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辅助生殖技术实施中心理干预的效果评价论文

辅助生殖技术实施中心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2-25

辅助生殖技术实施中心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减轻实施辅助生殖技术患者不良情绪和心理问题的效果。方法 320例拟行辅助生殖技术的患者, 随机分为A、B两组, 各160例。A组进行常规护理, B组除行常规护理外采用心理干预。两组患者入周期前和入周期时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定, 比较两组入周期前后因子分。结果 两组入周期前因子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入周期前和入周期时因子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入周期时因子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适当的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实施辅助生殖技术患者的不良情绪和心理问题, 应当作为临床综合治疗的一部分。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effect by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pplication in relieving unhealthy emotions and psychological problems in assisted reproduction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320 patient receiving assisted reprodu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s A and B, with 160 cases in each group. Group A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group B received additional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to conventional nursing. Both groups applied symptom checklist (SCL-90) for evaluation before and during cycle, and factor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factor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cycle (P>0.05). The difference of factor score in group B before and during cycl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1). The difference of factor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during cycle (P<0.01). Conclusion Appropriat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unhealthy emotions and psychological problems in assisted reproduction patients. This method should be applied as one part of clinical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Key words】 Sterility; Assisted reproduction; Psychological factors; Intervention

  由于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问题、不良的生活习惯、晚婚晚育、人工流产、性传播疾病的增加等, 不育症的发病率近年来有上升趋势。我国不孕不育的患病率为6%~15%[1]。受到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 “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以及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体制不健全, “养儿防老”的观念更是根深蒂固。不育症对患者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心理创伤。所以, 除了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使患者早日为人父母之外, 更需要行之有效的心理干预, 使患者早日摆脱因不育造成的不良情绪和心理问题。本文主要调查了患者的相关心理问题, 采用相应的心理干预, 效果满意, 为临床的综合治疗提供了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1月~2015年4月因女方因素在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实施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的320例患者, 随机分为A组和B组, 各160例。女方平均年龄(34.50±5.01)岁, 平均不孕年限(4.89±2.5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研究方法 评定工具选用SCL-90进行评定[2]。A组进行常规护理, B组除行常规护理外采用心理干预。两组患者入周期前和入周期时均采用SCL-90进行评定, 比较两组入周期前后因子分。患者自评结束后, 将自评量表10个的得分相加为总分, 共记录了人际关系、躯体化、不甘认可、孤独、敌对情绪、精神病、恐怖、抑郁、伤心、焦虑等情感。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入周期前和入周期时因子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入周期前和入周期时因子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入周期前因子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周期时因子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 讨论

  3. 1 实施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患者的相关心理问题 不育症对大多数育龄夫妇来说是一种心理创伤, 一旦被诊断为不孕症, 就会受到来自自身家庭及社会的各种压力。辅助生殖技术一方面为这些患者带来了福音, 另一方面由于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治疗本身及结局具有不确定性, 不孕夫妇在治疗过程中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3]。IVF-ET不同治疗阶段的负面心理效应和心理变化都影响IVF-ET的结局, 导致妊娠率的下降。目前有关IVF与压力的关系比较肯定的观点是:不孕症治疗本身引起压力, 压力可以是不孕症的原发或继发原因。压力通过影响自主神经系统, 导致患者行为举止的改变, 还可以影响室旁核交感神经系统或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ic pituitary adrenal axis, HPA)影响心血管系统, 导致代谢紊乱及行为改变, 或是通过内啡肽抑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ypothalamic pituitary gonadal axis, HPG)影响生殖系统, 导致生殖系统的异常[4]。Ebbesen等[5]对809例首次进行IVF治疗的患者应用最近发生的事件列表(list of recent events, LRE)进行压力的评估, 对包括疾病生存环境学习等37项能产生压力并对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的事件进行问卷调查, 发现在IVF治疗前负面事件发生少的患者妊娠率明显高于负面事件发生多的患者, 应用回归分析发现, 负面事件影响获卵数, 从而影响妊娠结局, 且与年龄不孕时间获卵数和不孕原因相比, 负面事件的数量是能否妊娠的重要预测指标。不孕症夫妇主要的负性情绪包括焦虑、抑郁、敏感、处事偏激、负罪感、人际关系孤独、性关系和婚姻满意度下降[6], 目前研究较多的是IVF治疗与焦虑和抑郁的关系。调查中发现, 不育症妇女SCL-90所有均分均高于正常标准, 说明不孕症夫妇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经过相应地心理干预, SCL-90所有均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 表明适当的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实施辅助生殖技术患者的不良情绪和心理问题。

  3. 2 实施心理干预的措施 目前对于不孕症诊疗过程中, 尤其是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治疗中所产生的压力和负性情绪反应, 一般采用心理干预与行为矫正、网络应用及治疗方案的改变等方法进行心理支持和疏导。Campagne[4]建立了在不孕症诊疗过程中心理干预的流程, 对于不孕症夫妇首先进行急慢性压力水平评估, 如果高于阈值水平则进行为期3个月的减轻压力治疗, 然后再次进行评估。压力水平正常患者可以进行不孕症的治疗, 压力水平异常患者则需要进行精神和物理评估。如果高于阈值, 则需要进行3个月的精神运动和饮食的调整。当患者压力水平减轻后在进行不孕症治疗的同时还要进行压力水平的调整和治疗。但需要注意的是, 有些时候患者可能会伪装成情感正常以表明自己适合不孕症的治疗。认知行为训练由Domar等[7]在1987年首先应用于不孕症的治疗, 在临床上已应用20多年。研究显示认知行为训练可有效提高精子密度, 也可提高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认知行为训练由心理医生或护理人员来进行, 训练的内容包括放松的技巧、压力的调整、处理问题技巧的训练和小组支持, 通常要经历5~10个疗程, 其发现所有参与者的躯体和精神症状包括抑郁、焦虑、敌意、乏力、头痛、失眠和腹痛均有所减轻。网络系统给患者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平台, 提供了巨大的医疗信息资源。通过网络患者还可与他人分享相关问题、提供个人治疗经验, 获得信息、寻求支持。Cousineau等[8]对190例女性不孕症患者的研究发现, 通过网络教育节目可以有效缓解患者压力, 减轻因没有后代而带来的抑郁。Klerk 等[9]对116例经历2次以上IVF治疗失败患者的研究发现, 与常规长方案相比微刺激方案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的抑郁程度, 但两组患者焦虑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本文所采用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包括:①入周期前宣教:梳理IVF助孕流程、指出注意事项等, 要让患者真正了解其病因、病理以及该病的辅助检查、诊断和治疗, 取得患者的配合, 增强患者治愈的信心。②家庭干预:注意与患者的公婆及丈夫等关键人物进行沟通。传统观念认为不育问题主要在于女人, 所以在不孕不育症的治疗中, 公婆的态度及丈夫的关怀尤其重要。只有公婆的关心, 丈夫的关怀才是维持妻子正常怀孕的动力。这些对增强患者在辅助生殖技术治疗中的信心有很大的好处。③个体心理干预:由经过心理咨询培训的护士针对患者个体心理状况, 选择不同的咨询和治疗方法(如支持疗法、认知疗法、行为疗法、婚姻及家庭治疗等一系列技术), 帮助患者缓解不良的情绪和心理问题。④微信宣传:建立本中心的微信公众平台, 更新医生排班表, 生育相关科普宣传, 本中心相关成功率的阶段总结等, 使患者了解相关知识, 增强信心。⑤建立患者QQ群:患者可以相互交流, 分享成功经验及失败的教训, 给患者一个宣泄的平台。

  综上所述, 心理干预在辅助生殖技术实施过程中作用不可忽视, 应将其作为临床综合治疗的一部分。

辅助生殖技术实施中心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论文搜索
关键字:生殖 辅助 效果 评价 心理 技术
最新心理学论文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利用心理学理论提高税收管理与服务效应的研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心理因素及对策研究
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
数学在心理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心理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探索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策略
浅析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
网络暴力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探析
幸福能力培养的内容探析
热门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原因分析
浅析当代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心理及其调适办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大学生择业受挫与应对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障碍分析与对策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
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
青年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