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农村研究论文 >> 福利经济学视角下我国农村社会救助的研究论文

福利经济学视角下我国农村社会救助的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2-02

福利经济学视角下我国农村社会救助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F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0-061-02

  一、福利经济学理论基础。

  (一)庇古的边际效用

  庇古的边际效用基数论提出了国民收入分配越是均等化,社会福利就越大,他指出个人收入的边际效用与实际收入水平是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个人的收入在达到一定的阶段后,个人的满足程度与个人的收入是不成正比的。换一种说法就是同样的财富,富人与穷人对其能够发挥的作用的评价和判断是不同的。一元钱穷人拿到发挥的作用会更大。所以按照庇古的分析,收入分配应该以趋向平均水平最为合理。进一步的分析,现在社会要想社会福利最大化,最好的办法就是以政府为主体,将富人的财富转移给穷人,在穷人的手中发挥更大的效用,让低收入者享受社会救助福利,进一步缩小社会贫富差距,提高全社会的经济福利水平。综上所述,通过政府干预达到社会福利最大化是社会救助的重要理论基础。可以为我们解决下文出现的社会救助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供理论。

  (二)帕累托最优理论

  我们总可以找到一种方法,使的某些人的福利水平提高而不会使的其他人的社会福利水平下降这就是帕累托改进,当这种改进使的不会使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另一个人的状况变差,我们就说达到了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最优是一种资源分配状态的理想状态,可以理解为在资源总量和分配资源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分配状况后,如果群体中的任何人的福利不受到伤害就是帕累托改进。帕累托最优是研究一项政策运行效率的重要理论基础。

  二、我国社会救助方面的现状,评价及存在的问题

  (一)全国2014年在农村社会救助方面的现状

  1.截至2013年底,全国有农村低保对象2931.1万户、5388.0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43.5万人,增长了0.8%。全年各级财政共支出农村低保资金866.9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其中中央补助资金612.3亿元,占总支出的70.6%。全年各级财政共支出农村低保资金870.3亿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582.6亿元,占总支出的66.9%。2014年全国农村低保平均标准2777元/人、年,比上年提高343元,增长14.1%;全国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助水平129元,比上年增长11.4%。截至2014年底,全国有农村五保供养对象529.1万人,比上年下降1.5%。全年各级财政共支出农村五保供养资金189.8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74.3万人,集中供养年平均标准为5371元/人,比上年增长14.6%;农村五保分散供养354.8万人,分散供养年平均标准为4006元/人,比上年增长14.5%。2014年农村传统救济74.5万人。

  (二)在社会福利经济学的理论下我国社会在农村社会保障在制度方面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社会救助的单一性,缺乏全面性。从我国农村的社会救助来看,

  1.资金的来源单一,主要是政府的财政收入或完全是政府的财政收入。这样不仅加重了政府的压力,也会导致社会救助对象的救助水平偏低。而从国外一些国家来看企业很乐意进行慈善事业,一些非营利的组织在社会救助方面已经有很长的历史,非营利组织和企业参与慈善的社会制度和法律比较健全。

  2.与城市相比,社会救助水平偏低。根据福利经济学的边际效用价值论在资源总量和分配资源不变的情况下,要想达到社会福利最大化,就必须使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资源分配越合理,效用就会越大。在社会救助方面来说就是在国家财政收入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要加大对民生的投入,特别是对贫困人口的投入。政府干预主要通过财政和税收手段进行调节。社会救助转移支付资金是整个社会救助体系得以正常运行的经济基础。.在一定的条件下适度的转移支付规模将为其达到预期的目标提供重要的保证。规模过大和规模过小都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1)规模过大会对农村社会救助对象产生重大的影响,对于孤寡老人和残障人口来说,增加社会救助资金会相应的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对于单纯的经济贫困的农村人口来说,一味的提高他们的社会救助资金虽然会使他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但是过高的社会保障规模又会影响农村地区发展经济的自主性和积极性。(2)规模过小,政府利用财政转移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力度就会受到限制,无法达到预期的社会救助目标。2014年全国农村低保平均标准2777元/人、年,比上年提高343元,增长14.1%;全国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助水平129元,比上年增长11.4%。2014年全年各级财政共支出农村五保供养资金189.8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74.3万人,集中供养年平均标准为5371元/人,比上年增长14.6%;农村五保分散供养354.8万人,分散供养年平均标准为4006元/人,比上年增长14.5%。农村传统救济。2014年农村传统救济74.5万人。从山西省2013年和2014年城乡社会救助方面的情况来看。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38元,增长9.4%。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69元,增长8.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637元,增长6.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09元,增长10.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992元,增长8.3%。2014年全年得到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救济人数72.6万人,全年共发放城市最低保障资金26.3亿元。16万人纳入农村五保供养。2013年全年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人数85.0万人,全年共发放城市最低保障资金25.1万人。16.4万人纳入农村五保供养。   从上面的数据来看我国和山西省在农村社会救助方面的投入力度很大,而且逐年的增加但是城市和农村在社会救助的资金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根据福利经济学的边际效用价值论,社会救助方面要想取得预先的目标,就必须要加大对农村社会救助方面的投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3.社会救助的理念落后。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的存在,导致我国农村和城市的经济发展的极度不平衡,带来的后果是城乡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城乡贫富差距的扩大会带来不仅会带来经济后果,也会带来社会后果,对贫困人口的救助不仅是政府的国家职能也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所以政府应承担起国家责任,加大对农村社会救助的关注和投入。虽然近几年来我国的慈善事业不断发展。2014年慈善事业取得的丰硕的成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慈善捐赠收入再创新高,2014年预计社会捐赠总量达到1046亿元;截止2014年底全国共有注册登记的社会组织60万个,比2013年度增长9.7%,且全国直接登记的社会组合超过3万个。社会团体30.7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28.9万个,基金会4044个,分别比2013年增长了6.2%,13.3%和13.9%。

  手机捐赠成为主流,2014年8月从美国传入中国的“冰桶挑战”通过微博,微信等新的媒体的传播,在一周的时间里捐赠达800多万元这种由公众自发参与的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公益活动,给予中国公益界一次风暴式的洗礼,“冰桶挑战”从而成为中国公益死伤的宇哥重要的节点,中国公益的方式进到2.0时代的标志;民企为主力。但是我国在全国范围内还是缺乏全民的社会救助意识,互帮互助的氛围,农村地区许多贫困人口认为是他们自己不努力的结果,对他们存在漠视,不关注的态度。全民的社会救助意识薄弱,社会救助没有形成社会效应。

  4.在社会救助的标准和对象方面存在问题。我们都知道帕累托最优的理论告诉我们当社会资源一定的情况下,恰当的社会分配才会发挥最大的优势,社会福利最大化。可是在现实的农村社会救助标准制定时缺乏科学合理的判定标准。农村每月发放的社会救助资金以满足农村贫困群体最低生存需要和基本生活需求为出发点,但是,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还存在救助范围窄、救助标准低、救助层次单一,单纯的一经济救助为主,根本没有考虑到农村家庭孩子上学和家庭成员生病对家庭生活水平的影响。没有考虑这些问题就不会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虽然有些家庭的年收入一般,但是只要子女上学或家庭成员生病就会花去这个家庭一大笔的收入,据了解农村家庭的三分之二的收入用于子女上学有的甚至全部用于上学,看病更是看不起,对于这些因素,在社会救助对象的确立时考虑的还是不够充分,导致农村“因病致贫,因上学致贫;其次对农村人口的救助还缺乏技术上的救助,农民以长久以来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生产效率低下,影响农民收入的提高和劳作的积极性。

  三、农村社会救助中存在问题的改善措施和建议

  (一)社会救助的多层次,社会化

  要以政府为救助的主体,其他社会组织承担辅助作用。政府作为社会救助主体,要承担制定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责任,赋予社会组织更多的自治权,改革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工作的行政化,鼓励扶持慈善直接社会扶贫,构建政府扶持和社会自治空间并存,形成“全民社会化大扶贫格局”,政府对积极参与社会救助事业发展的企业实施税收和优惠政策。

  (二)提高社会救助水平

  造成城乡社会救助存在严重差异的原因有很多,黎民(2011)指出造成社会救助资源分配不公的根本原因是国家责任的缺失,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国家的责任;郑功成(2011)社会救助制度效能不高的原因是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社会救助制度也是如此,其次是民政部门缺乏有效的监管;李珍(2007)认为原因之一是财政对社会救助的相应投入没有引起重视;还有个原因是筹资渠道的单一。由于农村的社会救助资金主要来源于地方财政,我国的税制改革使得地方的财政更加困难,所以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很难完善。首先政府应该认识到农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经济和社会的重大影响,重视农村地区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提高转移的力度,同时发挥自身的社会救助主体地位,形成“政府带动,企业社会参与,各方协调,共同扶贫”的机制,其次要加强民政部门的监管力度,第三努力引导地方政府和农民发展地区特色产业,提高地方财政和农民自己的收入,最后社会救助水平的确定要根据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科学合理的制定。

  (三)社会救助理念

  在社会救助理念方面,政府应树立“国家责任”的农村社会救助理念;社会公众要转变传统的“慈善”理念,努力培养社会公众的责任意识和现代捐赠意识,加强慈善公益方面的舆论宣传,形成扶贫济困,奉献爱心的良好氛围,如广东的“扶贫济困日”;农村社会救助的实施部门改变救助理念。不仅要有直接的社会救助,而且要有间接救助,有针对性的实施救助。

  (四)社会救助体系

  社会救助体系的建设要根据不同贫困群体和致贫的原因,制定不同的工作机制和管理机制;每个贫困家庭都有自己不同的贫困原因和程度,有临时性的,也有长期的,有具备劳动能力的,也有失去劳动能力的,针对不同的对象,应该有不同的救助方式。对于失去劳动能力的,要以保障基本生活为主;对于有劳动能力的,要以培训就业技能和提供就业岗位为主;而对学龄儿童、未成年人及在校学生,救助的标准不能局限于保障基本生活,而是要保障其受教育权及发展权。;农村由于时代背景和自身的缺陷,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脱贫,所以政府可以建立长期有效的脱贫机制,不仅注重物质救助,更加注重技术救助,教育、医疗救助等,如某些地方的“专家扶贫”,“企业扶贫’。帮助农民真正脱贫。

福利经济学视角下我国农村社会救助的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福利经济学 社会救助 视角 经济学 福利 农村
最新农村研究论文
浅谈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
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研究
乡村生态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农民主体性考察研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大学建设探索与实践
农村学校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的策略研究
浅谈农村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教学技能培训需求调查探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防冻技术措施
浅析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
热门农村研究论文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对我国农民工保障问题的再认识
增加农民收入研究
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浅谈对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我国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现代话语下的三农问题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邓小平“三农”思想与中国新农村建设
关于发展农村经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