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藏羌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困境研究论文

藏羌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困境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9-05

藏羌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困境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7 ― 0150 ― 03

  在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主要囊括三支主体队伍: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1〕( P384)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最多,处于学生工作的最前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承担着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责任,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藏羌民族地区高校教育承担着培养本地区建设人才的特殊使命,要想培养出符合国家和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辅导员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该地区的辅导员因所在学校的特殊性,将要从事与内地高校辅导员同样工作任务的同时还要承担更多其他的内容,无形之中也给辅导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和复杂性。

  一、研究概况

  (一)内涵界定

  1.藏羌民族地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阿坝州)地处我国四川省西北部,与青海、甘肃相邻,是藏、羌民族居住最为集中的地区,本文确立以阿坝州为研究区域范围。

  2.研究范畴。阿坝师范学院为阿坝州境内唯一一所高校,研究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将立足于该校情况展开。

  (二)学校概况

  学校成立于1938年,经历从简易乡村师范学校、专科学校、高等专科学校,2015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阿坝师范学院。专任教师400余人,在校学生7156人。其中,本科生655人,专科生6501(含预科生)。汉族学生4982,少数民族2174人,少数民族人数占总人数的30%;其中,藏羌民族学生1379人,占少数民族学生的63%,他们主要来自阿坝州内。

  二、藏羌地区大学生开展思政工作的艰巨性

  (一)文化层面:基础交流元素存在差别

  学院的大学生来自不同民族的聚集区,他们有着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熟悉自己民族的语言和文字。这就从三方面加大了辅导员开展工作的难度:一是,文化背景的不同,存在交流隔阂。不同民族的学生之间也因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不同而容易产生误会和矛盾,同时,辅导员在与民族学生的沟通过程中也经常出现分歧和误解,不利于正常工作的推进;二是,语言文字差异较大,沟通存在很大困难。学校的教育环境又主要以汉族文化为主,普通话和汉字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载体,民族学生在运用普通话和汉字方面不很熟练。调查发现:课堂教学中,很多民族学生因老师语速过快而跟不上教学节奏,课后作业大多也需要使用汉字完成,这是造成很多民族学生出现学习困难和厌学情绪的重要因素;三是,思想政治德育课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民族学生原本就对政治课就缺少热情,课堂上的理论观点很难让他们接受和理解,加之前面所述两大方面的原因客观存在,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正常的思政德育课程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这将使得辅导员在课后给他们“补课”,无形之中加大了日常工作量。

  (二)价值层面:传统与现代价值观的碰撞

  民族学生在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影响,东西方文明激荡、国内外思想交融时,表现出对物质利益的过分追求和精神家园的迷失。一方面,物欲横流,追求奢侈消费。面对多彩的大千世界,不少学生摒弃勤俭节约生活传统,挪用日常的生活开支,开始了“出网吧,进酒吧”的颓废生活,穿戴讲究体面,使用追求高档,盲目跟风攀比,酒后失控做出违反校纪校规的事情时有发生,这些对辅导员教育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和工作压力;另一方面,精神空虚,贪图安逸享乐。进入大学之后,原来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品行逐渐丧失,转向实用主义,拜金主义。日常学习中,重视对自己今后发展有用的课程,轻视其他“无用”课程,助学金评比过程中都积极争取,奖学金选拔前寸步不行…面对困难和压力,有些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难以调适,出现退缩和自暴自弃等消极负面情绪。学生未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传统与现代价值取向的选择上显得彷徨失措,无所适从,要完成触及学生思想观念层面的转变和引导,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任重而道远。

  (三)管理层面:教育管理方式发生变化

  少数民族学生多来自偏远山区、牧区,他们从小就接受的教育和生活环境的局限性,导致他们与其他高校大学生相比存在着文化知识基础相对较差的现实状况。他们从小接受的是本民族的文化知识和相关基础学科的教育,学习方式和考核方式比较单一,学习起来相对比较轻松。进入高等学府之后,学校设置的课程类型多样化,教学内容系统化,考核方式复杂化。课堂教师授课进度一般较快,单位时间内传授的内容较多,学生短时间内难以消化。同时,课后自由支配时间增多,辅导员、班主任的管理也是有限的,侧重于对学生学业的宏观指导,在缺乏老师严格监督和详细安排下,在对时间的规划上表现得茫然不知所措。这主要表现为对高校学习教育管理环境的不适应,学习成绩下降,学习自信心不足,甚至出现自卑感和失落感,同时这种状态下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引发其他连锁不良反应。辅导员也要及时跟踪观察民族学生的各种不适应反应,根据这种不适应的情况开展系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较早地调整好学生的状态,实现良性发展。

  三、藏羌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性

  (一)地理的复杂性限制了思政工作的环境

  学院的民族学生多来自阿坝、甘孜、凉山等偏远山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横断山脉北端与川西高山峡谷的结合部,地貌以高原和高山峡谷为主。自然地理的复杂,导致交通和通讯的相对落后,与外界思想文化交流困难。一方面,特殊的地理环境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封闭的自然环境导致相对独立和封闭的生活环境,本民族思想文化氛围浓厚,对其他思想文化有一种本能的排斥性,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生长的土壤;另一方面,就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校环境而言,学院坐落于较为偏远落后的山区,学校办学起步晚,自身发展较为缓慢,虽然国家对民族地区高等教育日益重视并给予很多优惠政策,阿坝州高等教育也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的支持逐步迈向新台阶,然而思想政治教育在民族地区高校发展与转型的背景下依旧无暇顾及,受重视程度仍然不够。   (二)落后的经济间接加重了思政工作的压力

  “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以经济发展为物质基础” 〔2〕(P9),阿坝州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对学院发展资金投入不够,也间接加重了思政工作的压力。一是,资金投入不够,公共政治缺乏实效。单纯的理论课灌输式教学,难以让民族学生信服,而课外实践性教学又因缺乏经费支持难以全面系统地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难以取得实效,总体而言流于形式,对学生思想深层次的改变不大;二是,招生规模的扩大,辅导员队伍得不到补充。就目前而言,学院专职辅导员30名,与教育部“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3〕的规定仍有很大差距。有效的人员难以长期维持繁杂的思政工作,只能停留在低层次运转;三是,待遇跟不上,人才引进难。思想政治教育不完全是辅导员和政治老师的任务,对学生的教育全体教师都有责任,唯有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取得最优的效果。学院位置、办学层次和规模有限,经济效益不理想,教师待遇提高缓慢,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加入。以上三方面表现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推进雪上加霜。

  (三)地缘政治的特殊性凸显了思政工作的责任

  当前境内外敌对势力活动猖獗,时刻不忘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渗透、分裂和破坏。藏羌民族地区作为敌对势力入侵的前沿阵地,在本地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承载着不同一般的政治意义,责任重大。一是,从思政教育目的上来讲,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将来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建设中坚力量,在他们“三观”形成时期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培养造就出政治立场坚定的“四有”新人意义重大;二是,从高校所处地位上来讲,民族地区高校团结稳定是民族地区和谐稳定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不仅要教育学生为将来民族地区团结稳定做奉献,同时教育理学生维持本校的和谐稳定工作也任重道远;三是,从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来讲,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育是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辅导员需要根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特点,做好制度的宣讲,增强对区域自治制度的认同。

  (四)多元文化交融增加了思政工作的复杂程度

  学院学生的民族构成的多样性决定了文化的多元性,民族地区大学生从小就在单一民族群体中成长,接受本民族文化的熏陶,宗教信仰虔诚,民族意识较强。性格狂放不羁不拘小节,自我控制能力弱,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少数民族学生习惯于在本民族学生的交际圈内,“自我意识强,缺乏团体意识和集体观念,他们生活在学校,却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常游离于班集体”〔4〕,与其他民族学生相比较行为习惯上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不同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造成各族同学彼此之间都不甚了解,容易产生潜在的排他性甚至因小事而出现误会和矛盾。这种不同的文化差异对各民族学生的情感取向、思维方式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而也导致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5〕少数民族学生多对民族关系、民族问题等相对敏感一些,但缺乏对关系到国家社会全局的热点、焦点问题的理性认识与分析能力。〔6〕文化多元性给民族地区高校带来的问题比其他任何高校要突出,围绕着这些由文化因素带来的难题需要辅导员来一一破解。

  四、推进藏羌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路径

  (一)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是前提

  1.思想政治素养。这是辅导员必备的专业素质,一名优秀的辅导员应思想政治素质过硬,有较强的理论水平,对国家大政方针有清晰的了解,能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教育、引导和解决大学生在生活学习中认识遇到的问题。同时,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能把贴近学生实际、具有民族特色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用通俗的话语进行表达,这样才能使学生接受理论,维护理论,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2.较强的社交能力。身处多元文化聚集和思维活跃的民族地区高校,要想提高工作的实效,前提获得学生认同和接纳。较强的日常交际能力,拥有多民族文化知识背景,熟悉时下流行时尚话题,具备基本的心理学常识,不可或缺的个人魅力等,这些素质是成功进入学生“圈子”的钥匙,进入学生生活才能进行工作的开展并取得相应的效果。

  3.熟悉自己的业务。根据辅导员职业能力要求和学校部门安排,对自己业务熟悉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处理日常事务的效率和解决学生问题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7〕(P268)能否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问题是学生评价老师的重要标准,也是辅导员树立权威的基本考量。解决学生实际困难,尤其是民族学生的实际困难,及时解决他们生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才能让学生融入学校的大家庭当中,自觉维护学校的团结和谐。

  以上三要素相互贯通,共同构筑起学生工作的方法体系,无形中也会形成巨大的吸引力、向心力,使学生对自己的产生认同感和依赖感。唯有如此,才能将自己的工作建立在理论层面,提高自身工作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

  (二)整合校内资源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1.发挥公共政治理论课教育主渠道功能。公共政治课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较为全面和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我国的基本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制度,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发展历程,基本的思想道德规范等政治知识。这是民族大学生进校学习的最基础的政治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对于后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起到基本的铺垫。

  2.借助网络平台占领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网络是一个重要的阵地,谁占领它,谁就拥有价值。” 〔8〕(P47)要善于利用易班网、QQ、微信和微博等时下最为便捷和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沟通工具与学生取得即时联系,同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即时快速地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对校内外发生时事的看法,与学生互动,时刻关注学生成长,并通过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

  3.利用校园文化活动辅助开展思政工作。要继续秉承学院“传承、创新、特色、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校园文化的思想内核,发挥校园文化对民族地区社会思潮的主导、引领作用,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向心力、影响力和凝聚力。同时,突出具有民族色彩的人文物质文化,要以民族地区传统节日和校园文化活动为切入点,采取寓教于娱的方式是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相关的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了解,最终实现各民族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充分交融,促进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

藏羌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困境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藏羌 思想政治 困境 民族 思想 政治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