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 在“转变”中构建小学英语潜力课堂论文

在“转变”中构建小学英语潜力课堂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9-13

在“转变”中构建小学英语潜力课堂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现代教育的最强音,而当今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效率不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效益低下,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不足等现象。我们怎样让学生享受到创造性学习所带来的个性发展的快乐?答案还是要从“转变”开始。

  一、转变教师课堂角色,给学生营造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空间

  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知识讲授者的角色已经变得越来越丰富,教师是planners(设计者),facilitators(促进者),managers(管理者),monitors(监督者),involvers(组织者)……有时还是diagnosticians(诊断者)或者就是他们的friends。

  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课堂“个人秀”并没有落幕,一节课40分钟,更多听到的是老师的声音,而来自学生的声音或者是机械朗读,或者是某几个“Pet”(发言的宠物)的反复发言。除去对客观条件改善的期盼,我们解决这一矛盾的出路还在于教师角色的“转变”。

  转变一:做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

  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帮助学生整合和优化学习资源,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帮助学生排除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启发他们去思考、去探索,最终自主解决问题。

  信息技术使翻转课堂的出现成为必然。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后完成自主学习,他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解决问题,而教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个人交流。翻转课堂模式让学习更加灵活、主动,让学生的参与度更强,而“翻转课堂”也引发了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的变革。

  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只有培养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才更具活力和潜力。

  转变二: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者。

  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

  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欠缺和孩子所接受的教育方式有着必然的联系。教师必须变书本知识的复制者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者,让学生多参与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

  转变三:做因材施教者。

  素质教育和传统应试教育最大的区别是,它是发展型的,是面向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化教育必须取代整齐划一的教育,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必须能够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学习类型、学习风格和学习进度等来安排教学,以促进每个学生都得到适合他自己特点和风格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发展。

  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积极营造互动式课堂

  转变教师角色带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不再是单一的接受学习,而是向着多种学习方式转变。在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下,课堂将会是充满潜力和活力的互动式课堂。

  互动式的教学活动通常有以下几种:T-Ss,Ss-T;T-S,S-T;S-S,Ss-Ss(T指教师,S指学生)。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活动并有机会进行实践,我们应更多的尝试S-S,Ss-Ss的互动方式,也就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可使学生在自身学习中起到积极作用――问问题,轮流发言,评估他人的作业,提供鼓励和支持,展开辩论,进行解释,解释的越多,学到的也越多。合作学习带来学业方面的回报,同时也带来社交能力方面的回报。小组合作学习有力的挑战了教师的“一言堂”,而教师也不用再“口干舌燥”的讲课了,因为我们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了学生。

  三、转变教师观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努力提高专业素养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育事业前进的动力,也是教师追求个人进步的必由之路。“教师即研究者”,教师的工作本就充满着研究和创造。

  许多英语教师总结自己的教学现状是:教的苦不堪言,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却稍纵即逝,多年辛劳的教学工作却教出来许多“哑巴”。在抱怨这些现象的同时,教师是否意识到自己也是“哑巴英语”的受困者呢?我们是否也要反思一下自己的英语学习之路?

  新疆实验小学的英语老师大都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在一次交流活动中,我终于有机会一探究竟。原来,实验小学英语组的教师在组内办公时都尽可能的用英语进行对话和交流,日积月累,口语和听力技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在一次新东方培训学习中,女老师地道的美式发音深深吸引了我们。抑制不住自己的疑惑向女老师请教学习语言的方法。她只是介绍了自己的一个“hobby”:看美剧。与我们不同的是,她看美剧分三遍,第一遍看带中文字幕的;第二遍看带英文字幕的;第三遍看不带任何字幕的。勿需多问,一切辛苦和执著尽在不言中。

  我们只有深入研究语言教学的规律,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反思自己的英语学习历程并发现贯穿其中的规律,才可能从学习者的角度选择和调整教学方法,形成有效学习策略,解决“哑巴英语”的现象。

  四、转变教育观念,对教育本质进行再理解,再认识

  在教育发展的漫长历程里,总有一些让人无法忘却的事件。西安小学待进生戴绿领巾事件;包头优秀生穿红校服事件;南昌一中差生被安排在教室外考试事件……在这些违背教育规律的案例中,孩子的人格尊严在哪里?   我们都知道,人格最重要的成长期主要在幼儿及青少年时期,这正是孩子受学校初等教育的时期,从孩子人格形成所受到的影响来说,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方式显得至关重要。雅斯贝尔斯认为,虽然教育离不开知识,但真正的教育是用知识来充盈于人,服务于人,启迪人心,而绝非把人变成贯彻某种知识的工具……把人当作训练的机器。

  教育和竞技教育最本质的区别是,教育应该是一种分享,而不是淘汰。淘汰是工业思维模式的产物,淘汰是教育流水线的表示(如左图)。当我们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用同一种标准去检测其是否为合格品时,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扼杀也就毋庸置疑了。

  在我们的校园有着这样一种观点,对学生的教育要“抓两头,带中间”。看似合乎规律的观点却经不起推敲,“抓两头,带中间”是以什么样的评价方式来衡量学生呢?其本质还是唯分数论,是以牺牲大部分中间学生为代价的,它的结果也只能是造就出少量的成功者,大量的失败者。

  再来看这样一个评语案例:

  “×××同学,祝贺你再次被评为校“三好学生”。你是一名爱学习的好孩子,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本学期你在英语口语竞赛中拿了一等奖,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你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也是老师的得力助手,你是我们班的骄傲,请你再接再励,取得更大的成绩。”

  热情洋溢的评语映射出了评价者的教育观点:成绩是最重要的评价依据。评语中的“精英”在班中不可能超过5个,那其它的孩子呢,是不是再努力只要成绩上不去,三好学生就和他无缘呢?

  教育容不得“贴标签”。孩子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做为教育者,我们无权给他们定性,更不能给孩子贴上带有偏见的标签。教育的对象应该是每一个学生,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是把他们看成麻烦的“小捣蛋”,还是“成长中的未成年人”,是“屡教不改的差生”,还是“有待教育的孩子”是每一个教育者要把握好的问题。我们要关注所谓“学校中的局外人”(指学习成绩无法跟得上班级的学生),不要把他们看作学校的负担。

  教育应该是对学生生活与生命的尊重,是对学生创造力的激活。我们只有心中装着孩子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才能构建人性化的充满活力的课堂。

  转变带来活力,转变带来希望,我们要做学生创造力的激活者和启发者。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就让我们教师做这棵树,这朵云,这个灵魂……将这项事业用心的做下去。

在“转变”中构建小学英语潜力课堂

论文搜索
关键字:小学英语 英语 潜力 课堂 小学
最新基础教育论文
试论辅导员加强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策
探究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财政投入新模式
浅析人工智能背景下幼儿园国学教育
基于家校共育的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策略
浅析信息时代家校共育新模式
小学高年段学生家校共育的思考与建议
家校共育在小学德育中的新思路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的基本形式
热门基础教育论文
论学校日常生活的道德教育功能
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语文与生活双赢
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中小学教育
小学数学课改论文
班主任工作点滴谈
关于小学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
论幼儿道德教育现代性及其基础
培养学生情商,树立健全人格
生活中的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