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河南省普通高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困境与发展思路论文

河南省普通高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困境与发展思路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2-28

河南省普通高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困境与发展思路

  国家体育总局在2001年制定了《2001年-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加强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加快训练体制的改革,坚持走体教结合道路”。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是我国培养优秀竞技体育人才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不断支持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为实现国家奥运战略目标,与国际大学生竞技赛事接轨,培养有觉悟、有思想、有文化的优秀竞技体育人才。〔1〕现代竞技体育并非单纯体力上的竞争,而是智力、体力综合素质的全面比拼,作为运动员如果不能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会对自身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带来约束。高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浓厚的学术氛围,是体育人才进行学习、训练非常理想的场所。许多优秀运动员进入高校后,不仅提高了运动技术水平,而且受到高等教育的培养,有一技之长,为其今后就业也创造了有利条件。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本文查阅了大量的相关书籍及文献,通过图书馆的全文数据库,查阅2009-2015年相关文章71篇,为本文的撰写奠定了理论基础。

  1.2专家访谈法

  走访省体育局相关领导,按照设计的访谈提纲,就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相关问题进行咨询。

  1.3问卷调查法

  向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15所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普通高校相关专家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30份,回收问卷28份,回收率93%。有效问卷28份,有效率100%。

  1.4数理统计

  运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1.5逻辑分析法

  运用演绎、归纳、类比等综合分析方法,对获得的数据及文献资料进行分析与讨论,得出相应结论及对策。

  2现阶段遇到的困境

  2.1现有体制的制约

  现阶段,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结合得并不是太紧密,顶尖运动员都在省级、市级运动队,普通高校的高水平运动员运动水平都处在二线、三线,只能参加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省大学生运动会这些级别的比赛。教育部门组织的比赛少且水平低,高校培养的运动员要参加体育系统举办的各种地方性、全国性比赛,存在着很多困难。究其原因,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各自为政,并没有向彼此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体育系统只是利用国家有关政策,让运动员获得大学毕业文凭,以便缓解退役运动员的安置问题。教育系统则把重点放在了扩大招生,短期提高运动成绩,提高学校知名度上。这导致目前高校在运动员招生选拔、学籍管理、学训管理、注册管理、竞赛组织、后勤保障等方面缺乏必要的设计和规划,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只能长时间迷失在制度的缺位中。〔2〕

  2.2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调查显示,河南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有长期发展规划的占调查学校的66.7%,但将发展规划进行落实执行的仅有20%的高校,说明普通高校领导对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重视程度不够,虽然跟高校其他常规工作一样制定了发展规划,但仅仅如同一张白纸,并未落实执行。

  2.3生源质量逐年下降

  调查结果显示,49%的被调查者认为生源少,选择面窄,仅有9%的人认为生源多,选择面广。河南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生源途径45%来自专业队在役、退役运动员,27%来自体校毕业生,28%来自普通高中的体育特长生。退役、在役运动员与体校毕业生占生源比例的72%,说明了我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还是以体校-专业运动队培养模式为主。在传统的培养模式下,家长不愿学生走竞技体育道路,认为投入高,成材率低。这就造成一些有天赋的体育人才,在青少年阶段没有接受系统的体育训练。还有一些高校的高水平运动队,缺乏有力的监管手段,一些关系户被招进来,占了原有的招生名额,而这些学生的运动成绩远远达不到高水平运动员的要求。近几年,河南省普通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大多是一级运动员和二级运动员,参加大学生运动会的成绩,呈逐年下降趋势。〔3〕

  2.4训练、比赛经费短缺

  认为本单位高水平运动队训练、比赛经费非常充足的占调查人数的10.7%,认为仅能维持开支的占总人数的53.6%,认为经费短缺的占总人数的35.7%。大部分专家认为本单位经费短缺或仅能维持开支。这些经费中绝大部分来自学校的教育经费,只有极少部分为社会团体以及企业的赞助。由于专项经费短缺,大部分高校的运动训练场馆及体育设施比较简陋,达不到日常训练要求。还有一部分高校优势项目得到的支持力度大,而其他有潜力正在发展中的项目无法获得更多的经费支持,甚至无法参加相关比赛。训练、比赛经费短缺,将直接影响河南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长远发展。

  2.5学训矛盾日益突出

  调查结果显示,学训矛盾是我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训练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现役运动员只是在学校挂名,平时在专业队进行训练,并未参加学校的文化课学习。退役运动员也占一定比例,这些运动员从小进行训练,文化学习并不系统,虽然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但文化基础普遍很差。加上日常的训练和比赛占用了大部分学习时间,虽然进入高校学习,与高等教育的目标定位有很大的差距,他们受教育状况不容乐观。现代训练理论证明,没有足够的训练时间,就无法创造比赛佳绩,运动员在学业上没有花费足够的时间,也无法完成专业学习。〔4〕由于运动训练与专业考试在时间上的冲突,使得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常常顾此失彼,增加训练时间,文化课就受到影响,增加文化课学习时间,运动成绩就受到影响。   2.6教练员专业化程度不高

  教练员的执教水平直接关系到高校运动队的长远发展,教练员不仅是制订、修正、完善训练计划的设计者,而且是控制训练过程的执行者,选拔、使用运动员的决策者,也是提高运动成绩目标的主要责任者。〔5〕运动训练不仅需要教练员的敬业精神,还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把先进的训练手段应用到实践中去。调查显示,我省大多数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专业化程度不高,缺乏带队训练和比赛的经验。大多数教练员都是兼职带队训练,其他时间还要用来上课、搞科研,无法把心思都用在训练上,极大地降低了训练效率。

  3解决途径

  3.1进行结构调整

  政府部门应转变现有观念,提高重视程度,打破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分割管理的现有体制。运用各种行政手段,改变现有的以专业队为主的运作模式,重点扶植培养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水平与竞争力。通过政策扶持、资源投入倾斜,大力支持普通高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与完善,使高校未来真正成为我国优秀运动员,包括“奥运争光”运动员的主要来源。〔6〕

  3.2加强制度保障机制

  建立高校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在行政管理的宏观调控前提下,将管理权力放手给大学生体协,建立竞技体育规章制度,让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有机结合。建立高水平运动队的信息档案管理制度,包括运动员训练档案、比赛档案,运动员比赛日记,教练员比赛总结档案,训练计划档案等都要进行分类归档。为促进运动队的发展,建立对教练员执教水平的评估机制,监控运动队训练的质量,促进运动队的训练水平不断提高。〔7〕建立各种激励机制,提高教练员、运动员的训练热情,保障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效发展。加强日常管理与思想教育,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3.3改革现有选拔制度

  加强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的紧密联系,将竞技体育的部分传统项目放在高校,文化教育纳入教育系统,依托教育系统从事课余训练,从小学、中学、大学各个阶段建立连续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高校教练员可以对中小学体育训练进行指导,选拔出优秀苗子重点培养,从对口招生途径,扩大招生规模,解决参训学生的后顾之忧。小学、中学的任务是建立业余训练网络,增加参加业余训练人数,把业余训练与全民健身紧密联系起来,这样就可以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提供更多高质量的体育人才。

  3.4采取各种优惠政策

  高等教育之所以有源源不断的生源,是因为拥有向往高等教育的莘莘学子。普通高校要建立规范的体育奖学金制度及训练比赛竞争机制,增加奖学金金额和比例,吸引更多的优秀体育人才。可以将运动员的比赛与学分挂钩,参加比赛取得成绩将获得相应的奖励,并对部分学分进行适当免修。如果参加高级别体育赛事取得佳绩,还将有保研的机会。这些做法将解决运动员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更加安心地参加训练与比赛。

  3.5增加经费来源途径

  经费来源途径少、训练场地落后是制约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因素。随着改革的发展,许多运动项目已经向产业化道路发展。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也要探索一条社会化、市场化的道路,联合企业共同办队,走商业化发展模式。不断寻求政府的支持,建立专项经费制度,使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向良性方向发展。

  3.6解决学训之间矛盾

  处理好训练与文化课学习的关系,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今后要加强高水平运动员的管理,建立适应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模式。对文化基础较好的运动员,可以采取随班学习,和普通学生相同的管理方式。对文化基础差的运动员,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在班级中配备专职辅导员,安排好他们的学习、训练和比赛。在无赛期,利用运动员的业余时间,加强任课教师对运动员的辅导,有计划地进行补课。加大对高校竞技体育科学研究的投入力度,通过训练手段、方法创新,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提高训练效率。

  3.7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

  推进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人事制度改革,培养专职的教练员队伍,对教练员训练业绩进行评估,根据贡献率给予相应的收入分配。建立岗位培训制度,定期对教练员在理论素养、业务水平上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带队训练的水平。建立教练员队伍的竞争机制,提高教练员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练员队伍。

  4结语

  我省普通高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受体制等因素的制约,我们必须从多角度入手进行分析。竞技体育的院校化发展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政府部门应提高重视程度,建立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加大经费投入,重点扶植培养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水平与竞争力。只有把体育与教育有机结合,才能真正促进竞技体育人才的全面发展。

河南省普通高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困境与发展思路

论文搜索
关键字:河南省 竞技体育 河南 普通高校 人才培养 后备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