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陕西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就业质量实证研究论文

陕西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就业质量实证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10-09

陕西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就业质量实证研究

  就业质量是指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收入情况或获得报酬优劣程度的综合性范畴。理解就业质量内涵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入手。宏观层面的就业质量与“体面劳动”有关;中观层面的就业质量是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情况,包括劳动力供求情况与公共就业服务质量;微观层面的就业质量是衡量劳动者在整个生产活动中就业状况的综合性概念。

  1 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就业质量的现状及问题

  1.1 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就业质量的现状

  (1)就业去向。从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艺术类毕业生到城镇或乡村工作的比例为10.22%,比2013年和2014年分别增加了3.63%和2.46%;而艺术类毕业生在省会城市就业的人数比例3年减少了5.05%;到县级市就业的毕业生逐年增加,3年增加了5.97%。由此可见,到县级市就业的艺术类毕业生越来越多,而且有向城镇或乡村发展的趋势。

  (2)单位性质。从就业单位性质看出,陕西省艺术类毕业生到机关或事业单位就业的逐年减少,3年下降了3.1%;到国有企业或外资企业的下降了3.68%;到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逐渐增长,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3年增长了10.34%。

  (3)薪资水平。从薪资水平的变化看,近3年,陕西省艺术类毕业生第1年的平均薪资大部分集中在2000~2500元,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毕业生人数从2013年的15.67%下降到2015年的10.02%;月收入2000~2500元的毕业生人数3年增加了6.89%,2000元以下的人数有进一步增长的趋势。

  (4)就业满意度。就业满意度是毕业生对现有工作的心理满足感,反映主体内在感受的指标。从就业满意度变化看,3年来艺术类毕业生的满意度逐年下降,从2013年非常满意的15.68%下降到2015年的11.63%;而不满意度在逐渐上升,从2013年不满意的27.25%上升到2015年的31.03%。

  (5)人职匹配度。人职匹配度反映就业个体特性与职业因素的适配度,具体来说,就是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等方面能否胜任职业的需要。调查结果表明,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后人职匹配度不高,主要集中于一般水平,人职匹配不符合的人数逐年上升,符合的人数逐年下降。

  1.2 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就业质量问题分析

  (1)就业去向趋于基层。从艺术生自身角度看,由于大中城市与县乡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艺术类毕业生迫于就业压力选择基层就业。

  (2)中小企业就业火热。近几年,严峻的就业形势使毕业生在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就业难度重重,很多艺术类毕业生将就业目标转向中小企业,这也是迫于就业压力下的无奈之举。

  (3)薪资水平逐年走低。艺术教育的大众化是在超越经济发展的短期内完成,致使艺术类毕业生的供需失衡,就业竞争激烈,艺术生的薪资水平将会逐步下降。

  (4)人职匹配度低。在就业竞争激烈的当下,很多毕业生考虑的是能否就业、工资收入等生存性需要,人职匹配已无暇顾及,这也反映了高等艺术教育的问题,大学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

  (5)就业满意度不高。很多艺术类毕业生半年内跳槽率较高,一方面,由于自身的专业与能力无法达到对方的需要;另一方面,反映了毕业生在初次就业时的屈就心理,先就业再择业。

  (6)职业前景不容乐观。艺术生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对自我认识不够,就业心理准备不充分,很多学生毕业后都从事与本专业无关的工作,难免在工作中缺乏职业认同感。

  (7)专业艺术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优于其他院校。专业艺术院校总体评价高于综合院校艺术专业和高职院校艺术专业。虽然专业艺术院校学生的基础扎实,社会实践能力强,但缺乏团队合作精神,自我意识过强;而综合院校艺术专业学生工作适应快,但专业功底略逊于专业艺术院校;高职院校艺术生实践动手能力强,踏实用功,但专业知识和能力有所欠缺。

  2 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就业质量下降的原因

  2.1 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质量下降的原因

  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质量下降的原因,要从全方位的视角综合分析。从社会经济层面看,存在经济发展水平对就业结构的制约,社会需求与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取向的错位等原因;从用人单位层面看,企业受经济下滑影响,岗位需求减少,企业人才高消费等;从高校层面看,专业学科设置与人才培养无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高校就业指导不深入,就业信息整合不够等;从艺术类毕业生个体层面看,存在高期望值与低能力的矛盾,缺乏主动就业精神。

  2.2 理性看待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下降

  对于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下降,既不能夸大渲染,也不能熟视无睹,必须正视现实,理性对待。首先,艺术类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变动整体平稳,下降缓慢。其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下降是相对的。再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下降是世界各国政府共同关注的难点。最后,充分认识艺术类毕业生就业质量下降的危害,理清就业质量与艺术人才成长的关系,切实有效地做好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服务。

  3 提高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对策建议

  艺术类毕业生就业质量下降主要是宏观调控不健全、就业制度不完善、高等艺术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缺陷的综合结果。而要提高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就要建立政府、用人单位、学校、个人四位一体平台。

  3.1 政府层面

  深化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就业市场,消除艺术生就业体制性障碍;加大艺术教育经费投入,减少艺术人才培养的个人成本;健全高等教育的宏观调控机制,适时调控办学结构和规模;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为艺术生就业拓展空间。

  3.2 用人单位层面

  加强用人单位的社会责任感。用人单位必须承担社会责任,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大对劳动者报酬、安全生产、民主权利、社会保障、人格尊严等方面的投入,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待每位毕业生。

  3.3 高校层面

  改革高校艺术院校办学体制,提高办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根据社会需求与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与办学方向;加强艺术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的综合素养;完善就业指导体系,为艺术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加强艺术类学生的通识教育,加强人文素养和审美教育。

  3.4 学生层面

  提升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力”,包括专业能力、适应能力和求职能力;转变就业观念,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完善自身可迁移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专业知识能力与专业技术水平;调整好求职择业的心理状态,做好各种就业准备。

  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实证研究是一项复杂而繁重的任务,需要不断在实践工作中探索,要处理好艺术生“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关系,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处理好就业质量与艺术人才培养的关系,最终实现经济结构与人力资本的良性匹配。

陕西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就业质量实证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陕西 实证 艺术类 高校 就业 质量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