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动员能力研究论文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动员能力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10-03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动员能力研究

  近代以来,中国一直处在各帝国主义的压迫剥削之下,只有抗日战争取得了完全胜利,这是全民抗战的结果。而全民抗战的实现离不开普遍深入的社会动员。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根据时局的变化,及时调整方针政策,对群众进行有效广泛的社会动员,对全民族奋起抗战,取得最后胜利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社会动员的背景分析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动员简言之就是中国共产党对广大群众进行的宣传、组织和发动工作,其目的在于号召全国人民积极抗战,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对群众的社会动员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

  (一)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近代以来,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是蓄谋已久的,清末的甲午战争即可见端倪。1927年的东方会议和“田中奏折”正式确立了侵占全中国的扩张政策,从此日本利用各种借口对中国发动战争以求谋得发展。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步步紧逼,国民党政府则步步退让,致使祖国山河惨遭践踏,人民群众深受其害。1937年七七事变的爆发则敲响了民族存亡的警钟。

  (二)民众社会心理的变化

  历经五千年历史沉浮的中华民族早已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中国人民绝不答应任何破坏和平、践踏祖国的行为。尤其是敌占区的人民,他们长期处于受剥削和受压迫的状态,生活艰难困苦,渴望得到解放和自由,民众抗日斗志勃发,各地的抗日群体纷纷涌现,但处于混乱的无组织状态,一经号召和组织就会形成巨大的力量,这为中共动员群众参军参战、抵抗日本侵略带来了有利条件。

  (三)中国共产党自身的成熟

  中国共产党通过对两次失败的总结,在政治、思想和组织上不断成熟并更有力量,经验不断丰富,又有了相对稳定的生存环境和新的立足点,因而能够根据国内外时局的变化,独立自主地做出决策和判断。在抗日战争的大背景下,民族矛盾代替阶级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针对国民党政府的片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全面抗战的正确的社会动员理念,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1]。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积极性,掀起了全民抗战的热潮。

  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社会动员的路径选择

  抗日战争是持久战,同时中国共产党对群众的动员也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需要根据时局的变化和不同阶级阶层群众的需求制定相应的动员政策和方针,即解决路径选择的问题。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社会动员的路径选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实现群众利益

  抗日战争时期,广大群众深受战争灾害,朝不保夕。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对群众的动员不是为了动员而动员,而应该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从而赢得群众的支持和信任,进而夺取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以此为出发点,在解放区制定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方针政策。最著名的就是“农民交租交息,地主减租减息”这一土地政策。这一政策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出发,兼顾和整合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从而为推动人民群众全心全意投入生产、坚持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其次,中国共产党主张废除苛捐杂税,推行合理的税收制度,从而促进了根据地工商业的发展。此外,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实行的大生产运动、精兵简政以及拥军优属等措施,都极大地动员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解放区的经济建设,初步实现了生产发展、生活改善和支援抗战的目的。

  (二)进行宣传教育

  在抗日战争条件下,仅仅依靠物质利益的满足和整合是很有限的,同时还需要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强化民众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中国共产党的宣传教育工作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的:一是加强舆论宣传。通过《救亡日报》、《新华日报》、《群众》周刊等报刊载体,推进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与落实。此外中国共产党还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口号来团结人民,动员群众。这些口号在引起民众共鸣,鼓舞士气,提高战斗力,壮大抗日力量等方面都起到了重大作用。二是通过对群众进行社会教育来宣传党的政策,激发民众的抗日热情。鉴于根据地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及要考虑到不耽误农时等原因,中国共产党对群众的教育形式灵活多样,如夜校、冬学、识字组、黑板报等。在这一过程中,中共还十分注重对群众进行政治教育,在开设识字班的基础上,设有政治课,使其在认字的同时树立抗战意识。三是深入群众生活实际。通过开展唱歌、戏剧、演讲、新秧歌运动、文艺下乡等活动,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渗透到文学艺术中去,进而使人民大众在参与文化生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思想。

  (三)鼓励政治参与

  为了能够更有效更广泛的动员民众,中国共产党还鼓励民众参与政治管理以及各种形式的抗日团体,在各抗日根据地实行民主政治。具体来讲,中国共产党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动员群众参与政治、坚持抗战的:一是实行扩大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三三制”原则,使除共产党之外的进步分子和中间派也能积极参与政权建设,维护其利益,进而调动其积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二是在各解放区实行参议会制,作为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利的最高民意机关,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1939年1月通过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就将党的政策方针制度化,切实保障人民利益的维护和全面抗战的实现。三是克服极为困难的条件,推进“普选”。同时在实际实行过程中,考虑到农民不识字等情况,创造性地发明了投豆、画圈、烧眼等办法,从而保证每个群众都能积极参与政治,保障其利益。最后,中共还组建了各种群众自治组织,如工会、农民救国会、青年救国会、妇女联合会、战地动员会、儿童团等等。通过众多的群众组织,使分散孤立的农村社区结合成整体,使党的政策、法令、主张等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三、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社会动员的主要成就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民众的社会动员始终坚持走进群众、深入实际的原则,实行有利于群众利益的政策措施,鼓励民众参与政治生活,在宣传教育时力求通俗化、多样化和大众化,无论是在调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抗战方面,还是在实行民主政治、促进中国共产党自身发展方面,都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就。

  (一)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中国共产党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方针和进行的宣传教育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们利益和需求,激发了群众的抗日热情和爱国主义精神,促进了解放区的各项建设,使人民大众团结起来,尽己所能支援抗战,自觉主动的为军队送粮食、慰劳品和出工修路等,形成了自觉参军参战,贡献人力、物力、财力和支援抗战前线的生动局面,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关键。

  (二)提高了民众的文化水平和政治参与意识

  采访陕北的美国记者斯诺曾写道:“在文化上,这是地球上最黑暗的角落。”[2]中国共产党通过对边区人民进行宣传教育,开展识字教育以及文艺活动等,都有效地提高了民众的精神面貌和文化水平。加之中国共产党在各革命根据地实行民主政治,鼓励他们关心和参与政治,切实维护人民利益,使其逐渐克服保守被动的政治心态,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的意识和能力,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促进了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广泛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积极倡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不断打退国民党顽固派发动反共高潮,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的决心和行动使广大民众逐渐接受和认同党的方针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党自身的发展,成千上万的知识分子和进步人士奔赴解放区投身革命,“到1938年底,共产党员人数已从全国抗战开始的4万多人发展到50余万”[3]。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在思想建设等方面都不断成熟和发展,化不利为有利,成长为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大党,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注释]

  [1]毛泽东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511.

  [2]斯诺文集(第2卷)[M].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217.

  [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上册)[M].中共中央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508.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动员能力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抗日战争 中国共产党 抗日 中国 共产党 动员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