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9-25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B884.2

  文献标识码:A

  大学生是社会的接班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同时也是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中坚力量。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当前竞争的异常激烈,这对大学生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一方面,不仅要求大学生要具备丰富和过硬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更要求大学生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从容面对社会中的各种竞争和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在这样的新形势下,高校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发现当前大学生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并找出导致大学生出现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从而建立良好的教学体系,制订相应的教学策略,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确保大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一、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等重要,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状态、生活状态。在新形势背景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当前我国教育的首要任务,包括学生的个人修养、文化素质、道德素养、业务水平、心理素质以及身体素质等多个方面。[1]学生拥有良好的、健康的心理是正常开展学习和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同时,还可直接提高学校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会做出一些常人难以理解的举动,抑制个人发展。所以,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有利于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结构

  在我国,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情况,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并不关注,这就导致了我国的教育结构失衡。一方面,过于重视学生的实际学习成绩,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给学生增加许多压力,学生在巨大的压力之下进行学习,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关注学生的心理,容易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不能形成正确价值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导致目前我国的教育观念、政治观念以及道德品质教育遇到了瓶颈。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是其他教育的前提和依据。所以,在新形势下,要想让大学生积极地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必然的,这样才能有效地优化我国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结构,从而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3.有利于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以人为本”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在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始终,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2]通过健康教育,能够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而更加灵活和科学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

  不少研究表明,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一些人出现大量心理问题,更有甚者出现了社会性的“心理动荡”现象。相关数据表明,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重症精神障碍患者呈现逐渐递增趋势,截至目前,大约有重性精神病患者1600万人。相关数据表明,到2020年,我国的精神疾病患者将位居全球第一。除此之外,近几年,大学生跳楼、自杀等现象时有发生。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兴力量,学习压力大,很多大学生还要承担来自家庭和生活的双重压力;青春期的他们情绪起伏很大,解决好他们的心理问题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问题。当前大学生主要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的个人价值观问题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文化、经济、政治交流日益频繁,大学生面对的社会从原来的一元化的、单纯的社会变为多元化、开放的社会;在同样的单位时间之内,学生接收的信息相对较多,[3]这就导致心智尚不完全成熟的大学生面对如此之多的信息时不知如何选择和取舍。如果缺乏正确的心理引导,再加上信息的多元化和许多不良信息的影响,极容易导致大学生的个人价值观念出现失误,从而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体系。

  2.复杂的情绪情感问题

  因科技的迅速发展而产生的众多电子产品,表面上像是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实际上阻碍了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流。当前很多大学生都沉迷或是习惯于用QQ、微信等APP进行交流,改变了传统的面对面的交流形式。没有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学生的情感就不能完全和彻底地得到表达,导致学生情绪和情感诉求的缺失,由此造成一系列情感障碍,久而久之,就导致大学生出现情感问题,这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以及情感都有极大影响,不利于他们健康心理的全面发展。

  3.缺乏自信心

  由于社会中多种因素和各种价值观的存在,同时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社会及家庭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如出现了离异家庭、单亲家庭、生活不稳定的家庭以及条件较好的家庭,就前三种家庭中的学生而言,他们缺乏安全感,极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而对条件较好的家庭来说,父母对子女的要求过高,如果达不到父母的期望值,他们就会对子女横加指责,长此以往,让学生觉得自己的能力不足,从而不自信,最终会影响他们在正常生活学习中的判断力,阻碍其正常发展。

  三、新形势下造成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1.社会竞争异常激烈,学生的心理负担过大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转型,人们面临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大。而大学生作为当代天之骄子,社会和学校赋予他们的使命感,这让学生无形之中加大了自身的心理负担,他们就会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当前的现状,从而提高自身的优越感。同时,由于科技和信息的发展,人们的视野逐渐扩大,使人与人、人与国家,人与世界的距离不断缩短。[4]在这样的新时期,这对人才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大学生作为时代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这就从根本上加剧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2.沟通方式的转变,淡化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电子产品的发展,如手机、电脑等,虽然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联系,但是实际上却淡化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情感交流是人的情感宣泄口,通过情感的倾诉有利于缓解压力。但是电子产品的出现,导致了信息交流的直观化,缺少情感的交流。在网络世界中,人们都处于“熟悉的陌生人”世界中,缺乏情感交流的学生会压抑自己的情感,久而久之,导致心理出现问题。

  3.外来文化的冲突,使大学生的价值选择茫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深远影响,西方国家的思想和文化在源源不断地涌入我国。尽管当前我国仍旧是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集体主义为主的核心思想,但是由于受到外来思想和文化的影响,一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悖的理念也随之而来。这些理念的侵入,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念的选择,也给大学生的心理形成一定的阻碍。

  四、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

  1.强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要不断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同时,注重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实际教育中,避免灌输式教育,而是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服人,以诚待人;真诚地对待学生,使心理健康教育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打造专业化的师资力量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专业的且具有多重挑战的教学工作,需要教师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掌握心理咨询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当前,很多大学都不具有专业的心理教学师资力量,所以,要打造具有专业知识结构的教师队伍,对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加以考核,构建完善的评价机制,实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使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具有过硬的技能,以满足教学的需要。除此之外,学校的政策可以向心理健康教师倾斜,以便更好地吸引人才,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为创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奠定基础。

  3.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合理设置教学课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重要课程。早在1995年,教育部在《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中就明确提出:“德育的内容应该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以及心理教育。”可见心理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具有很高地位。[5]因此,在大学的实际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心理状况,合理设置教学课程,并且要跟随社会发展的脚步,对教材和教学方式进行更新,不断改革创新。

  总而言之,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代大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良好和充分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能够很好地帮助大学生顺利构建自身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满足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高校要对大学生当前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解,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合理设置课程,强化“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全方位地优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保障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论文搜索
关键字:心理健康 形势 心理 大学生 如何 健康
最新心理学论文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利用心理学理论提高税收管理与服务效应的研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心理因素及对策研究
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
数学在心理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心理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探索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策略
浅析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
网络暴力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探析
幸福能力培养的内容探析
热门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原因分析
浅析当代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心理及其调适办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大学生择业受挫与应对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障碍分析与对策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
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
青年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