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音乐论文 >> “中国好歌曲”的音乐演绎之美和原创缺失之憾论文

“中国好歌曲”的音乐演绎之美和原创缺失之憾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2-07

“中国好歌曲”的音乐演绎之美和原创缺失之憾

  音乐是人类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一种特殊方式。它比语言、文字的交流更加生动,情感更加充沛。尤其是歌曲,词与曲的有机结合,能通过旋律、配器把文字想表达的内容更加艺术地表现出来,带给人不同情绪的美好感受。这,正是音乐之美,是美学范畴的一个重要方面。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音乐,通过音乐反映时代,反映这个时代人民的思想、价值观以及丰富的情感。因此,音乐必须是不断创新的,不断去创造符合时代审美的作品。这,就是原创音乐的价值。

  一、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原创歌曲发展简述

  1.起始阶段

  改革开放之初,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中国涌现出了一批音乐创作的老音乐家和歌唱家,他们为音乐界带来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缕动人的旋律。如张枚同作词,谷建芬作曲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瞿琮作词,施光南作曲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晓光作词,谷建芬作曲的《那就是我》、马靖华作词,张丕基作曲的《乡恋》、邢籁等作词,王立平作曲的《太阳岛上》以及电影插曲《绒花》、《泉水叮咚响》等等。这时期的原创歌曲追求真实,抒发出的是真挚自然的情感,同时在旋律上运用了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元素,在配器上有民族乐器,也有西洋管弦乐器,还出现了小部分的电声乐器,给群众带来新奇的音乐美感。由于人们对刚刚过去的文革还心有余悸,对即将到来的新的时代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也不知道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即使对美的追求,也带有试探性。

  2.原创音乐的黄金时期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末,可以说中国的原创音乐经历了一段黄金时期。

  这个时期,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一部分港台原创歌曲进入内地,大陆的音乐工作者也已被时代觉醒,一批有担当的音乐人做起了自己的音乐。至九十年代初,广州的新时代、中唱等公司,以及北京的几个唱片公司开始科学运作,为歌手量身定做适合他们的歌曲。在这种大形势下,两地推出了不少经典之作。如李海鹰词曲的《弯弯的月亮》,陈小奇词曲的《涛声依旧》,张海宁作词、张全复作曲的《爱情鸟》《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胡新海作词、颂今作曲的《你那里下雪了吗》,陈富、陈哲作词,解承强作曲的《一个真实的故事》,郑钧词曲唱的《回到拉萨》,也有一些艺术性强但流行度不高的如何训田词曲、朱哲琴演唱的《阿姐鼓》等。

  在这个阶段,港台歌曲进入内地已经是畅通无阻,港台更加规范的运作包装方式,更加成熟的推广经验,使香港的“四大天王”,以及台湾的齐秦、王杰、小虎队等在与内地歌手的竞争中占得上风,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内地原创音乐的发展。即便如此,这个时期仍是中国原创音乐的一个划时代的时期,是中国原创走向繁荣的里程碑。

  3.虚假繁荣的网络时期

  2000年以后,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原创音乐也进入了一个互联网时代。创作者可以把自己的原创歌曲放在网站上供人们欣赏。由于创作更加自由,这些作品个性更强了,但是作品的质量也变得参差不齐,一些制作粗糙、无病呻吟甚至低俗的作品也开始出现。

  对于真正的音乐原创者来说,网络也带来了不少的便利。首先先进的设备为歌曲的制作提供了便利,再就是传播渠道完全改变,歌曲有更大的与听众接触的机会。但是传播手段不同了,听众也更加挑剔了,对于创作者来说,想写出雅俗共赏、流行度高的作品,难度也越来越大了。

  二、国内原创歌曲现状分析

  1.当前创作主体分类及其原创作品的美学价值

  我们说的好作品只有一个标准,其表达的美学价值观代表了绝大多数的受众,能引起社会大多数阶层人士的共鸣。因此就是:既有文学性艺术性,又有音乐的美感,还能引起共鸣打动听众,从而大范围流传。原创歌曲走到网络时代,创作者不再是原来的单一的专业词曲作者,我认为主要有三类创作主体。

  第一类是从传统中走来的专业文艺院团的创作者。这一部分创作者有着坚实的专业基础,也经历过不同的创作时期,擅长进行大题材的创作,一般政治性较强,是各种大型晚会的常客。他们的大多数作品是为政治服务的晚会歌曲,其美学价值与大多数受众的欣赏偏离较多,因此创作出的“好”的作品屈指可数,像张千一《青藏高原》这样的作品并不多。

  第二类是各大唱片公司的创作,或者是自己创作,或者签约词曲作者。因为要迎合市场,这一类的作者都有较高的创作水平,能把握丰富的创作元素,对音乐的流行趋势有敏锐的洞察力,随时了解听众的需求,根据市场需求创作出各个阶层人士喜欢的作品。但由于太多考虑市场因素,逐步沦为市场的工具,甚至去迎合一些低口味听众的需求,而不能担负起中国流行音乐的引导作用,因此真正的好作品也是屈指可数。其中有一部分坚持自己音乐理念的音乐人在这个团体里面作用突出,如小柯、汪峰、许巍等,也有被大众认可的好作品,如陈曦作词,董冬冬作曲的《时间都去哪了》。另有一些风格鲜明的作品如刘新圈作词、郭永利作曲的《套马杆》等。但是与大众的期待值相比,让人满意的作品尚不够多。

  第三类就是草根作者了,这也是网络发达产生的一种独有的现象。草根作者创作随心所欲,充分宣扬个性,题材更是广泛,有调侃的,有讽刺的,有揭露的,甚至一个刚发生的新闻事件就能写出一首歌来表现,是真正的“快餐”。在这个人心浮躁的快餐化时代,他们甚至成为主导大众娱乐的一个主流。不可否认草根创作者有不少充满灵性的作者,但是为了早日从草根变成专业的音乐人,很多人通过创作一些低俗的快餐作品来使自己尽快成名。这些作品通过怪异的标题、低俗的歌词来哗众取宠,夺人眼球,其实内容空洞,庸俗不堪。因此,要想在这个创作主体发现真正的好作品,也很有难度。

  2.为什么创作人员众多而缺少真正好的原创音乐

  法国作曲家圣桑说过:“音乐不是生理满足的工具。音乐是人的精神最精致的产物之一。人生其智慧的深处有一种独特的神秘的感觉,即美的感觉。借助于它,人才能领悟艺术”。人,天生都有对艺术的需求,只不过每个人从小环境不同,受到的教育不同,审美也就大同小异,因此一首歌要满足每个阶层的人的审美是不可能的。但是,作为一个文化大国,音乐的流行趋势一定要掌握在一些有责任,有担当的音乐人手中,通过他们创作的高质量的音乐去引导流行,引导大众的审美,而不是放任自由,让一些“伪流行”和低俗庸俗的作品占据流行阵地,这对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流行音乐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第一个创作主体主要为政治服务,同时也在尽量追求艺术性,但是一沾上“政治”的边,想流行就成了奢望。第二个创作主体,有骨气有追求的音乐人占了少数,大多人在追求市场追求效益,甚至到了低俗的边缘。第三个创作主体,创作门槛降低,大大降低歌曲美学价值,创作出的一些歌曲,虽有一些追随者,但大多数审美正常的听众对他们已是深恶痛绝,怎么还有会好作品出现?

  三、从《中国好歌曲》看原创音乐的发展趋势

  1.《中国好歌曲》与其他类似节目的区别

  近几年来,国内各大卫视为了追求收视率,推出各档娱乐节目。从2004年最早的湖南卫视“超级女声”,到这两年风生水起的“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以及“最美和声”“蒙面歌王”等等,各卫视绞尽脑汁翻新花样来取悦观众。这些节目的火爆,是利用了观众不断升级的对音乐美的追求。但是,这些节目无一例外不演唱原创歌曲。而中央电视台三套推出的“中国好歌曲”,则是地地道道的推原创歌曲的节目,是繁荣原创音乐的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对歌曲作者的身份、年龄、职业、阅历没有任何的要求,唯一的标准就是歌曲好听,有创新,打动人。就是这样一个平台,在国内甚至全球华人音乐人或音乐爱好者中产生巨大的催化作用。同样,这个节目也没有让大家失望,在与“中国好声音”同一时段播出时,收视率没有输给对方。可见渴望好的原创音乐问世,不仅仅是小部分人的愿望,而是整个社会、整个人群所热切期盼的。中国歌坛应该有更多自己的歌,用自己的声音唱出来,敝帚自珍,这样才能我声表我意,我音抒我情,有血有肉,才能焕发发自肺腑的感人力量,正如刘欢所言,我们中国的原创力量被抑制了这么长时间以后,一定有一个强有力的爆发。“中国好歌曲”这个平台就给了中国原创力量一个爆发的出口。

  2.“中国好歌曲”原创歌曲的美学价值

  目前央视已经进行了两季“中国好歌曲”的录制,推出的作品也受到了受众的认可,尤其是几首个性鲜明,有可听性有具有流传性的作品受到了歌迷的追捧。

  首先看这两季冠军的两首歌曲。霍尊的《卷珠帘》,古典诗词的美与天籁般的声音完美结合,如同一个个穿越千年的场景出现在脑海,古典美加上一种奇特的错觉美,使人沉浸在美好的意境中不能自拔。第二季的冠军歌曲,是来自杭盖乐队的《轮回》。“春夏秋冬四季轮回,花开花落命运轮回”。当这首歌响起时,让人仿佛能感受到生命的能量刹那间喷涌而出,激烈的鼓点、狂野的吉他、变换的马头琴,像是万马奔腾,散发着专属草原的救赎力量。杭盖乐队将原生态的音乐与现代的摇滚结合,以一种流行的音乐形式让大众领略到了他们中对自然、对生命最原始的表达和最质朴的尊重。也为聆听着指引一条通往未知的通道,开启一扇心灵的天窗,为精神世界寻找一处寄托。

  另外还几首印象深刻的作品,如苏运莹的《野子》,这首歌歌词充满正能量,在标准的流行歌结构下,起承转合做的到位。同时在旋律、节奏律动、词、唱上都做出了特色。开头就抓住了听众,副歌部分,节奏短促、密集,且多切分节奏,歌词多,很有律动感,与主歌较平稳的进行对比强烈。仅从官能上,就让耳朵感到一种无法形容的“爽”。

  “中国好歌曲”还为不少小众风格的作品提供了展示的舞台,这些作品同样以其特有的魅力打动了我们。如摇滚的《侠客行》,蓝调的《喝酒Blues》,方言说唱的《老子明天不上班》等。这些作品无一例外都带着自己个性鲜明的感情色彩,带着自己独特的美的标签,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

  3.“中国好歌曲”带给我们的启示

  “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等翻唱节目虽具备一定的娱乐功能,但是它们始终替代不了原创的魅力。在每个爱音乐的人的心中,无时无刻不充满着对新歌曲的渴望,毕竟每一首出色的新歌带给人的,是一种全新的感受,可以冲击人的心灵,带给人美的享受。没有人喜欢一辈子总是翻来覆去唱那么几首歌,即使再经典,也有厌烦的一天。也由此可以看出,从听众角度来看,现今社会不缺少原创新歌诞生的环境,只要是作品好,一定会有人喜欢你,支持你。

  另一点启示就是:“中国好歌曲”对中国原创音乐的担当值得其它媒体研究和学习。

  四、如何弥补国内原创音乐的缺失之憾

  1.创作者应担负起肩上的责任

  音乐人的责任之一,就是通过优秀的原创作品,为扭转大环境的审美做出努力。想要短时间扭转大环境的审美局面几乎是不可能,但是通过“中国好歌曲”来看,这种变化已经开始。因此我们的音乐人应该继续努力,因为这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无论是哪个创作主体,都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都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要求:“群众文艺等各领域都要跟上时代发展、把握人民需求,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生产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音乐人另一个责任,就是敢于抵制庸俗、低俗作品,不被利益所迷惑。要有创作精品的担当和意识,写出真正打动人内心的优秀作品。

  2.创造适合好歌曲诞生的大环境

  要想弥补原创歌曲缺失之憾,以下几点应是关键所在。第一,建立好歌曲产生的机制,无论是哪个创作主体,都要把握正确的创作方向,并且通过创作、包装、推广、延伸等完善的机制,把好歌曲呈现在群众面前。第二,多增加“中国好歌曲”这样的平台。中国好歌曲的火爆证明市场并不匮乏原创需求,它为原创力量提供丰沃土壤,未来要想延续这番繁荣景象,还需要更多支持原创的力量不断出现,也需要更多平台扛起原创大旗。第三,保障词曲作家的权利,完善著作权保护,使词曲作家有更加合理的收益,为他们继续创作提供动力。第四,制度上为原创歌曲提供健康的生存环境。前不久,国家已出台了有力措施,坚决遏制包括低俗网络歌曲在内的网络低俗之风蔓延,进一步净化网络文化环境,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政府有这样的决心,广大音乐人才能主动远离三俗,写出真正的带有音乐美感的作品,以好作品提升大众审美。

  五、结语

  时代需要好音乐,群众需要好歌曲。希望“中国好歌曲”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广大音乐人要肩负起社会责任,潜心创作,宣扬正能量,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大众音乐素质及对音乐的审美水平,为繁荣中华民族的文化,实现中国梦做出贡献。

“中国好歌曲”的音乐演绎之美和原创缺失之憾

论文搜索
关键字:之美 缺失 中国 歌曲 音乐
最新音乐论文
高校钢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构想
浅析跨文化视域下中国音乐的国际传播路径
关于音乐教育中的审美哲学探讨
浅析生态文明视野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音乐
音乐综艺类节目对音乐文化产业的推动作用研
新闻短视频的配乐问题探讨
二胡在广东汉剧唱腔音乐中的作用研究
浅析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试论创设情境在小学五禽戏中的教学运用
“证伪”视域下分析五行音乐疗法的探讨
热门音乐论文
音乐欣赏中要渗透音乐要素
浅谈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论肖斯塔克维奇的《第五交响曲》
巴赫的音乐神学
探究中国器乐即兴之美
浅谈迈克尔·杰克逊的音乐成长之路
民乐的没落还是突围?-——透析“女子十二
多种音乐教育模式中的创造主题
论莫扎特——根据莫扎特的书信
基督教与西方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