来是政府和人民重点关注的问题,近些年来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也日趋完善,放开农村金融,发展农村经济,尤其是在“互联网+“的新形势下,势必会产生大量的农村金融人才需求,抓住这一机遇,高职学校对农村金融人才的培养如果能及时变革:调整教学方向,改革教学内容,转变教学目标,培养新形势下最需要的人才,将在生源日益紧张的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本文结合农村金融市场及人才需求现状,审视现阶段高职金融专业教学特点,对新形势下农村金融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与思考。

  一、农村金融市场人才需求转变分析

  传统的农村金融模式下,正规金融机构少、业务审批严格、过程缓慢,总体而言农村金融市场的效率是低下的,农民的资金需求通过正规渠道得不到满足情况下,通过高利贷满足资金需求;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组织、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金融机构网点式、联行式的发展,农村金融发展逐步在改善,对银行、证券保险、担保机构等发面的农村金融人才需求增大,这一层面的农村金融人才需求有:农村金融一线操作人员、高层次的金融产品研发人员、风险管理相关人员。农信社、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增加,但农村金融界缺乏既懂银行又懂证券保险等金融知识,懂农村经济、熟悉农村工作的农村金融人才缺乏,特别是一线应用型专业人才。尽管农村金融领域对于人才的需求增大,农村金融人才市场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落后的管理模式使得高素质的金融人才对自己在农村的职业生涯发展堪忧,愿意服务农村的高层次金融产品研发人员出现缺口;工作环境与薪酬缺乏吸引力,人才流动频繁也不利于风险管理方面人才发展;缺乏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制约着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使得愿意到农村发展的金融人才出现缺口,农民意愿得不到满足,长此恶性循环。面对着农村金融人才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缺口,如何为农村金融机构输送符合需求的合格人才就成为了高职金融专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对于将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为自己根本宗旨的高职而言,培养面向农村金融业务一线的应用型合格的、实用的农村金融人才,既是其历史使命,也是其打造专业特色,加快自身建设发展的一个契机。

  二、“互联网+”时代下创新高职农村金融人才培养模式

  农村金融人才的培养应该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高校和农村金融机构合作培养为基础、以基本的课堂教学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农村金融活动的特点,深化高职金融专业教学改革,培养出既熟悉农村经济又适应农村金融机构就业的应用型人才,使之更好地促进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

  (一)改革专业教材

  提倡根据业务设置课程,不建议选用理论知识偏多、推理量大的教材,高职培养的是一线实用型人才,应该注重操作,在实践中总结和提炼出理论,这种教学方法更适合高职学生学习。建议高职教师多到农村金融机构参加培训和学习,再结合自己的理论功底写出最适合高职学生的以项目和任务为导向的专业教材。

  (二)配套实训设施

  实训基地建设,符合现阶段金融服务要求。各高职学校都在积极建立实训基地,引入各类实训教学软件,利用无纸化教学和模拟实验。“互联网+”模式下应该加强计算机方面的实训,这样才能真正运用互联网手段实现金融业务,注重实训基地建设与服务教学、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相结合。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实训场地同时,注重提供实训环境,重视实训过程,不能一味追求完成实训的结果。

  (三)加强校企合作

  通过与农村金融机构合作办学,根据农村金融机构未来两年内对人才的需求,与农村金融机构合作办学,签订学生就业订单,把行业精英请进来,让学校教师走出去,就如何加快农村中间业务、证券业务和保险业务人员培养进行探讨,共同开发课程,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推进产学结合。这样可以减少企业招聘成本和培训成本,也可以让学校人才培养实现服务地方经济,增加学生就业的效果。

  (四)增强培养专业性

  因材施教,开办精品班,培养专才,建立学生榜样教学模式设置精品银行班、证券班和保险班。入校一学期学习专业基础课以后,可以根据学生兴趣偏好与自身优势,选拔细分方向的学生。设置专业方向课程,邀请一些银行管理人员、企业家、优秀校友等客座教师,使教学理论与实践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

  (五)转变就业思想

  为学生灌输到基层就业,服务农村的思想,提倡学生回到家乡做贡献,同时提倡政府为服务农村的学生给予一定政策倾斜。高职教育具有显著的职业性,专业定位要立足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在教育过程中,通过课堂为学生灌输到基层就业,服务农村金融的思想,使他们实现其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三、总结与展望

  农村金融在取得了长足进步之际,应随着“互联网+”改革的浪潮,将农村经济建设再推上更高的成绩。高职院校的金融专业应该肩负起为农村金融的发展输送合格人才的重任,准确定位职教的培养方向,改革现有教学模式,培养现阶段适合农村金融机构就业的应用型人才。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农村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人才培养 高职 背景 农村 模式 互联网
最新金融研究论文
试论国际金融研究的新方向
基于社会网络关系的农村普惠金融思考
浅析互联网金融模式存在的安全隐患
新冠肺炎疫情下绿色债券发展
浅析影子银行的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的大数据应用模式及价值研究
数字货币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问题研究
民间金融公司风险传导机制研究
AMCs金融科技研发模式探索
热门金融研究论文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汇率对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若干启示
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几点看法
金融危机是中国的心腹大患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及战略研究
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利弊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发展中间业务 提升综合实力
金融发展理论与我国金融体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