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电视电影论文 >> 电影《呼啸山庄》的互文性解读论文

电影《呼啸山庄》的互文性解读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1-29

电影《呼啸山庄》的互文性解读

  纵观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从小说到电影,从纸质媒介到影视媒体,就这样将许多经典小说故事以电影电视的画面重新呈现在我们面前,其中的许多经典名著也成为银幕经典,本文重点讨论的《呼啸山庄》就是一个完美的例子。经典电影《呼啸山庄》是由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代表作品《呼啸山庄》改编而成的,加上小说版本来就具备的知名度,这就使得电影《呼啸山庄》上映之后,更加唤起了广大读者观众的喜爱。《呼啸山庄》这部作品在全世界广受流传,深受读者的喜爱,也曾多次被拍摄成电影呈现在观众读者的面前,其改编的电影《呼啸山庄》也同样深受观众的喜爱与赞誉,无论是导演的设计还是故事中演员的表达技巧。电影《呼啸山庄》与小说所不同的是,在影片中,大量添加与设置了各种剧情上的悬念,这种极具电影独特情趣的艺术表现手法是小说文体中所不具备的。下面我们就以作品《呼啸山庄》为例,从小说到电影,从叙事手法到叙事风格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全视角的分析与解读。

  一、《呼啸山庄》剧情故事以及作者简介

  《呼啸山庄》剧情故事主要以主人公希斯克利夫为主线,该部文学作品是英国著名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重要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19世纪英国文坛的一部经典代表作品。剧情内容主要讲述了在19世纪的英格兰北部,在一处比较偏远的地区内,存在着一座几乎与世隔绝的小城镇,叫做“呼啸山庄”,这座山庄的主人是一位叫做恩肖的男子,而故事中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就是呼啸山庄主人恩肖收养的弃儿,名字也是恩肖取的。主人恩肖让希斯克利夫与自己的一对子女在一起生活,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长大成人的希斯克利夫渐渐与恩肖的女儿凯瑟琳产生了爱情,但是恩肖的儿子辛德雷非常讨厌与排斥希斯克利夫。在恩肖去世后,其儿子辛德雷自然而然就继承了家产,成了“呼啸山庄”的新主人,成为新主人的辛德雷禁止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接触,并不间断地去侮辱与虐待希斯克利夫。随着故事的发展,凯瑟琳结识了周边的画眉田庄的小主人林顿,这位外表看上去温文尔雅的富家子弟表达了自己对凯瑟琳的爱,并向凯瑟琳求婚,而纯洁天真的凯瑟琳竟然同意了嫁给林顿,知道真相后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顿时激起了内心的恨。

  笼统地来说,《呼啸山庄》就是一部关于生与死、爱与恨之间的挣扎与无奈的作品。爱情是从古至今文学创作的主旋律,任何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描述,必然涵盖与掺杂着仇恨思想。《呼啸山庄》就是以主人公希斯克利夫为故事发展主线而展开的一段爱恨情仇,但它实际上影射出整个社会的一个生活状态,故事中主人公自小被抛弃,被呼啸山庄的主人收养在山庄内,包括其中的生活、成长、爱情、离开呼啸山庄、衣锦还乡、实施报复、由恨转爱、死去,作者所要描述的不单是一个人的人生悲剧,而是造成这种悲剧的罪魁祸首,那就是现实社会的黑暗与无奈。本部作品的作者是艾米莉?勃朗特(Emily Jane Bronte,1818年7月30日―1848年12月19日),而这部世界名著则是她一生当中创作的唯一一部小说,但是就是这部小说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学发展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崇高的地位。虽然艾米莉?勃朗特是一名女作家,但是小说并不是她创作的主要艺术形式,除了唯一的一部《呼啸山庄》之外,她一生当中还创作了多达193首诗,因而也被当时的英国社会公认为是天才型的女作家。也许在国内有很多读者非常了解《呼啸山庄》与《简?爱》这两部文学名著,但是却不知它们之间所存在的关系。艾米莉生活在爱尔兰一个普通的牧师家庭,艾米莉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五,有三个姐姐、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而夏洛蒂(艾米莉的姐姐)、艾米莉、安妮(艾米莉的妹妹)就是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在1847年,三姐妹的小说作品《简?爱》《呼啸山庄》《爱格尼斯?格雷》公开出版,但是当时只有《简?爱》获得了成功,而艾米莉所创作的唯一一部小说《呼啸山庄》由于违背了社会主流发展思潮,为当时的社会读者所不能理解。

  二、电影与小说比较分析――以《呼啸山庄》为例 《呼啸山庄》通过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的爱情悲剧,向人们充分地展示了一幅畸形社会下的人民大众的生活画面,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与抒发了作者对社会人性扭曲的一种无奈与讽刺。小说《呼啸山庄》在出版之初,并不被社会所认可,也不被广大的文学读者所理解,也正是由于这种缘故,故事中的呼啸山庄实际上所影射的是英国整个社会,故事人物与环境设定以及剧情的发展都是结合着当时英国社会激烈的阶级斗争与社会矛盾的,在后期被社会评论界给予高度的赞誉与肯定,迄今为止,有关《呼啸山庄》改编的影视作品更是久演不衰。

  电影《呼啸山庄》与小说作品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层次进行解读:

  (一)故事内容上的不同

  我们都知道,电影与同名小说最为本质的区别就体现在“改编”方面。《呼啸山庄》这部电影将小说的后半部分省略掉,在拍摄电影的时候只是单纯地对主人公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之间的爱情故事、爱情发展之路做了一些比较细致的描述。小说是以希斯克利夫的死而结束的,死之前的希斯克利夫心中的恨已经消亡,他带着对凯瑟琳的爱离开了人世,在读者看来,这是希斯克利夫的悲剧。而电影是以凯瑟琳的死为故事结局,并没有描绘到后面希斯克利夫对下一辈子女们的虐待,而深爱着希斯克利夫的凯瑟琳也是带着对两人美好的回忆离开了人世,此时留给观众更多的是一种同情心理,将原本小说作品中那种浓厚强烈的复仇氛围进行了弱化。

  (二)故事情节发展以及环境设定不一样   我们通过欣赏与观看电影,就会发现其与小说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环境氛围的营造层面上。在小说作品当中,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两种不同的社会生活方式,分别是宁静的生活氛围与风暴式的生活氛围,它所体现的是英国社会的两种不同的极端状态。在故事的开端,首先介绍了一处几乎与世隔绝的地界,在这块地界上有一座“呼啸山庄”,此时的山庄是宁静的,也许有部分极端的读者会认为,一切故事的发展都是由主人公希斯克利夫所展开与引起的,而实际上希斯克利夫只是一种寓意的表达方式,只是体现得不够明显。随着时间的流逝,风暴式的生活氛围顿时燃起,在两种生活方式的激烈碰撞下,冲突产生了,而这种社会生活的冲突最终必然会走向交汇、融合。环境决定着人的性格,故事中这种两面性环境氛围,最终构成了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在性格发展上的双向性。我们再来看影片《呼啸山庄》,电影艺术表现手法与文学艺术叙事风格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媒体互文性,包括各种图片、声像、评论等艺术形式体现出来,但是有一点无法达到的,就是小说故事中那种原汁原味的环境解读,它所呈现的一幅幅景观是读者脑海中的一种丰富想象,而我们在电影《呼啸山庄》中所看到的尽是呼啸山庄空旷的山野之气,包括狂风暴雪的夜晚以及幽灵的哭泣声,这种环境氛围的营造让观众有一种呼吸急促的感官体验。

  三、电影《呼啸山庄》的叙事风格艺术解读

  (一)电影《呼啸山庄》是对小说作品的充分理解与阐释――“相通性”

  影片《呼啸山庄》在艺术结构形式的塑造与设定方面,更多地体现出一种特性风格,在这种艺术叙事风格创作之下,就会使得人物形象与故事内容融为一体,从而变得更加生动与形象。在电影《呼啸山庄》中,无论是在人物角色形象的塑造还是在故事环境的设置上,所采用的都是一种险恶极端的社会环境表现形式,包括其中对人性的探索以及对社会道德冲突的一种批判性表现。小说文体下的《呼啸山庄》存在着其固有的一种叙事风格,但是在电影当中,这种文本艺术形式显然无法适应电影新型艺术表现风格,所以我们在电影《呼啸山庄》中能够真切地体会到,在小说原著中所存在的那种叙事风格是不存在的。我们所探讨与研究的电影与小说,遵循的就是小说原著作者与电影导演之间的一种诠释关系。在电影《呼啸山庄》的剧情中,导演进行了故事情节上的缩减,同时将小说文本下的结构内容通过电影的艺术表现形式变得更加紧蹙,这种紧蹙带来的效果就是影片故事的连贯性,包括人物形象的刻画、各种人物之间矛盾的冲突等。当观众带着小说固有的一种欣赏风格观看电影时,就会使得心目中那种固有的情感更加深化与明确,同时观众还可以享受一次跨时空的交流。

  (二)电影《呼啸山庄》是对小说作品进行的“二度”创作

  我们在银幕上所观看的《呼啸山庄》,就是通过电影艺术的表现手法来向观众重新展现小说文学作品,通过电影银幕在我们眼前的画面展示,以极为深刻的印象主义印刻在内心深处,也使得我们对小说《呼啸山庄》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这里所提到的“二度”创作,用专业术语来表述的话,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改编”。改编不是一种抄袭,也不是一种模仿,更不是一种无谓的重现,而是一种艺术的传承,是对文学作品的重新阐释,是对小说故事的一种尊重和理解,更是通过电影艺术的表现形式将作者所要抒发与宣泄的情感思想完美地体现出来,像我们所看到的许许多多国内外经典影片几乎都是通过文学作品进行改编而成的。

  四、结 语

  电影与小说的互文性解读,实质上就是对时代的重新诠释与认识,无论是小说故事中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还是电影艺术表现形式下的人物角色设定,都是对生活艺术的一种传达,他们最为本质的区别就在于传播媒介的差异性。随着时间的迁移,时代不同,人们的思维以及社会价值观念也会发现变化,18、19世纪英国的文学作品,无论是描绘人还是描绘自然景色,都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真实反映,而《呼啸山庄》就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一种呈现。作品剧情中的主人公从爱到恨,最后又由恨到爱之间的情感转变,不是他本人所能够决定的,也不是剧中人物角色的一种悲剧,而是整个社会时代的一种悲剧,是对当时英国社会本质的一种宣泄与讽刺。我们通过观看与欣赏电影《呼啸山庄》,虽然其在形式艺术结构设定以及主题思想的表达方面凸显得比较新颖,但是电影始终是电影,无论是受到时代的限制还是受到文本信息的制约,电影始终难以完全再现小说的全部信息,电影这一现代艺术传播媒体文本的艺术结构,它不仅是作品的创作者,同时也是作品的读者,因为他的创作不仅来自于生活的体验,更来源于小说载体的信息化传播与品读。在这个过程中,起到最为关键作用的就是电影媒体本身以及电影的制作者,也就是导演,媒体与导演才是真正架起电影与小说之间桥梁的关键因素,所以我们在品读小说与观看电影的时候,内心无形之中会形成一种“相通性”,是一种情感的相通性、艺术的相通性、时代的相通性。

电影《呼啸山庄》的互文性解读

论文搜索
关键字:山庄 电影
最新电视电影论文
浅谈降低电影院运营成本的途径
浅谈融媒体时代下影视作品的发展之路
电影《疯狂的外星人》的影像符号和象征意义
论印度当代电影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觉醒和成长
试论电视剧《欢乐颂》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基于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IP产业链开发实
新媒体环境下华语电影的纪录片营销策略分析
胶片上的中国足球——国产足球电影发展简史
福贵形象的电影美学价值
论郭敬明作品中的电影化想象
热门电视电影论文
中国民族电影业现状鸟瞰
全球化、好莱坞与民族电影
论21世纪电视传媒的责任与品格
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
电影剧作模式论
视觉文化研究
国际化语境中的中国大陆电影(上)
类型人物论
面向21世纪:国内电影美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生命的凝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