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艺术专业双语课程构建刍议论文

艺术专业双语课程构建刍议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12-14

艺术专业双语课程构建刍议

  基金项目:本文为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需求分析理论的大学艺术专业ESP课程构建研究”(课题编号:SGH16H099);西安外国语大学校级教学改革项目“艺术专业双语课程的多模态教学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7BYG34);西安外国语大学2017年度科研项目“基于活动理论的高校EMI授课内部冲突研究”(课题编号:17XWB21)。

  引 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加快,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不断增强。伴随着经济领域的不断合作,文化领域的合作也日益增多,文化软实力也是我国综合国力的体现。英语在国际范围内有最广泛的影响和使用,早已成为我国与世界各国交流的重要交际语言。因此文化艺术领域的综合性双语人才培养成为高校艺术专业教学的关注所在。但是,在我国艺术专业英语教育中一直存在重语言、轻专业的问题,培养出来的英语类人才大部分缺乏艺术领域的专业知识,遇到专业英语手足无措,而艺术专业人才的英语能力又无法满足工作需求。要解决这个问题,艺术专业双语教学应大有作为。与传统的英语课程相比,艺术专业双语课程有很大优势,它将艺术类专业知识与英语语言能力有机结合。学生在双语课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学?新的专业知识,同时大量接触英语这一专业知识载体,使其英语能力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得到提高,因此艺术专业双语课程能够起到一石二鸟的功效。

  双语课程的概念及内涵

  “双语课”是德语语言区最先使用的一个概念,它是指用外语作为工作语言来传授专业知识的专业课,不包含传统意义上的外语课程,因为不论外语课上授课语言是外语还是母语,语言始终是授课对象而不是授课工具,不属于双语教学范畴。本文所提到的双语课程是指以英语为外语,汉语为母语的双语课程。

  1.双语课程的界定

  我国最早在高校开设的双语课程是在教育部2001年颁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之后,该文件要求积极推进用英语等外语对公共课和专业课进行教学。教育部2004年8月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明确提出“双语”教学的要求,双语课程需采用外文教材,并且用外语授课的课时占总课时50%以上。除了授课和教材之外,作业和考试环节使用外语过程也应达到50%以上。可见,双语课程并不是全英文授课,其重点也不是强化外语教学,又将专业学习置于从属地位,这样的双语教学偏离既定的目标,从专业教学转向了语言教学。教师对教学内容描述性多而研究较少,双语教学变成了专业外语课,反而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在采用母语教学的专业课上富有创见的学生难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我们应明白双语教学并不是英语教学,不应回避母语,而是要将母语与英语结合,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够自如沟通表达。

  2.双语课程的教学目标

  我国进行双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加国际事务和竞争的综合素质人才。语言是载体,专业知识是主体。双语课程用英语授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好专业知识,比用母语教授能更好地达到目的。在目前,全球化知识经济情况下,专业前沿知识往往都是用英语来表述,学习者面对这些知识时就需要进行语言和思维的转换。双语课程正是要培养学生用英语理解知识,英语环境下思维分析的能力,减少对专业知识和理论的误解。因此,在双语课程教学当中,与专业知识相比,英语是载体,是副产品,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不能本末倒置,若过多关注专业术语和词汇的解释,就会加大学生的学习难度,出现课时不足,学生学习兴趣缺乏的尴尬。

  艺术专业双语教学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艺术专业学生英语基础薄弱,水平参差不齐

  我国高等院校艺术专业招生一直以来都是以考生专业课成绩为主,高考文化课分数明显低于其他考生。这种情况就造成艺术专业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重专业课而轻文化课的情况。高中英语是系统学习阶段,这一阶段的缺失会造成进入大学后英语学习严重脱节,为大学阶段英语课程以及双语课程的开展造成了困难。同时,每个班的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有好有坏,这对教师兼顾所有学生的英语水平开展教学造成障碍。

  2.艺术专业学生强调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创作,轻视语言学习

  艺术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更有个性,思维活跃,情感丰富,对个人空间要求很高。他们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形象思维能力强而逻辑思维能力较弱,有很强的学习艺术专业知识,并进行个人创作的欲望。但是,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低,艺术专业英语学习与他们所学专业有一定脱节,英语课程没有专业特色,这就增添了学生的畏难情绪,学习被动。

  3.艺术专业英语及双语课程建构不合理

  目前陕西高校艺术专业英语课程基本覆盖两年教学时间。以笔者所在的西安外国语大学为例,英语课程分为综合英语和听说,综合英语课程覆盖两个学年,每周四学时;听说课程覆盖两学年,每周两学时,大三大四停止英语课程。大一大二开设相关的专业基础双语课程,如西方艺术史等,就英语学习而言四年课程未形成体系。课程建构只重视英语语言能力学习,与专业课学习结合较少,造成英语与学生未来的专业学习脱节。大学英语教育仅进行两年,后两年英语课程缺失使学生更加不重视英语学习。

  4.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水平不高,自我认同感低

  各高校艺术专业英语教师或双语教师队伍不稳定,师资缺乏,需要依靠外聘教师来维持教学的开展。由于外聘教师水平不一,缺乏有效管理,教学质量较难保证。学校忽视艺术专业英语教学,教师外出交流学习机会较少,教学科研水平停滞不前。英语教师专业知识缺乏,专业教师英语能力欠缺,使得英语教学只能停留在大学英语基础教学阶段,双语课程教学能力匮乏。同时,综合类大学艺术专业英语或双语教师总是处于边缘地带,不被重视,教师自我认同感低。   5.教学方法传统,难以吸引学生

  因为艺术专业英语课程或双语课程师资力量的缺乏,致使教师培训机会较少,大部分教师仍然采取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即教师讲解,学生练习,最后教学反馈,课上讲解的重点是字、词、句、篇。这对于思维活跃、创造力丰富的艺术专业学生而言,难以产生共鸣,课上睡倒一片,课下应付作业,两年的学习生活在浑浑噩噩中度过。教师没有教学的成就感,学生上课没有参与度,提不起兴趣。

  6.缺乏合适的双语教材

  要进行双语教学必须要有合适的教材,原版教材内容翔实,信息量大,例子丰富,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与我们的教学实际还有一定的差距,因为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不同,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较难应用。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教材而展开的,教材作为教学活动重要的环节,其缺失使得一切都无从谈起。

  艺术专业双语教学课程构建

  1.艺术专业双语课程分层教学模式

  美国的语言学家斯蒂芬?克莱森提出语言监控理论,这也成为了双语教学的理论基础。分层教学可以较为科学地划分班级中学生的语言能力水平,教师可以为班级中处于相近水平的学生提供可理解的语言“i+1”(即教授内容难度略高于学生现有水平),避免“i+0”(教授内容难度接近或低于学生现有水平),以及“i+2”(教授内容难度远超学生现有水平)。教师可以灵活地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授课,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根据以上理论观点,笔者认为可以将大一新入学的学生按照专业的不同,根据高考英语成绩和入学分级考试成绩的加权平均,分为A、B、C三个层级进行教学,分别采取不同教材,不同测试试卷,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需求有一定差异,保证了因材施教。而A、B、C班也并不是僵化不变的,班级实行滚动机制,学习成绩提高的学生可以升级,成绩下降的学生降级。采取分级教学法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还可以避免上文所提到的艺术专业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轻视语言学习的情况。

  2.??建以CBI课程到双语课程承上启下的课程体系

  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即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课程当中的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模式,自上世纪80年代受到关注。在欧洲,又被称为语言与内容的综合学习(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 CLIL),是具体学科内容与语言教学相结合的形式。由中国教育语言研究会出版的《中国语境下的CBI研究》,全面介绍了CBI的教学观点以及在我国高校内的应用启示,为本文的观点提供借鉴。Leaver&Stryker指出了CBI的四个特征:以学科知识内容为核心;使用真实的语言材料;学习新信息;课程设置须符合不同学生需要。双语课程是CBI课程内容难度的加深。在入校后进行分层教学的前提下,建立大一至大二的CBI课程即专业英语课程,到大三大四上升到专业性更强的双语课程,在一二年级打下以专业知识内容为依托的英语基础,将专业词汇等内容讲述贯穿其中,为之后的双语课开展扫除障碍。

  3.加强双语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双语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环节,教师的语言与知识水平直接影响双语课程的教学质量。双语教师需要有坚实的学科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较高的外语水平,能够灵活地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把握教学内容,熟练地进行双语切换,具有较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造诣。目前,高校的双语教师分为两类:一类是学历结构为纯外语的教师,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进行双语教学。这类教师语言教学能力强,但专业知识不扎实。另一类是外语较好的专业教师。这类教师可以熟练阅读外文书籍及文献资料,但听说能力欠缺,较难用英语表达专业思想,影响师生互动,达不到双语教学效果。因此,高校的双语课程教学应该有长远的眼光,建设一支专业结构合理,年龄及职称合适的教师梯队。可以挑选专业基础扎实或外语水平较高的中青年教师进行强化培训,加强校际交流,不断提高其双语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也可以引进国外学成归来的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都很高的复合型“双师”人才,或聘请国外行业专家来校担任客座教授,进行短期讲学,开拓师生视野,为双语教学营造良好氛围。

  4.改良教学方法,重视新媒体时代的网络教学

  国家教育部高教司2004年印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双语教师可以采取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方式,同时吸取传统教学方式的优点,结合学生情况,采取多种考核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双语教师还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循序渐进,“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需求开展教学。针对艺术专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思维活跃、创造力很强的特点,双语教师需要采用更多的交际教学法,即通过各种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游戏、情景对话等来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间良性互动和交流。

  5.开发优秀双语教材

  目前各高校进行双语教学所采用的教材主要有三种渠道:直接引进国外原版教材、采用国内出版的翻译教材、双语课教师自编讲义或教材。对于部分学生外语水平相对较好的情况,采用国外教材,其观点新颖前沿,图文生动,逻辑性强,不失为好的选择。但原版教材价格高昂,直接翻印则会产生版权纠纷。但是,艺术专业学生外语水平较其他专业学生偏低,原版教材对于他们来说难度较大,效果南辕北辙,因此采取第三种方法较为合适。笔者也有幸参与了艺术专业双语教材的编写。在其过程中,笔者总结了以下经验:内容可采取双语编写,将难以理解的概念术语用中文解释,加强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兼顾专业性与语言技能,配以插图或多媒体链接,生动有趣的画面会吸引学生;学生、教师与教育管理者共同参与到教材编写活动当中,在学习者的需求下,审议和调整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完善教材评估机制,邀请业内专家、学者审定把关,以教学科研引领教材建设,形成良性互动,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双语课程是在全球经济大发展,需要大量高水平复合型人才情况下,与传统外语教学模式碰撞磨合下产生的新课题。艺术专业学生创造力丰富,实践能力较强,而专业语言的阻碍限制了他们的发展。通过双语教学,既增加了他们的专业知识,又巩固提高了其外语水平,增强了他们对外交流的信心。而双语课程的构建,及其教学模式的探索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需要双语教学工作者不断研究探索。在本文提到的观点当中,分层教学模式还需要实践的数据和经验来验证,同时分层教学的滚动调整对教学管理也带来了较大的难度,还需要经验借鉴。从CBI课程转换到双语课程及其最终的教学评价机制的信度和效度还需不断探索完善。同时,还需要针对艺术专业的需求不断开发适合师生使用的双语教材,对于教材的评估也需要不断完善研究。

艺术专业双语课程构建刍议

论文搜索
关键字:双语 课程 艺术 专业
最新艺术理论论文
行为艺术中的审美意蕴探讨
庆城县博物馆馆藏唐代彩绘陶马俑造型艺术探
网络时代下芜湖铁画艺术的困境与发展
浅谈艺术设计——艺术与设计的融合
艺术三度空间的多样性
浅析二十世纪中国竹笛艺术发展的主要特征
从《艺术作品的本源》看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
宫崎骏影视动画作品的艺术特色分析
中国传统饮食艺术
百年来西欧声乐艺术的中国化发展进程及思考
热门艺术理论论文
设计艺术发展态势解析
对艺术与设计的再思考
浅谈宗教艺术
艺术的意义
全球化影响下的现代艺术设计
感人,关切,艺术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审美与教学
探讨艺术的意义的详细内容
后现代广告:人本观广告的新形态
感性诉求广告创意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