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医学论文 >> 医教协同改革下临床医学生医德修养的培养论文

医教协同改革下临床医学生医德修养的培养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3-01

医教协同改革下临床医学生医德修养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3(a)-0161-04

  Medical moral cultivation for clinical medical student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MENG Shijiao1,2 XU Rong1,2 WANG Lei1,2

  1.Department of Education, Beijing Tiantan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Fifth Clinical School, Beijing 100050, China; 2.Moral Educa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Beijing Tiantan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Fifth Clinical School, Beijing 100050, China

  [Abtract] In the context of deepening reform of clinical medical personnel training by the cooperation of medical and education, medical students are faced with difficult challenges of adapting to the role of doctor as soon as possible, regulating medical behavior, and bringing the good medical ethics tutelage into routine clinical practice,no matt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ployment or entrance. This study is conducted by the experiences of clinical moral education from Beijing Tiantan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combined with teaching effect of medical moral cultivation related course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it is more effective by using the method of "taking clinic into the class, and then brought the class into clinic". It means the improving of the level of medical ethics could be achieved by systematic theoretical study in class teaching and clinical practice, so as to achieve the effective combination among moral education, medical moral cultivation and clinical practice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education, including undergraduate, master and doctoral training stage.

  [Key words] Medical moral cultivation; Moral education; Clinical medical; Undergraduates; Postgraduates

  医疗人员的道德修养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6月31日,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重点阐述了深化院校教育改革举措,其中明确指出“应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和职业素质培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2014年11月27日在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中再次指出“医学教育尤其应当强调以德为先”[1-2]。因此,如何全面培养医学生的医德修养,使医学生在医疗技能和医德修养上均能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公众的信赖,是广大医学教育工作者着重思考的问题之一。

  作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从临床医学生(五年制本科生和“5+3”长学制的第4学年起、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第1学年起)进入临床医学院学习开始,按照学院二级管理方式肩负起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医德修养水平的责任。本文总结了我院在日常德育养成教育、医德理论教育和临床教学活动中提高医学生医德修养的经验,并就如何开展医德修养相关课程教学;如何有机地衔接医学本科、硕士和博士医德教育;如何在新形势下促进医学生德育教育、医德修养和医疗实践培养有机结合进行了探讨,使三者形成相互融入、相互提升的良好局面。   1 医学生医德修养的日常养成教育

  医学生(本科生、“5+3”长学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在进入临床医学院学习前,通过前期的政治理论课、德育课等在德育素质上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因受其家庭背景、出生地域、所受到的先期教育和所在区域教育水平的差异等因素影响,导致学生彼此间的医德修养水平和自身素质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性[3]。目前许多高等医学院校中,医德教育实施主体多以医学院校校本部课堂教育为主[4],忽略医德修养的日常养成教育。医学生的医德修养的培育过程应该是一个连续的整体[5],应根据医学生所处的学习阶段不同和侧重点不同,结合医学生的主体需要,科学规划与制订医德修养的梯次培养结构。

  针对上述情况,我院在日常德育教育和临床教学活动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医学生医德修养的日常养成教育:

  1.1 树立正确的医德认知和医德信念,加强医学生入院教育和岗前培训,搭建临床医学院和学生信任的桥梁

  我院通过学院开学典礼上学生重温“医学生誓言”的形式,引领学生铭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铮铮誓词,进一步体会医学事业的圣洁与使命。同时,通过讲解长眠在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的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sometimes cure; usually help;always comfort”,使医学生理解医学是包含人文精神的科学,让这句铭言伴随着每位医学生的各个阶段,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无论从理论学习还是临床实践。通过院校领导、医学专家和医学生代表的发言与交流,首先使医学生了解在当今的教育改革、医疗改革和医患关系背景下,应带着希望和自信,凭着毅力与信念,依靠勤奋和执著,在学好医疗实践技术的同时,掌握人文和社会知识,注重语言能力和身心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培养自身医德修养的必要性和意义;其次,使学生对医院的发展历程、学科发展现状、教学传统、教育环境、教育师资水平和教学管理队伍有所了解,从而使学生对医疗事业坚定信念、对医学教育充满信心,搭建医院和学生信任的桥梁,因为只有在学生对医疗事业坚定信念和对医院充分信任的基础上,才能为开展日常医德教育奠定基础。

  1.2 加强医学生医德情感的培养,通过“服务-学习”教育模式开展社会实践和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医生荣誉感和职业使命感

  结合我院教育环境,从医院的思想文化和专业文化等方面,通过“服务-学习”教育模式[6]对医学生的医德情感进行熏陶和培育。首先,通过开设院士第一课、举办本院医疗工作者先进事迹报告会、学生志愿者“献血献爱心”活动、参观革命先烈纪念馆和抗战纪念馆、参加天安门升国旗仪式、社区医院实践、慰问退休医护人员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其敬业精神、人道主义精神、奉献精神等良好道德品质,指导学生形成积极的职业价值观和促进学生增强交流沟通意识的培养。其次,通过开展各类学生活动,如“研究生的一天”等,将研究生的临床科研学习和工作情况向本科医学生进行介绍和讲解,包括收治患者、参与手术和门诊工作、科研实验工作或参与课题例会等,不仅是本科、硕士和博士不同培养层次的医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树立榜样作用的机会,更是医院文化和特色的一次宣传,从而激发学生提高自身水平的迫切愿望和提升学生身为医生的荣誉感和职业使命感。

  1.3 将医学生的医德修养培育过程融入到日常德育思想工作、临床实践工作、科研实践工作中,形成良好的医德行为和医德习惯

  我院通过下列措施:第一,为每个医学生班级配备专职辅导员;第二,完善班级、学生会和研究生会的学生干部建设;第三,临床带教教师和临床科室执行负责人管理制;第四,在研究生导师制的基础上开展导师指导小组和副导师制并探讨本科生导师制等,借助班级辅导员、学生干部、临床带教教师、临床科室执行负责人和导师等角色,发挥教师和学生干部榜样示范作用[7-10],同时采取思想心理辅导、班级教育、党团组织会议、名师讲座、临床教育、跟导师学习等形式培养开展医学生医德修养日常培养。通过上述人员角色,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自律观和实践观的引导教育,磨练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奉献精神,培养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职业使命感,引导医学生由“学生”身份向“医生”身份过渡。在学生临床培养全过程中,坚持立德树人,重在实践,知行合一[10-12],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进行医疗实践的同时,通过及时、正确的引导将医德修养教育贯穿于整个医学教育全过程,将当今医学发展和医德修养需求的趋势教授给学生,不断加强新医德修养教育的内容,使医德修养教育和社会的发展相适应[13]。

  1.4 加强医学生医德修养的考核评价,设立奖惩机制激励学生自觉提升医德修养

  目前普遍存在轻视医德教育,医德考核被过程化,仅通过课程分数来考察和检验的问题[3,14-16]。我院不断完善医德修养的考核评价制度,除了医德相关课程分数评定还制订了医学本科生见习实习和医学研究生临床实践的医德医风规范标准与评估体系,从“服务态度、医患关系;工作责任心、有无差错;医疗作风、廉洁行医;团结协作、遵守制度”这四个方面和“优、良、中、差”四个等级,采用个人自评和组织鉴定(临床带教教师与科室主任)相结合的方式,针对学生在不同科室实习和轮转情况进行医德评价,评价结果记入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中。同时采取导师小组制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素质进行鉴定,按照“敬业精神、工作责任心;服务态度、奉献精神;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团结协作、谦虚谨慎;遵纪守法、劳动纪律”这五个方面和“优、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对研究生三年总体情况进行综合素质测评。结合评价结果建立奖励与惩罚制度,其中以医学生的医德医风作为单项淘汰项目,与奖学金评选和优秀称号评定挂钩,同时与毕业就业等相联系,提高医德教育的权威性,从制度上推动医德教育的实施。

  2 医学生医德修养的课程教育

  医德理论教学是从理论的层面对临床医学生进行医德培养,对促进其掌握医疗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和原则的理论知识,对坚守高尚的道德标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17]。目前医德修养相关课程结构单一,进入临床医学院学习阶段缺乏医德教育,更缺乏系统性、连续性和层次化的医德理论教育[14,18-19]。在医学研究生课程设置上,大多数高等医学院校并没有为研究生开设医德相关理论课程,忽视对医学研究生的沟通技能、职业态度等方面的医德人文教育,严重缺乏兼备医学与德育知识的复合型教师[20-21]。在医学本科生课程设置上,高等医学院校按照我国教育部规定设置有医学理论学、医学社会学、医学史等医学人文课程,但其大多是选修课、所占学时较少且均开设于学校基础医学教育阶段[22],无法满足在医教协同改革下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   针对上述情况,我院作为临床医学院,建立学院德育教研室,全面开展各个培养层次医学生的医德修养相关课程,同时把医德教育与医学课程和其他各门课程渗透融合。现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院如何进行医学生医德修养的教学改革:

  2.1 开展医德修养相关理论课程,加强医学生医德修养理论知识积累,有机衔接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医德修养课程教育

  将“医德修养”作为医学本科生和“5+3”长学制必修课程之一。此门课程依托我院德育教研室,教研室人员包括医院党团书记、学生党总支书记、研究生导师、本科和研究生辅导员等。通过“医德的本质及作用”、“中国医德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国外医德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医德修养与人文素养”、“医疗实践中的道德”、“医德评价”和“卫生法律法规”等章节系统地讲解医德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规范,通过该门课程使医学生掌握医德理论知识、增强医德意识和提高医德修养,为养成良好的医德行为及医德品质奠定基础。

  将《临床岗位综合素质训练》作为医学研究生必修课程之一。此门课程依托我院各行政管理部门(院办、党办、医务处、医保办和教育处)和各临床教研室,选取兼备医学与德育知识的教学人员包括医院院长、党委书记、医务处处长、医保办主任、优秀临床教师、教育处处长和研究生管理人员等。内容主要涉及“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临床沟通能力培养”、“医疗相关法律法规”、“医院相关规定”、“研究生培养的相关规定”等,主要目的是使医学研究生在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之前,能够充分了解临床工作所必需的医患沟通技巧,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并有利于培养研究生树立高尚职业道德。

  在开展医德修养相关教学活动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授课:第一,引经据典、系统讲解医德修养和临床综合素质的内涵;第二,选取当下医疗题材连续剧片段,带动学生分析和评价连续剧中医疗人员的道德行为;第三,结合实际案例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来模拟医患、教师进行情景教学与点评、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第四,采用师生互动讨论的形式,开展合格医生应具备的医德修养品质探讨和全国范围违反医德现实问题进行师生交流;第五,采取“社区医院实践”以及社会医学服务等双向或多向式综合型教学方法。通过上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与掌握社会主义医德修养的丰富内涵,学会正确分析与看待现实问题,提高医学生医德教育的时效性、知行统一性,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医德修养教育的目的[23-24]。

  通过开展医德修养相关课程,学生反馈课程积极影响有以下几点:一是提升医学生的医德修养认识水平,从简单地认为医德修养仅局限于处理医患关系,转变为医生与患者、社会和同事等网络关系处理;从简单地认为利用法律约束不良医疗行为,转变为医疗行为更多需要从道德层次进行自我约束;从简单地认为医学本科教育阶段重点加强医疗技能和医术的培养,转变为医术和医德同等重要,在医疗实践中需要逐步积累医德修养。二是使医学生进一步了解当今医疗状况,尤其是北京地区的医疗状态,这些是书面和网络上无法客观获得的知识。三是对医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临床实际案例和事迹来讲授医德知识,坚定了学生当医生的信念和理想,为今后激励学生提升自身医德修养奠定基础。

  2.2 将医德修养教育融入其他临床课程

  在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教学过程中应贯穿医德教育、融入爱伤敬业观念。在我院医学本科生《诊断学》和医学研究生《临床通用技能训练》教学所涉及的体格检查、心肺复苏、内外科基本操作等,除了要求医学生临床操作规范,还应举止得体、言语得当、动作协调且幅度力度适当,模拟与患者交流、沟通,熟悉如何交待病情和安慰患者,即使是在模拟人上的操作也应为患者捂热听诊器,最后为患者拉上衣服拉链。同时,要求其他课程的授课教师发挥敬业精神和教书育人精神,结合授课内容多联系医德的实际事例及亲身体会和经验,这样既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医德教育。

  3 建立医学生医德修养的培养体系

  在“医教协同改革”背景下,应提高临床医学院和教学医院对临床医学生(五年制本科生、“5+3”长学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医德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培养质量,尤其不能仅依托临床医学生校本部的德育基础课程,应该在临床医学院和教学医院中开展“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医德教育培养。

  通过上述实践过程,我院已形成了拥有自身特色的医德修养培养体系:医德修养培育应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系统化的理论学习,同时通过“将临床带入课堂,再将课堂带入临床”逐步将医德教育和医德修养培育贯穿至临床医学本科、硕士和博士院校教育全过程,以实现医学生德育教育、医德修养和医疗实践培养的结合。这不仅仅是医院德育教育室或医院教育处的工作,而是作为临床医学院的全体医疗人员的共同教育工作,乃至整个卫生医疗系统的教育工作。

医教协同改革下临床医学生医德修养的培养

论文搜索
关键字:医德 临床医学 协同 修养 临床 改革
最新医学论文
医疗保险本科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研究
浅谈护场理论研究进展
浅谈寒包火理论探源及其在肺系疾病中的应用
浅析中国糖尿病管理模式
运用通降理论诊治慢性胃炎的探讨
保健食品相关的原料范围界定和注册管理探析
疫情下突发传染性疾病相关临床研究
复工复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风险评估
流感及流感疫苗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针灸临床带教中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热门医学论文
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Caspase ,BCL-2蛋白家族与细胞凋亡调控机制
高血压与X综合症
中医哲学和中医学及中国生命科学
慢性疲劳综合征与体育锻炼
吸烟与眼部疾病
儿童溃疡病诱发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军团菌病的研究进展