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心理空间和真实语境对预设理解的影响论文

心理空间和真实语境对预设理解的影响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9-18

心理空间和真实语境对预设理解的影响

  【Abstract】The neural foundation of presupposition is studi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language comprehension mechanism. And the presupposition understanding is discussed in detail based on mental space theory. The result of the research presents the presupposition understanding mechanism by means of schema directly.

  【Key words】presupposition; metal space; context

  如果没有大脑的心智功能帮助解码,人类就无法通过语言来沟通以及了解客观世界,而语言本身也就成了无意义的符号系统。根据预设理解理论可以得出,要想理解语言输入,首先在大脑当中应该形成一个与众不同的心理词库,在这个心理词库中对词库中的语言进行编码,如果想进一步对语言进行解码,便可使用心理词库对所输入的语言进行处理。那么相反,如果人脑中没有心理词库,也就意味着无法对所输入的信息与语言进行理解并作出反应。

  一、心理空间是预设理解的基础

  心理空间是为现实空间里能够理解和付诸行动而存在的信息库。人类通过实际的语言交际行为建立心理空间,而心理空间一旦被建立,人们又通过依赖心理空间来获得更多的语义信息。

  1.心理空间的构建模式。心理空间中的两大主力军是名词和代词,诸如Paul,desk, clerk,a handsome boy, us 等等,人们在交流时就已经存在的空间可以被我们称之为现实空间,这种现实空间是在语言的交际过程中建立的。

  例1:The girl with blue eyes has red eyes in Johnson's photo.

  在本例句当中,the girl with blue eyes属于现实空间,in Johnson's photo属于介词短语,因此,当心理空间被建立以后,它依附于自身的母空间或自身的现实空间。

  2.心理空间原则。在例1中,我们提到了“现实空间”和“心理空间”,那么这两个“空间”是怎样建立的呢?这两个空间又是怎样的关系呢?Fauconnie的心理空间理论很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Fauconnie认为,“现实空间”和“心理空间”的关系是通过两个原则来实现的,即识别原则和获得原则。从获得原则理解,如果A可以引起B,那么A被称作触发物,B被称为目标物,A与B之间的纽带被称作连接器。“Gorge looks so handsome”。现实空间中的Gorge是触发物,照片中的Gorge则是目标物,而现实空间中的Gorge和照片中的Gorge的联系则叫作连接器。

  3.预设的空间漂浮模式。我们将分析并解释预设在空间内是如何漂浮的。本部分通过Fauconnie的心理空间理论中的投射原则、投射策略、投射结论三个方面来阐述。我们看几个例子来理解漂浮:

  例2:Sam says Frank feels like meeting Leo’s wife.

  例3:Sam says that Leo is single but that Frank feels like meeting Leo’s wife.

  例4:Sam says that Leo is married but that Frank feels like meeting Leo’s wife.

  从例2到例4都出现了不同的现实空间、话语空间和想象空间。其中话语空间由“Sam says”所建立,想象空间由“Frank feels like meeting”所建立,三个空间的层次分布如下:无论各自的心理空间如何,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预设――“Leo is married”。

  通过以上实例可以得知,尽管心理空间理论很好的解释了预设的问题,但仍不能确定现实空间中的预设能否被满足。

  4.预设的空间转移模式。空间转移是预设在一个空间不成立而同时在另一个空间成立的现象。

  例5:In the picture,Sam quited smoking.

  在上面的例子中,“quited”让我们想到“Sam smoked before”。而“in the picture”为我们虚拟了一个空间,也就是照片空间。Sam果真戒烟的话,则现实空间和照片空间都成立,则预设成立。相反,假如Sam在现实生活中仍然抽烟,只是在照片中不抽烟,则该预设不成立,因为该预设只在照片空间里有效而在现实空间中失效。

  当预设在空间之间转移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阻碍,预设就会失效,如果转移畅通,预设便会成立。

  二、真实语境是预设理解的关键

  预设与语言的使用环境息息相关,所以用语境这一概念可以更好的阐释预设这一现象,语境是由Malinowski于1923年在《意义的意义情景》中所提出的,指的是语言的使用环境和上下文。

  1.预设在词汇语境中的分析。词汇语境是指能帮助人们理解上下文,听懂前后语的特定情境。我们来看例子。

  例6:Ken took a break before he completed his assignment.   例7:Ken died before he completed his assignment.

  例8:Ken completed his assignment.

  在例6中,took a break意为“小憩”,例7中,died为“过世”。由于例6与例7的词汇语境不同,从而导致了预设结果的不同。毋庸置疑,例8是例6的预设。然而例7说Ken在完成任务前已经去世了。既然人去世了是状态的终止,也就是去世之后Ken不能继续任务,所以 “Ken没有完成他的任务”。因此例8不是例7的预设。

  2.预设在语法语境中的分析。语法语境是句子的语法结构。

  例9:Frank dreamt being hitting by his classmates again.

  例10:Frank was hit by his classmates before.

  在例9中,“dreamt”是一个虚拟的心理空间,例10“Frank was hit by his classmates before”说明在现实里弗兰克曾经被同学打过,这个虚拟的dreamt是来源于曾经的伤害,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因为例10在现实空间中成立过,所以根据结论我们是可以应用原则的。

  3.预设在信仰语境中分析。信仰语境是人们矢志不渝、鉴定笃信的信念。

  例11:Jackson believed that singing encouraged him.

  例12:Singing encouraged him.

  “Jackson believed”杰克相信,相信就是一种信仰,并且已经在杰克的心理空间中成立。但在例11中,这个问题通过信仰语境就有了很好的理解。而无神论者由于没有专一的信仰,那么信仰语境对他们来说并不成立。根据Fauconnie的理论,我们得出两种可能:可能一,有信仰的人,信则有,他们相信,也就意味着现实中存在。可能二,假如说话者是无神论者,不信则无,因为不相信,也就意味着现实中不存在,信仰无效。在以上的例子当中,我们可以得出信仰语境作为非语言性语境中的一种对于我们理解预设有着一定的影响。

  4.预设在文化语境中分析。古代的“三纲五常”在现在未必适用,有必要结合文化背景进行预设分析。

  例13:The teacher told his pupils that it is important to be polite

  例14:The teacher would like to teach the pupils to be polite.

  例15:The pupils should be told to be polite.

  动词“告诉”(told)可以得出预设,教是老师告诉学生礼貌很重要的前提,并且这个预设在老师的脑海中得以实现,所以例14是例13的预设。我们接着看下一个句子,学生们应该被告知礼貌是很重要的,也就是社会上普遍认为学生有礼貌是应该的,所以老师会认为他所做的是社会上一种普遍的认知,从而达到了共鸣。因此例15应该是例13的更深一层次的预设。我们可以用Fauconnie的心里空间理论来分析一下。例15老师的思想受到社会准则的影响,现在的人们很看重礼仪,而学生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部分自然更要懂礼仪,因此我们得出了结论:例15在当今社会得到满足,因此例15是例13的预设。从这三个例子当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文化因素对我们信息概括与理解的影响。

心理空间和真实语境对预设理解的影响

论文搜索
关键字:语境 真实 影响 心理 空间
最新心理学论文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利用心理学理论提高税收管理与服务效应的研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心理因素及对策研究
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
数学在心理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心理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探索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策略
浅析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
网络暴力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探析
幸福能力培养的内容探析
热门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原因分析
浅析当代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心理及其调适办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大学生择业受挫与应对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障碍分析与对策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
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
青年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