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伦理道德论文 >> 武术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论文

武术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2-28

武术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

  作者简介:徐姜娟(1984―),女,汉族,河南南阳人,硕士,主要从事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 E-mail:Xujiangjuan215@163.com

  基金项目:河南中医学院科研苗圃工程,课题编号:MP2012--48

  武术文化既是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又自成完整体系,且能全面贯彻、反映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作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代表――武术文化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深受国人的喜爱、特别是充满活力的青少年,这为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提供了舞台、创造了有利条件。武术文化在长期实践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建立了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不断展现其以技击为本质特征的各种价值,突出显示了民族精神文化特色和人文教育价值。

  2 武术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中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内容

  任何文化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武术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也与它所处的文化环境分不开的,它们之间彼此相互影响与渗透,因此,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与民族文化之精华也就于无形之中潜移默化至武术文化形态里;从而使得武术不仅肩负武术技艺的传播功能,而且尤为重要的是载负着中国历代人民所积累与创造灿烂文化的传播功能。在武术文化的传播过程中,通过对中国武术文化中传统道德思想的学习与了解,帮助学生加深对武术文化宝库中的传统美德的认识,使他们从中学会为人、处世、治学的道理,从而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与人文素质,促进他们健全人格塑造与形成。

  崇武尚德是武术界人士共同信仰的一种言行准则,习武者按它修身养心,规范举止,品评善恶。[1]其主要内容有:(1)强调学武的目的首先是为了安邦救国。我国历代武将、勇士在国家危难之际,凭武艺以救国难的例子不胜枚举;如岳飞、杨家将、戚继光、大刀王五、霍元甲等英勇报国的将领,皆是我们今天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光辉榜样。(2)除恶扬善、重义轻利。历代武师侠士他们嫉恶如仇,伸张正义,为民除害,助人为乐。如明末著名内家拳家王征南,他为人侠义,好打不平,但绝不随意伤人;在当时流行“文官要钱不怕死,武官怕死又爱钱”的社会风气下他始终廉洁自守,律己极严;故思想家黄宗羲在“墓志铭”中说:“慕其才艺者,以为贫必易致,营将皆通殷勤,而征南漠然不顾”。3)尊师重道、勤修苦练。《少林武术新戒约》中强调“凡习武之徒,必须以贤为师,谦虚好学,尊敬师长,崇扬武德”。武术界非常讲究师徒间、朋友间的礼仪,因此拳谚有“未曾习武先明德,未曾学艺先习礼”、“失礼者不可教之,失德者不可学之”之说。具体而最便常见体现在武术中的“抱拳礼”,其含义为:右手握拳喻“尚武”、“以武会友”;以左掌掩右拳,喻拳由理来,屈左拇指,喻不自大;左掌四指并拢,喻四海武林同道团结,齐心发扬光大武术。[2]因而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对中学生详细讲解并经常习练“抱拳礼”有助于他们养成诚实守信、谦虚好礼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武术文化反映出的伦理型文化、重视人际关系的特殊人文精神,因此儒家思想核心“仁”的基本内容,也就是武德的核心。

  3 通过对武术文化的深入了解,增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培养

  3.1 在教学中增加对武术文化的认识,可以帮助青少年提高道德认识

  道德认识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以及这种道德关系的理论、原则、规范的理解和掌握[3]。只有对一定的道德关系及其道德要求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人们才能培养起良好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武之大者,莫过于德。顺乎自然规律为“天德”,顺应健康、和平、发展的人类社会要求为“人德”。“天人合一”就是讲究科学、和谐进步的人类生存境界。德是容器,有容乃大。中华武术数千年来传承不绝,一脉系之,以德为先。传统太极拳论中说:“能平心静气,涵养功夫,令太极本体心领神会,豁然贯通,将见理明法备,受益无穷。”如中国当代十大武术名师之一的太极拳家孙剑云秉承父志,一生以太极拳为己任,不计名利,以德育人。武林人士莫不感其德技兼备,为名家风范。[4]因而,在武术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与手段对“善恶”与“得失”观念的认识,运用哲学指导、辩证思维、整体思想来加强学生正确道德认识观念的形成与培养。武术教育者应当将道德人格教育作为武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因此,在武术教学中,教师在安排与设计课的内容的同时,应当把道德人格的培养有目的有计划地贯穿其中。让学生在课堂上真实地体会到好坏好坏、是非、善恶等价值观念,让课堂变成一个灌输道德意识的真实情境,变成宣传与传播道德认识的输出地。另外,在武术教学中还应当加强学生对于得失的取舍的认识,应让学生认真谨慎、仔细权衡而后才能做到“明本末,知轻重,识大体”。明白道德人格在取舍中的重要意义。

  3.2通过对武术文化的了解,可以帮助青少年陶冶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指人们从心理上对某种道德义务以及道德现象所产生的爱憎好恶的感情,它是伴随道德认识的内心体验。武术文化中对道德情感多有描述:少林古拳谱有《少林拳十戒》,其中规定:“武艺须传忠诚有志之士,平易谦恭之人”,“强横无理者不传”。体现出了习武者必须要有良好的道德情感,从而说明了其重要性。道德情感的内容非常丰富,它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决定意义,在当前“一切向钱看齐”的社会中,培养道德情感更有着重要的意义。武术教学中,可以加强对学生对道德情感的认识,通过武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羞耻心和荣誉感。拳谚曰:“理字不多重,万人担不动。武夫不讲理,艺高难服众”,“持艺逞凶,罪不容诛”。这些都是对道德情感的描述,都说明了要道德为先的道理。另外,学习武术需要坚强的毅力和意志,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因此,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需要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如果人们能在习武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的愉悦,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武术教学中可以加强对学生善于思考、乐于行动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学会独立行动,减少对教师的依赖。   3.3 武术教学中必须加强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人们在履行道德义务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克服各种困难和障碍的坚强毅力和坚持到底的精神。一个人有没有坚毅顽强的道德意志,既是他是否具有某种道德品质的重要方面,也是它能不能具有这种道德品质的重要条件。意志力的强弱往往在道德活动中通过克服各种困难来表现。因此如何战胜诸如(自然条件恶劣、缺乏必要的手段和工具、来自家庭和社会的阻扰、他人的讥讽和打击等)外界因素和(犹豫不决、信心不足、消极的情绪、懒惰、胆怯、能力低下、缺乏知识经验、身体不佳等)个体内部的心灵与生理障碍将是我们进行培养的重要环节;外界的不利因素将促进道德意志力的磨炼,而个体内部的不利因素将主要通过道德意志控制来克服。在武术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外在的因素注重磨炼学生的道德意志。

  顽强的道德意志是习武者所必备的品质,它不但是考验习武者能否成为真正的武士的标准,也是武士能否取得武功上的进步的基石。如《武士须知》中所言“吾辈研习武事,期在深造,必须持之以恒,刻苦学习,勿躐以求速,勿半途而辍业”;而“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欲学惊人艺,须下苦功夫”等武术谚语既是习武者经验的结晶更是磨砺道德意志的有效方法与具体手段。

  因此,在武术教学中,加强对武术基本功的练习,可以为习武打下坚实基础的同时,也锻炼了学习的意志品质。在武术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创设意境,使学生的道德意志得到锻炼,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下练习,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3.4 武术教学对青少年确立道德信念的帮助

  道德信念是人们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有机结合成为个人行动的指南和原则。它在道德品质的形成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道德信念一旦形成,人们就能自觉地、坚定不移地依照这种信念来选择行为和进行活动,并使自己的行为具有原则性、坚定性和一贯性。

  尚武崇德是武术界人士共同信仰的一种言行准则。习武、用武必须有武德。历代仁人志士对于如何用武都有着高尚的信念:如孔子的“仁礼”的用武信念,墨子的“兼爱”为其用武信念,游侠以“行侠仗义”为其用武信念,孙中山以“强国强种”为其用武信念等……。这些信念都是从公共利益出发,为了人民大众着想,也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在以经济为主“一切向钱看”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对道德信念的培养是当务之急。武术教育应以塑造与培养健全人格为自己的用武信念,所以如何在实践中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与手段来加强学生道德信念的培养也就显得极为重要。

  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坚定信念的培养。武术各个技术动作都是需要长时间反复练习,才能达到正确熟练运用的效果,才能获得成功。只有加强对道德信念的培养,使学生有了的信念,才能使学习变得有目标,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4 结束语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将成为新时期内的重要任务。武术文化及武术教学都为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充分运用武术文化对青少年的熏陶,将成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术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青少 思想道德 武术 青少年 道德 思想
最新伦理道德论文
试论互联网平台异化导致的伦理问题及成因
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伦理道德建设探讨
浅谈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治理共同体的
基于我国代孕合法性问题的研究
浅析法律从业者职业伦理道德的规范建设
论Pad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在文学伦理批评视角下解读《别让我走》
希腊神话中的“弑亲”母题刍议
中国孝道观念的代际传递效应
提高收入还是提高公平感?
热门伦理道德论文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技术·网络·人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网络伦理学初探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
耻感·罪感和底线伦理
论自私(上)
网络空间的自我伦理
论自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