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基于Web2.0时代浙江省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建设研究现状分析论文

基于Web2.0时代浙江省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建设研究现状分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2-14

基于Web2.0时代浙江省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建设研究现状分析

  一、引言

  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进入Web2.0时代,网络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得力助手,也成为改进党政工作、改变干部作风的重要学习教育阵地,成为群众行使相关权益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各级基层党政组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信息渠道。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基层单位工作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生命力和执政基础根本所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巨大需要不断深化和创新的系统工程。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有效加强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建设,有助于扩大党在大学生中的群众基础,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所以,分析研究当前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探讨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教育的科学水平和工作实效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理论方面,本选题有助于提高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建设理论研究。通过总结归纳系统梳理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建设基本理论概述,详细剖析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和原因,对提高高校各级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构建和谐校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践方面,本选题力图在查阅和掌握的文献资料基础上,通过设计问卷和走访调研,结合所在的学生党组织建设和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的实际经验和体会,认真分析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和挑战,研究出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地增强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Web2.0时代特征

  Web2.0应用崛起于2005年下半年,这种强调人本思想的新型网络信息组织方式调互动参与、共建共享。Web2.0这个互联网的新时代在继承以往优势的基础上,加强了网站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大大丰富了媒体的应用范围和交往空间。同时,由于网站内容基于用户提供,网站的诸多功能也由用户参与建设,所以实现了网站与用户双向的交流与参与,使得人们在网络虚拟世界中能够表达和展现自我,在沟通与交流中体现自身的主体性。另外,在操作模式上由原来简单的“阅读式互联网”模式发展为“可读可写式互联网”。

  因此,在Web2.0“可读可写”的模式下,互联网的灵魂是人,人不再处于被动的接受端,而是可以主动搜索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信息的内容,这也就是说,人人都是网络中的主角,都能够在其中找到自己的舞台,而且不必担心“无人问津”和“曲高和寡”,这个时期的典型代表有:博客、QQ等多种交流软件和最新的微信平台等。

  (二)Web2.0时代基层学生党组织建设必要性与重要性

  目前,Web2.0时代个性化和多样化应用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博客和微信,它是继电子邮件、BBS,QQ聊天工具之后的网络信息交流方式。由于具有自由的个人表达方式和丰富的娱乐形式等特点,博客和微信己经成为表达自身想法和意愿,追求个性表现和展示的一种新途径。博客和微信的自由和开放、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特点,迎合了倡导个性、思想多变的时代特色,使广大网民在意识和行为上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部分网民普遍涉世未深,缺乏足够的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缺乏坚固的道德观念支撑,心理防线脆弱,因此我们必须承认,Web2.0时代的这种多样化和个性化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广大网民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来负面影响。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发挥党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高校承担着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三大职能,培养合格人才是其根本任务。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发挥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就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在学校中心工作和建设发展的大局上有所作为。基层党组织要积极参与学校中心工作,并发挥组织、协调和推动作用;要通过教育引导发挥党员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不仅要在政治上先进,也应该是业务上的骨干和标兵;要团结带领广大师生员工积极投入到学校中心工作中去,为学校的建设发展做贡献。

  (三)Web2.0时代基层学生党组织建设现状

  随着世界的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我国高校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高校学生的党的思想建设不可避免地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学者提出对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基层党组织覆盖面和设置不适应高校新形势的发展,战斗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党员的培养、教育、发展、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同时,也有学者研究认为培养考察预备党员问题;党员入党后再教育;对上级任务如何去做存在的问题,都是当前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纵观研究,对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建设的现状研究不够深入与全面,多为概括性描述,缺乏第一手支撑材料

  二、现状研究与分析

  根据前期文献检索,笔者在研究的基础上,设计问卷,测验问卷的效度为0.75。

  (一)调查对象

  调研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1份,有效问卷共86份。有效问卷中,本科生占调研总数的53.5%,研究生占46.5%。其中,调研对象性别以女性为主,女性占了总样本数的71%,男性为29%。平均年龄为24.24岁,其中最低年龄为19岁,最高年龄为30岁。平均党龄为2.4岁。调查问卷为随机抽取,样本总体具有代表性。

  (二)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建设的效果调查

  1.党员的入党动机单纯

  从被调研对象所回答的入党动机来看,党员的入党动机比较纯粹。如“为了理想和信念”是首要的入党动机,占了总调研对象的32.31%;其次为“更好地为党和群众服务”,占了总样本的35.39%;“感受到身边优秀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也占了16.28%。当然,父母之命等因素,也是选择入党的动机,但该类动机的选择比例分别为16.02%。为了单纯获得个人利益而入党的动机选择人数为0。   2.对党员权利和义务的内容较为明确

  从调研结果可知,有71位党员在近期认真学习过党章,占了样本总数的83%。此外,在调研是否了解党员具有的权利和义务时,有45%和16%的党员回答自己比较了解或完全了解作为党员所拥有的权利和需要履行的义务。选择了解程度为“一般”的占了总样本的19%,选择不太了解的为16%,而完全不了解的也占了4%。在进一步让党员列出自己所拥有的权利时,60%的调研对象列出了自己熟知的至少3项权利。

  3.认真履行党员权利和义务

  在问卷调研中,当让党员自主评价自身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况,11.63%的调研对象认为自己对于党章中规定的党员的权利的形式和义务的履行情况做的“很好”;且有52.33%的调研对象选择自己对于党章中规定的党员的权利的形式和义务的履行情况做的“较好”;30.23%的党员选择“一般”;选择“比较差”的只有5.81%,且无人选择“很差”的选项。由于本次问卷调研为匿名问卷调查,因此该问题的主观判断较为合理,可以反应党员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时的整体趋势。

  三、关于对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建设的探讨

  (一)建立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工作的责任机制。通过建立和健全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责任制,加强对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建设,做到一级管好一级,一级带好一级。通过强化党员的责任意识、宗旨意识,提高党员的整体风气。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意识、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如何,主要还是看他自己能否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如何体现。要求每个党员需要做到时时、事事、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关键时刻能够站得出来,能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

  (二)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网络载体。高校基层党组织要主动现迎接现阶段的挑战,不断探索运用现代技术来创造、搭建党建工作的新平台和新载体。高度重视运用网络等手段开展和推动党员教育学习。树立一定的战略眼光,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领网络阵地,积极推进党建工作信息化,运用互联网、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辟网上阵地,使网络教育的覆盖而越来越大,辐射力越来越强,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增强党的影响力,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

  (三)强化党员的主体责任和服务意识。通过不断增强党员服务广大师生员工的责任感,从而强化当党员的责任意识。结合学生党员的自身特点,要积极开展“党员责任区”和“党员示范岗”活动,进一步明确学生党员的责任范围和工作内容。广大学生党员要通过自己的模范作用去教育、影响和带动身边的同学努力完成各项任务,努力成为广大群众的“领头雁”。基层党组织还要主动关心困难学生党员的生活,关心困难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以及他们的心理健康,为困难学生缓解心理压力。对贫困学生还应多关心、帮助他们克服实际困难,解决实际问题。

基于Web2.0时代浙江省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建设研究现状分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浙江省 党组 党组织 浙江 基层 现状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