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 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点新思考论文

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点新思考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11-27

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点新思考

  中图分类号:B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6-0020-0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把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推向大众化已变成了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只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了,才更加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以,党的十七大的报告中就明确指出:“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大地上展现真理的光芒,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挥巨大指导作用,就必须走向大众化。目前,关键问题就在于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怎样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关于如何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从根本上去寻找解决办法,在现有研究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新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办法。

  一、民众应具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主动性

  主动性是指人们对待某一事物时所采取的积极主动的态度,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列宁曾指出:“马克思最重视的是群众的历史主动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使广大群众都知道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形成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能够在生活中灵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如何才能使广大群众都知道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呢?这就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具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主动性。广大群众只有主动地去了解马克思主义和学习马克思主义,那么马克思主义才会成为群众的“朋友”。这样的话,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不会是难事了。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广大群众是有生命的、活动群体,而马克思主义是无生命的东西;从哲学的角度来讲,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有思维的,具有主观能动性,而马克思主义是属于观念性的东西,是人思想的产物。因此,马克思主义要想被广大群众知道和学习,广大群众就必须发挥主动性,主动去了解马克思主义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如果广大群众不去主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话,马克思主义不可能主动地来选择广大群众。因为马克思主义根本就没有主动性。这就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鸡蛋因得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鸡子。”

  所以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个问题上,只有发挥广大群众的主动性才行。如果广大群众不具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主动性,无论采取什么途径、方法,还是很难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途径和方法只是外因,外因在事物的变化发展中是不起主导作用的。就好比某一学科,你对它没有学习的主动性,你能学好这一学科吗?这一学科知识不可能主动跑到你头脑里来吧!由于你不去学习它,就是让诺贝尔奖获得者来给你上课,你这门学科的成绩仍然是不好的。同样的道理,马克思主义要实现大众化,我们广大群众就要有主动性,主动地去接近马克思主义,去了解马克思主义,去学习马克思主义,最终运用马克思主义。不然的话,马克思主义就很难实现大众化。

  二、马克思主义应走向通俗化、趣味化

  马克思主义包括广义的马克思主义和狭义的马克思主义。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理论,集中体现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里。广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由后人继承并发展了的理论,如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由于马克思主义是具有十分深度和反映深刻社会道理的理论,让人读起来很费劲,不像通俗读物那样浅显易懂。要读懂马克思主义,尤其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就难以读懂。作为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作为指导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理论,这也正是它与其他理论的不同之处,显示它巨大价值的地方。正是因为它不容易读懂,除了一些专家、学者等研究人员在读马克思主义外,一般的人大都对它望而却步,他们宁愿去读通俗小说、杂志和报纸,也不会有读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念头。记得笔者念高中的时候去县城的新华书店,经常看到光顾通俗读物的人络绎不绝,那里的通俗读物十分畅销,在书店最靠里面的那些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却门庭冷落,书的外壳上已经覆盖了许多灰尘,也许一年甚至几年都没有卖出一本。即使现在走进各大书店,情况有所改观,但变化不大。那些通俗的东西,易懂的东西,甚至是有趣味的东西,是比较符合大众心理的,人们对这些东西倾向于主动去接近和了解。马克思主义要实现大众化,那么它就不能以深奥难懂的形式呈现给大家,而是应该以通俗、易懂和有趣的形式呈现给大家。这样,就有利于人们主动地去接近、了解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只要人们能够主动地去学习马克思主义了,那么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就能武装人们的头脑,成为人们信服并自觉践行的思想武器。马克思曾深刻地指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哲学不消灭无产阶级,就不能成为现实,无产阶级不把哲学变成现实,就不可能消灭自身。”如果把马克思主义搞得像通俗读物那样受人欢迎和青睐,那么还会愁马克思主义不能大众化吗?所以,马克思主义要实现大众化,就必须走向通俗化和趣味化。

  三、马克思主义应从“屋内”走向“屋外”

  马克思主义要实现大众化,就得让广大群众了解和学习马克思主义,让广大群众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但是目前的情况是,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群体十分少,在我国主要只有学校和科研机构在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所以认识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范围就局限于学校和科研机构,于是马克思主义主要影响的也就是这些“屋子里”的人。大家应该知道,“屋子里”的人群是多么有限啊,“屋子外”还有千千万万的广大群众呢。马克思主义要实现大众化,光在“屋子里”活动是不行的,必须从“屋内”走向“屋外”才行。如果只有“屋内”的人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那不能叫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只能叫马克思主义“小众化”,只有“屋外”的人都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那才能叫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其本质就是要让理论掌握广大群众。只有广大群众都被马克思主义掌握了,那才叫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不能仅仅只靠教授、专家、学者和学生来学习和研究,而应该超越这个群体范围走到广大群众中去,让他们也来了解和学习马克思主义。这样,马克思主义才会增强它的影响力,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价值。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只有广大群众都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那么马克思主义才能更好地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它能为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科学指导,使人们最大限度地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如果只有少数人掌握马克思主义,那么他们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广大群众掌握了马克思主义,才会发挥巨大的力量。马克思于1842年在莱茵省辩论会的文章中指出:“我们知道个人是弱小的,但是同时我们也知道整体是强大的。”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必须要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力量和智慧,这就叫作“众人拾柴火焰高”,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要实现大众化的原因。

  四、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某一事物要想被人知道,就必须对它进行宣传,否则,别人是不知道的。因此,要使马克思主义实现大众化,就必须得对广大群众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现在,我国的广大老百姓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还缺乏得很,其中相当多地人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一无所知。每当你说到马克思主义时,他们还嘲笑你。也许有人问,为什么还要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原因就在于我们需要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了解的人也太少,因此就需要更多地认识马克思主义和需要更多地人了解它、知道它、学习它,以提高国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毛泽东是十分重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他说:“我们要普遍宣传马克思主义,同时不反对也不应当反对宣传中国的东西。但我们比较缺乏的是其理论,我们党的理论水平低,虽然也翻译了很多书,可是实际上没有对其著作做很好的宣传。所以现在应当在全中国全世界很好地宣传他们关于唯物主义、关于党和国家的学说,宣传他们的政治经济学等等。”首先为了让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他曾多次强调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并不断地给广大党员干部规定必读书目。在毛泽东的那个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比现在要好,不光党员干部知道马克思主义,就是广大群众也知道马克思主义。以笔者的老家为例,尽管地处西南一个偏远的农村,经过毛泽东那个年代的人现在都还知道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经典语录,特别是毛主席语录。那时候是没有现在发达的宣传工具,只是在每家住房的墙壁上都用大字写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无产阶级等等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话语。去赶集的路途中还设有关卡,必须背出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语录才能过关去赶集。所以,那时候许多人都能背出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语录,或多或少都知道点马克思主义。现在你去问除了那一辈人外的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毛主席语录,他们是一无所知的。他们还嘲笑你是老古董,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学习那些东西。由此可见,这些人离马克思主义是多么遥远了,同时也可以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和要加大对马克思主义宣传的重要性。

  马克思曾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我们现在有电视、电台、报纸、期刊、杂志、书籍、网络等宣传工具,在宣传工具远远优于以前的今天,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个条件,加大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创造条件。马克思主义一旦大众化了,为广大群众所掌握,那么它就会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点新思考

论文搜索
关键字:大众 马克思主义 马克 关于
最新马克思主义论文
试论党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浅谈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
浅谈信息化技术在思政课程中的应用
探索马克思恩格斯贫困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刍议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的内涵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实践活动的历史形态当代价值
容错纠错机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邓初民政党思想浅析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马克思人学基础
热门马克思主义论文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衰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
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特征
从新的角度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
浅谈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走向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