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 公司研究论文 >> 我国电力行业上市公司股利政策问题研究论文

我国电力行业上市公司股利政策问题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8-27

我国电力行业上市公司股利政策问题研究

  一、股利政策相关理论概述

  (一)相关概念

  股利是指股份公司按发行的股份分配给股东的利润。上市公司最普遍的股利形式是现金股利,其次是股票股利,实物股利和负债股利的形式较少。股利政策即上市公司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对一切与股利有关的事项所采取的具原则性的作法,与公司发放股利各个方面的战略有关。主要有固定股利政策、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和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三种主要的股利分配政策。股利支付率,是指股利占净收益的比重,一个企业的股利支付率是衡量企业股利分配政策优良的重要指标。

  (二)股利分配政策的影响因素

  影响股利分配政策的因素主要有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和股东利益。经济环境对企业股利政策的影响巨大,一个国家的经济环境会呈现周期性变化,则企业在不同阶段运用的股利政策也不同。经济复苏或繁荣时,企业能够获得较大的利润,多数企业会选择发放股利,反之则反。而企业处于社会之中,必然要按照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进行股利政策的选择。此外,股利政策的出发点是为了保护股东的利益,因此也要从避税和稳定的现金股利收入两个方面来考虑企业应采用的股利政策。

  电力行业是我国具有自然垄断性的行业,关系民生国计,国家的优惠及扶持力度大,若存在同样的流动比率,该行业具有更强的股利支付水平。本文将研究电力行业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促进行业有序健康发展。

  二、我国电力行业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电力需求量在不断增长。近年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2014年GDP增长7.4%,发电量55459亿千瓦时,发电装机容量13.6亿千瓦,均居世界首位。截至2014年全年,我国五大发电集团利润总额突破1000亿。本文利用同花顺和新浪财经,搜集我国电力上市公司2008~2015年的数据进行调查。

  (一)我国电力行业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现状

  我国电力行业上市公司中进行股利分配的公司数量情况如表1。

  根据调查,自2009年起我国电力上市企业分配股利的企业数量稳步增长,发展前景喜人。

  我国电力行业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方式情况如表2所示。

  上表可知,我国电力行业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多以现金股利分配为主,所占行业比例不断增长,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形势良好。

  我国电力行业上市公司股利支付率情况如表3所示。

  站在单独的普通股股东的角度,平均股利支付率比每股净收益更能直接体现当前利益。股利支付率的高低取决于公司的股利支付策略,企业要综合考虑经营扩张资金需求、财务风险高低、最佳资本结构来决定支付股利的比例。电力行业企业各个时期的股利支付率相差较大。多数企业的年平均股利支付率为正数,少数企业的数据为负数。在近8年的调查中,本文发现于2011年达到行业最高股利支付率,其余各年的行业平均股利支付率普遍分布在0.2%左右。

  我国电力行业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稳定性情况如图1所示。

  我国电力行业中,超过九成都在盈利。从数据看,我国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就是否分配来说较为稳定,74.51%的企业连续三年或以上是进行股利分配的,其中35.39%的企业年年分配,但25.49%的企业仅连续两年进行股利分配。虽然从统计的数据来看,我国电力行业的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状况良好,但行业中还有6家企业从未发放过股利,仍存在随意性大的问题。

  (二)我国电力行业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存在的问题

  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盈利不分现象严重。研究今年电力行业上市公司报表,多数企业连续盈利,但有部分企业未股利分配,这不符合股东权益最大化的目标,影响了投资者及外界对企业的信心。

  股利支付数额普遍较低。通过观察数据,本文得出的结论是虽然近八年来进行股利分配的企业越来越多,但股利分配数额仍偏低,即使企业有能力支付股利,但仍会用各种借口如暂不分配来搪塞投资者,与我国其他行业相比普遍偏低。还有一些电力企业发放股票股利,但投资者更偏好现金股利,这样的行为只会打消他们的积极性。

  股利政策缺乏稳定性。在多数企业持续盈利的情况下,对于股利政策选择应具有稳定性。从数据可以看出,针对我国电力行业上市公司进行股利分配与否来说,尚属稳定,但实际上他们普遍在几种股利支付政策中游离、变化,股利分配政策不稳定,股利分配的数额并没有特定的依据。另外,进行股利分配的企业中所采取的股利分配方式也各年不相同,有时仅发放现金股利,转增或送股,有时会出现两者或三者同时进行的状况。理论上来说,无论采用何种股利分配政策,都应保持其稳定性,不得随意变更,企业应定期进行检查所采用的股利政策是否适合当下的企业状况,再考虑调整。

  重视大股东,而忽视小股东的权益。我国电力行业的企业中国有法人股占公司股份的大部分,即国家依然对企业保持控制权,除去国家股,各大电力企业仍然有自己的大股东。企业在决定股利分配政策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会站在大股东的角度,尽力保证他们的利益,同时忽视人数较多但所占比例较少的小股东权益,这也将会导致企业投资者的流失。   三、我国电力行业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

  电力行业国有股一直由国家机关所有及控制,其不关心企业的营运状况,那么权利实际上就落入了管理层的手中,管理层利用他们的权利为自己谋取更大的利益,即不愿意实行固定的股利政策。他们时常为了短期盈利或投资,减少股利分配。

  (二)流动性低,严重影响每股收益

  电力行业的企业有如下特点:前期资金投入较大,投资回收期较长,所以在企业持续经营期内,始终存在较为沉重的债务负担,使企业不得不将获得的部分收益用于清偿债务或支付利息,从而使得可供分配的收益变少。简单来说,由于电力行业上市公司普遍偏低的流动比率,尽管营运成本较低,收益较稳定,但其必须将留存收益中的一部分用于清偿企业的债务。电力行业的每股收益偏低,即使股利支付率高达100%,投资者获得的收益也低于存银行的收益。

  (三)融资渠道狭窄

  从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出发,我国上市公司在发展以及对外扩张的过程中,不免会出现资金缺口大的问题。在不宽松的经济和监管环境下,公司的外部融资往往需要受到国家各级政府和监管机构的严格管制,此时就会选择内部留存收益作为企业首选的融资方案,从而影响了我国电力行业上市公司进行股利政策的选择。

  (四)股权结构不合理

  我国证券市场较为落后,从而使得我国的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不合理。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的小股东不会给董事会造成任何压力,同时大股东也不必为由于企业不发放现金股利的行为会导致企业股票价格的下跌而忧心忡忡,从而影响公司的控制权,所以我国电力行业上市公司出现了盈利不分配或是分配比率低的现象。

  四、完善我国电力行业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若干建议

  (一)加强政府宏观管理

  近期,政府发布《国家能源局2015年市场监管工作要点》提出:为了推动电力等能源市场建设,完善交易机制,推进价格改革,政府必须要突出加强重点专项监管和问题监管,以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政府有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方法以完善宏观调控的手段,应规定其在盈利到一定程度时必须要分配,且股利支付率要达到规定的数额,否则将交纳部分罚款;或是规定企业不得由于不合理不合法理由对本企业采用的股利分配政策进行变更。

  (二)限制电力上市公司的盲目扩张

  电力行业企业规模的扩大不可避免。其成长能力与股利支付率成反比。股东对现在分配股利或未来的投资回报并无明显偏好,而管理层往往倾向为了增加自己的利益而加速企业发展,即会出现盲目扩张的行为。因此,企业内外部都应加强监管,国家监管部门也应担起更多责任,监督企业不要顾此失彼。对于企业自身而言,可在企业内部设立监管部门,专门监管管理层或其他各个部门的行为,避免盲目扩张,保护投资者权益。

  (三)提高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

  一般企业股利分配的数额与其流动比率呈正比,但电力行业相反。提高企业资产质量可以提高其偿债能力。要想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首先企业应追求灵活的经营方式,帮其树立有效的经营开拓观念;其次需转变为合理筹资结构观念和科学性理财决策观念;最后要进行筹资手段、投资手段、分配手段及资本运营手段等各个方面的创新。

  (四)完善法律机制,切实保护中小股东权益

  我国法律规定,若企业连续三年亏损,将被强迫退市,但一些企业利因润造假或被大股东掏空等状况产生的损失由中小股东承担。因此建议成立有关部门专门保护中小股东权益,同时强化相关立法工作,完善相应的法律体系,提高各个部门的执法能力,从法律角度要求我国电力行业上市公司重视小股东,保护中小股东权益。

我国电力行业上市公司股利政策问题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股利 上市公司 电力 我国 政策 研究
最新公司研究论文
国有金融企业的公司治理改革路线研究
公司金融理论在公司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浅析抖音短视频的IP经济模式
华为手机供应链整合能力研究
小米社群案例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以海尔智家为例
债务重组准则的修订及对上市公司的影响研究
安徽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与公司绩效关系
论强化集团内各级投资公司内部审计
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财务分析
热门公司研究论文
对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现状的思考
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代理成本问题分析
上市公司重组研究
上市公司配股行为的研究
《上市公司审计风险面面观》
出资欺诈的诉讼途径
《银企信用扭曲的根源与治理》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的战略调整浅析
公司治理与资本结构优化问题分析
中国跨国公司国际竞争力创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