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 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中学政治教学探析论文

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中学政治教学探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12-25

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中学政治教学探析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当今世界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往来越来越频繁,逐渐呈现出文化多元化、政治多极化的现象。在这样的复杂国家环境中,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要朝着日渐繁荣和社会和谐的方向发展,这就需要我国国民树立科学的思想价值观念,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传输到广大人民群众当中,在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同时,用理论武装广大人民群众的头脑,凝聚人民群众的智慧,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中学政治教学提供理论支撑。中学阶段是学生思想由稚嫩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这一阶段对学生后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在素质教育提出之前,中学政治教学过程当中往往存在着政治教学教条化、生搬硬套的教学模式,学生对此很是抵触。其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强调人的主体性及人的主体地位,在发挥受众主体性的基础上,将中学政治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作为其行到指南,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而远大的价值观和人生理想。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中学政治教学困境

  (一)中学政治教学模式单一化

  中学阶段面临着考试升学的压力,学校则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授课过程中的大部分重心则放在了应试上面,从而忽视了政治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之中的政治德育实践环节,结果造成学生虽理论功底深厚,但却不能结合自身应用于实际。究其主要原因就是中学政治教学模式单一化,我们不可否认中学政治课的巨大作用,但也正是由于过于依赖课堂从而忽视了其他社区、家庭等政治德育实践教学模式。即便是家庭、社区参与了中学生的政治德育活动,但是由于没有科学的规划,家庭政治德育也许就是家长对孩子在生活中的一些零星渗透,社区方面可能只是偶尔举办一些青少年德育活动,但是由于家庭、社区普遍缺乏主动政治德育教育意识,使其难以调动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不到有效性和一致性,效果经常相互冲突、南辕北辙。

  (二)中学政治教学过程中存在错误倾向

  现在教学提倡素质教育,为了引导学生们自主学习,摆脱以往陈旧教学方法,在中学政治教学中出现了两方面错误倾向:一方面就是老师尽量少说,给学生最大的自主权利,认为老师讲的越少越好,这样学生才有更多的空间发挥其主动性;另一方面就是课堂之上无尽无休的学生活动。新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与老师之间、同学之间有更多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有些老师过于强调课程变革,一味的在教学中运用案例分析、游戏活动等方式,使课堂过于形式化。结果是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是也使很多学生局限于形式之中,忽视了对理论知识基本功的学习,造成学生基本知识不扎实,进而影响学生后续的学习进程。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中学政治教学对策

  (一)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念教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科学的完整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理念教学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上的科学教学思想,其不仅迎合了中学生德育教育的方向,也符合中学生德育教育规律,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和人的全面发展。其次,马克思主义理念教学既是认识论也是方法论,简单的把它认为是原则或是方法都是片面的。再次,马克思主义理念教学强调主体能动性,强调教学方法多样性,其教学实效性早在列宁时期就已得到了很好的证明,伴随时代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念教学思想又进一步得到了丰富和完善,这些理论在现代教育教学领域,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理念教学思想在原则上是标杆和指南,给予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原则上的指导;在教学模式上,马克思主义理念教学思想又提供了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马克思主义理念教学思想提供了多样化的形式,其不仅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理论传授,还包括启发、引导、渗透方法。总之,马克思主义理念教学思想是一个教学模式多元化、方法多样化的全面的理论,它的教学本质就是通过多样化的方式,使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并且最终能够自觉的运用到实践生活当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综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众所周知,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教育也是一样。家庭、学校、社会都同样承担着对孩子保护、监督、教育的义务。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之间看似是相对独立的,但它们之间又是相互联系各自承担着不可替代的教育责任。其中,学校教育是为了把孩子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有用人才;家庭教育则主要担负着培养孩子的兴趣、挖掘他们的天赋、开发他们的天赋潜能、培养孩子的性格以及行为习惯等;社会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为目标的综合化培育过程。因此,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缺一不可,任何一方的缺失都将不能实现孩子的全面发展,一定要综合这三方面教育,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中学政治教学探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视域 马克思主义 马克 理论 政治 中学
最新马克思主义论文
试论党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浅谈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
浅谈信息化技术在思政课程中的应用
探索马克思恩格斯贫困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刍议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的内涵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实践活动的历史形态当代价值
容错纠错机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邓初民政党思想浅析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马克思人学基础
热门马克思主义论文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衰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
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特征
从新的角度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
浅谈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走向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