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 论我国中小学生对于多声部音乐的审美习惯论文

论我国中小学生对于多声部音乐的审美习惯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2-04

论我国中小学生对于多声部音乐的审美习惯

  一、多声部音乐美学特征

  自然界的声音中,有一些比较和谐悦耳的音响,比如:潺潺的流水声、风吹过树叶发出的沙沙声、叽叽喳喳的鸟叫声等等,这些声音在被人们的耳朵接受后,从心理上会感到舒适、动听。为何人们会觉得动听舒适呢?这是由于这些自然界的音响本身的原始形态中蕴含着某种审美因素。而在音乐界,作曲家正是根据这些自然界的声音,运用模仿或象征的手法进行音乐创作,所以音乐也具有审美的特征。

  音乐分为单声部音乐和多声部音乐。顾名思义,单声部音乐是由单一的声部形成的,而多声部音乐是由两个及两个以上声部纵向结合而成的音乐织体,有着单声部音乐无法达到的音响效果。从音乐美学角度分析,多声部音乐是由力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和声、调式调性、配器等音乐表现要素组成的,它们统称为“音乐语言”。音乐的这些表现要素不是任意堆砌而成,而是按照一定的审美法则组织而成的有序的音乐语言,因此这些音乐语言本身就具有审美的特征。一般在多声部音乐中,其中的每个声部都囊括了以上提到的诸如“旋律”“节奏”等音乐语言,这样一来,它们通常在同一时间进行时并存着多种旋律、节奏等,反馈给人们的则是更加丰富的心理活动。因此,多声部音乐有着单音音乐无法比拟的艺术表现力,它使得听众能够在纵向听觉上感受十分丰富与复杂的音响效果。下面笔者想针对构成多声部音乐的各表现要素具体地进行介绍和阐述。

  (一)力度。任何一首具有很强表现力的音乐通常都具有丰富而细腻的力度变化。由于多声部音乐包含两个以上的声部,这些不同的声部在同时进行时有时是以不同的力度来表现的,这也就使得听众能同时感受到几个声部的强弱对比,并从中欣赏出多声部音乐所塑造的多个音乐形象。因此,力度是多声部音乐审美中重要的表现因素。

  (二)节奏。从美学的角度说,节奏的变化也会引起情感的波动。激越的节奏使人振奋,战场上的战鼓的节奏催人奋进,而节日到来时的锣鼓节奏传达出的是欢乐的气氛,这些都证明了不同节奏所具有的审美功能。而多声部音乐是由多个声部构成,因此可能在同一时间进行时并存着不止一种节奏,这样一来,它反馈给音乐听众的则是更加丰富的心理活动。

  (三)节拍。各种节拍也展现出各种不同的美学特征,例如:二拍子使人感到如进行曲般带有前进的感觉,而三拍子则通常出现在圆舞曲中,为何圆舞曲给人的感觉永远都是优美、舒缓的,它的奥秘就在于它是三拍子。

  (四)调式调性。以西方大小调为例,一般来说,大调试的乐曲常常给人以明朗、欢快、激昂的感觉,而小调式的乐曲则往往具有暗淡、柔和、忧郁的情绪。在俄罗斯这一古老的民族中那些脍炙人口的民歌如《喀秋莎》《三套车》等,都是以小调进行的,这也是为何俄罗斯民歌总是给人忧伤的感受的关键原因。

  把旋律的整体高度降低或提高时,其结果也就是降低或提高了整个调式的音高,这就是调性。不同的调性本身也具有不同的表现力,不同的调性组合同时也是音乐发展的推动力量。

  (五)旋律。一般来说,假如旋律线条的走向大致是向上的,那么这段旋律就很有可能给人带来积极愉快的审美感受,假如旋律线条的走向是向下的,那么其所表达出的情绪通常是消极低沉的,例如河北民歌《小白菜》,它的旋律线条的走向大致就是向下的,所以它使得听众在心理上会产生很悲伤的感受。由此可见,“旋律”也具有其美学特征,它能给听众带来无比丰富的审美体验。

  (六)和声。和声是作曲家的创作由单声部音乐思维迈向多声部音乐思维的关键,可以说多声部音乐之所以这样奇妙迷人,它的魅力就在于和声。这其中有的纯净,有的丰满,有的混乱,有的嘈杂,这种和声丰富的变化效果称之为“和声色彩”。音乐中的和声就如同绘画中的色彩一样,绘画是由于色彩使得欣赏者在视觉上看到了五彩斑斓,而和声就是音乐中的“色彩”,有了和声,使得音乐的音响也变得“五彩斑斓”。

  (七)音色与配器。音色与配器有很大的联系,它们二者各具有美学的特征。首先说音色,由不同物体振动状态而产生的声音属性在人的听觉中所表现出来的就是不同的音色。例如长笛的音色清脆,小提琴的音色丰满。不同的音色可以在音乐中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例如在交响乐《彼得与狼》中,作曲家就利用不同的音色表现出了各种音乐形象,他用长笛特有的清脆音色成功地让我们感受到了叽叽喳喳的小鸟形象,用圆号特有的低沉音色完美地向我们展现出活灵活现的狼的形象。因此,从美学角度讲,音色是表现音乐的一种很重要的手段。

  在多声部音乐中,特别是在交响乐中,几个纵向结合同时进行的声部通常各自以不同乐器的音色加以有机组合共同展现,它反应了一定的音色组合的规律,这就是配器。有的音色结合时会产生更佳的声音效果,而有的音色则完全对立,很难融合。可以看出,对于多声部音乐音色的审美也要借助配器来实现。

  以上就是对多声部音乐的表现要素做出的具体的美学分析,了解了这些多声部构成的要素美学特征,那么多声部音乐为何会给人没得听觉感受则不言而喻了。

  二、中小学生对多声部音乐的审美习惯

  如今,多声部音乐在我国乃至世界音乐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西方古典音乐,还是中西方现代音乐以及带伴奏的流行音乐,几乎都是由多声部构成。可见,多声部音乐在我国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普及,但我国听众对于它的欣赏水平却不容乐观。在欣赏多声部音乐时,大多数听众只是单纯地听旋律声部,而构成这些音乐的其它重要的声部及其音乐表现要素则被严重忽视,仅仅留在了听者的潜意识里。这就导致人们无法更深刻地感悟到音乐整体所表达的情感,甚至可能在审美体验中产生偏离。面对交响乐,经常能够听到许多非专业音乐人士说听不懂,不会欣赏。可见,在多声部音乐占主导地位的今天,中国人在欣赏多声部音乐时仍旧保持着横向单旋律线条的听觉习惯就不合时宜了。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我国自古除了一些少数民族的民歌以外,大部分传统音乐都是以单纯的旋律为主导。追求横向的线条美始终是中国音乐的文化传统,这是与西方音乐追求纵向的、多声织体的音乐思维所不同的美学特征。

  除了我国文化根源的决定因素,笔者还发现了一些其它原因:具体到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堂中,从教师对于多声部音乐的教学情况也可以发现为什么在多声部音乐如此普及的今天,我国人民却还是没有形成多声部听觉习惯的原因。在我国中小学现行的音乐教材中,多声部音乐教学内容较匮乏,更谈不上形成系统化的多声部内容体系。并且,在中小学的音乐课堂欣赏多声部作品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师只讲授歌曲的旋律声部,而忽略了让学生感悟、试唱其它声部的教学环节的现象。虽然是多声部音乐作品,但教师却没有把对多声部音乐表现要素的欣赏充分运用到教学中,失去了多声部欣赏教学的价值,导致学生不能更全面,更准确地把握课堂所学的多声部音乐内容。这一现象已经充分说明了多声部音乐没有得到学校、教师、及学生的重视。因此,如何培养中小学生对于多声部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美育的质量,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中小学生为出发点,从娃娃抓起,才能更好地提高今后中国人对于多声部音乐的欣赏水平。

  综上所述,多声部音乐有着独特的魅力。为了能让我国中小学生乃至我国人民普遍都能感悟、欣赏多声部音乐的美,笔者认为应当利用校本课程这一良好的平台,挖掘出大量优秀的多声部作品作为课程资源,对中小学生进行针对性地多声部教学。提升中小学生的多声部听觉意识,加深中小学生对多声部音乐的欣赏水平。教师也要努力提升自己多声部专业理论,加强自身的多声部教学技能,努力让学生能够“听懂多声部音乐”,学会如何欣赏多声部音乐,从而真正感悟到多声部音乐的美妙。

论我国中小学生对于多声部音乐的审美习惯

论文搜索
关键字:声部 中小学生 审美 对于 我国 中小
最新基础教育论文
试论辅导员加强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策
探究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财政投入新模式
浅析人工智能背景下幼儿园国学教育
基于家校共育的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策略
浅析信息时代家校共育新模式
小学高年段学生家校共育的思考与建议
家校共育在小学德育中的新思路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的基本形式
热门基础教育论文
论学校日常生活的道德教育功能
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语文与生活双赢
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中小学教育
小学数学课改论文
班主任工作点滴谈
关于小学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
论幼儿道德教育现代性及其基础
培养学生情商,树立健全人格
生活中的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