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生活方式视域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审视与发展论文

生活方式视域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审视与发展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2-16

生活方式视域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审视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2-0239-02

  学校体育工作和青少年体质健康并未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系列法规、政策的支持下实现预期状态,由此,多年来呼吁的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改革不能是孤立的,任何的改变都是与周围环境密不可分的,因此,从大学生的生活方式角度探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可能是更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文研究对象为普通高等学校,主要以吉林省高校为例。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和逻辑分析法。利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等电子期刊,以及学校图书馆馆藏资料等,搜集现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高校体育教学现状等相关情况。调查访问了在校大学生、高校体育教师、体育管理者,了解学生体育生活状况和体育教学相关情况。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高校体育教学观念审视

  人的行为是受观念支配的,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行为的结果。因此要想研究后续的教学与学习行为,必须先探讨教学观念。很久以来,关于体育教学的观念就提出了“全面发展”“快乐体育”“终身体育”“技能教育”“素质教育”等等理论观点,这些观点大家都已耳熟能详,毋庸置疑,这些观点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现实中这些观念是否内化到了体育实施者的脑中?是否真正指导了体育教学?经过调查,有相当一部分体育教育工作者给出了否定的答案,说明,这些观念对于很多人还只是停留在理论上。

  现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容乐观,究其原因是学生的生活方式中缺少体育运动,学生们没有了高中时的课业负担,没有了家庭的束缚,生活可以随意安排,据调查,学生们除去学习时间和学校组织安排的各种活动之外,会忙于同学聚会、玩手机、玩网络游戏、看电影电视剧、逛街游玩、闲聊等,就这样还觉得时间不够用,早晨多数学生不愿意早起,习惯于睡懒觉,而晚上又想进行各种娱乐活动,只有少部分同学经常从事体育运动。从事体育运动的动机也极少是出于健身,通常是男同学就是为了娱乐,女同学为了减肥塑形。

  这样的状况,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树立重视体育生活的观念。观念不是一朝一夕树立的,于学校而言,需要从上至下的一贯重视,学校对体育学院(部)要大力支持,院(部)对教师提出课堂上对学生灌输体育锻炼的思想,使体育教学真正做到不为成绩,不为完成任务,而是首要的是把体育生活融入到大学生的生活中去。

  (二)高校体育教学目标审视

  我国现行的体育教学目标包括增强体能,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促进身心健康和人的全面发展。当然这是我们体育教学要达成的最终目标,但这样的目标直接用于课堂上显得有些泛泛,院(部)应根据课程内容,作出阶段性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大学生现代的生活方式使个体趋向于个性化发展,因此,体育教学目标的发展也应趋向于个性化,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挖掘与帮助学生掌握符合自身的体育项目和技能。大学生受社会环境影响追求舒适的生活,不愿意为运动流汗,不愿意为健身花费时间,由此,体育的教学目标就要通过增添学生的乐趣去培养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大学时期正是各种意识、习惯形成的关键期,体育教学一定要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促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三)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审视

  目前,多数高校都施行体育俱乐部教学制,即学生可以自己选择项目上课,这样的教学形式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依学生爱好进行教学,既锻炼了身体又使学生习得一技之长。经调查,各高校开设的内容有:足球、篮球、排球、健美操、瑜伽、乒乓球、网球、羽毛球、武术、游泳、轮滑、拓展训练等等,但具体到某一学校而言,受场地设施和师资的限制,很难开设出如此全面的课程内容,满足不了大多数学生的自由选择要求,因此俱乐部教学也就不能真正施行。这样导致学生只能被动的选择并不感兴趣的课程,教学内容不能引起学生兴趣,甚至接受困难。除此,同一课程缺少连贯性。学生在大一时选择某一项目,在大二想深入学习却没有相应课程,只能是重复选课。

  就现代社会生活方式来讲,社会上已越来越重视体育健身,健身项目多集中在羽毛球、乒乓球、瑜伽和舞蹈等大众喜闻乐见的,或是不太受场地约束的内容上。但如很多学校开设的排球课程班级比较多,学生学会这个项目毕业后到社会上也很难继续运用这个项目健身,因为一方面没有排球场地,另一方面排球是集体项目,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运动,因此,这类的课程不适合学生毕业后继续从事,课程设置要考虑与社会接轨。

  由此可见,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方向是确保课程内容能够依学生兴趣和适应社会条件开设,为终身体育做准备。场地设施是硬件,不能快速改变场地不够、设施老旧单一的现状,但师资是软件,教师资源不足可以对教师进行多项目培训。项目内容的运用也关键在于教师,不能只重技能的传授,要培养学生利用项目自行健身的能力,以为形成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四)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审视

  长久以来形成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是主体,教学充斥着强制和命令,较多地强调学生的接受与继承。虽然教学改革一直在强调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但是多年形成的禁锢难以突破。多数教师只是在课堂上按照教材、教案按部就班的把知识灌输给学生,注重掌握项目技能的培养,不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扩散知识少,这样的教学方法只能使学生的个性被束缚,学生的主体性根本无从发挥。   从社会生活方式的角度来看教学方法,学生步入社会后,他们需要的健身方式不是把一项技能练得多好,有多么高的水平,而是会运用体育来健身,能把课堂上的所学运用到生活中去。由此可见,教方法比教技能更为有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比掌握技能更具实用性。

  公式化教学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不能潜下心来研究新的教学方法,不能因材施教,没有更多地考虑个人能力和兴趣的区别,不能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没有把培养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放在第一位。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关键还在于教师,前提是校、院两级的重视与督查落实。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思考容易陷入固定的思维模式,难以突破,因此,院(部)要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大讨论,要深入课堂与学生交流,进而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丰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五)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审视

  教学评价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评价,教学过程无从检验。教学评价可以促使整体工作水平提升、可以促进教学某一环节的改进、可以促进教学资源的改善、可以促使教师与学生的进步等等。

  任一方面的教育改革与发展都需要教学评价来衡量,可是审视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现状却发现,评价体系是体育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评价体系显现出诸多的问题:评价内容单一,只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评价;评价对象单一,通常只对学生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方法单一,多数都是教师单方评价;评价标准单一,不能考量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与下降,标准不科学。

  由此,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发展方向是丰富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评价不只是看成绩,还要将道德素质、心理健康、习惯养成等方面都放到评价里面,应该是多维度的评价;评价的方法应是师生互评、学生对学生互评、学校对教师、学校对学生等多方互评,这样评价结果才能准确;要丰富评价对象,学校和院(部)领导、体育教师、学生都应是评价对象,教学各个环节也都应是评价对象;建立多重的评价标准,注重过程比较,以提升和发展来衡量。

  三、结论与建议

  1.体育教育工作者对体育教学观念有着正确的认识,但高校重视体育教学的观念没有完全树立,学生还没有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说明体育观念还停留在理论上,还需继续加强宣传与教育,使社会各界重视体育,使终身体育思想深入人心。

  2.现行高校体育教学目标涵盖的领域是丰富的,但缺少具体可执行的目标,各高校还需对体育教学目标针对教学各个环节进行细化,需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不能调动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内容不适应学生进入社会后进行锻炼,高校体育课堂还需从场地设施、师资力量方面改进,尽力为学生开设感兴趣而又实用的课程内容,为学生终身健身提供准备。

  4.高校体育教学方法依然是教师为主体,按部就班地进行技能的传授,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致学生步入社会后不会运用所学健身。建议进行教学方法大讨论,互相学习,突破禁锢,呈现出欢快的、丰富的课堂。

  5.教学评价体系是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立全面丰富的教学评价体系是教学各个环节质量的有力保障。目前,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比较薄弱,各方面的评价标准都比较单一,亟待有关各方对此事给予高度重视,期待早日建立健全高校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生活方式视域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审视与发展

论文搜索
关键字:视域 教学改革 普通高校 生活方式 改革 高校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