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 小学“快乐武术”教学模式的设计论文

小学“快乐武术”教学模式的设计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2-23

小学“快乐武术”教学模式的设计

  【Abstract】Under the impact of the modern sports and the foreign culture, the survival situ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of is grim. Wushu inheritance requires from the children and based on primary school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 of difficulty of opening martial arts course in primary schools using the method of logic, and it seeks the basis of martial arts entry the campus, proposing to design “happy wushu” mode based on successful experience. Modifying the rank and innovating the school rank to make the pupils get feeling of success and happiness in learning martial arts and get interested in the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thus learning actively.

  【Key words】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culture heritage; primary school sports; teaching mode

  引言

  中国传统武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软实力”的代表。武术在当代已经逐渐被划分为“现代竞技武术”和“传统武术”两类,在其各自的发展中,受资金、制度等因素影响,形成了竞技武术“一枝独秀”与传统武术夹缝生存的现状。学校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小学又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因此如何立足小学体育的发展,让传统武术走进校园,并立足小学体育的特点去设计和优化传承的路径,已经成为一种现实诉求,故提出了“快乐武术”的概念,并对其传承模式进行设计。

  1传统武术立足校园进行传播是时代的诉求

  1.1传统武术发展的尴尬境地

  文化全球化的形势下,西方体育、奥运项目的强势冲击使传统武术的发展举步维艰。1958年,我国开始遵照西方现代竞技体育的原则,将传统武术进行改造,创编出采用西方标准化竞技体制的“现代武术”。武术被划分为“现代竞技武术”和“传统武术”两大类。现代竞技武术追求运动技术的“高、难、美”,竞技规则向奥运模式靠拢,其本质已偏离传统武术,成为西方体育形态。而受奥运文化和“金牌”意识的冲击,现代竞技武术被国家和社会高度重视,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传统武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生存压力的增大,人们在选择锻炼方式时,也更倾向于“快速”、“高效”、有刺激性的锻炼项目,此时自西方传入的各种体育项目正迎合了大众的心理。反观之下,传统武术则正被摈弃。学校作为开展武术推广的重要阵地,也因异域文化的传入、武术师资不足、武术教学模式单一等多种原因不被青少年所喜爱。

  1.2在小学开展传统武术是时代的诉求

  “中国有3亿多青少年,学校是最重要、最广泛的传承武术的阵地,也只有将武术置于学校通过青少年来传承,才能更好地履行武术弘扬民族精神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1〕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文明的继承人和发扬者。小学生接受怎样的教育、成长于何种文化之下,不仅影响小学生的个体成长,更关乎几千年中华文明的传承。

  外来体育文化的涌入,占据了相当大的文化空间。以奥运会为代表的西方体育项目、跆拳道、动漫等已经普遍在小学生群体中流传开来,传统文化却少人问津,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在本土受到挑战。站在保护我国文化安全的立场,我们必须从“小”抓起,从小学教育抓起,从小学生抓起。

  1.3保护传统文化政策落实的时代诉求

  1979年,我国武术工作者进行了全国范围的武术挖掘整理工作,摸清了“家底”,将散落于民间的传统武术进行了资料整理和保存,挽救了一批濒临失传的拳种,这对中国传统武术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了极大的积极作用。然而在后续工作中,我们却未将这些资料用于实际的传承和推广之中,而仅仅是整理出来将其“束之高阁”和“放任自流”,〔2〕仅仅停留于理论和书面的形式上。同样,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众多武术项目,尽管它们的文字乃至影像资料都得到了完备的整理和保存,却可能因没有传承人而成为历史河流中的一种“纸上功夫”。

  立足校园,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外武术活动参与,营造传统武术习练氛围,使小学生既掌握武术动作技能,又形成传统文化意识,切实将传统武术的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2传统武术进校园的制约因素

  2.1青少年难以理解传统武术的文化性

  传统武术作为中华古老文明的一部分,与中国古典哲学、宗教、中医学等都有千丝万缕的关联。中国古典哲学以《易经》阴阳八卦学说、道家思想和儒家学说为核心,传统武术的各家拳术将哲学思想融会贯通,形成“天人合一”、“阴阳调和”的拳术理论;在技法上运用“五行”哲理,以示之相生相克;讲求动作刚柔相济、动静相宜,牵一发而动全身,体现传统哲学中“一”的观念;传统武术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追求自身的完善,而非炫耀武力,“载于武艺,归于武德”。太极拳及健身气功八段锦、五禽戏中的“导引”、“吐纳”之法,是由道教养生术上发展而来,少林武术更是与佛教有着不解的渊源。“自古医武不分家”,传统武术和中医学存在于共同的哲学体系,皆以阴阳辨证观为指导,掌握中医学的经络学说、穴位学说对武术的技击功法也大有裨益。因此,青少年在传统武术的学习中,真正理解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非朝夕之功。不能理解传统武术的文化魅力,则难以对它产生兴趣,亦不会主动地去学习,更勿言热爱。   2.2校园课堂内外多种多样的现代体育项目

  与传统武术的厚重相比,现代体育项目则更为轻松、自由,更具刺激性。对于一般学习者而言,现代体育项目掌握基本技能便可开展,且规则标准化,不需经过专门的培训就可以执行,其中篮球、足球等项目的激烈对抗更符合青少年好动、争强的心理特性;健美操、体育舞蹈等因在塑造形体、提升气质方面的作用而广受学生欢迎;网球、羽毛球等在传入中国时被定义为“时尚”运动,成为青少年追逐的体育项目。跆拳道、柔道以及泰拳也已逐渐走进校园,进入课堂。目前,一些学校为吸引学生,增加入学率,树立“高端”、“西式教育”的形象,在设置课程时,较倾向于选择为社会、家长和学生所认同的现代体育项目。然而,课堂的容量是有限的,现代体育项目的大行其道,必然使传统武术受到挤压。

  2.3缺乏专业传统体育师资、基础设施

  当代的小学体育教师来自各类师范、体育院校,所接受的是现代的、受西方体育教学模式影响的培训,形成的教学理念也具有现代特点、西方特点。而传统武术的教学,不仅注重动作掌握,还讲究“悟”,这在教学方法和专业水平上都对教师有不同于现代体育项目的要求。现代教育理念下的教学方法只适用于现代竞技武术的教学。教授传统武术,体育教师必须有全面的知识结构,了解传统武术的深层内涵,能够解析各个武术动作的攻防技巧、虚实相交、阴阳转换之理。而具备此类知识的人才,且能植根小学,为传统武术培养传承人的寥寥无几。学校开设现代体育项目,就必须为之提供配套的体育场地和器材,因此,传统武术的可用资源便相形见绌,匮乏之至。

  2.4传统武术发展的桎梏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武术逐渐显现出不适应性,这与传统武术自身的特征有关。传统武术生存的土壤是中国农业社会,而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带领全球进入工业化的社会。在新的社会环境下,传统武术失去其生存和发展的养分,变得步履维艰。当代社会,一切求新、求快、求速度,虽然近几年开始有学者提出“慢生活”、“慢节奏”,但也只是在工作、生活的空隙中偶尔为之的调剂,大的趋势仍是“快”。传统武术显然不适应如此社会形势,“太极十年不出门”,于是这种看上去“不见成效”的运动项目其受众越来越少。

  3“快乐武术”教学模式设计的依据

  3.1传统武术传承人的重要作用

  武术是以身体艺术为特征的文化形态,只有通过口传身授才能保障技术与文化的传承,“即必须是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仅依靠文字、影像的整理和保存不能保证传统武术的“活态”传播,“任何‘非活态’的传播都不能阻止武术文化的流失。”〔3〕传统武术的灵魂还需要人的体悟,单纯的文字和影像资料无法将其体现。没有传承人,而一味依赖数字资料,传统武术就会成为流于表层的皮囊。

  传承人是传统武术传播和发展的“活载体”和桥梁。上一代的技艺需要当代传承人学习、继承,并传授到下一代传承人。传承人断层,引发的是文化的断层,自身文化链断裂必然造成文化缺失,此时异域文化进入,势必占据和同化本土文化,进一步加大文化断层的裂痕。“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持着的社会共同经验。”〔4〕当“社会共同经验”变成他人的“经验”,我们的文化将不复存在。故而,从文化传承角度看来,传承人的作用举足轻重。

  3.2传统武术的传承具有长期性

  传统武术作为非物质的、无形的文化,其传承方式必须是口传心授,而且,这种传承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保障技艺的整体传承。〔5〕传统武术的传承具有长期性,从认识到了解再到接受,需要一个长时期的过程。为保证文化链的连续性,我们需要从青少年抓起。小学生虽然不一定完全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但经过长年累月对传统武术的接触和练习,以及周围传统文化氛围的营造,会在脑海中形成对传统文化的朦胧意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初具轮廓。

  3.3与现代体育课相结合

  取现代体育课之长,补传统武术之短。以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提高社会适应力为目标,在保留传统武术精髓的基础上,有机结合现代体育课的教法。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与现代体育课程实行了有机结合,但传统武术的本质并未改变,要与学校武术相区分。这是因为学校武术受竞技武术的影响,没有“真正发挥武术的教育功能”〔6〕。

  3.4有成功体验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建立在成功体验基础上的快乐

  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快乐,从未体验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所谓成功体验,是指通过克服困难,达到一定目标的感受。在“快乐武术”教学模式中,学生完成挑战,达到某一目标,实现成功,从中感受到快乐。另外,成功还使他获得外界的肯定,产生自我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刺激学生学习传统武术的内因需求,使之能积极地主动地去接触和探究传统武术,故将小学“快乐武术”这种模式命名为“快乐体验式”。

  4基于“快乐体验式武术”教学模式的校内段位制设计

  段位制是现代普遍采用的武术进阶方式,是一种标准化的考核方法。传统武术的传播可以借鉴其中适用的部分。校内段位制,是指选择传统武术中的特定动作或套路,划分为不同的段位级别,根据本校学生动作、套路的掌握程度进行评定的方法。

  4.1参与主体――传承人、体育教师

  教学模式的参与主体,是指教学模式的实施者,包括体育教师和传承人(即学生)两个方面。在实施过程中,教师是主动参与者,作用是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练习,指导学生动作,进行公平考核。学生作为参与主体是教学模式得以实行的必要条件,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把教学模式变成现实,通过考核可以验证教学模式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4.2内容选择――传统武术的基本动作、套路

  “快乐武术”的中心是使参与主体感受到“快乐”,在选择实施内容时要秉持“快乐”的原则,内容选择要能体现“成功体验”。所选动作符合小学生的生理特点,不宜选择难度较高的动作,否则学生在完成或达到某个阶段后难以进阶,无法产生“成功体验”;也不宜选择难度过低的动作,难度低的动作无法使学生产生挑战后的成就感,并且人人都能做到,也就没有了达标的自豪感。   4.3校内段位制设计

  校内段位制的内容可以是武术的基本功动作,也可以选取一套套路演练或截取套路演练中的一部分动作。基本功动作设置三段,分别为一段、二段和三段。以踢腿动作为例,当踢腿到某一高度时达到一段;能连续做踢腿动作多少次即可达到二段。使一个动作贯穿几个段位级别,既有具体的量化标准,也有抽象的感官标准,如动作熟练程度,这与传统武术中对“精、气、神”的要求呼应。在基本功动作掌握熟练的基础上,设置套路段位,分别为四段、五段和六段。具体的实施,由小学体育教师与传承人沟通制定。

  各段以不同标志物来区分,如以不同颜色的缎带来表示不同的段位。缎带即每个人段位的象征,也是其武术水平的象征。在同一个校园范围内,缎带被普遍认同并用以识别个体。

  4.4评价

  校内段位制按照“趣味武术”“技能武术”“文化武术”的教学内容层次划分。〔7〕既能通过小学生的成功体验和快乐感受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普及传统文化知识,为教育留下理论储备。

  5总结

  通过“快乐武术”教学模式的实行,小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激发学习传统武术的积极性。自小培养小学生群体的传统文化传承观念,并伴随其成长,在其成长中不断汲取传统文化知识。有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外来文化的生存空间自然相对变得狭小,这对保护和传承传统武术、中国传统文化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小学“快乐武术”教学模式的设计

论文搜索
关键字:教学模式 武术 模式 小学 教学 快乐
最新基础教育论文
试论辅导员加强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策
探究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财政投入新模式
浅析人工智能背景下幼儿园国学教育
基于家校共育的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策略
浅析信息时代家校共育新模式
小学高年段学生家校共育的思考与建议
家校共育在小学德育中的新思路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的基本形式
热门基础教育论文
论学校日常生活的道德教育功能
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语文与生活双赢
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中小学教育
小学数学课改论文
班主任工作点滴谈
关于小学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
论幼儿道德教育现代性及其基础
培养学生情商,树立健全人格
生活中的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