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农村研究论文 >> 土地流转对农村居民养老现状的影响分析论文

土地流转对农村居民养老现状的影响分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2-17

土地流转对农村居民养老现状的影响分析

  Abstract: The peasant land management rights are contacted to interests compensation.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urrent land circulation, social security and so on, taking Ningbo for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farmers' pension probl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farmers of different ages have different satisfaction degree on land circulation perception. The satisfaction for price of compensation mode according to mu is low. The circulation of land using planning had more significant effect on farmers' pension status. So, it should be suggested that price compensation proposed stratified could according to age. Making scientific planning,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peasant land using right transfer and the level of rural residents endowment satisfaction.

  Key words: land circulation;pension satisfaction;Logistic model

  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3-0036-04

  0 引言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农村土地流转变革提上议程,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那么现实中的农民是否满足于土地流转后的养老现状,他们的就业、社会保障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呢,这将是本文研究的关注点。

  1 前期研究背景

  在我国农业化社会向工业化社会的转轨时期[1],农业耕地转为工业建设用地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工业化的需求,但由此引发的土地流转下的农民养老问题引起了学界的关注。

  臧俊梅等从法律制度的角度分析了土地征用中的农民保障问题[2],随后有学者对流转后农民生存状况和幸福感进行分析认为就业、生活保障、生活方式、生活环境以及心理习惯是主要影响因素[3]。而鲍海居等认为农民在土地流转之后,应享受到基本的生活来源,就业机会,未来土地资产增值收益[4]。

  党国英认为[5]应建立“国家失地农民账户”和“国家失地农民保障基金”,使农民能够长期有效地获得土地收益。唐爱玲认为[6]土地换保障的政策应充分保障农民的经济收入,满足农村老人的养老需求。

  叶继红[7]等发现土地流转后,失地农民的总体生活满意度不高,其中经济收入和生活条件满意度最低;对社交和休闲等高级需要不敏感,工作环境不理想。此外,程昊?D对苏州、无锡两市土地流转的农民进行了实证调查[8],研究发现农民生活满意度不仅受物质型因素影响,还有精神型因素。

  杨凌提出[9]政府在征收宅基地时应考虑到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相应的补偿标准。而在对老年农民的心理状况进行调研发现[10],有近一半的农民心理异常, 需要对心理健康进行疏导教育[11]。

  因此本文将通过实地调查从土地流转后的养老保障、收入变化、流转的意愿及满意度等方面展开分析,试图发现农民养老保障的缺失,以期发现当前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农村居民养老满意度水平。

  2 土地流转下农村居民基本养老现状

  2.1 调查对象和区域选择

  本文选取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宁波市为对象,采取多阶段抽样法,第一阶段抽取3个县区,第二阶段抽取21个镇、街道,第三阶段抽取35个村,第四阶段随机抽取每村镇中的20多户农民。共计发放问卷800,有效回收786份。

  2.2 调查对象组成与分类

  ①从年龄组成看,60岁以上人群居多,分别是50岁以下占6.87%,50-60岁占22.14%,60-70岁占43.00%,70-80岁占15.78%,80岁以上占12.21%。

  ②从文化程度看,整体偏低,小学及以下人数占比80.66%,初中学历人数占比13.99%,高中学历及以上人数仅占比5.34%。

  ③从婚姻家庭结构看,大多数为已婚有配偶占比78.57%,离婚人数占比1.28%,丧偶人数占比18.37%,未婚人数占比1.27%,再婚比例0.51%;大部分拥有1-2个子女占比66.67%,其次是拥有3-4个子女占比23.66%,再次是拥有5个以上子女占比7.38%,最少的是没有子女占比2.29%。   2.3 农村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分析

  近年来,随着全国范围农村土地流转速度明显加快,土地流转规模不断扩大,宁波市农村土地流转也加快发展,2005年至2010年, 全市农村土地流转平均增速高达16.11%,全市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土地面积为241万亩,其中经营流转面积达139.7万亩,占比高达57.97%。

  从土地流转的用途看,主要用于规模化农业生产,流转时间为5年以下,面积为10-50亩为主,从流转形式看,当前主要以征用为主,占比64.3%,其次为土地出租为19.3%,再次为土地的拆迁占12.5%,最少的是土地入股分红仅占4.0%。从调研的结果看土地征用特别是用于政府公共建设类型的流转方式,农民意愿较弱,原因是这种政府对此的补助少,而且会影响居住环境,而土地出租是农户比较愿意的一种形式,一方面租户给于农户的补助较多,另一方面农民也在承包期满后依旧有自己的土地使用权,有较强的安全感。

  从补偿形式看,主要集中于政府按亩价格补助和按户人均分配的两种补偿形式,而调研中发现,农户更倾向于按户的人均分配形式,表明该方式对农民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和公平感。

  2.4 土地流转前后的养老保障分析

  从调查结果看,土地流转后农民收入普遍提高,而此之前没有任何养老保险金,而现月均收入是由土地补助金及养老金等构成,这可以反映土地流转后从相当程度上改善了农村老人的生活条件。

  在社会养老保险参保方面,本地户籍人口社会养老保险参保有盲区存在,全民覆盖仅为87.4%,未达到全民覆盖之目标。在当前倡导社会养老保险全民覆盖的大背景下,差距较大。而在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障待遇水平上整体偏低,对农村老人的保障不足。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已连续10年以上保持10%的增加率,而面向城乡居民的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养老金水平仍在低水平徘徊,跟不上物价上涨水平和人民对生活质量提升要求,尤其是城乡居民养老金,平均养老金还未达到低保水平,城乡差异没有缩小。

  从土地流转后的养老保障实施情况看,无论是新增参保人数还是总参保人数都呈下降趋势。原因为:一是新城区大规模征地结束,存量的被征地人员逐步纳入参保范围;二是国家对土地征用控制更加严格,征地规模缩小,新被征地人员逐年减少;三是随着人们对养老待遇的更高追求,近年来越来越多被征地人员选择直接参加或转换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低标准养老保险,以致参保人数不增反减。

  3 土地流转下农村居民养老满意度的实证分析

  3.1 土地流转意愿分析

  从流转的意愿程度来看看,接受土地流转的只占到了34.61%,而不愿流转的占到了65.39%,流转的实际行为比流转意愿少了许多,进而采用LogiStic回归对影响农民土地流转意愿的因素进行分析,则有:

  Y=ln=ψ+?兹1x1+?兹2x2+…+?兹ixi

  在式中:p――概率,在本文中设定为农民流转土地的愿望,当p为1时表示愿意流转(包括流入和流出),p为0时表示不愿流转。ψ――常数项,xi为y或Logit(p)的影响大小。

  影响土地流转的行为因素可以从农户自身条件、外部经济环境和宏观政策等维度进行分析。农户自身条件包括了农户的一些基本自然特征,如年龄、家庭人口结构和数量、知识水平等以及社会保障的建设状况。外部的政策环境则是土地流转的直接决定因素,在农民具备了流转意愿和能力,农地具备了流转收益的可获得性后,如果政策不允许进行土地流转,则土地流转就无法进行。设计变量定义如表1。

  在研究中,采用似然估计、Cox & Snell R square、NagelkerkeRSquare三种方法对农户流转意愿模型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模型拟合度较好。

  从分析结果看,土地流转意愿受到了农地流转收益和农地流转保障状况和农户自身条件的综合影响。其中影响因素的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是年龄分布、婚姻状况、土地流转后农民的生活是否提高,农民进行土地流转最关心的是土地流转后的保障状况,在选取的分析因素中,对模型贡献率前三位的都属于这一维度,如表2不同于众多报告中提出的所谓养老费来源是影响土地流转最大的因素。

  从需求层次上讲,基本的养老也是老年人最低层次的需求,对土地流转与否的影响表现在其他经济来源对土地收入来源的替代作用,如果有可靠而稳定的其他经济来源人们还是愿意将自己的土地进行适当的流转,这将体现在个人所处的年龄段、家庭结构等方面。

  在深入分析中发现,年龄大小也直接影响着各自流转意愿。土地流转程度与年龄有明显的阶梯状,而60-70岁这一年龄段是最受争议的,不愿意与愿意都是占五个年龄群里比重最大,因而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访谈,得到的结果是:

  ①随着年龄的增长,农民的劳动能力越来越低,对土地自身需求也越来越大。比如60岁的老人比70岁老人的土地需求大,他们还有能力去用土地去创造更多的生活价值。

  ②根据众多家庭的反映,随着年龄增长,生活自理能力也随之降低,劳动收益能力降低,适时的土地流转有了养老保障金和土地赔偿金,生活条件就提高了,因此70岁之后意愿程度就开始上升,更倾向于一种更加稳定持续的收入保障。

  ③土地被流转,自身这一代生活是安逸了,但是下一代没有土地就必须靠自己的,或者是他们更希望让子女拥有土地,自己通过子女养老,这就是很多人不愿意流转的原因之一。本文认为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农村传统养老方式,即家庭养老占据主流,多年来将土地留给自己的子女是常理。另一方面,子女供养对土地供养具有很强的替代效用,在年老丧失劳动能力后,子女能够提供相对可靠而稳定的经济来源。

  3.2 土地流转下的农民养老满意度分析

  在农民养老满意度的分析上,选取农民养老满意度为因变量,将其分为非常不满意(=1)、不满意(=2)、一般满意(=3)、比较满意(=4)和非常满意(=5)五个度量等级,并计算样本数据的平均期望值,且按照一般满意(期望值=3)作为合格标准进行评价。   期望值=1×A1+2×A2+…+5×A5

  上式中:A1-A5分别为各满意度对应人数占总人数的比率,在养老满意度的调查结果中显示,被调查失地农民对总体社会保障非常不满意和不满意的分别占6.4% 和30.3%,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分别占24.7% 和2.0%。样本数据的期望值为2.51<(3),未达到一般满意标准,说明,农民对总体养老满意度偏低,说明土地流转后,农民权益保障不足,现行农村养老保险不足以满足当前农民的生活需求,部分农民出现流转后收益降低的局面,这是推进土地流转需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此外在心理上,农民生活方式发生较大改变,调研中发现目前农村老人休闲方式单一,没有城镇中老人生活娱乐丰富,大多老人在家只能做家务,照顾子孙或者是棋牌亦或什么都不干。从某种方面来讲,土地是老人生活上的精神寄托,而现如今,以往终日与土地相伴的形式不复存在,而又找不到适合自己的日常生活休闲娱乐活动,特别是对年长的农民普遍感觉到无所事事,而子女又在外工作,决定着每天生活单一,内心较为孤独,精神生活质量较差。此外,土地流转后老年人生活环境没有很大程度上的改善,这也间接的影响到心理的满意水平。

  4 研究结论与建议

  ①农民的土地流转与其自身特征有较为紧密联系,不同年龄层的农民有着不同的养老诉求,因而有着不同的期望效用,建议建立不同年龄层次收益补偿机制,保障其土地流转后的收益回报。

  土地流转对于那些在土地流转获得补助后,同时又能从其他经济活动中获得收入的农民来说是一种致富的有效手段,但对那些不能在其他经济活动中取得收入的老年人来说,这不是一种好的选择。

  特别是面向城乡居民的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养老金水平仍在低水平徘徊,跟不上物价上涨水平和人民对生活质量提升要求。建议政府推行基于年龄的差异化补贴,多关注弱势群体的个体特性,在生活上改善其生活状况,给予生活上的满足感。

  ②补偿方式将影响农民的整体养老满意水平。根据研究分析,得出将全部征地补偿费平均发放是最让农户满意的,因此农村土地产权归集体所有,平均发放是更加体现公平的补偿机制。

  此外按人均分配老人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一份补助金,不会使得本该是他们的土地补助费全部被子女领取,增加自身的养老保障权益。

  ③土地流转后,农民整体养老满意度较低,需建议更加科学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不仅从物质上进行利益补偿,还需进行精神生活上的补偿,发展农民新型生活休闲方式。

  此外随着土地流转的推进,农村老人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由于子女外出导致空巢老人数量增加,心理孤单也成为农村老人的一大心理问题。

  建议针对土地流转老人推出优惠政策,增加其养老金额,并进一步推进子女探望父母的立法,加强农村社区、村委等机构的引导,发挥他们对农村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作用,建立农村“养老服务银行”模式,鼓励60岁以上老人们参加互助行动。

  ④积极整合资源,切实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土地流转后要统一规划用地,优化农村居住环境。避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而使其配套的生态环境保护设施及其欠缺。

  建议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生态村建设紧密结合,进一步加强与村镇建设规划的对接,整合资源项目,最大限度地集约利用资源、节省投资成本,确保生态村、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效。

土地流转对农村居民养老现状的影响分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流转 养老 现状 居民 土地 农村
最新农村研究论文
浅谈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
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研究
乡村生态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农民主体性考察研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大学建设探索与实践
农村学校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的策略研究
浅谈农村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教学技能培训需求调查探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防冻技术措施
浅析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
热门农村研究论文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对我国农民工保障问题的再认识
增加农民收入研究
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浅谈对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我国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现代话语下的三农问题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邓小平“三农”思想与中国新农村建设
关于发展农村经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