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伦理道德论文 >> 浅析“敬畏生命”伦理思想对当代生态道德建设的价值论文

浅析“敬畏生命”伦理思想对当代生态道德建设的价值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2-12

浅析“敬畏生命”伦理思想对当代生态道德建设的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实现路径。史怀泽的“敬畏生命”的伦理思想,主张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相处,其思想内涵丰富,为我国生态道德建设的推行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一、“敬畏生命”伦理思想产生的背景

  首先,任何思想都是来源于生活的。史怀泽“敬畏生命”的伦理思想源自其独特的个人经历。阿尔贝特?史怀泽(Albert Schweitzer,1875―1965),是德国哲学家、神学家、社会活动家、人道主义者,1952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出生在新教牧师家庭的史怀泽,从小接受宗教文化的浓厚熏陶,悲悯的情怀和基督教教义,使得少年时代的史怀泽便拥有一颗敏感的道德心。1913年,史怀泽在50年的丛林诊所服务期间,目睹了非洲人民艰苦的生存境遇,深刻体会到了生命的可贵和坚强。自1913年抵达非洲到1965年去世,他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面对自然和人类自为的灾难他开始对传统的生命哲学和伦理思想进行反思和探究,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伦理观念。

  其次,思想是个人的,同时也是历史的产物。史怀泽的伦理思想体系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特征。其思想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时萌芽并发展,当时的欧洲资本主义工业迅猛发展,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也滋生了文化危机,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各派思想家都在寻找思想上的新路径,也促使了史怀泽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及人们精神世界的空缺和当时社会中存在的伦理缺失。19世纪末期,欧洲资本主义工业化迅猛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随着人类实践能力的增长,各种发明创造层出不穷,物质生活水平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但此刻人类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精神文化的作用。史怀泽认为,社会的文化正处在严重的危机当中,他指出人们已经完全忽视了社会精神文化的发展,物质与精神的平衡状态已经遭到破坏。物质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给人类文化带来了普遍的危险。工业的高度发达带来了物质建设的成就,人类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但这种改善却把人类由自由引入了不自由的状态。

  此外,史怀泽亲身经历了大规模的生命毁灭活动――两次世界大战,使得他从关注人类个体道德活动转而开始关注有关人类和自然命运的问题。在他看来,“敬畏生命”的信念不仅要用于保护世界生命,人类自身也要通过“敬畏生命”的思想充实和完善。人类通过无休止的竞争和战争来征服他人和自然,却放弃了自己内在的精神自由和文化建设。史怀泽在对人类的所作所为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敬畏生命”的思想主张。

  二、“敬畏生命”伦理思想的理论内涵

  1.所有生命都是伦理观照的对象。

  “敬畏生命”是一种非人类中心主义观点,是史怀泽伦理思想的核心。它所指的生命,是包含人类在内的所有生命,而不仅仅只有人类。敬畏生命的道德关爱也是强调关爱其他生命。史怀泽极其反对人类为了追求物质而在自然界进行大肆的破坏,他在《敬畏生命的伦理》文章中写道,如果人类不能对自然界所有生命存在物产生敬畏,就无法真正的实现奉献伦理和自我完善伦理的统一。史怀泽认为:“我们一直处在这样一种必然性之中既毁灭和伤害生命,出于伦理本性,我们始终试图尽可能地摆脱这种必然性,我们渴望能坚持人道并从这种痛苦中解脱出来。”[1]也就是说,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我们应该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伤害,认真考虑尽量保存其他的一切生命。

  2.所有生命在存在价值上都是平等的。

  这是史怀泽“敬畏生命”思想的理论特征之一。这一思想建立在对世界和谐性和对生命统一性的认识基础之上。他认为人与自然万物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处在一个统一的系统之中的。人类只有一个自然,因而有责任去保护和爱护其他生命而不是伤害他们。史怀泽指出:“生物之间没有等级之分,所谓生物之间有价值的区分,人们往往主观臆断地依据与人的关系确定不同生命的价值,这种判断是以人的感受为依据的,主观色彩浓厚。”[2]所有的生命在存在价值上都是平等的,人类应当撇除自身的主观臆断,尊重所有生命生存的意志。

  3.实现“敬畏生命”伦理思想的三个原则。

  要履行“敬畏生命”的伦理原则,首先应当珍视自己的生命。人只有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只有敬畏自己的生命,才能承担对其他生命的责任和义务,才会遵守敬畏生命的原则。其次,要树立生态保护意识。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料,它先于人类而产生,只有树立保护自然的生态意识,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互利共生。第三,需要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人道主义精神不只体现在医疗救治中,而应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履行。这需要我们呼吁和平、抵制战争。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人们应该认识到战争对生命的毁灭性打击,要努力避免战争,保存所有生命并促进其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的世界。

  三、“敬畏生命”伦理思想对当代生态道德建设的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国当代生态道德建设任重而道远,史怀泽提出的“敬畏生命”伦理思想是一种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思想观,这不仅为我国生态道德方面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也对改善我国生态伦理环境和构建和谐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   1.为树立生态文明时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理念提供一种思想来源。

  史怀泽“敬畏生命”的伦理思想否认生命之间的价值区分,把道德所关怀的对象的范围扩展到所有生命,充分显示了对自然的内在价值的尊重和肯定,是重建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条件。从史怀泽“敬畏生命”的伦理思想中,我们能够找到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原点。“敬畏生命”是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强调万物和谐共生的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包括对自然界的本原、演化规律、结构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认识。”[3]“敬畏生命”的思想可以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自然观,理性地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达成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生态道德的共识。

  2.为将道德责任从人拓展到自然,提倡人对自然的责任提供理论支持。

  传统伦理学主要研究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问题,“敬畏生命”把人之外的自然存在物纳入伦理关怀的范围,用道德来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首次把道德问题延伸到了自然之中,这种思想的产生直接为生态伦理学合法性的论证提供了思想基础。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自然,因而道德的维度也必须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敬畏生命”拓展了伦理学的深度,扩大了伦理使用范围,赋予伦理学研究更广阔的视阈,完成了从人际伦理到人与自然间的伦理的理论跳跃,也为生态道德建设将人类道德责任扩展到自然界提供了合理依据。

  3.促进现代生命价值观的形成,走出传统人类中心主义价值困境。

  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认为,人与世界的关系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符合人目的的世界。“敬畏生命”的伦理思想否认这一观点。史怀泽认为:“对生命的神圣价值的这种主观随意的划分,正是那些肆意践踏和杀戮人的生命的暴行和战争的最深层的根源。要想彻底消灭战争,就必须死守‘生命是神圣的’这一价值防线。”[4]此外,“敬畏生命”的伦理承诺是一种无限的责任和义务,它拓展的是伦理的形而上的内涵,是对人性的内在意含的确证和展开,这对于现代生态道德建设中树立尊重一切生命的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指导意义。

  阿尔贝特?史怀泽,被评为当代具有广泛影响的社会活动家、人道主义者、哲学家,并在1954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他“敬畏生命”的伦理思想开创了“生物中心主义”的先河,为现代生态伦理学的构建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渊源。在史怀泽的伦理思想中,“敬畏生命”思想不仅是对人类道德思想的诉求,更是对人类行为方式的规范,它要求人类要丢弃和其他生命对立的分裂思想,达到与自然中一切生命的和谐共处。史怀泽“敬畏生命”的思想为生态文明时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理念提供思想来源,同时为当今将道德责任从人拓展到自然提供理论支持,它有利于促进现代生命价值观的形成,对我国当代生态道德建设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浅析“敬畏生命”伦理思想对当代生态道德建设的价值

论文搜索
关键字:伦理 当代 道德 生态 思想 价值
最新伦理道德论文
试论互联网平台异化导致的伦理问题及成因
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伦理道德建设探讨
浅谈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治理共同体的
基于我国代孕合法性问题的研究
浅析法律从业者职业伦理道德的规范建设
论Pad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在文学伦理批评视角下解读《别让我走》
希腊神话中的“弑亲”母题刍议
中国孝道观念的代际传递效应
提高收入还是提高公平感?
热门伦理道德论文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技术·网络·人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网络伦理学初探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
耻感·罪感和底线伦理
论自私(上)
网络空间的自我伦理
论自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