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基于功能性特征浅谈声乐与器乐的艺术配合论文

基于功能性特征浅谈声乐与器乐的艺术配合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1-28

基于功能性特征浅谈声乐与器乐的艺术配合

  中图分类号:G6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2-0077-01

  一、功能性特征下声乐演唱与器乐伴奏的关系

  声乐演唱和器乐伴奏是相互依存的平衡关系,为了对音乐作品的艺术内涵进行更深刻的表达,就需要将二者完美的结合。而在声乐演唱中,尽管演唱者是占据主要的地位,但器乐伴奏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熏染背景和意境、加深主题,同时还能进一步转化演唱者的情绪,使演唱者对音乐作品的表现能力进一步提高。

  器乐伴奏和声乐演唱的平衡关系,是指二者互相磨合、弥补和融合,以达到某种程度的统一和共识。具有良好的平衡性,是器乐自身所具备的特征。而这种平衡性是指演奏者的基本功要扎实,左右手之间要相互配合和协调,以保证流畅、清晰和连贯的音乐旋律。器乐的功能性特征,不仅于双手和声部之间的平衡,各个声部是否有分明和清晰的主次关系,更主要的是器乐和演唱者之间的配合是否默契。在很多经典的中外声乐作品中,波澜起伏的音乐色彩、轻重强弱的音响力度、疏密相间的结构层次以及跌宕有致的情感节奏,都对音乐平衡的艺术之美进行了完美的诠释。在功能性特征下,器乐伴奏和声乐演唱的平衡关系,是对彼此间合作精神的强调,通过对作品现场感染力的提升、对整体音乐气氛的烘托,对整部作品的各个环节进行完善。

  二、器乐伴奏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一)器乐伴奏在声乐作品中前奏的作用

  歌曲的前奏在一首声乐作品中,发挥着重要的预示作用。在歌声没有响起前,器乐伴奏已经通过和声与旋律,向观众传递歌曲的音乐形象,以及全曲的情绪和速度,提前将观众引领到作品的艺术氛围中。通过器乐的提示,演唱者会根据高音准确投入、倾情演唱。

  (二)器乐伴奏在声乐作品中间奏的作用

  间奏是前一段和下一段的过渡阶段的衔接,处在一首声乐作品的中间部分。而在这一部分中,它既可以是周转,也可以是对前奏部分的重复,还可以是变换。演唱者在这段时间内,还可对发声和呼吸状况充分调整,为了准备好下一个阶段的演唱,还可对情绪充分酝酿。如在夏之秋的《思乡曲》这部声乐作品中,有两次转调和间奏。而器乐伴奏在两次间奏的过程中,对四个感情层次进行巧妙的起承转合,对抗战时期流落他乡的游子思亲和思乡的心境进行了很好的体现。

  (三)器乐伴奏在声乐作品中尾奏的作用

  尾奏是演唱者收音之后的部分,处在作品的最后,能够有效的补充和延续演唱者的情绪,使音乐的形象感进一步增强。如在普契尼的歌剧《蝴蝶夫人》中女高音咏叹调《晴朗的一天》,作品对主人公真挚的情感和盼望爱人回归的迫切心情进行了形象的勾画。尾奏用了多层次的力度变化,通过再现作品第一部分的变化,对蝴蝶夫人对爱情的满腔热忱充满激情的再现。

  三、钢琴伴奏在不同声乐题材中的作用

  (一)器乐伴奏在歌剧咏叹调中的作用

  歌剧咏叹调具有极强的技巧和较为宽广的音域,是一种极富戏剧性和抒情性的独唱乐段,用于对人物内心活动进行集中体现。而咏叹调一般具有复杂的结构和较大的篇幅,因此对于器乐伴奏的要求是,需要紧密结合人声与器乐伴奏者,以更好展开和延续音乐的主题。

  (二)器乐伴奏在中外艺术歌曲中的作用

  作为一种抒情歌曲,艺术歌曲多数是采用著名的诗歌作为其歌词,用于对人物内心世界的表现。而在艺术歌曲中,器乐伴奏又具有重要的地位,如舒伯特的《魔王》,具有深邃的意境和优美的伴奏曲调,和演唱者配合默契、相得益彰,不管是在声乐演唱,还是在器乐伴奏中,多属于上乘之作,为全世界所传唱。

  四、结论

  完美的声乐表演需要伴奏者和演奏者配合默契,共同努力,而声乐作品和器乐伴奏的彼此联系和互相融合,体现了矛盾的对立性,即相互独立又相互统一。因此器乐伴奏者要对作品的内在意境和作品的风格很好的把握,以实现声乐表演和器乐伴奏之间的相得益彰、珠联璧合的完美境界。

基于功能性特征浅谈声乐与器乐的艺术配合

论文搜索
关键字:器乐 声乐 功能性 特征 配合 基于
最新艺术理论论文
行为艺术中的审美意蕴探讨
庆城县博物馆馆藏唐代彩绘陶马俑造型艺术探
网络时代下芜湖铁画艺术的困境与发展
浅谈艺术设计——艺术与设计的融合
艺术三度空间的多样性
浅析二十世纪中国竹笛艺术发展的主要特征
从《艺术作品的本源》看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
宫崎骏影视动画作品的艺术特色分析
中国传统饮食艺术
百年来西欧声乐艺术的中国化发展进程及思考
热门艺术理论论文
设计艺术发展态势解析
对艺术与设计的再思考
浅谈宗教艺术
艺术的意义
全球化影响下的现代艺术设计
感人,关切,艺术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审美与教学
探讨艺术的意义的详细内容
后现代广告:人本观广告的新形态
感性诉求广告创意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